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知道陳洪的為人為什麼還重用他?

納蘭明珠12




嘉靖皇帝是一個極其聰明又極其自私的人,他把身邊和內閣中的人都當成木偶,任其戲弄和玩耍,利用完了厭倦了就殺掉。

嘉靖20多年不上朝,卻依然把朝中大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人不夠精明,大局觀不清晰,根本就做不到這一點。


對於陳洪,作為宮中的四大太監,嘉靖對他知之甚深。他是一個有野心的人,願意為皇帝去背鍋,甚至不擇手段的人。

用嘉靖自己的話說:朕用陳洪,就用在他這個狠字。要是連個陳洪都沒有,我大明朝立刻就要翻天了。



嘉靖之所以用陳洪,就是因為呂芳和黃錦兩個人都不夠狠,他要用一個酷吏,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宮中的太監原本手中沒有權力,但因為是皇帝的一群狗。常常要替皇帝去辦很多事,皇帝就會授予他們很多權利。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陳洪早就想坐上老祖宗的位置,他將嘉靖的心思揣摩到了極處。

以前嚴嵩在的時候,由嚴嵩去對付那些企圖君臣共治的理學名臣。接替嚴嵩的徐階是一個老滑頭,呂芳也是兩面敷衍。



當群臣和中央起了爭執,嘉靖就不得不衝在第一線和大臣們做鬥爭。像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嘉靖從來都不屑於做。

嘉靖需要一條惡狗,替他來咬人。於是他就選中了陳洪。平心而論,他不喜歡這個人。但在這樣的情勢下,又不得不用。


唐朝的時候,武則天也任用過一批酷吏,武則天也知道這些人都不是什麼好人,但有些髒事總要找人來幹。這種人利用完後,往往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嘉靖曾經對黃錦說:馮保將來肯定就是那個殺掉陳洪的人。在《大明王朝1566》一開頭,馮寶就有了討好嘉靖的野心,受到陳洪的擠兌排斥。



在嘉靖皇帝臨死前,他曾經召見了自己的兒子和皇孫。因為嘉靖知道自己來日不多,自己的兒子有懦弱無能,因此就把自己的駕馭人的手段傳給了他。

嘉靖打了個比方:天下群臣就像長江與黃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但這兩條河都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同時這兩條河如果氾濫成災,不加管制,就會淹掉兩岸的良田。

忠臣和姦臣都是有用處的,就好比長江與黃河。不能因為奸臣奸就不用,那樣就會讓忠臣蹬鼻子上臉,一定要讓他們互相牽制,最終為皇帝所用。

歷史上的國家都是皇帝一個人的,就是要以天下之力供奉一人。但凡是反對皇帝的人、不利於皇帝的人,都不能手下留情。不管他們是忠臣還是奸臣,用與不用的原則,只看對皇帝有沒有好處,能不能被皇帝控制。


新知傳習閣


嘉靖為什麼知道陳洪的為人,還要重用陳洪。其中的原因,嘉靖在萬壽宮的樓上對黃錦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他用陳洪就是用一個狠字。那個時候黃錦正陪著嘉靖去看萬壽宮,陳洪的貼身太監正在找馮保的茬,侮辱鞭打馮保。黃錦為此想去主持一下正義,嘉靖為了保護蠢直的黃錦,勸阻了他。嘉靖是這麼告誡黃錦的:

“你鬥不過他。往後你不要太直,也不要當面和陳洪頂嘴。”“朕這是為你好。”“今後能殺陳洪的,大約便是此人。”

從這裡可以看出兩點,一是嘉靖是知道陳洪的為人的,所以才會這樣告誡黃錦,不要與陳洪作對;二是嘉靖還提防了陳洪,未來的馮保能夠除掉陳洪。

之後,百官以對內閣這兩年做的事情非常不滿為理由,趁著宮觀馬上要剪裁竣工,跑到萬壽宮前來進諫。徐階、高拱、趙貞吉等人苦苦勸阻,仍然無效。於是陳洪在沒有聖旨的命令下,私自下令毆打了百官。此時的嘉靖終於說出自己重用陳洪的原因:

朕用陳洪,就用在一個狠字上面。” “要是現在連陳洪都沒有,我大明朝立刻就會翻了天。”“朕不得不這樣做。 ”“你現在應該明白,朕為什麼要呂芳到南京去”“這樣的事,呂芳不會幹。朕也不想讓他幹。”

嘉靖當初是用嚴黨來對付那些對自己不利的官員。反過來,嘉靖又用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些清流來敲打嚴嵩父子。自己從中用只需用呂芳來維持平衡即可。這便是二十多年的司禮監-嚴黨-清流權力體系。嚴嵩父子倒臺以後,原來的模式被打破,徐階等人不願意像嚴嵩那樣替嘉靖得罪百官。這個時候嘉靖便只能用司禮監的人來對付那些不聽話的人。

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呂芳非常懂得為人處世,自然明白做這種事情沒有退路,所以他是不會願意做的。不過嘉靖貴為皇帝,若是逼著呂芳去鞭打百官,呂芳還是得做。好在嘉靖這個人還是非常念舊的,還是念及呂芳多年伺候自己的情義,所以他也不願意呂芳做這種事情。最後,嘉靖把呂芳放到南京去,提拔了陳洪上臺。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其他人寫的很好

我就不引經據典了

在我看來嘉靖用陳洪就一個原因

那會兒的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處境

並且已經知道知道很多地方做錯了

但是作為皇帝的面子不能丟

認錯是不可能認錯的

他不需要更多的海瑞來罵他

不需要更多的呂芳來告訴他應該怎麼辦

他也不關心天下臣民怎麼樣

他就想繼續做他的得道神仙、無為皇帝

所以

他需要一條很聽話的狗

而陳洪正是這樣一條狗

而且是很兇殘的一條狗

嘉靖讓他咬人

他不啃下一塊肉絕對不鬆口

這就是我個人認為的嘉靖為什麼要用陳洪

不是因為陳洪厲害

只是因為他是嘉靖需要的那條幫他咬人的狗

我是小書,我想把我心中最美的世界分享給你。我覺得我值得你點一下關注,要不你試試?


書海拾貝丶


嘉靖:朕用陳洪,就用一個狠字!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瞭解明朝的一些制度。

明朝中後期,內閣制度已經相當完善,即便是皇帝什麼事也不幹,靠著內閣,也能讓國家很好的運轉。比如是嘉靖和萬曆年間,兩位皇帝都不怎麼上朝,國家也能照常運轉!

不過,封建時代,皇權至上,豈能讓內閣一手遮天?既然有內閣,那必定有制衡內閣的機構存在!那麼這個機構什麼呢?

司禮監!

司禮監是一個太監機構,它就橫亙在內閣與皇帝之間!相比於內閣成員,司禮監的大太監們離皇帝更近!

按照明朝制度,內閣對於重大事件可以提出解決方案,是為“票擬”,“票擬”之後呈給皇帝,皇帝對此做出決定,是為“批紅”。

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大都算不上勤政,於是這批紅就落在了司禮監的大太監之上。

所以在明朝中後期,司禮監的大太監權力大的無邊,即便是內閣首輔,也得禮讓三分。當年張居正之所以能在萬曆初年推行新政,和司禮太監馮保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而這陳洪的身份,不是別的,正是司禮監大太監!



嘉靖對於帝王之術的掌控,可謂是爐火純青,大禮議事件便是最好的證明。別看嘉靖常年不上朝,但他始終牢牢的把皇權掌控在自己手裡。

嘉靖才是那個真正的'掌控'著,他就在坐在那裡,看著大臣與大臣鬥,大臣與司禮監鬥,一旦失去平衡,他便出手干預一下!

嘉靖中後期,嚴黨獨大,清流(徐階,高拱)蓄勢待發,司禮監(呂芳)中庸。



當清流扳倒嚴黨之後,徐階入主內閣。這個時候中庸的呂芳已經無法替嘉靖制衡徐階的內閣了,所以呂芳去了南京,更加兇狠的陳洪上臺!

嘉靖是被逼的才有沒有辦法了,才會用陳洪!

在明朝,出來內閣與司禮監之外,還存在第三股力量,那就是言官!

明朝的言官,那都是猛人,一聽到晚啥都不幹,不是彈劾就是上諫,而且都是不要命的主兒

嘉靖倒臺之後,上位的徐階清流出身,自然不會對言官怎麼樣。所以,嘉靖需要陳洪這個狠絕色去替收拾那群言官,這才有了之後陳洪鞭笞百官的場景!

當然,嘉靖何等何等精明,他不會坐看陳洪獨大,為繼位我裕王留下一顆拔不掉的釘子,所以,嘉靖用了馮保作為日後拔釘子之人!


胡史亂翔


這就是昏君的智慧。

這部電視劇神在不僅寫嘉靖一朝,而且把後朝也給寫了。伏筆在於高拱屢次對徐階出言不遜;裕王府閉門時只有張居正一人能進出,張表示了特殊的態度並不與高拱合作;優先登場的馮保和最後嘉靖表示取代陳洪必為馮保。

(《大明1566》之陳洪)

實際上已經暗示了從嘉靖死到萬曆時期的發展。

《大明王朝1566》中宦官們的爭鬥可以說是相當的精彩。自上而下的“祖宗”“乾爹”的階級讓人感到封建階級無處不在。最可愛的形象就是秉筆大太監黃錦了,他沒參與設計劣跡事件中,頂多是模模糊糊的去執行,安守本分沒什麼非分之想。他和陳洪比起來就更顯善良。劇中最後,嘉靖告訴黃錦,不要與陳洪鬥,滅陳洪者必馮保。事實上,馮保和張居正的確在萬曆帝期間“精誠合作”,看出嘉靖之眼光。

(《大明1566》三宦官)

陳洪是裡面非常可恨的角色,或者說是最可恨的角色,應該說一無是處。但是他卻被嘉靖皇帝所器重了。那是因為嘉靖不會用人?

嘉靖是個聰明人,懂得甚至是精通制衡屬下的道理。耳目廣泛,不聽一家所言。他對呂芳最後的冷漠實際上也是為了保全後者。

(劇中嘉靖帝)

所以嘉靖用陳洪就有他的用意。陳洪是嘉靖和群臣之間的緩衝地帶。嘉靖想幹而不能幹的就要陳洪來做。為什麼嚴嵩能掌權那麼久,多少也有點這個意味。上樑不正下樑歪,嘉靖也就用用這樣的人讓他的王朝苟延殘喘了。病入膏肓的明朝沒有佞臣亡的更快,佞臣對於皇帝個人是好的,但是無疑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和苦難。

陳洪是個十足的白眼狼,自尊心極強,報復心也很強。嘉靖用他來獨擋正義之聲以維持他所謂的平衡。這個平衡越來越微弱也越來越畸形。這就是昏君的智慧。


大眼大世界


君子如水,小人如油。治大國如烹小鮮,沒油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