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玉屏山東明寺遺址尋古》

花溪 孔祥森 題

“廢墟堆裡覓遺蹤,亂草荒叢荊棘封。

輕拂蒼苔搜字跡,撥開泥土綻雙龍。

青山有意藏真相,石柱無心道本宗。

沉睡東明今見日,聲聲笑語豔陽中。”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在玉屏山南麓的“東林寺”傳說是信眾到瓦屋山、峨眉山朝拜“第一柱香”的聖地。而這個地方一直流傳著很多傳奇的故事,在玉屏山阿吒寺住持果祥師傅介紹傳說玉屏山有壹佰零捌座寺院中,這個古剎有又他的傳奇故事。一直以來當地人代代相傳,口口相傳的是“東林寺”,這是位於花溪柳江至雅安的古道旁邊古寺,與這條經濟貿易古道的命脈僅僅相連。古寺的歷史也被埋沒在這荒草荊棘之中。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2018年11月25日在趙從福老師的帶領下,我與孔祥森老師、盧亮老師一起通往探尋古寺之路,初冬的太陽從八面山升起,還有一絲絲寒意,也當不住冬日陽光的溫暖,趙老師微微有些感冒但是也堅持帶領我們尋找古寺之路。據趙從福、孔祥森老師回憶在小的時候,大人們就叫其為“東林寺”,幾十年前其古寺幾通石柱子還未坍塌,在牆上的壁畫還依稀可見,由於五顏六色的神像畫像、石頭造像自己擔小也未靠近觀察,在解放以後文化大革命時期,有當地的積極分子“造反派”,以造反有理,積極進行古建築的破壞。將炸藥捆綁大殿的大石柱,在一聲巨響以後,殘留的方木結構的石建築古寺瞬間崩坍,短柱殘碑也只分崩離析。石造像的“如來、觀音、大致勢”佛像也被摧毀。確說這位運動“積極分子”得癌症,被病魔折磨而薨。對於“東林寺”的來歷有洪雅學者提出是明代大宦官、大奸臣魏忠賢的“生祠”,並指出所供“菩薩”為“六趾”與魏忠賢一致。

明代魏忠賢(1568—1627)原名進忠,明河間肅寧(今屬河北)人,少小時就是個無賴,自宮後改名李進忠。萬曆時入宮為宦官,後乃複姓,賜名忠賢。熹宗即位,升為司禮秉筆太監兼提督。他密結大臣為援,以犬馬聲色取寵於熹宗帝。1623年掌管東廠。他排斥異己,廣結黨羽,致有“五虎”、“十狗”、“十孩兒”、“四十孫”之稱。勢傾天下,一些攀附他權貴的人拜呼他為“九千歲”,各地督撫競相為他建生祠。1627年,思宗即位,發現他的奸惡,下令激將其逮捕治罪。魏忠賢與皇帝乳母客氏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極受寵信,被封為“九千歲”,自己也在民間養了不少“義子”,如什麼“五虎”、“五狗”、“十亥”、“四十孫”等。在其全盛時期,各地官吏阿諛奉承,紛紛為他設立“生祠”。1627年崇禎帝朱由檢登位以後,遭到彈劾,被流放鳳陽,在途中畏罪自殺。 所以“生祠”的魏忠賢的“義子”及黨羽勢力為取樂示忠而建的“祠堂”。由於在生而建又叫“生祠”。在洪雅的民間、文化學者等對於“東林寺”存在很多的傳說故事,而歷史的真實性從來不會對探尋真理的人說謊,“雁過留聲人”也會也我們是不是留下歷史的證據?等待遺址的文物給我解說這段歷史吧!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我們在山頂出發在往半山前行,在經過三十分鐘左右的雜草荊棘中緩慢前行,在半山的一大雜樹草叢之中依稀的可以可見,斷壁殘垣,正在我們艱難的前行尋找“古寺遺址”的時候,趙從福老師、與孔祥森老師驚呼這個石柱好像有字,我於盧亮趕緊前往,在依稀可判斷的在上百平米的建築遺址上坑坑窪窪,深淺不知,亂石橫跨,灌木叢生,心急也飛奔不起來,艱難前行至這大石柱前,在大家一起清理後以上的文字清晰可見,但是對其年代的判斷也無從考籍,在繼續尋找幾十分鐘以後,翻開旁邊有生長几米灌木的樹上,將兩段相連才給出了歷史的答案: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而值得興慶的是這兩部分橫樑相隔不遠,這些重要的文字記錄為今人保留,遺址遺物幸埋入泥土不深,在這裡你不得不小心,因為你踩到的都是歷史的文明,你觸摸的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其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其敬畏之情無法言表,尊重歷史才能展望未來!發現橫樑的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相連,才得出了歷史的真相: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依據此石柱兩邊的榫頭,可以判斷為大殿之“梁”,文字原文記載如下:“維大明嘉靖六年歲丁亥季(秋)日丁巳值四川等處承宣佈政司嘉定州洪雅縣(中保、安寧)二鄉縣主鄧(典史、主薄)僧司(大元、本忠、吏遜)義官孔萬林東明寺修豎殿堂主持僧(明祥、明受、明海、惠廣、明訓、明旺、明遜)(代主文見堂拾財趙永茂妻周氏五)梓匠鮮萬年饉題”。明嘉靖六年丁亥為1527年,此年秋天四川佈政嘉定洪雅知府、典史、主薄、僧司、義官、主持僧眾、姓眾在政府審批、信善出資,修建“東明寺”大殿。此段文字明確記載了此寺大殿的修建時間為1527年距今(2018年)491年時間,記載該寺名為“東明寺”準確無誤。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主樑處了記載了該寺的修建時間,寺為名“東明寺”。還記載了幾百人的捐贈功德記載,姓氏包括以前生活過的土著居民的大部分姓名。如:張金甫、羅容、劉成、陳南、孔萬里、朱俸祥、李月明、唐目桂、趙文邦、宋南德、王自強等還有楊姓、何姓、馮姓等。這對於已經這些姓氏的變遷有重大的歷史作證。尤其是唐、宋、元、明、清洪雅的姓氏發展有不可多得的歷史證據。經濟、文化、戰爭、宗教等的歷史變遷對有人口的分佈發展,玉屏山的歷史變化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證據!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在大殿中神龕前面還發現一“明磚”該磚為長方形,但是切面為正方形,這與清磚、民國時期的磚造型非常不同,這樣的造型在現實的切牆中,沒有後期的磚的變化大,能夠建築的造型也非常少,變化不多。這對於明、清建築的發展也有一定在說明,對建築材料的演變發展也是一大考證。因為磚型不一樣使以建築造型也會有一定的變化。由此可見在明代地方的“磚、瓦”技術的歷史特點。而毀壞的石菩薩造像,的腳趾均為五顆,並不存在一些專家所說的是“六顆”,該寺的大殿現存三大佛像底座,依據趙從福老師提供在資料及海雲禪院在佈局為一致,是三大佛像造像。該“東明寺”依玉屏山而建,背西向東,是玉屏山看雲海的最佳一位置,也是看八面山日出的最好位置。

《題玉屏山東明古寺》

花溪 盧亮

“背靠玉屏擱鼓峰,名藍古寺掩林中。

日出八面耀光明,坐看花溪流向東。”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在大殿遺址的中間高臺剝開草叢以後發現有一個蓮花瓣的底座,底座中間有一個直徑20公分的大圓洞,盧亮老師介紹說這是塑(穩定)大佛的神柱穿孔。在蓮花底座的下面有一塊石碑,碑記為:“重塑大佛XXX施主任春楊 男任XX 孫季文秀、景、太、啟 萬曆三年X吉日粧”。由此可見在“大明萬曆三年”即是公元1575年,距離今為443年,也就是記載在修建“東明寺”後大約50年後任姓的信善(舉家老小捐資)重修大佛的歷史。

《發現玉屏山東明寺有感》

花溪 玉屏山人

“雲佔林海藏古寺,其名埋沒數百年。

近鄰鄉親何人問?遠方信善慕聖明。”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在大殿外面發現了石龍雕刻的大門橫樑,其雕刻精美細緻,“雙龍戲珠雙龍隨”這是非常罕見的雕刻題材,不僅僅是傳統文化的表達,還有更深刻是含義等待挖掘:春秋時代,秦穆公有個小女兒,生來愛玉,秦穆公便給她起名叫“弄玉”。弄玉生性自由爛漫,喜歡品笛弄笙,穆公疼愛她,便命工匠把西域進貢來的玉雕成笙送給她,公主自從有了玉笙,吹笙的技藝更加精湛。長到十幾歲時姿容無雙、聰顏絕倫。秦穆公想招鄰國的王子為婿,弄玉不從,自有主張,若不懂音律,不是善奏樂器的高手,寧可不嫁,穆公珍愛女兒,只好依從公主。一天夜裡,公主倚欄賞月,用玉笙表達自己對愛情的神往,釋放心中懷春的心情,這時一陣嫋嫋的洞簫聲和著公主笙樂響起。一連幾夜,笙樂如龍音,蕭聲如鳳鳴,合奏起來簡直就是仙樂一般動聽,整個秦宮都聽得見,以至方圓百里。穆公問其原因,公主說是從很遠的地方想和的。秦穆公便命大將孟明一定要找到吹蕭人。一直找到華山腳下,聽樵夫說有一青年叫“蕭史”在華山中峰明星崖隱居,善吹簫,音可傳數百里,孟明來的明星崖把簫史帶回了秦宮。此時正值中秋,秦穆公見他的簫也為美玉所制,非常高興,便請來公主,兩人一見鍾情,便合樂起來,一曲不曾奏完,殿內金龍、綵鳳都好像翩翩起舞起來,眾人聽的入痴,齊贊說:“仙樂!“,弄玉和簫史完婚之後便住在宮裡。簫史教弄玉用簫學鳳鳴,弄玉教簫史用笙學龍音,學了十幾年,真的把天上的鳳引下來了,停在了他們的屋頂上,不久龍也來到他們的庭院裡。一日,簫史說:我懷念在華山幽靜的生活。弄玉說:我願與你同去享山野清淨,二人合奏起來,片刻龍飛鳳舞,祥雲翻騰,弄玉乘上彩鳳,蕭史跨上金龍,一時間龍鳳雙飛,雙雙升空,龍鳳呈祥而去!後來人們為紀念弄玉和蕭史的動人故事,就用“龍鳳呈祥”來形容夫妻間比翼雙飛、恩愛相隨、相濡以沫、怡合百年的忠貞愛情。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而龍是古人對魚、鱷、蛇、豬、馬、牛等動物,和雲、雷電、虹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產生的一種神物。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是龍的主要集合對象,因此,龍常常被稱為"鱗族之長"、"眾獸之君"。鳳是古人對多種鳥禽和某些遊走動物模糊集合而產生的一種神物。長翅膀的鳥禽是鳳的主要集合對象,因此,鳳便登上了"羽族之長"的寶座,有"百鳥之王"之稱。龍有喜水、好飛、通天、善變、靈異、徵瑞、兆禍、示威等神性。鳳有喜火、向陽、秉德、兆瑞、崇高、尚潔、示美、喻情等神性。神性的互補和對應,使龍和鳳走到了一起:一個是眾獸之君,一個是百鳥之王;一個變化飛騰而靈異,一個高雅美善而祥瑞;兩者之間的美好的互助合作關係建立起來,便"龍飛鳳舞"、"龍鳳呈祥"了。鳳的取材對象主要是鳥禽,而鳥禽絕大多數都是喜歡溫暖,喜愛陽光的,因此,鳳凰又稱"太陽鳥"、"陽禽"、"火精",所謂"丹鳳朝陽"、"鳳鳴朝陽"、"火鳳凰"。

在中國古代龍是上天的兒子,也稱為“天子”,是中國皇權統治是象徵,而天子之龍爪一般為“五趾龍爪”,普通之殿堂為“三趾龍爪”;在“東明寺”的為“三趾龍爪”而在右邊之龍爪突出相“四趾龍爪”也不知道是雕刻原因還是判斷錯誤,有什麼其他意義?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在遺址上還發現石牌匾“大雄寶殿”現在也只有兩個不完整的字可以推斷,“皇明嘉靖六年”與之前發現的橫樑建造大殿的時間一致,說明是大殿的正殿橫匾。與隨後發現的“如來”經粧可以證明正殿中央為大佛如來,這可以印證“海雲禪院”的三大佛是相同的題材造像內容。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在遺址大殿外發現的:“大佛如來六邊菱形經粧 南無多寶如來 南無寶塔如來 南無寶勝如來 南無妙色如來 南無阿彌陀如來 南無甘露王如來”。確實記載為東方五大如來:“五方佛”,又稱"五智佛"、“五方如來”、“五智如來”,源自密宗金剛界思想,東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別是中央的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東方阿閦佛(另說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五方佛源於“本初佛(元始天尊)”,他們不是獨立存在而是對“佛”的概念的抽象表述,即密宗金剛界密法“五佛轉智說”。金剛界曼陀羅,分為佛部、金剛部、寶部、蓮花部、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佛為部主。毗盧遮那佛象徵五智中的“法界體性智”,又化育另外四智;東方阿閦佛象徵“大圓鏡智”,西方阿彌陀佛象徵“妙觀察智”,南方寶生佛象徵“平等性智”,北方不空成就佛象徵“成所作智”。佛教典籍中認為五佛皆是毗盧遮那佛所化現。《如來淵源考》:“五方明王為五方五佛之化現;五方五佛名號不一,皆為同體,毗盧遮那佛所化現。”《彌陀疏鈔》:“智覺雲:‘總持教中,說三十七佛,皆毗盧遮那一佛所現。謂遮那內心,證自受用,成於五智。自當中央法界清淨智。次從四智,流出四方四如來。其妙觀察智,流出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則一佛而雙二土也。”在佛教密宗裡,供奉的主尊佛是"五方佛"。正中是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南方歡喜淨土寶生佛、東方妙喜淨土阿閦佛、西方極樂淨土阿彌陀佛、北方勝業淨土不空成就佛。這五尊佛代表中、南、東、西、北正方。其中東、南、西、北四方的四佛又稱"四方四佛"。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五智如來又稱五方佛,或五禪那(Dhyani,譯作禪那,靜慮之意。靜即定,慮即慧也)佛、五在定佛,代表五智、五德、五戒。此唐卡即表現藏傳佛教金剛界(vajradhatu)五智如來,能夠成就五種智能和提供冥想的五位佛。中央為大日如來(Vairocana),又作毗盧遮那佛。法身裝束,膚白色,雙手胸前作講經印。代表清淨人的痴心之毒,將色蘊轉為法界體性智慧。最左為東方不動如來(Aksobhya),又稱金剛不動佛,阿閦佛,是東方妙喜世界的教主,為藏傳佛教金剛界五智如來中的東方如來。膚青藍,右手結鎮地印,左手結根本定印,代表清淨人的嗔恨之毒,將識蘊轉為大圓鏡智。大日如來左邊即為南方寶生如來(Ratnasambhava),又稱寶生佛,膚金黃,右手結施願印,左手結根本定印,代表清淨人的傲慢心之毒,將受蘊轉為平等性智。大日如來右邊即西方阿彌陀佛(Amitabha),又稱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無量光如來等,膚紅色,雙手結根本定印,代表清淨人的貪心之毒,將想蘊轉為妙觀察智慧。最右即北方不空成就佛(Amoghasiddhi),又稱不空成就如來, 膚綠色,右手結施無畏印,左手結根本定印,代表清淨人的嫉妒心之毒,將行蘊轉為成所作智慧。大日如來、不動如來、阿彌陀如來、寶生如來和不空成就如來,是轉化和淨化我們貪戀、我慢、嫉妒等煩惱屬心等五煩惱所轉成我們佛性五智。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題探尋東明古寺遺址有感》

柳江 趙從富

“欺世盜名苦用功,家財萬貫轉頭空。

勸君多行功德事,深山亂石可留蹤。”

發現洪雅千年文脈玉屏山之“東明寺”

洪雅玉屏山這一古剎在老百姓口口相傳、世代相傳的“東林寺”確實是一種誤讀,其讀音也過於接近使得“東明寺”的真實名稱在幾位老師通過努力,才得以發現其真實名稱!在老百姓、一部分專家們誤讀誤傳其歷史多年,而今在明代“東明寺”遺址的摔斷的橫樑、巨柱、殘段碑記中我們才得知是佛教是正宗道場,非宗祠之類。傳說“東明寺”是信善上峨眉山、瓦屋山的第一柱香的原因在於玉屏山各大寺院都供“如來佛祖”大佛像,作為第一柱香並不為過!而玉屏山的大量的禪院遺址的保留也證明當時的經濟、文化繁榮景象,也留下無數的名仕官員的蹤跡;玉屏山的石建築的經典結構造型,也反映當時工匠的巧奪天工的精湛技藝,歷經500年非人禍而將屹立不倒,也反映了當時的勞動人民的創造精神。這也是值得我們去研究學習的,文脈永典玉屏山的傳奇還將演繹。

(文章編輯:唐從祥 實地考查:趙從富、孔祥森、盧亮、唐從祥 注: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保護文物,傳承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