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乾隆是中國歷史第一罪人?

用戶58671180003


為何說乾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罪人?我是有些不太明白的。

有人說是因為文字獄,我覺得不盡然。文字獄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正三觀”的工具,不單單是乾隆,最早的文字獄可以追溯到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只不過這個“獄”並不在一詞一字,而是整個思想領域。秦始皇為了讓收復囊腫的天下萬民服從統治,自然要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套“文化教育”,那就是儒家思想。

為何呢?還不是因為能達到“思想統治”嘛!文字獄的興起也是統治者為了把這種“造反”的思想壓迫在萌芽之中,如歷史上如蘇軾“烏臺詩案”就是如此。

至於滿清皇帝,從康熙雍正乾隆,皇家“文字獄”生意越來越繁榮,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統治者是“滿人”,所以對“非我族人”人特加防備。甚至從一開始的只是統治者為了“防患於未然”給文人制定的規矩,變成了後來乾隆時期控制朝堂的工具。

讓下屬互相檢舉揭發,人人自危,那坐的最安穩的還不是這個皇帝?

從這一點來說,或許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是“罪人”,只不過手段不同而已。


也有人說乾隆驕奢淫逸,這個無可厚非。生在太平盛世,接管的是祖上家產,乾隆皇帝無事可做,自然每日吟詩作對,逍遙自在,跟個普普通通的富二代一樣。雖然敗家,但是沒有明著把家產敗光,俗話說“受死駱駝比馬大”,即便乾隆死了,嘉慶的腰包也是鼓鼓的。所謂“富不過三代”,乾隆家底厚,敗一敗無可厚非,但是留給嘉慶的家底已經明顯少了,嘉慶也學著乾隆敗一敗,那就真的敗光了。

至於說不管百姓死活,這個跟大清的政治制度有關,未必全是乾隆的錯。地方有災害,有暴亂,如果官員明報,那官員也要受影響,說明你沒治理好地方。但是不報,民怨載道,都說乾隆有問題。

放到常人想一想,一個富二代,分口饅頭給個窮人難嗎?不難,只不過他不知道誰窮,或者知道了,一口饅頭分到窮人手裡的時候也就剩渣了。這個不單單是乾隆,即便康熙雍正時期也有不少類似事件發生。

如果說真乾隆這也算罪,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也都有罪。老子李聃在百姓的角度說皇帝“太上,不知有之”,那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來說百姓“太下,亦不知有之”,他哪能看到百姓吃的喝的呢,如果能看到,貧困山區早變旅遊區了,畢竟看到了,誰敢不辦?

但是沒看到的話,就是另一回事,自古如此。


如果按照大歷史觀來說,乾隆閉關鎖國,放棄與世界接軌,這應該是最大的罪責了。

個人覺得大清衰敗,乾隆應負主要責任。

首先說爺爹給留下的家產,乾隆沒能發揚廣大,這個能理解,人之常情嗎。

再說不接受先進技術,這個雖然有點“裝王八蛋”,但是天朝上國,安逸久了,有點狂妄也理解,畢竟不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那大道理,因為他爺爹都沒給他留下什麼憂患。

這個不接受技術,在我看來只能算一小部分罪責,畢竟如果給我這樣的待遇,我可能會直接讓侍衛把洋人壓出去扒光遊街。


我認為乾隆最大的“罪責”,就是受了爺爹的教育,但是卻沒發揚好傳統,沒把兒孫教育好。

從清朝整個歷史來看,康雍無疑是很聰明的,乾隆也不差。

但是不知道基因突變還是精力不佳,生出的嘉慶資質平平,加上乾隆沒啥眼光,所以才讓位嘉慶。可能乾隆也沒見過“明君”長什麼樣,聽臣子都說自己是“明君”,便覺得自己看起來不錯的兒子也是明君。

實則,人性好跟智商高低沒有必然聯繫。


再有就是教育問題,乾隆硬生生把兒子教育成了一個好孩子,而不是一個好皇帝,教的都是治臣之道,沒什麼治世的歷練。可能乾隆也想教,奈何自己沒經驗。

然後就是嘉慶的兒子道光,孫子咸豐,一個個都很“尿性”,似乎都只會做人,不會做君。拍老子馬屁拍的很漂亮,但是著實沒什麼目光,也不懂自己的現狀。

說白了,乾隆沒有教子孫什麼叫“自知之明”。

他沒告訴兒孫們:以前老子有錢,所以我能敗家。如果家裡錢哪天不夠用了,你們得跟進大潮流創業啊,別傻了吧唧的跟我一樣吃喝玩樂,你老子可沒給你這個條件。

所以嘉慶道光咸豐,似乎都活在夢裡,雖然裝備也跟上了現代化,卻更新極慢,故而落後捱打。


說乾隆歷史第一罪人,確實有些不符合事實,因為乾隆做過的,別的皇帝也都做過,只不過乾隆這個時間點很尷尬,趕上了科技進步,所以即便沒罪,也會成為罪人。

就好像有句話說的:雖然無功,但也無過。

大多數這句話時沒有問題的,但是在極少數情況下:無功就是過。

乾隆便是如此。


梁宇航


乾隆執政期間,號稱是一個乾隆盛世,但是其實者都是他老爹雍正改革留下來的紅利,而乾隆則沒有把改革進行下去。並且乾隆執政期間發生了兩件著名的事情,而乾隆的處置手段導致了清政府後期的腐敗問題,以及導致中國落後於世界,乾隆無疑是罪人,而且犯下的是不可饒恕的罪過。

第一件事情就是乾隆將進行到一半的雍正改革叫停,以獲取一下貴族大臣的支持,並且者期間大興文字獄,不允許任何人插嘴一句。文字獄雖然說清朝各個時期都有,但如果你去翻閱會發現,乾隆年間處置的文字獄是最多的,一年之內高達三百多次,這還是有記載的大案。這導致了清朝百官不敢討論國政,中央集權加深,並且腐敗問題開始死灰復燃。

第二件事情就是乾隆實行嚴格的閉關鎖國,我一直認為閉關鎖國真正開始於乾隆年間。當時英國使臣團到達中國,送給了乾隆一份大禮,目的就是讓乾隆同意通商的要求。當時中國還是西方公認的強國,但是乾隆卻害怕百姓同洋人過多來往,尤其是漢人百姓同洋人過多來往,會對統治不利,所以一句“以後不必遣使而來”徹底斷絕了清朝融入世界的最後機會。

這兩件事情算是乾隆比較大的過錯,其實乾隆還有很多政策非常不合理的,例如乾隆限制人口的流動,也就是說你從這裡去別的地方,一定要向官府通報,並且海強制一些地區的百姓遷到便於管理的地方。乾隆盛世其實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乾隆的作為也不過是將愚民發揮到了極致罷了。


小司馬遷論史


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華。

英國人想把他們最新的發明介紹給中國,如蒸氣機、棉紡機、梳理機、織布機等。

還包括榴彈炮、迫擊炮”以及手提武器如卡賓槍、步槍、連發手槍。

其中還有精美的儀器。如當時天文學和機械學的最佳結合產品天體運行儀,代表了整個宇宙,能準確地模仿太陽系天體的各種運動,如月球繞地球的運行、太陽的軌道、帶4顆衛星的木星、帶光圈及衛星的土星等。另外,還有一個地球儀,附送航線圖。

英國人本來希望送上這份大禮單,來換取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

但傲慢的乾隆說:比起圓明園內西洋珍寶館收藏的東西,這些都算不了什麼。天朝上國什麼也不缺,不會和小國做生意,如果英國缺東西,大清可以免費送。至於武器之類的東西吧,不過是奇技淫巧沒什麼用。當年明朝不是也用槍炮嗎,還是被我們的騎兵打敗了。

整個清政府中央對科技進步沒有任何認識,此後不到五十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的大門被迫打開,科技思想和觀念才慢慢傳入中國。

乾隆統治中國的六十年,是快速拉大中國和世界強國的差距的六十年。歐洲強國已利用科技成熟打造了大航海時代和殖民時代,而中國還在天朝上國的夢中難以醒來。


中原一點點紅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罪人,這種說法有待商榷。作為一個資深的清黑,今天好好聊聊這個問題。

歷史知事認為,乾隆對中國有四大罪行!

1,乾隆用文字獄鉗制輿論,殘害百姓,毀滅文化,是毫無仁愛之心的暴君!

乾隆當了60年皇帝和3年太上皇,就總共發動了130場文字獄,其中有的年份一年有6起,可見當時文字獄的烈度和殘酷。

乾隆朝的文字獄,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社會效果。正如龔自珍的“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只為稻粱謀”所說,文字獄讓全體中國人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文化領域最昌盛的就只剩下歌頌乾隆盛世的馬屁文章了。另一方面,文字獄還讓官場形成了極其可怕的高密之風,捕風捉影之風,官場內訌更加嚴重,舉報一次文字獄比選拔一群人才更容易升官,你怎麼選?

乾隆大興文字獄的同時,還要宣揚清朝文化的昌盛,組織修訂了四庫全書,把民間很多珍本孤本都毀掉了,只剩下了乾隆看的順眼的一小部分。這樣的文化滅絕政策,世界歷史上都少有吧?

2,乾隆不知開放,閉關鎖國,是毫無統治智慧的昏君。

乾隆五十八年,就是1793年英國馬噶爾尼使團訪華,要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外貿關係,乾隆很傲慢的回絕了。不僅回絕了英國的通商外交請求,還讓英國人四處做社會調查,底細全漏出來了。

馬噶爾尼使團灰溜溜回到英國,給整個歐洲說清了中國的實際情況。中國在歐洲人眼中,再也不是馬可波羅說的遍地黃金,更不是伏爾泰說的道德清明,而是爛到根一推就倒的封建王朝。30多年後,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可謂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同時期的日本,雖然也是閉關鎖國,卻已經建立起學習荷蘭的“蘭學”氛圍。馬噶爾尼使團訪華同一年,宇田川玄隨的著作《西說內科撰要》出版,連中醫藥都丟到一邊了。

同時期的美國,《美利堅國憲法》制定,華盛頓功成身退,共和制度成型。

同時期的法國,《權力宣言》發表,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發生。

同時期的俄羅斯,一直在謀求歐洲霸主地位,和拿破崙死磕到底。

鼠目寸光的的乾隆,你還要好意思說自己是“十全老人”嗎?

3,乾隆拋棄了雍正改革進步的道路,是毫無孝心的逆子!

乾隆的父親雍正在位期間,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行政制度、賦役制度及對農民的政策、改土歸流及對邊疆民族的政策等。乾隆剛開始繼位的時候,還延續這些改革,讓清朝的制度更加完善,可是當乾隆一過50歲,就成了一個混吃等死的昏君逆子。

4,乾隆貪圖享樂,縱容腐敗,為清朝滅亡埋下伏筆!

乾隆在80大壽時,十分排場。

“內外宮殿,大小物儀,無不新辦。自燕京至圓明園,樓臺飾以金珠翡翠,假山亦設寺院人物,動其機括,則門窗開闔,人物活動。營辦之資無慮屢萬,而一毫不費官帑,外而列省三品以上大員俱有進獻,內而各部院堂官悉捐米俸,又以兩淮鹽院所納四百萬金助之。”

乾隆還喜歡旅遊,在位期間六次南巡,七次東巡,五次西巡,至於近畿京郊,車駕時出,數不勝記。

乾隆花掉大量金錢如何彌補虧空?其實辦法十分簡單粗暴,第一,和地方官要!不給就免官!第二,賣官鬻爵,所有的官職都明碼標價。

乾隆不顧老百姓死活的肆意揮霍,和100年後的慈禧有什麼兩樣?


歷史知事


歷史上有這麼兩個人物,你小時候覺得非常厲害,長大之後卻覺得和小時候認知恰恰相反的兩個人,一個是郭沫若,另一個就是乾隆。尤其是乾隆給人的感觸最深,不去了解乾隆,總以為乾隆就是《還珠格格》裡面那樣,其實真是歷史上,說乾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罪人一點都不為過,為什麼這麼說?

乾隆畫像

我們先看看和乾隆同時期的世界其他國家都在幹嘛?

英國製造出蒸汽機,因為人力已經很難跟上英國採礦業的發展腳步,所以英國一直在不斷探索前進,可以說蒸汽機直接讓人類從人力時代進入機器時代。

美國人已經開始《獨立宣言》,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些都是清朝封建王朝不具備的思想。

我們再來看看乾隆五十八年發生的一件趣事。

當時英國人聽說清朝強盛,畢竟當時是康乾盛世,決定前去訪問,英國派了個叫馬戛爾尼的人前去,原本想以祝壽為由打開中國市場。當時清朝規定,外國使臣覲見是需要跪拜的,可是馬戛爾尼說自己國家只跪拜上帝和女人,再說自己也不是清朝的人。

馬戛爾尼單膝跪拜

可是乾隆怎麼受得了,乾隆非常惱火,最後強制要求馬戛爾尼單膝跪拜,並命人送英國使團早日回國,自己政事繁忙,沒有時間接待。要知道當時的馬戛爾尼帶來了64門大炮、天文望遠鏡、槍支等一系列先進的武器,然而乾隆因為盲目自大,就將別人拒之門外。

可以說要不是康熙、雍正奠定的基礎,乾隆哪裡還能自稱“十全老人”?乾隆到了晚年,更加沉迷女色,花費鉅額六次下江南,使得白銀不斷流失,國庫虧空,而且民間百姓大多吃不飽穿不暖,更像是一個“飢餓盛世”。

乾隆下江南圖

乾隆晚年貪汙腐敗的問題非常嚴重,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差,再加上當時不與外界通聯,盲目自大,到了嘉慶繼位是其實已經是個爛攤子。

不僅如此,乾隆還焚燬書籍70萬卷

有人說秦始皇焚書坑儒,好歹秦始皇坑的是方士、焚的是外面的書籍,宮中大多都有備份,然而乾隆所謂的圖書編纂《四庫全書》,在徵集書籍的過程中因為發現很多書籍牴觸清朝,最後全部被乾隆焚燬。

乾隆將這類書籍稱之為“違禁”書籍,單單浙江地區1782年就焚燬書籍538種、13862部,乾隆皇帝在位60年間,焚燬的禁書總數則達到70萬部。不僅如此,乾隆還銷燬了1000萬份明朝檔案,有的不能焚燬的,就命人進行刪減或者篡改。

吳晗評價:“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這樣的乾隆你們還會崇拜嗎?


羽評郡主


乾隆談不上第一罪人,他只能算是第二罪人!第一罪人應該是嘉慶皇帝!乾隆雖然沒有給嘉慶留下一套治國的說明書,但是卻留下一個富強的國家,以及一套政治班底。嘉慶完全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做全新的政治改革。可是嘉慶卻完全無作為,做一個坐吃等死的皇帝,最終耗死了大清國。

在當時,乾隆給嘉慶留下了大約五千七百萬兩的庫銀,基本持平雍正留給乾隆的金額數。也就是說,乾隆拿著這些錢去開發土地,用兵打仗。然後本金還回來,這些固定資產卻增值了。比如,清朝在乾隆時期的財政收入提升了三倍左右。這使得清朝還是有點家底給嘉慶浪。

其次,乾隆還給嘉慶留了一個改革班底,這是一個對外通商的政治團隊,由和珅打頭。乾隆在晚期已經意識到不對外通商已經不行了,但是又不好改自己的聖旨。只能睜一眼閉一隻眼指示和珅去做。假如嘉慶即位之後,把這個國策打開,那麼清朝完全是另外一個模樣。可是嘉慶為了自己的皇位穩固,直接滅了和珅。廢了乾隆一番心思。

所以,嘉慶就是一個敗家子,不懂得賺只知道花。還缺乏戰略發展眼光。毀了清帝國!


優己


乾隆皇帝號稱十全老人,一輩子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沽名釣譽。他的人生其實是幸運的,少年時得到康熙皇帝的溺愛,一直呆在老皇帝身邊,自己的父親雍正繼位也多為此人所賜。

他的父親雍正用了十四年時間,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納糧,讓清朝的財政收入劇增,國家的實力一度恢復到了頂峰。正是一系列的改革,才讓乾隆皇帝有了他做十全老人的資本。

乾隆在位六十年,因為說不能超過爺爺康熙帝(六十一年),又做了三年的太上皇,實際掌權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秦始皇之後才叫皇帝)。

不過,乾隆皇帝表面上風光,實則為清王朝的沒落留下了罪惡的種子。

首先,乾隆王朝人口劇增,經濟退步,再加上人口劇增,人民生活極其困苦。乾隆晚年,農民反叛遍地。

再加上對緬甸,回部的連年戰爭,耗盡了豐盈的國庫。乾隆的生活也極其奢侈,幾次下江南,晚年還辦什麼百叟宴,花錢無數,致使國庫到他去世時已經不足二百萬兩地存銀,

吏治腐敗也是他人生的一大汙點,後期重用大貪官和珅,其死後抄沒的家產竟然是清王朝半年的財政收入,所以民間一直都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兒歌流傳。

最可恨的是,本來清朝有和國外進行交流,與世界同步的最佳時期。但是乾隆實行全面的閉關鎖國政策,從四口通商到只開放廣州一口通商,由十三行壟斷進出口貿易,為百年積弱埋下伏筆。


大鬍子說史


“康乾盛世”是大清發展的頂峰,然而這一盛世的出現,軍事上實則歸功於康熙皇帝,經濟和吏治上則主要歸功於雍正皇帝。乾隆帝的在位60載,不過是一步一步耗盡大清氣數的60載。康熙帝內平三藩、收臺灣、平準葛爾丹,外御沙俄擴張,為潛心發展經濟和改革吏治奠定了政治基礎。雍正帝在位十三載,改革吏治、設立軍機、改土歸流、灘丁入地等措施,國庫充盈,百姓富足,民族團結,是真正的盛世之治。乾隆帝在位初期,尚且注重發展民生,然而不久之後,則老年昏庸,誤國誤民。那麼乾隆帝主要辦了哪些昏庸事,將清朝一步步推向衰弱呢?

乾隆肖像

一、閉關鎖國,盲目自大。1757年,乾隆頒佈禁海令,下令除廣州一地外,停止廈門、寧波等港口的對外貿易,這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頒佈禁海令之前,西方列強一直希望用一些洋槍、火炮、輪船之類的洋玩意換取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等物品,本是一條可以強國富民的好途徑,然而乾隆帝視大清為世界的中心,列強缺者我不缺,列強多者多無用,加之沒能處理好與外商的關係,導致頒佈禁海令,實際上關閉了大清發展經濟的大門、與世界共同進步的大門,也就為後來西方列強用大炮和鴉片轟開中國大門埋下伏筆。

閉關鎖國政策

二、吏治腐敗,重用貪官。乾隆在位期間,忽視吏治整治。先是鄂爾泰和張廷玉朋黨之爭,後是貪官和珅獨掌軍政、朝政大權。和珅以下,各級州府道臺無不貪腐、以貢上級。許多地方因貪官汙吏豪強橫行,民怨載道,部分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百姓離心。中央政府的支出主要靠封疆大吏上供,經濟收入入不敷出。乾隆皇帝在位60年間,始終對於吏治腐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以說,吏治腐敗是清朝政府各項制度內部淪喪的開始。

影視劇中的和珅

三、窮兵黷武,戰事不斷。乾隆帝在位時,好大喜功,常以康熙聖祖爺為標杆,總覺得自己應該在軍事上有所作為。在位60年間,先後兩平準葛爾丹、平回部、兩平金川、平緬甸、平臺灣起義、平安南、兩平廓爾喀。乾隆帝作《十全記》邊疆地區建立的十大武功以紀其事:"十功者,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乾隆帝因此自稱"十全老人"。整個戰爭斷斷續續連綿45年,耗銀幾千萬兩。然其戰事,大多為有鎮壓民變,有平息叛亂,有揚兵耀武,也有小題大做,有得不償失。

邊疆戰事圖

四、興文字獄,擅殺人才。乾隆帝當政期間,殘酷血腥的文字獄比比皆是,共興文字獄一百三十餘件,動輒百十條人命,連殺封疆大吏的事情也不少見。如翰林學士胡中藻有句詩曰“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帝看到後大發雷霆:“加濁字於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濁”字被殺,並罪及師友。文字獄的興起,嚴重破壞了科舉制度和人才制度,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古書被毀,給我國傳統文化遺產造成不可磨滅的損壞。

大興文字獄

五、巡幸各地,六下江南。乾隆帝喜好遊玩,一生共有巡幸熱河避暑山莊五十二次,巡幸江南六次,巡幸五臺山五次,告祭曲阜五次,東巡盛京四次。每下出行都要派出官員勘察路線,修橋鋪路,蓋建行宮。御道要求平直,不允許曲曲彎彎,操辦的地方官吏就乘機勒索沿途的百姓,拆房子,平祖墳,還借整肅盜匪的名義把無辜的平民投進監牢。百姓都敢怒而不敢言。

每次出行損耗官銀也是驚人。僅一次江南隨行的王公大臣、侍衛官員有兩千多人,水路上動用大船一千多艘,陸路上徵用乘馬六千匹、馬車四百輛、駱駝八百頭,徵調縴夫三千六百人、服役的民伕一萬人。從北京到杭州,興建了行宮三十所。乾隆帝覺得只有這樣,才能顯示“盛世”的氣象。

乾隆南巡圖

六、個人享樂、大興土木。乾隆帝期間,先後將圓明園原有的二十八景擴建為四十景,將熱河避暑山莊原來三十六景擴建為七十二景,並在圓明園之外另建長春園、綺春園等風景名勝,在避暑山莊之外另建大型寺廟多處。乾隆十五年,為籌備慶賀太后60壽辰的名義,乾隆帝大興土木修建清漪園。各地為討其一樂也興建了很多奢侈場所,這些都使國家庫藏日益空虛。

圓明園(復原圖)

經過60多年的上述折騰,整個大清已經積貧積弱了。據記載,康熙留給雍正的只有700萬白銀,而雍正留給乾隆就有8000萬白銀,而乾隆留給嘉慶的,則是一個虧空的國庫、一個貪腐的吏治、一個封閉的國度、一個矛盾激化的社會了。雖不否認,整個清朝的最高峰出現在乾隆盛世,然而不過是康熙、雍正期間經濟社會政策的延續效應。乾隆中後期的衰落,是整個清朝衰落的轉折點,由於整個社會積病成疾,其後再也沒有一代皇帝有回天之力再創盛世,整個大清王朝從此走向沒落。


順德貝勒府


康乾根本就沒有盛世,歷史課本嚴重的扭曲了歷史,乾隆時期人們苦不堪言,腐敗政治,窮兵黷武,造成大量難民出現,康熙時期也是國庫長期虧空,好不容易出了個雍正還被累死了,整個清朝中早期都是在政治,經濟,文化壓迫剝削漢民族,中國史學家判斷是否是盛世的依據主要是人口數量,康乾時期人口達到了封建社會頂峰,然而這種人口暴增是從明朝開始的,明時期引進種植新的經濟作物,如紅薯,玉米的出現解決了大量人口的食物問題,這才是清朝人口多的原因,可以肯定的是明到清,中華民族出現了嚴重的倒退,不論在各個方面都出現了倒退現象,而乾隆時期的政治由於全面腐敗,清朝自他開始已經不能支撐一次像樣的戰爭,說起來還要感謝乾隆,要不然你我還留著辮子呢!


用戶 5495566506


康熙雅克薩之戰,以50000人對戰800俄兵。還打不下來。結果勝利了還割地150萬平方公里給俄國,永久放棄貝加爾湖。歷史教科書還說是第一個平等條約。經過此戰完全可以總結出火器先進性決定戰爭勝負。清康熙不是學習彼得大帝,學習西方先進科技,而是繼續封存火器。迷信騎射。導致明末和西方不相上下的火器水平直接落後300年,子孫後代割地賠款無數。這也叫康乾盛世,吹牛逼出來的康乾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