木心的語言如何評價?

我是隻沖天燕


木心先生,本名孫璞,浙江桐鄉烏鎮人,是中國當代作家、畫家,在臺灣和紐約華人圈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被譽為“被遺忘的文學大師”。

木心先生的著作有木心作品一輯八冊:《瓊美卡隨想錄》、《即興判斷》、《素履之往》、《魚麗之宴》、《西班牙三棵樹》、《我紛紛的情慾》、《哥倫比亞的倒影》、《溫莎墓園日記》;木心作品二輯五種:《詩經演》、《巴瓏》、《偽所羅門》、《雲雀叫了一整天》、《愛默生家的惡客》。還有《文學回憶錄》兩冊。

從木心的作品來看,他是我們這一代唯一一位完整銜接古典漢語傳統和五四傳統的文學作者。從木心作品需要的角度來看,其作品裡出現既古典又現代的詞彙和知識,現當代的東西中融入古典知識要素。他語言的最大魅力,就在於自成一家。

木心以其獨特造句本領,在母語和域外語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而他自己在這中間自由穿梭,用詩意的文字去對形上的哲思進行理性的探討。








文史采薇


第一次知道木心,是2000年左右我在深圳工作的時候,當時有個香港的網友“馬刀”經常跟深圳的書友來往。又一次我看到他給上海的陳村捎來一本臺版的木心著作《會吾中》,知道木心的港臺很紅,此後才在《文匯報》上看到陳村評介木心的文章。

說起來對閱讀木心,起先我是有心理戒備的。我們現在已經有那麼多好作家好作品,多一個木心少一個木心都無所謂。我對陳丹青又抬出來的木心,心中是有些疑問的。但是當我看了《哥倫比亞的倒影中》的《上海賦》一篇,立即折服了。

這篇《上海賦》,裡面分“從前的從前”、“繁華巔峰期”、“弄堂風光”、“亭子間才情”、“吃出名堂來”、“只認衣衫不認人”等篇目,文字精緻凝練,視野寬廣,遣詞造句一掃國內口水般的散文模式,是那種有生活、有底蘊的白話文。

很顯然,木心的文字,是經過嚴格磨鍊的,有古典文學的根底,同時又不泥古而化,是地道的白話文。《上海賦》幾萬字的長散文句句敲擊在人心上。《哥倫比亞的倒影中》還有一篇《明天不散步了》,幾乎是意識流散文的傑作。木心在《文學回憶錄續編》中有幾篇分析自己散文寫法的文章,幾乎把秘訣全盤托出,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他在《瓊美卡隨想錄》中有一組俳句,裡面有“飛鏢刺氣球的金髮少年,一幅囊括所有青春的模樣”、“聽說巴黎郊外的老一輩人,尚能懂得食品的警句”、“乏味,是最後一種味”、“坐在墓園中,四面都是耶穌”……這些句子既有奇思妙想,又有靈感閃現,不是單純的抖機靈,而是真正的智慧。我看他寫的《素履之往》《詩經演》《愛默生家的惡客》等書,文字愈發凝練,可見非一日之功。

在木心的文字中,他繼承的是五四以來成熟而不俗套的白話文,同時見不到近幾十年來粗鄙化的中國語文,尤其是被破壞的口號式的暴力語文,他很好地接續了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精緻的一面,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迷樓


木心一位天降奇才。但所有的奇才並非天生。我在大一暑假通讀完了先生在美國給陳丹青等藝術家講課的文字,也就是《文學回憶錄》。其中的博學,特別是文學造詣非一般文人,作家可比。

木心先生14歲到19歲期間基本讀完了外國大部頭名著,其中有一些羞澀難懂的作品先生甚至讀過上百遍。

先生文字的造詣是吃透名著後的通達,洗練。是吸取國外名著營養後的完全體現。先生的書有《哥倫比亞的倒影》,先生口述《文學回憶錄》。還有一些中篇散文文字寫的不得了,那是實實在在的乾貨。如果沒有真才實學那樣的文章是拿不下來的。

先生的文章並非大寫空話,而是句句深意。而正因為如此所以有些小眾,也招來了一些作家的不認同。這都正常,因為終生未娶,無兒無女投身藝術的人,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得了。

你能讀到木心先生真乃福氣,好好享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