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斬李密,射殺王伯當,是唐朝開國功臣,為何被李淵處死?

氾濫的文字


此人就是盛彥師,偉人在讀古籍(《舊唐書》)批語中就有"盛彥師名將,冤死。"的內容。

有人認為盛彥師之死是因為他被徐圓朗俘虜,引發李世民的不滿,進而認為:

唐太宗要發洩對盛彥師的不滿,倒不如說是為了推脫自身責任,掩蓋自己的失誤。——網文《唐太宗推卸責任,賜死了凌煙閣功臣盛彥師!》

這完全是錯的,盛彥師之死的主要原因是出於李淵的決策——補充一點,盛彥師也不是凌煙閣功臣。

這裡有幾個人物關係。

第一是盛彥師本人。《舊唐書·盛彥師傳》記載

盛彥師者,宋州虞城人。大業中,為澄城長。義師至汾陰,率賓客千餘人濟河上謁,拜銀青光祿大夫、行軍總管,從平京城。與史萬寶鎮宜陽
以拒東寇。及李密之叛,將出山南,史萬寶懼密威名,不敢拒……

無論是從平京城還是與史萬寶鎮宜陽都說明盛彥師所立軍功、所處位置都比較次要,其嶄露頭角,完全在於斬殺李密、王伯當。

盛彥師以此功封葛國公,拜武衛將軍,當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的時候,從軍事部署看,他和原先的上司史萬寶至少是平級的,可見擢升之速,間接說明斬殺李密之功甚大。

(李密喪命的地點被成為斷密澗)

(京劇《斷密澗》劇照,李密是淨,王伯當是老生)

但是盛彥師本人性格有很大問題,狙擊李密時他對上司史萬寶說“軍法尚詐,不可為公說之”,絕口不說自己的軍事部署,史萬寶估計一臉黑線"EXO我也算路道粗遇到這樣的下級",後來成功斬殺李密反正一俊遮百醜了;而討平王世充後,他被任命為宋州總管衣錦還鄉,把得罪過自己老家親屬的王世充宋州刺史陳寶遇和所謂"平生所惡數十家"殺了個乾乾淨淨,快意恩仇之餘,恐怕對新建立的唐王朝的安撫人心不利。

這一性格缺陷後來進一步放大,下面再說。

第二是李義滿。李義滿也是一方豪強,投唐後被任命為潭州(在山東,並非湖南省長沙市)刺史,盛彥師帶領王薄的軍隊進攻須昌的叛軍時向潭州徵調軍糧,李義滿與王薄有舊怨,拒不服從,盛彥師遂將李義滿逮捕置齊州監獄中。唐高祖下詔釋放李義滿,不料使者未至,李義滿已憂憤而死。等王薄返回路過潭州時,李義滿的侄兒李武意殺死王薄報仇。

第三是王薄。王薄是隋未農民起義軍領袖,在隋末他率先起兵發難,揭開隋末農民起義的序幕,之後多有反覆,先後投奔宇文化及、竇建德,投唐後擔任齊州主管,後來之事見上述。

這些憂憤而死和殺戮報仇的事情雖然不能說責任全在盛彥師,但身為安撫大使,他顯然沒有將安撫工作做得很好,沒有協調好關係反而激化了矛盾。

談古論金猜測,站在李淵的立場,李義滿舊部和王薄舊部都是降人新附集團,發生這樣的互相殺戮,必須要安撫平衡,這時只能犧牲所謂的“自己人”才能讓大家沒話說,而盛彥師就是這樣一個“自己人”——一個實際在嫡系外圍的情商不高人際關係不好的將領。

李淵處死盛彥師是追究間接致死李義滿以及引發內部爭鬥的責任,對盛彥師不太公平,也反映出帝王心術的殘酷無情。史書用:

賊平,彥師
以罪賜死。

表達了隱約的不滿。


談古論金


此人是唐朝開國功臣,斬殺瓦崗寨的李密、王伯當,而被封為國公。但是他卻因為自己逮捕了一個小吏,就被唐高祖李淵處死。為何他貴為國公就因為自己逮捕了一個人,就被李淵處死了呢?

他就是唐朝的將領盛彥師,他本是隋朝陝西澄城的小縣長,當唐高宗李淵起兵後,他就帶著自己的1000多人的隊伍,來投靠李淵。李淵很高興,就任命他為行軍總管,跟著唐軍一起攻打長安,就此開始了他輝煌的一生。

李密成了盛彥師人生的墊腳石,一戰成名,建功立業。公元618年,李密的瓦崗寨軍在不斷地征戰中徹底敗亡,走投無路的李密只好投靠了李淵。李淵好心收留了他,但是這個李密賊心不死,為了東山再起,他與親信王伯當企圖反叛唐朝,去河南召集舊部。李淵知道後,很生氣,下令緝拿李密等人。

當公文到了宜陽的時候,當時宜陽的老大史萬寶與副手盛彥師商討緝拿李密的方案,史萬寶認為李密兵強馬壯,銳不可當。但盛彥師則不這麼認為,他誇下海口只要幾千人就能斬殺李密。盛彥師未卜先知,猜到了李密必然會去汝州投奔舊部張善相。於是,他帶領部下埋伏在去汝州的必經之路熊耳山的溪谷邊。果不其然,李密真的是要去汝州,當他帶著部下在溪谷渡河的時候,盛彥師一聲令下,萬箭齊發,李密大敗。在此戰中,盛彥師斬殺李密和王伯當。盛彥師立此大功,受封為葛國公,風光無限。



後來,盛彥師成為宋州總管,在與叛唐的魯國公徐圓朗作戰時,不幸被俘。他在被俘後,寧死不屈,徐圓朗敬佩他的忠義而沒有殺他,一直被關著,直到徐圓朗被滅後,他才得以釋放。他仍擔任宋州總管,並且繼續鎮壓散餘叛軍。當他率領齊州總管王薄的兵馬圍攻山東東平,在向潭州徵調軍糧的時候,由於王薄與潭州刺史李義滿不和,李義滿拒不給軍糧。等到唐軍攻破東平後,盛彥師下令逮捕了李義滿,關在監牢中。唐高祖李淵得知後,下令釋放李義滿,但沒想到這個李義滿性格剛烈,不久就憂憤而死。而王薄也在路過潭州的時候被李義滿的侄子李武意殺害。事後,李淵追究責任,竟然下令處死了盛彥師。



按理說,李義滿的死並非大事,雖然盛彥師有一定的責任,但他屢立戰功,按理說罪不至死。李淵絕非單單因為此事而要處死盛彥師,而是唐高祖李淵早就不信任他,想要殺掉他,只是找了這個藉口而已。兔死狗烹,古代帝王剷除開國功臣的事情太習以為常了。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李密和王伯當的被殺讓盛彥師躋身大唐開國功臣之列,但王薄和李義滿的死亡卻要了盛彥師的命。說起來,盛彥師被李淵處死確實有些冤枉,但也不是特別冤枉。

盛彥師是宋州人,在隋末做澄城長,李淵在太原起兵後,盛彥師就帶著自己的一千餘名賓客跑來響應李淵。後跟隨李淵攻進長安城。618年,盛彥師和史萬寶鎮守宜陽以對抗王世充,當時瓦崗已經土崩瓦解,大部分瓦崗將領被王世充俘虜,而李密則帶著王伯當投了李淵。李淵雖然歡迎李密的來降,卻不敢重用他反而處處提防著李密,畢竟李密曾經是瓦崗寨的首領,曾領導著隋末最剽悍的一支義軍。而李密也不甘久居人下,兩人彼此猜忌,面上卻還是老哥老弟的叫著。不久,李淵讓李密帶著本部去黎陽安撫舊部。

在李密走到半路上的時候,李淵傳令讓李密回京,忍無可忍的李密決定反唐。說幹就幹,李密帶著王伯當等人趁機偷襲了附近的桃林縣,掠奪了一些物資準備前往襄陽,但是李密對外放出話去說要去洛陽。李淵知道李密反唐後,自然是下令讓各州府的官員趕緊捉拿李密。鎮守宜陽的史萬寶對捉拿李密很沒有信心,所以想著消極對待,但是其副手盛彥師卻從中看到了機會,於是主動請纓,說:"請以數千之眾邀之,必梟其首。"史萬寶很好奇,就問盛彥師有什麼對策,但是盛彥師卻想獨吞這份功勞,並沒有告訴史萬寶。史萬寶沒再繼續問,只是給了盛彥師幾千人馬,只等好消息傳來。

盛彥師認定李密一定會去襄陽,而不是所謂的洛陽,於是帶著人馬在熊耳山南邊的溪谷邊設下埋伏,果然,不久,李密帶著自己的隊伍經過熊耳山,然後被埋伏在此處的盛彥師被殺死了,王伯當也被殺。盛彥師因功被封為武衛將軍,爵位是葛國公。其後參與滅王世充之戰,成為宋州總管。

竇建德被殺後,其餘部以劉黑闥為首領叛亂,而已經降唐的徐圓朗也起兵響應劉黑闥而叛唐,李淵任命盛彥師為安撫大使,平定徐圓朗叛亂,卻被徐圓朗俘虜,盛彥師寧死不降,倒也被徐圓朗敬重,雖然一直被徐圓朗扣押著但並沒有被虐待。後來盛彥師找到機會逃了回來,繼續做他的宋州總管。

622年三月,齊州總管王薄跟隨盛彥師攻打須昌,向潭州徵收糧食,但潭州刺史李義滿和王薄有舊怨,不肯給糧食。須昌打下來之後,盛彥師就把李義滿關進了齊州的監獄。李淵知道後,就讓使者去齊州下達釋放李義滿的旨意。但是很不幸的,在使者還沒有到達齊州的時候,李義滿就在獄中去世了。沒過幾天,王薄在經過潭州的時候,李義滿的侄子又殺死了王薄,當事人一下子死了兩個,然後李淵下令處死盛彥師。

那麼,盛彥師在這件事中有責任嗎?四姑娘認為責任並不大,至少還沒到應該被處斬的地步。但是李淵就是讓盛彥師死了。只能認為是李淵早就想殺盛彥師了。或許從盛彥師在徐圓朗那裡做了一段時間俘虜才逃回來之時起,李淵就想處斬盛彥師了。這個確實不好說,不過盛彥師的性格確實有些陰狠毒辣。當初盛彥師一戰成名後回到家鄉,把曾經沒有禮遇盛家的前宋州刺史給殺了,又把曾有過矛盾的十幾家人全部殺了。可以說是相當的殘忍。


蕭曉四姑娘


“飛鳥盡,良弓藏”。唐高祖李淵在反隋創業之際,招降納叛,廣結天下豪傑。及稱帝后,開始變得偏聽偏信,獨斷專行,對一些開國功臣動輒即開殺戒。譬如劉文靜,李淵太原起事的謀劃者之一,及李淵登基官至宰相。後因與裴寂結怨,被裴寂進讒謀反,被高祖李淵於武德二年(619)誅殺,雖有李世民力保也無濟於事。再有一位就是斬殺“第一反賊”李密、王伯當,為李淵除掉心腹大患的盛彥師。盛彥師因斬首李密、王伯當而成名,被李淵封公授將軍 。但最終卻被高祖李淵藉故誅殺,其罪與其刑並不相當。



盛彥師是今河南虞城人,隋大業年間當上了陝西澄城的父母官。盛縣長官不大,可很有眼光。他敏銳地察覺到大隋氣數已盡,李淵是人中之龍。遂在李淵隊伍抵達今山西萬榮時,率手下一千來個人馬投奔李淵帳下。李淵用人之際,不勝欣喜,委盛彥師為銀青光祿大夫,這雖為無實際職務的榮譽稱號,可也是從三品,再說李淵還授給他一個實職――行軍總管。 於是,盛總管就跟隨唐軍一路浩浩蕩蕩殺向長安。

唐武德元年(618),王世充在邙山腳下大破李密率領的瓦崗軍,李密帳下將領程咬金、單雄信等人轉投王世充。李密走投無路,攜王伯當逃向長安,委身於李淵。李密降唐後,官拜光祿卿。雖位列十二卿,但只是個掌管宮廷供御事務的差使。李密一代梟雄,心高氣傲,心想降唐後怎麼也得弄個宰輔大臣乾乾。可李淵也不是吃素的,雖然為示恩寵,把自己舅舅家的老妹獨孤氏都賜給了李密作為妻室,表面上和李密稱兄道弟,心裡卻防著他一招,不敢放權與他。和李密同時投唐的王伯當官拜左武衛將軍,亦心生不滿。兩人一拍即合,密謀離去。

武德元年年底,李密請願李淵回黎陽招撫舊部為唐效力。李淵准許,李密揩王伯當、賈閏甫離去。朝中群臣皆言李密此去必反。起初李淵不以為然,後越想越不對勁,就下旨命李密速回京,再從長計議。已行至稠桑驛的李密接旨心慌不已,擔心叛意已洩,遂乾脆幹掉了信使,撕毀詔書,決定叛亂。他佔領了桃林一帶後,他的襄城舊部張善相放言李密將赴洛陽。

得知李密叛亂,李淵下令各地武裝迅速緝拿叛首李密。此時,盛彥師與上司、唐將右翊衛將軍史萬寶鎮守河南宜陽。史、盛兩人接到通緝令後,佈置緝拿方案。史萬寶懾於李密、王伯當的威名,心生懼意。而盛彥師卻不為然,稱只需幾千人馬,便可擒拿李密。史萬寶不得其解,盛彥師卻秘而不宣。

於是盛彥師率人馬到熊耳山南溪谷設伏,高處設弓弩手,低處設刀斧手。隨從質疑李密是否會必經此處?盛彥師這才道出布案原由:兵不厭詐,李密這招使的聲東擊西。他對外稱此去洛陽,實際是要去襄城投奔舊部張善相。而去襄城,必取道此處。果然,事如盛彥師所料,不一會,李密率部出現。待李密部半渡時,盛彥師一聲令下,弓弩齊發,箭如雨下。李密的千來人身中亂箭,大舉潰敗,李密、王伯當被斬首,首級傳送京城。盛彥師一戰成名,賜封葛國公,授武衛將軍。名頭不小,可依舊鎮守熊州。隨後,盛彥師隨李世民征戰王世充,平定王世充後任宋州總管。



武德四年(621),竇建德死後,徐圓朗與竇建德舊部共推劉黑闥舉兵反唐。盛彥師出任安撫大使出徵徐圓朗,被徐俘獲。面對重金勸降,盛不失氣節,不為所動,贏得徐圓朗敬佩,幸得不殺。及徐圓朗被平,盛彥師始得歸唐,復任宋州總管,鎮壓叛軍。因齊州總管王薄與潭州刺史李義滿不睦,在盛彥師率王薄的隊伍攻打須昌的時候,盛彥師向李義滿調集糧草,而李義滿強硬不聽徵令。在攻下須昌後,李義滿被盛彥師逮捕入獄。李淵聞訊,令盛釋放李義滿。而就在這節骨眼上,信使未至,李義滿卻在獄中又氣又急,一命嗚呼。接下來,李義滿的侄子又在潭州殺死了王薄。在這連環案中,一環扣一環,盛彥師的運氣也夠背的。而盛彥師最終也為這連環案送上了命,被李淵誅殺。

盛彥師在這連環案中,縱然處事失當,罪不至死。據載盛彥師此人心胸狹隘,智商很高,情商卻不敢恭維,人際關係極差。而原宋州刺使陳寶遇因為對他盛的家人不夠友好,就被盛彥師後來幹掉了,連同平時盛彥師平時看著不順眼的幾十家一併幹掉,此事在宋州引起震動。加之盛彥師又不善處理人際關係,朝中大臣對盛生厭者有之,李淵耳根子又軟,所以藉機斬殺盛彥師也就不難理解了。


歲月是一條河流


此人應該指的是大唐名將盛彥師,其實他當時被李淵處死頗有一種“莫須有”的味道。

盛彥師本是隋朝的澄城縣長,李淵反隋後,他前來投奔李淵,自此成為李唐帳下一大將。盛彥師這個人不簡單,早期在跟隨李世民、李建成攻長安、抵拒王世充中就曾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不過他最值得讓人談論的資本就是曾斬殺了李密、王伯當這兩個當時的“大咖”了。

當時的瓦崗軍李密由於被王世充擊敗,帶著他忠實的“小跟班”王伯當前來投奔李淵。但大家都知道李密是個梟雄,他是不可能長期屈居於李淵之下的。

過了一段時間後,他覺得自己歇夠了,時機也成熟了,可以東山再起了,於是帶上“小弟”王伯當往東逃竄,企圖召集舊部再起事。

李淵對於李密還是很忌憚的,他怎麼可能讓李密有再搞事情的機會呢?

於是立馬下令各州緝拿圍剿李密,命令發出去了,但沒多少人敢上,因為李密和王伯當還是有來頭的,都是一世英雄,沒人敢花心思去堵截他們。

這個時候盛彥師站了出來,他自告奮勇率幾千人去圍剿李密,並在熊耳山南的溪谷邊設下埋伏,等候李密到來。盛彥師認為李密雖然表面看上去是想逃到襄陽,但實際上是想投奔老部下張善相,在此處設伏李密肯定涼涼。

沒過多久,李密果然從這裡經過了,李密部眾立馬被射成了刺蝟,而李密與王伯當也被盛彥師所斬殺。

殺了李密與王伯當後,盛彥師名聲大噪,畢竟這不僅突出了他的勇氣,更彰顯了他的料敵如神。很多人拿盛彥師與擒關羽的馬忠相比,其實不然,盛彥師遠不是馬忠能比,畢竟當時的關二哥已經差不多了,逃路也很好料到。

此後,他跟隨李世民東征王世充,由於他絕了王世充南方的歸路,導致王世充沒法子,只能選擇投降。

消滅王世充後,盛彥師可以說是走上了他的人生巔峰。

但他走向神壇快,離開的也快。在王世充被滅後的第三年,他被任命為安撫大使,討伐反唐的徐圓朗,但他卻在戰鬥中不幸被徐圓朗俘虜。徐圓朗勸他投降,盛彥師誓死不降,徐圓朗很佩服盛彥師的氣節,於是還挺厚待他這個俘虜的。此後一直到徐圓朗被滅,失盛彥師才回歸大唐。因為被俘,他的形象受損了不少,畢竟他誓死不降的事蹟沒啥人知道。


盛彥師的死是因為在他歸唐後發生了一件事,其實只能說一件小事。

歸唐後,他率領齊州總管王薄的軍隊圍攻須昌,因糧不夠,於是向潭州李義滿徵糧,而由於李義滿與王薄不和,李義滿居然不給。於是打完仗後,盛彥師逮捕了不給糧的李義滿,將其下獄。

唐高祖下詔釋放他,但使者未至,李義滿剛好憂憤而死了。而王薄返回路過潭州時,李義滿的侄兒又將王薄殺害。於是李淵追究責任,竟將盛彥師處死。



先不說這事其實不怪人家盛彥師,即使他有責任,但畢竟是開國功臣,不應該受到直接被處死這麼重的懲罰。

可能盛彥師早就被李淵所忌諱了,這個處死理由不過是個幌子、藉口罷了。或許在先前與徐圓朗作戰時被俘,讓李淵對他沒有好感,畢竟他誓死不降的事蹟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很多人只知道他被捕了,而且待遇還不錯,認為他可能當時投降了李圓朗。


夏目歷史君


你說的是盛彥師

盛彥師是大唐開國名將,平王世充,為大唐建立立下赫赫戰功。後有在李淵授意下,殺了歸順唐朝的前瓦崗寨首領李密,後被封為葛國公,兼領武魏將軍,後在平定徐元朗後,因徵糧引發李義滿和王博的死亡,被李淵處死。

個人認為,李密乃諸侯王,不殺又怕謀反,殺了又會另其他歸順大唐的人,心驚膽戰。李淵只好借盛彥師的手殺了李密,這樣李密的死就能和自己撇清關係。但盛彥師一天不死,這個秘密就有可能被他人知曉,所以借李義滿等人的死,除掉了盛彥師,這樣就不會有人知道這個秘密了


流洛之家


此人為盛彥師。



河南虞城人,因斬李密有功,封葛國公,授武衛將軍。

致使他被處死的直接原因是盛彥師率領齊州總管王簿在平叛的時候向潭州刺史李義滿徵調兵糧,李義滿因與王簿不和,未服從命令給糧。等戰事結束,盛彥師就逮捕了李義滿。而李淵得知此事後,下詔釋放李義滿,但詔書還沒到,李義滿就死了。李淵追究此事,殺了盛彥師。



而背後的原因,則是在於他的性格,他心胸不夠寬廣,容易得罪人。所以有很多人向李淵盡讒言。而李淵又比較喜歡聽信別人的讒言所以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如魚得水8


有個詞大家應該聽的比較多,"兔死狗烹",這句話用在很多皇帝的身上再合適不過。歷史上的很多皇帝都幹過這種過河拆橋的事情。今天我們要給大家講的,也是一個非常忠心的臣子,他在敵軍的陣營裡寧死不屈,但是卻在回到皇帝身邊之後,被皇帝賜死,他就是盛彥師。

隋朝末年的時候,人民的生活早已黑暗不堪,不少有志之士都開始另尋出路,有能力的人乾脆割據一方。當時唐國公李淵同樣也是雄心勃勃,尤其是他的兒子李世民,經常勸他說隋朝的氣數已盡,讓自己的父親抓緊時間起兵,成就宏圖霸業。

當時的盛彥師只是一個小小的縣長,他在聽說了李淵的名聲之後,就帶著自己的賓客去拜見李淵,隨後就跟著李淵一起行軍,擔任行軍總管的職位。在京城平定之後,他被委派到宜陽駐守。李密剛開始的時候是歸降了李淵,不過李淵沒有重用他,李密覺得自己受到了冷落,於是就和王伯當一起準備反叛。當時知道內情的盛彥師的搭檔史萬寶,不敢去向李淵告密。但是沒想到,他將事情告訴盛彥師之後,盛彥師卻說自己只需要幾千兵馬,就可以割下李密以及王伯當的人頭。

盛彥師說到做到,他在打探到確切的消息之後,先帶兵在熊耳山埋伏,指揮兵將等敵軍到了河中間的時候再行動。其實那個時候李密表面上說要去洛州,但是實際是要去和張善相匯合。這一點,是盛彥師早就打探好的。李密沒想到盛彥師會早早的在這裡埋伏,沒有防備就中了埋伏。當時盛彥師指揮士兵萬箭齊發,李密和王伯當身死當場。

後來徐圓朗反叛,李密又派了盛彥師作安撫大臣,想讓他招降徐圓朗。但是盛彥師此人性子比較剛烈,不善於談判,所以就直接和徐圓朗開戰了,被徐圓朗抓到了軍營裡面。盛彥師在做俘虜的時候,徐圓朗待他很好。徐讓盛彥師給弟弟寫信,勸他投降。但是盛彥師卻在信中寫道,自己辜負了皇帝的信任,讓弟弟好好照顧母親,他準備以死贖罪。徐圓朗看完之後很氣憤,但是盛彥師卻很鎮定。徐圓朗怒極反笑,說盛彥師是有氣節之人,不應該被殺,此後依然盛待盛彥師。沒想到唐軍在降服徐圓朗之後,李淵竟然為了以防萬一,竟然賜死了盛彥師。

一代忠臣良將,在敵軍的陣營中寧死不屈,連敵人都感動了,最後卻被自己一心效忠的皇帝給殺了,不知道盛彥師在死時是什麼樣的心情?估計挺悲涼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