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國軍將領李彌?

菸酒閣大學士


李彌在國軍中,算是能力不錯的一位將領,能帶兵,較有心機,但戰爭大局觀缺乏。

下面看看李彌的簡歷:

李彌本是滇軍出身,後就讀黃埔四期,畢業後在滇軍朱德團任排長。國共分裂後曾參加剿共。1936年任保安團長,1938年任三十六軍九十六師二六八旅旅長,1939年任36軍五師副師長,1940年任第八軍榮譽第一師師長。

1941年4月1日,日軍進攻湖北,李彌以炮兵猛轟宜昌機場,毀日軍飛機21架,受到廣泛讚揚。 1942年升為第八軍副軍長,6月率部接替70軍主攻松山。

內戰爆發後,李彌率第八軍參加內戰。1946年山東戰場,所部被殲滅兩個團。1947年5月,第八軍改為整編第八師,之後李彌又因為兵力分散,被解放軍消滅兩個團。11月,整編第八師擴編為整編第八軍(兵團級),李彌任軍長。1948年7月升任國民黨軍第13兵團中將兵團司令官。

接著就是淮海戰役,13兵團與2兵團一起被圍困於陳官莊,杜聿明被俘,邱清泉斃命,只有李彌逃脫。此後昆明起義時李彌被扣押,後設法逃離,繼續作戰。1950年其所部大部分被殲滅後,李彌率殘部退往緬甸打游擊,1954年再聯合國干預下撤回臺灣。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

首先李彌個人品質是比較頑強,在雲南被扣押後逃脫繼續作戰,軍隊被大部殲滅後還要退往緬甸作戰。從忠心的角度沒話說。

其次,李彌比較能帶兵,基本功很紮實。這從他能帶著軍隊在緬甸橫行,而且自己奉命回臺灣後,還有殘部願意繼續在緬甸打仗可以看出。另外,淮海戰役中,黃伯韜之所以在碾莊停下來,一個原因就是之前碾莊是李彌第十三兵團的駐地,黃部下的軍長看李彌的陣地修得非常結實,覺得這麼好的工事不打一仗就放棄太可惜了。實際上,黃伯韜在碾莊確實給華野造成了重大傷亡。這既歸於黃伯韜本人的善戰,也和李彌的工事修得好有關。

還有,李彌還是比較肯動腦筋的。宜昌之戰能果斷炮擊機場消滅日軍飛機(亮劍楚雲飛炮擊山木總裁的汽車不知道是否受他啟發);松山之戰,前期71軍在擁有空中優勢和絕對兵力優勢、火力優勢的情況下,就是亡命地集團衝鋒,人海戰術,結果傷亡慘重。後期李彌接手後,火焰噴射器什麼上去,拔釘子的效率高多了,最後用炸藥把山頂炸個大洞。相對來說,仗打得比較聰明。

淮海戰役李彌全軍覆沒後的脫逃過程簡直可以拍成大片:

全軍覆沒當晚,李彌先九軍三師的營地上,趁著三師去和解放軍談判投誠的時候,李彌帶著心腹衛兵換上傷兵的衣服出逃,逃到了衛兵的堂兄(一個地主)家裡。但這裡是解放區。李彌自稱是國民黨軍醫。又通過這個衛兵的表哥(地主,黃埔生),找到這個表哥的表侄(在人民政府工作),偽造身份開了個路條,然後仿造路條格式,刻蘿蔔章製作了另一份假的路條,這樣混出此地,把李彌送到了一個商人朋友那裡。

但這裡依然還是解放區。於是商人乘著給解放軍運送軍糧的機會,把李彌裝進麻袋偽裝成飯桶混過了檢查站,逃出解放區,最後從青島乘船回到南京。

此外,解放戰爭後期能想到跑雲南去,也算腦子活絡。

不過李彌還是有個缺點,就是大局觀缺失。解放戰爭前期,他多次因為捨不得地盤,導致兵力分散,損兵折將。淮海戰役前期,黃伯韜苦苦求他等一等,等我主力來了一起走,他不聽,交待了就自己溜了。回頭黃伯韜被圍,邱清泉和孫元良又回頭解圍。黃伯韜就罵,要是李彌多等我一天就沒這些事兒了。

總之,在國軍將領中,李彌雖不是拔尖,也算是水平不錯的一個了。

(歡迎關注巴山夜雨涮鍋,也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


巴山夜雨涮鍋


淮海戰役是以毛主席為領導,粟裕為前線指揮官打的,粟裕此戰中殲滅了國民黨部隊總計80萬人,國民黨精銳失去,國民黨幾十年的物資,武器,還有將軍在此戰中消耗殆盡,但是有個人逃出來了,他就是李彌將軍,作為和黃維,黃百韜同級別的司令,他逃出來後,順帶還有司令部的警衛部隊總計7000多人。

本以為蔣介石會讓他繼續打戰的,蔣介石卻安排李彌去了雲南附近,但是隨著蔣介石政權的失敗,雲南被解放,李彌帶領自己的7000人繼續向南逃竄,直接到了緬甸,,但是緬甸軍隊把李彌的殘軍敗將打垮。李彌又逃到金三角附近。

蔣介石去了臺灣,對於這些人已經不管不問,,沒有軍費,沒有物資,這7000人怎麼生活呢,李彌就開始自謀生路,幹起來殺人越貨的買賣。李彌搶劫來往的物資還有有錢的人員,從中獲利,還有人質,最慘無人道的是開始販毒了。毛主席知道後,開始和緬甸軍隊一起合力絞殺這些毒瘤,但是因為一些其他問題,中國軍隊不能大規模進入,而李彌部隊打起了游擊戰,緬甸軍隊根本不是這些人的對手。所以經過幾次戰鬥後,基本成僵持階段,後來蔣介石把這些軍隊大部分召回臺灣,做給國際看,但是私自又留了一部分人員。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這個地方的走私買賣毒品已經成為全世界之最,禍害著東南亞地區的人員。我們哪裡會想到,一個黃埔將軍本來抱著救國的信念最後幹了這個買賣,可悲可嘆同時也可恨。


歷史大家


李彌被冠上逃跑將軍的大名,主要是因為在淮海戰役之中那場那人瞠目結舌的逃跑。當年杜聿明打算撤退,幾十萬的軍士需要李彌的13兵團打掩護。李彌不願就這樣做了替死鬼,所以李彌下決心要違抗軍令,悄悄帶著13兵團逃跑。李彌打定主意不想墊底做炮灰,但是又不想就這樣和杜聿明鬧翻,於是他幹錯切斷了和杜聿明和劉峙的聯繫,裝作聯絡設備故障的樣子拒絕接受命令,一邊裝聾作啞一邊乘機逃脫。在逃跑過程之中,李彌不僅要躲過我軍,還要防止撞上同軍人馬,他們輕裝上陣,想要繞到主力軍前面去,不至於落在最後當炮灰。



而千算萬算,李彌沒有想到通訊營長在中途之中會聯繫杜聿明,通訊營長完全不知道李彌的如意算盤,好意聯繫主力卻壞了李彌的大事。杜聿明知道了13兵團的位置立馬瞭解了李彌的想法,他非常震怒,立刻要求李彌回到總部。

李彌的逃跑大計落了湯,只好派第8軍軍長前去總部替自己捱罵。而此時此刻,蔣介石又下達了新的命令,讓杜聿明停止撤退。這時候就算李彌想跑也跑不掉了。後來李彌也曾為了自救和解放軍抗爭了一段時間,手下的精銳部隊被解放軍重擊。最後他們被困在了陳官莊一帶,因為沒有糧食,軍心渙散,很多士兵開始向解放軍投誠。

李彌見此情況又開始打著逃跑的主意,後來帶著自己的親信,以向杜聿明求救為由,撇下自己的部下逃跑了。李彌逃出來之後一直隱姓埋名,直到1952年,他的逃跑經過才被揭露,原來李彌是被裝在運糧的麻袋之中被自己的護衛運送出來的。

李彌獨自一人逃出瞭解放區,蔣介石還覺得他非常忠心,沒有向共產黨投降。老蔣重新給了他一支軍隊,依然委以重任。戰敗後,蔣介石退居臺灣,李彌依舊跟隨著他。而李彌的軍隊因為老蔣穩住西南區的需要被強行留在了雲南。


這些部隊士兵在雲南過得提心吊膽,為了防止被解放軍捉回去一直在逃竄。最後他們來到了緬甸金三角一帶,在這裡大放異彩。李彌得知自己的部隊已經在緬甸穩定下來,也從泰國轉到緬甸,想要以緬甸為根據地計劃自己的反攻。


從忠心這方面來說,李彌對於蔣介石的信仰是沉重的。不僅僅是他一人身陷其中,還拉著一幫同生共死的弟兄們一起流落異國他鄉。李彌帶領著這幫軍士一次次攻回,都以失敗告終,他們一邊養精蓄銳一邊在這片區域種植罌粟,並且開始了販賣鴉片的營生。 緬甸政府本來對他們就沒有什麼好感,這下子更加視為眼中釘。但是緬甸政府軍力不強,連李彌的殘軍都打不過。李彌曾經在一次採訪之中表示,他攻不下雲南,但是想要做緬甸王輕而易舉。

緬甸政府被人佔了地方又被人羞辱,如何能忍,在久攻不下的情況之下,他們找到了聯合國。聯合國給蔣介石施壓,讓蔣介石召回了李彌和李彌的殘軍。只不過李彌和老蔣心中還是放不下反攻的幻想,執意要求一部分士兵偽裝成緬甸百姓潛伏在金三角繼續販毒的老本行。金三角的黑色產業吸引了很多緬甸人,直到今天,金三角依舊掌控著全球大半的毒品。對於蔣介石來說,李彌是一個難得忠心的將領;對於他的手下來說,因為李彌大夢不醒,造成了許多士兵永遠回不了故土。而因他而產生的金三角毒品產業鏈,也體現出此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根本不顧其他人的生存,是個極度自私冷血的人。

歡迎歡迎,祝你幸福。

以上


木劍溫不勝


李彌,雲南盈江人,國民黨陸軍中將。黃埔四期生,和林彪元帥是同班同學。說帶兵水平,李彌並不算特別出眾。但論運氣,他應該是國民黨將領中最好的一個,不僅能從重中易容逃走,後來還成為“金三角”的實力派,他的不少手下成為大毒梟。



李彌是老蔣的嫡系,是國民黨青年軍官中較為出色的一員。1941年,他帶領炮兵部隊猛攻日軍佔據的宜昌機場,燒燬敵機機21架,名噪一時。後來,他調回雲南老家,參加了松山戰役,並多次阻止從越南犯境的日軍。

解放戰爭時,他升任13兵團司令官,參加淮海戰役,但部隊被我軍圍殲。可他竟然能從我軍的重圍中隻身逃脫。據說是易容後被裝進麻袋裡逃出去的。

之後,他被任命為雲南省主席,率部在緬北的“金三角”地區駐紮。為了解決部隊給養問題,他依靠槍桿子在當地搞起了毒品生意,並和當地的反政府武裝聯合起來多次挫敗緬甸政府軍。“李彌部隊”成了當地最有實力的武裝。

1953年,無可奈何的緬甸政府只能向聯合國控訴李彌。1954年,在蔣介石的授意下李彌和近7000人撤出了緬北,回到臺灣,他本人於1973年去世。

但李彌的一些手下則選擇留下,比如“泰北孤軍”段希文,還有坤沙的副手張蘇泉,則成了當地有名的毒梟,讓緬甸政府毫無辦法。


石頭說歷史


“金三角”各路武裝集團的祖師爺,深得游擊戰精髓的國軍高級將領,1953年某國政府軍出動數萬兵力打不過李彌率領的數千殘軍,無奈之下向聯合國提出控訴,甚至請求雲南我軍過境20公里助剿,也算是軍事史上的一段趣事。

1944年抗日戰爭滇緬反攻時,面對久攻不克的日軍松山陣地(《我的團長我的團》劇中的南天門),正是第八軍副軍長李彌想出了挖隧道埋炸藥的主意,將松山主峰連同幾百名負隅頑抗的日軍一起炸上了天,松山即克,整個滇西戰場形勢為之一變。


李彌,雲南人,黃埔四期結業,駐南昌的第三軍教導團排長(團長知名不具)出身,拒絕參加起義逃往南京,輾轉就任川軍張英部副團長,該師1932年被擅長吞併雜牌軍的陳誠第18軍包圍繳械,惟獨李彌拒不從命率部衝出包圍,蔣介石接報後在廬山當面訓斥李彌抗拒收編,李彌答道:“校長只教過我們如何奮勇打仗,沒有教過繳槍!”蔣介石不怒反喜,升其為36軍中校團長,從此成為嫡系。

1939年崑崙關戰役,李彌任第五軍榮譽第1師副師長,輔佐師長鄭洞國(黃埔一期)奮力攻擊,殲日寇第21旅團;戰後該師擴編為第八軍,李彌接任榮1師師長,1940年在第二次長沙會戰最危急時刻,李彌再隨軍長鄭洞國反攻宜昌實施“圍魏救趙”,血戰天皇山,攻佔宜昌機場,焚燬日機20餘架,戰果輝煌,可稱抗日名將。



抗戰結束後,李彌升任第八軍軍長,調往山東作戰,成為膠東地區比較能打的一支國軍,逐漸擴編為第十三兵團,李彌任中將司令官,於是開啟了兩次死裡逃生的花樣之旅。

第1次,淮海戰役後期,在杜聿明統率下,與邱清泉第二兵團、孫元良第十六兵團一起被華野包圍在陳官莊,總攻開始後,各部分散突圍,狡猾的李彌不向南逃,而是反方向逃往山東,最後經青島渡海潛回南京,旋即受命去雲南重組第八軍。



第2次,雲南起義前夜,盧漢以開會為名扣留了中央軍第八軍李彌和第二十六軍餘程萬,兩人一起簽了字,結果沒有軍長的兩個軍卻能聯合反攻昆明,兩人被釋放回去說服部隊停戰,李彌又一次成功脫逃。

陳賡將軍的二野第四兵團抵達昆明後,國民黨軍隊全線崩潰,李彌第八軍殘部在解放軍追擊下逃進緬甸,1954年大部撤回臺灣,卒於1973年,追授陸軍二級上將。


度度狼gg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十八:雲南省主席、陸軍二級上將、十三兵團司令官李彌。

如果你不知道李彌是誰,只要知道緬北金三角的武裝叫做“李彌部隊”就明白了。

李彌,字炳仁,黃埔四期生,出生於雲南盈江縣。王牌軍第8軍軍長、第13兵團司令官,中央軍嫡系將領,為抗日戰爭做出傑出貢獻。

李彌作戰勇猛,治軍、練軍有方。第8軍是其起家部隊,公認戰鬥力不在五大主力之下,時有:“打垮73軍、拖垮第8軍”的說法。李彌治軍有方,將第8軍衍生出第9、99等3個軍,戰力都不俗。

47年第8軍擴編為整編第8軍,次年升級為第13兵團,屬於徐州剿總主力兵團。因蔣介石嚴令救援黃維兵團,第13兵團被全殲于徐州西北陳官莊,李彌隻身化裝逃出包圍圈。

李彌後任第2編練司令部司令,受命重建第8軍。1950年1月李彌在臺灣期間,所部8軍及餘程萬第26軍被解放軍擊潰,殘部退入緬甸。

9月李彌進入緬北指揮舊部,1953年迫於國際壓力李彌率部分官兵退回臺灣,並在臺灣指揮緬甸殘部作戰,是緬北局勢動盪的始作俑者。1973年李彌病逝臺北,死後被追授陸軍二級上將。

李彌初入軍旅,即得貴人相助,先任師部副官,又被保送黃埔軍校。

李彌1902-1973年,字炳仁,號文卿,出生於雲南盈江(騰衝)縣。其父為珠寶商人,育有子女八人,李彌排行第六。他小學畢業後,轉去騰衝升學,就讀於清末舉人王承漠的私館。

1924年,李彌經人介紹在雲南駐粵滇軍第7師師部當差,任勤務兵。師長李根雲提撥他為副官。師長哥哥李根源時任韶關督辦公署顧問,李根源見李彌是雲南同鄉,便將其收為義子。

後李彌被部隊保送,自己亦有一定文化,逐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1團5連為入伍生。1926年黃埔軍校結業後,分配回第3軍教導團 任排長,後任南京總司令部警衛團連長。

李彌後被派任川軍營長、團副,因不願被繳械,突圍求見長官,被蔣介石認可。

不久李彌被派往四川任賴心輝部之營特派員、營長及副團長。後來該部參謀長張英將賴趕走,部隊改番號為第51師,張英任師長。李彌亦隨張英進駐永豐。

1932年陳誠以屬於川軍的張英部,軍紀較差,下令將永豐包圍,準備用武力將張英部繳械。李彌不願就範, 並率部下突圍,前往南昌見何應欽。

蔣介石正好在廬山,得到陳誠報告,便召見李彌,責問為何不受命繳械。李彌坦然回答:以前校長在軍校時,只教我們奮勇打仗,從未教導我們繳槍,所以,我決意把部隊保持原封交給校長。

蔣介石一聽言之成理,反而覺得他忠貞勇敢,從此有了很好的印象。就將李彌撥歸熊式輝部,並升為第36軍第167師第573團團長。

第167師師長趙錫元,與李彌是雲南老鄉,對其非常欣賞與關照,李彌得以升任副旅長。又得39軍軍長賞識,保薦為該軍第5師旅長、副師長。

抗戰時期,李彌擔任榮譽第1師師長,在宜昌會戰中摧毀日機20餘架。後參加緬甸作戰,攻克松山,升任王牌第8軍軍長。

1940年,李彌調升為第8軍榮譽第1師師長。次年4月,率部增援宜昌。在天皇山一帶與日軍激戰,攻陷日軍宜昌機場油庫,摧毀敵機二十多架,戰果輝煌,使得第8軍受到各方讚譽。

1942年, 經鄭洞國保薦,李彌升為第8軍副軍長、兼任湖南芷(江)綏(寧)師管區司令。後鄭洞國調任遠征軍新1軍軍長,何紹周接任。第8軍在文山整訓一段時期,即列入中國遠征軍序列。

第8軍深入龍陵、騰衝,奉命攻打怒江西岸高麗貢山的主峰松山,是惠通橋到龍陵的交通要道。松山群山疊嶂,地勢險要。1942年日軍佔據後,留下一個聯隊駐守,修建了堅固大量工事。

何紹周指揮第8軍激戰了兩個月不克,後由李彌指揮。李彌集中炮火,在飛虎隊航空兵支援下,血戰57日,終於攻克松山,全殲守軍日56師團一個聯隊五千多人,使西南運輸線滇緬路恢復暢通。

第8軍軍長何紹周以松山戰功晉升昆明警備司令,李彌接任軍長,汪波任副軍長。攻打松山時,第8軍傷亡慘重,空運陸良整補。由於損失官兵太多,李彌將3個師併為2個師。

第82師番號撤消,另調第166師歸入第8軍建制。於是第8軍大加整補後,轄王伯勳榮譽第1師,梁筱齋第103師,王之宇第166師。全軍美、國械混編裝備,每連配1名美軍顧問。

1945年夏,第8軍整訓完畢。奉命向廣西、貴州轉進,準備參加反攻桂林,不久日軍投降。李彌率軍開赴九龍,經海路北上青島,負責煙臺等城市接收。

李彌在山東大肆擴軍,在第8軍基礎上擴出第9、第99軍。48年3個軍合為第13兵團,李彌升任兵團司令官。

李彌第8軍在山東煙臺期間,受王耀武節制;後駐守青島,歸傅作義指揮。華野有句:打垮七十三,拖死第八軍的口號,粟裕對整8師的評價,認為其戰鬥力超過黃百韜的整25師。

國軍中唯有胡璉與李彌擅長自行擴軍,給予空番號,即能在老部隊上擴出新軍。胡璉在整11師上擴出整3師。李彌在山東時大量擴充警備旅,在第8軍基礎上擴出第9軍、第99軍,且戰力不俗。

濟南戰役爆發,李彌第13兵團自青島海運上海,經蚌埠抵達徐州。準備在杜聿明指揮下,與邱清泉第2兵團、黃百韜第7兵團、孫元良第13兵團北上解濟南之圍。

李彌第13兵團前鋒抵達山東魚臺,結果9月24日濟南即告失陷,山東保安司令王耀武被俘。蔣介石下令杜聿明收復濟南,但遼瀋戰役爆發,逐放棄計劃,各兵團返回徐州。
徐州剿總總司令長官劉峙。


為配合遼瀋戰役,粟裕經軍委批准發起淮海作戰,要殲滅黃百韜兵團。原本負責接應的李彌兵團,突然調防不老河。

收復濟南方案放棄後,徐州剿總4個兵團呈散落狀。杜聿明北上葫蘆島指揮東北作戰前,要求劉峙收攏各兵團(包括要黃維、宋希濂兵團東進)。這20多天裡,劉峙無所事事,沒有下令部隊收攏。

黃百韜駐地在徐州東的新安鎮(運河東岸),李彌兵團駐守在曹八集,任務是掩護黃百韜兵團撤退。黃百韜為了等臨時劃歸兵團建制新第44軍,在新安鎮等了2天 ,浪費了撤退良機。

黃百韜忘記在運河上架設浮橋,5個軍10萬人馬僅通過1座鐵路橋撤退,結果被華野趕上,損失慘重。不過第7兵團總算到達曹八集,黃百韜認為危機已過,準備停下來收攏潰散的部隊。

劉峙誤判解放軍目標是攻佔徐州,命令李彌第13兵團立即換防不老河。黃百韜聞訊大吃一驚,急忙跳上吉普車趕到李彌兵團司令部。說明兵團還有63、100軍還有大量部隊沒有抵達。

黃百韜請求李彌在曹八集留1天,等他把部隊收攏了再一起走。李彌無論如何不同意,命令曹八集的第8軍和碾莊第9軍不用交接、立即開拔徐州北面不老河陣地。

黃百韜兵團雖然部隊沒有收攏,但主力25軍、64軍已經到達碾莊,此時轉進一定能保存主力,心存僥倖的黃百韜在碾莊停了下來,花1天時間整理收攏部隊。

第2兵團司令官邱清泉(左2)。

杜聿明回到徐州後,立即指揮李彌、邱清泉兵團救援黃百韜。無奈粟裕派出8個縱隊阻援,黃百韜兵敗身亡。

李彌率第13兵團(第8軍、第9軍)拋下黃百韜走了。粟裕聞訊立即發出命令,各縱隊不惜一切佔領曹八集,切斷黃百韜兵團退路,一天之內將黃百韜兵團合圍在碾莊。

第2天剛指揮完葫蘆島撤軍的杜聿明抵達徐州,令孫元良兵團守徐州;黃維第12兵團攻擊宿縣,向徐州靠攏;李彌、邱清泉兵團不惜一切救出黃百韜,劉峙反對該計劃但被蔣介石訓斥。

李彌第13兵團第一個到達大許家,以第8軍1個師首先發動了解放戰爭規模最大的陣地阻擊戰:徐東戰役。李彌、邱清泉2個兵團在100多輛坦克,以及飛機、大炮的配合下猛烈攻擊大許家陣地。

雙方血戰10餘日,2個兵團12個主力師只前進了10公里。黃百韜只聽見援軍炮聲看不到援軍身影,絕望飲彈自盡。臨死前黃百韜有三不解,其一是:李彌既然現在要救我,當初為何不在曹八集掩護我撤退?

蔣介石與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

前來救援的黃維第12兵團被圍雙堆集,杜聿明到國防部據理力爭,要把徐州主力撤往兩淮,最終獲准撤退。

黃百韜兵團被圍時,前來救援的黃維第12兵團自蒙城向宿縣攻擊前進。由於輕敵冒進,12萬人馬在雙堆集被圍。黃維兵團是國軍三大主力兵團之一,這下杜聿明手裡沒了翻本的本錢。

杜聿明判斷下個倒黴的是徐州主力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兵團,向國防部力爭南撤,到兩淮一帶整頓後再救援黃維兵團。爭到26日顧祝同勉強同意撤退。

誰知劉峙把撤退命令透露給經商的侄兒,導致徐州一片混亂中。杜聿明虛晃一槍,沒有按照計劃往東南撤退。以致粟裕認為杜聿明集團是往徐州東南撤向兩淮,命各路縱隊追趕了一天。

等粟裕知道杜聿明徐州主力是往西撤軍,走的是河南永城時,華野與杜聿明3個兵團拉開了2天路程,無論如何追不上了。使得邱清泉得意洋洋的說,現在是天高任鳥飛啊。

淮海被俘的12兵團司令官黃維。

杜聿明率徐州3個兵團西走永城,李彌兵團斷後。李彌不甘第13兵團墊背,計劃另找退路,誰知蔣介石下達新命令,李彌不敢違抗。

杜聿明率徐州主力西走永城,命李彌13兵團殿後。李彌知道此戰凶多吉少,不想把兵團主力搭進去。28日李彌召集兵團師以上將領會議,計劃轉進山東薛家湖,脫離杜聿明。李彌下令:

這次行動非比尋常,共軍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要把我們一口吞下去, 因此我們要迅速脫離和共軍的接觸,不應受制於徐州主力的牽制和影響。我要求各部在3天內越過共軍先頭部隊,趕到薛家湖,,為了行動快捷,應輕裝上陣。

第13兵團離開徐州一路向西,李彌一面催促部隊加快速度,另一面叮囑幾個軍長注意避開其他兵團,以免被拖累。後被通訊營長通過電話向杜聿明報告了李彌的位置。

杜聿明震怒,要求李彌停止行動,趕到總部接受新任務。李彌派第8軍軍長周開成前往,原來蔣介石下令杜聿明停止撤退,轉向解救被圍的黃維第12兵團。李彌不敢違抗,只得停止逃跑。

這時斷後的第42師傳來告急電,稱在蕭縣被解放軍包圍了,希望兵團主力救援。李彌於12月4日下午,派出空軍、炮和裝甲部隊接應第24師。但第24師很快被消滅。



杜聿明已跳出粟裕包圍圈,但蔣介石一紙手令,命他率徐州主力停止西撤,調頭救援黃維兵團。

12月1日杜聿明率領各兵團到達徐州西北50公里的陳官莊。杜聿明深知蔣介石脾氣,就怕他臨時變卦,早已命令各兵團關閉電臺,斷絕與外界一切聯繫。

這時蔣介石專機飛臨國軍上空,扔下了蔣介石的親筆信。大意你杜老弟不仗義,見死不救,請立即調頭去拯救水深火熱的黃維兵團,否則我們都是黨國罪人云雲。

杜聿明心如死灰,走之前就提過,要撤就不能打要打就不能撤,現在走在鳥不拉屎的半路上,要援軍沒援軍,要補給沒有補給,自己命都保不住還要去救人。

杜聿明知道改變行軍路線的後果,前有中野阻擊,後有粟裕數十萬追兵。這邱清泉、李彌兩兵團可是國軍最後的精銳,眼看就要羊入虎口。但他又不敢擔負抗命的責任,真是欲哭無淚。
華野副司令員粟裕。

被圍陳官莊後,李彌兵團抵抗到1月7日,兵團部被攻破。李彌扔下部隊逃跑,因對山東較熟悉,先北上再經青島南下,重建第8軍。

杜聿明不敢抗命,部署邱清泉兵團打頭陣,李彌與孫元良兵團保護兩翼,向雙堆集方向攻擊前進。12月2日粟裕的各縱隊毫無懸念的追了上來,將杜聿明三個兵團包圍在陳官莊。

時逢大雪,缺衣少食的杜聿明三個兵團經過1個多月圍困,在華野總攻時崩潰、各部四散逃命。杜聿明被俘、邱清泉戰死;李彌、孫元良化裝逃出包圍圈。

1月7日,解放軍攻佔李彌兵團司令部駐地。危急關頭,李彌告訴屬下要去與杜聿明商討對策,匆匆帶著幾個親信,想趁亂逃出解放軍包圍圈。

迷失了方向的李彌跑到了第9軍3師陣地上。該部晚正準備晚上和解放軍談判。李彌乘亂換上傷兵衣服,帶上貼身護衛汪新安一路出逃。李彌選擇的逃跑路線是山東解放區,所以盤查最少。

兩人先到汪新安堂兄,碭山縣地主汪濤家裡。李彌自稱是軍醫,在汪濤家裡藏了起來。後來得知地主高大榮是黃埔軍校學員,其母親是汪濤的親姑母, 李彌便到了高家隱蔽。

高大榮設法為李彌弄到了偽照的證明和路條,將李彌混在麻袋裡,混過檢查站,逃到了青島。再由青島海路南下歸隊。受任第6編練司令部,收容歸隊士兵和募兵重建第8軍,後駐防雲南。


李彌在戰場上。

李彌重建第8軍後,駐防雲南昆明。盧漢起義時曾被扣押,後被放出。第8、26軍被擊敗後,潰軍逃入緬甸。

12月9日,雲南省主席盧漢通知李彌、第26軍軍長餘程萬、西南軍政長官張群、軍統昆明站站長沈醉等召集開會,會議上盧漢宣佈起義,成立西南臨時委員會。

盧漢下令扣押李彌、餘程萬、沈醉等人。第8軍、第26軍見長官被扣,準備向昆明發動進攻,盧漢將李彌、餘程萬放回。李彌回軍後,將部隊撤到滇南開元、蒙自一帶,準備另做打算。

1950年1月李彌赴臺灣述職,期間第8軍、第26軍被解放軍擊潰,餘部退入緬北。9月蔣介石派李彌進入緬北重整舊部,並任李彌為雲南省主席兼綏靖公署主任。

李彌與軍官們吃飯(左一)。

1950年,幾股殘兵退入緬甸,因後來受李彌領導,統稱為李彌部隊。即現在佔據金三角隊伍。

李彌第8軍殘餘逃入緬境,殘兵主要有兩股:第8軍237師709團團長李國輝率領的700餘人和流亡於緬甸車佛南的原遠征軍第6軍93師200餘人;第26軍93師278團副團長譚忠率領的600餘人。

2月下旬,潰軍抵達了泰緬邊境大其力附近的孟捧地區。後來參加過緬甸遠征且留在滇南的老兵也加入其中,這三支部隊聯合組成了臨時指揮部,命名為“復興部隊”,人數在2200人左右。

由於這支隊伍後來由李彌領導,被稱為“李彌部隊”。剛剛退入緬甸的李彌殘部,補給完全斷絕,部隊只能靠變賣物品以購買糧食,不足的就向村民賒借。

到3月底,除臺灣匯來5萬泰銖外,主要靠當地華僑接濟。4月李彌來到泰國並帶來個人的儲蓄10萬美金暫為救急。9月蔣介石派李彌來到緬北,糾集殘部,收編各路武裝。

1952年,李彌部隊和緬甸政府軍發生大規模衝突,他們與反政府武裝合作一同對抗政府軍。李彌部隊種植並販賣鴉片以彌補開支。美國對李彌部隊的援助也引起了緬甸政府較大不滿。

3月7日緬甸政府告知美方:緬方決定自本年度6月 30日起,停止接受所有來自美方的援助,直至成功驅逐李彌部隊為止。3月25日緬甸外長正式向聯合國提出控訴臺方侵略案。

1954年李彌率部離開緬甸回到臺灣,段希文不願意走,選擇留下,成為後來的緬北孤軍。1964年李彌以陸軍中將退役,1973年12月7日,李彌心臟病復發在臺北去世,死後追授陸軍二級上將。


菸酒閣大學士


從名氣上來看,李彌還是挺失敗的。李彌是黃埔四期的,他的同學有林彪、張靈甫、劉志丹、胡璉、一個個都是如雷貫耳。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是李彌這個人在部隊被殲滅的情況下跑掉了,另一方面就是李彌後期在緬甸指揮國民黨的殘兵敗將,為了生存下去,開闢了金三角。

縱觀國家將領李彌的一生,真是有一種“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的感慨。

不過李彌生存能力是真的強,每次都能在被人的包圍的情況下成功的跑出來。李彌這個人老家是雲南的。早期的時候李彌在朱德的教導團做排長,朱德對他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李彌還是不為所動,沒有參加南昌起義,跑到南京去了。

李彌畢竟是黃埔畢業的,能力還是有的。1932年的時候,李彌在五十一師做副團長。陳誠為了增強自己的力量,找個理由吞併了五十一師。可是李彌還是不為所動,在全師大部分被繳械的情況下,硬生生的衝出包圍,把自己的部隊帶到了南昌。蔣介石還特意召見了他,問他為什麼不聽陳誠的繳械命令?李彌回答說:“過去校長在黃埔軍校時,只教過學生如何打仗,未曾教過繳械,因此將部隊帶來交還校長。”

蔣介石聽到這樣的回答,當然非常高興。之後,李彌便成了團長。後來李彌還在江西瑞昌做過一段時間的縣長。之後,他加入薛嶽的部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他們追著紅軍打。

抗日戰爭中的李彌表現還是非常出色。1940年,他成了第八軍榮譽第一師的師長。他在湖北宜昌作戰勇敢,多次打退日軍的進攻,甚至還摧毀了日軍在宜昌的機場油庫,燒燬飛機二十一架。這次行動,他受到了國內媒體的一致讚揚。同年,他還和杜聿明、邱清泉一起參加了崑崙山戰役。1944年,李彌擔負起攻打松山高地的任務,他在關鍵時候接替指揮,成功攻克松山。《我的團長我的團》便是講那個時候的故事。

內戰時期,李彌的表現也是為人詬病最多的。在他的兵團被包圍,突破以後,解放軍命令他們投降,可是李彌還是不願意投降。他等手底下的軍官出去投降的的時候,趁機換上傷員的衣服,從層層包圍之中成功了跑了出來。最後蔣介石倒也沒殺他,還讓他重建第十三兵團。

之後李彌到了雲南,雲南的盧漢起義以後,李彌被人扣起來了。之後,李彌逃往臺灣。他的部隊則進入了緬甸等地。誰都沒想到,國軍在緬甸等地的殘兵敗將居然又重新壯大起來。他們還多次打敗緬甸的政府軍。當時有媒體宣傳兩千孤軍打敗兩萬緬軍,引起了世界媒體的關注,更引起蔣介石的重視。

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和蔣介石都想利用這支孤軍來牽制大陸。所以李彌再一次被派往了緬北,指揮這支孤軍。在美國和臺灣的援助下,他們一度發展壯大,有六個遊擊縱隊,八個支隊和一個特務團。李彌甚至率軍一度還攻入雲南,佔領了當時的多個縣城。

不過緬甸方面對這支國民黨孤軍是欲除之而後快的。在多次進攻失敗的情況下,他們動用了國際力量,美國向臺灣施壓。最後,李彌的部隊只能無奈的撤往臺灣。其實,當時李彌的部隊並不想撤往臺灣的。

臺灣當時的局面並不樂觀,一旦被攻陷,將退無可退。而他們在緬北,地勢非常險要,易守難攻,很難被徹底消滅。加上他們很多又都是雲南附近人,離家近,熟悉情況。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彌敗鱗殘實堪憐, 捲土江東成夢幻。 鼠竄狼奔入緬邊, 聊以煙土度殘年。 (可以評價李彌了)


李彌(1902—1973),字炳仁,號文卿。生於雲南省蓮山(今盈江)縣太平街,其父為珠寶商人,弟兄八人,李彌排行第六。他小學畢業後,轉去騰衝升學,就讀於清末舉人王承漠的私館。1924年,經人介紹在雲南駐粵滇軍第7師師部當差,任勤務兵。該師師長李根雲是提撥他為副官。韶關督辦公署顧問袁恩錫,知李彌是雲南同鄉,頗為賞識,便收為義子。不久李彌被保送上了黃埔軍校第四期衛生隊。1926年,在黃埔軍校結業後,分配回第三軍教導團(時團長為朱德),任中尉排長。1930年,李彌隨張部開赴鄂西,江西,聽從陳誠調譴,參與“剿我軍”,打賀龍所率的部隊,曾臉部負傷。

1936年,蔣介石在南昌開辦了江西省縣政人員訓練班,為推行反我軍培訓幹部。李彌奉派前往受訓一個月,期滿調任江西瑞昌縣縣長。後調寧都任保安副司令兼保安十六團團長(後改為保安十團)。 1938年,先後任第三十六軍九十六師二六八旅副旅長、旅長。次年,升為該軍五師副師長。1940年任,國民黨軍第八軍榮譽第一師少將師長。1941年4月1日,日軍進攻湖北,他奉命增援宜昌。1942年初,經軍長鄭洞國的保薦,李彌升為第八軍副軍長兼湖南芷(江)綏(寧)師管區司令。後該軍開往雲南的河口、馬關一帶,以阻止日軍經由越南向雲南的進犯。

李彌留在芷綏師管區。 1944年6月,遠征軍反攻滇西在松山受阻時,任國民黨軍第八軍副軍長協助軍長何紹周率部最終攻克松山。因功於1945年1月升任第8軍軍長。1945年6月28日,晉升少將。11月,蔣介石將第八軍調往“剿我軍”的解放戰爭前線。李彌即率部由香港九龍出發,乘美艦船開往青島。1946年7至10月間,李彌指揮第八軍,先後向淄博、益都、平度、掖縣等地進犯。該軍第一O三師第三O九團在乎度、掖縣被我軍包圍,被殲滅兩個營。12月,第八軍奉命回守濰縣。李彌不願放棄已經搶佔的地盤,將所屬三個師配置在沙河、昌邑、濰縣。結果第一六六師在沙河被圍,一個團被殲,團長被俘。

1947年5月,第八軍改為整編第八師,李彌任師長。7月,國民黨軍發動了“南麻戰役”,李彌率該部六個團在臨朐阻擊我軍時被包圍。9月,整編第八師配合第二十五師、第五十四師從煙臺、濰縣再犯膠東。李彌沿線設防,兵力分散,在昌邑、掖縣又被我軍消滅兩個團。11月,整編第八師擴編為整編第八軍(兵團級),李彌任軍長。11月,任國軍整編第八軍中將軍長。1948年7月,升任國軍第13兵團中將兵團司令官。9月22日,正式晉升為國軍陸軍中將。11月6日,淮海戰役開始。這天,解放軍在徐州以東的新安鎮、碾莊地區,將黃百韜的第七兵團包圍。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奉命從徐州向東,分別沿隴海鐵路南北側推進,前往解圍。李彌指揮第八,第九兩軍在太平莊、麻穀子和大廟山、石灰窯等地,與我軍的阻援部隊展開激戰。黃百韜兵團覆沒,隴海鐵路被切斷,我軍逼近徐州。11月下旬,李彌兵團留守徐州。12月初,邱,李兩兵團被圍於永城東北。

1949年1月10日,邱、李兩兵團的陣地被我軍全面突破李彌從淮海戰場逃脫後,自徐州、濟南,經青島南下 。蔣介石在浙江奉化召見他,決定重建第十三兵團,仍任李彌為司令兼第八軍軍長。6月,李彌經廣州到達昆明,雲南地方政府不歡迎,只得改移重慶。9月,李彌率部經瀘州移駐雲南的沾益、曲靖等地,原駐滇東南餘程萬的第二十六軍,撥歸第六編練司令部指揮。12月9日,盧漢及其軍政人員率部起義,李彌等國民黨軍將領在昆明被扣。為解除國軍對昆明的圍困,盧漢擬將李彌、餘程萬放回。李、佘也表示出城後,願說服進攻昆明的國軍向解放軍投誠。但李彌離昆後,即與陸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湯堯商議,將部隊撒到滇南的開遠、蒙自一帶,準備重整軍隊,捲土重來。   

1950年1月,李彌奉召去臺灣。不久,李彌所指揮的第八軍,第二十六軍除少部分逃緬外,大部被殲於境內。9月,蔣介石派李彌等人到緬甸北部,糾集外逃殘部和部分土頑武裝,組成“反我軍滇南邊區第一縱隊。”12月,李彌被委為“雲南省人民反我軍總指揮”,“雲南省政府主席兼雲南綏靖公署主任”。1953年1月,在緬國民黨軍殘部改稱“雲南反我軍遊擊總部”。緬甸政府李彌殘部進行軍事圍剿;同時向聯合國提出控訴。蔣介石當局將李稱殘部改為“東南亞自由人民反我軍聯軍”。   

1954年,率大部分部隊撤退臺灣,其下的段希文等部隊接獲蔣中正密令,自願留下,成為所謂“泰北孤軍”。1964年,以國軍陸軍中將銜退役。1973年12月7日,李彌以心臟病突然復發而逝世被追贈為陸軍二級上將。脫逃經過: 1949年1月7日,我軍攻佔李兵團司令部駐地。李彌告訴屬下自己要去與杜聿明商討應對之計後,匆匆帶著幾個親信,想趁亂逃出我軍包圍圈。迷失了方向的李彌跑到了九軍三師師長周籓的營地上。在周籓等人晚上去和我軍談判的時候,李彌叫上了一名親近的護衛,換上傷兵的衣服,李彌帶著護衛汪新安一路出逃,偽造身份,隱姓埋名。

李彌一路偽裝成傷病,首先來到汪新安堂兄碭山縣唐寨西汪闞莊地主汪濤家裡。他自稱是國軍軍醫,在汪濤家裡藏了起來。地主高大榮曾是黃埔軍校學員,其母親是汪濤的親姑母,李彌便到了高家隱蔽。 高大榮找到在高寨區政府工作的表侄宋開元,請他為一個家在山東的老鄉弄個路條,併為李彌編造一套假身份。高找人刻了個碭山縣政府的大印,按照高寨區路條的內容,蓋上假的縣大印,由高大榮把李彌護送到李彌的商人朋友那裡,商人當即把他二人送往密室隱藏起來。這位商人之後乘著向青島運送軍糧的機會,把李彌裝入麻袋混過了檢查站,逃出我方區域,從青島乘船輾轉回到南京。


李三萬的三萬裡


讀《水滸傳》裡面有一個奇人,最後真龍入海,成了國王,這個人就是李俊,作為梁山裡面兄弟最後的人,在打敗方臘後,詐病歸隱,與童威等人遠赴海外,成為暹羅國主(就是泰國)。

在民國時期也有一個人差點成了李俊這樣的人,這個人就是李彌。

在李彌敗退到臺灣後,李彌的殘部則敗退到緬甸,後來竟然成了佔據一方的“金三角”大毒梟!

雲南人李彌是黃埔四期的學員,畢業後一直在國民革命軍序列參加戰鬥,但是李彌實在是不走運,黃埔四期的學員都獲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滇軍出身的李彌始終沒有得到蔣介石的信任,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前,才取得蔣介石的信任,從保安團調回正規軍。

到1940年才成為師長,在1941年增援宜昌的戰役中,集中日軍宜昌機場的油庫,燒燬敵機二十一架,從而獲得一致好評。

抗戰勝利後,李彌前期一直在雲南活動,配合杜聿明準備逼迫龍雲下臺,在全面內戰後,李彌的第八軍在山東等地活動,結果被打夠嗆,結果在南麻戰役中又被打夠嗆。

在淮海戰役中部隊被全殲,但是李彌挺會給自己開導的:"個人命運不好,我不相信國家命運也不好。G軍有什麼了不起,美國開一個軍來就解決問題。"後來部隊被圍,李彌竟然換上負傷士兵的衣服,乘混亂之機逃走了。

蔣介石念其忠心耿耿,又恢復了他的建制,還讓他當第八軍軍長,其實蔣介石認為李彌是雲南人,還是希望他在雲南能夠有所作為,蔣介石曾秘密叮囑李彌:"雲南政局不穩,盧漢不可靠。西南是反攻的最後根據地。雲南地位很重要,要保住通往緬甸的路線。你到雲南任職後,把第八軍帶回昆明,時機成熟就改組盧漢政府,給你當省主席。"

結果,後來盧漢投誠,李彌的部隊一部分被殲滅,另一部分逃到緬甸,這些殘部雖然對內戰爭很菜,但是對付緬甸政府還是搓搓有餘,忍無可忍的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提出訴訟,這才迫使一部分軍隊回國。

但是,李彌為了個人的影響力,依然不讓主力軍回臺灣,希望他們在緬甸繼續從事戰鬥,這些殘部後來在金三角站住了腳跟,就這樣,金三角有了一支沒有國籍,沒有補給,沒有退路,為了生存,他們開始種植鴉片,後來就形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毒品生產加工基地!

直到1992年李彌的殘部才向泰國政府交出全部作戰武器。這支金三角神話的國民黨殘軍正式解體。我們以往看到的那些港臺片一些老大需要到金山角買毒品,那些種植鴉片的軍人,其實就是李彌的殘部。


史論縱橫




李彌是頭犟驢,犟的是他對蔣介石的忠心,犟的也是他始終不肯向我黨低頭。

李彌雖然出身黃埔,但是卻用了15年時間才勉強躋身蔣介石的嫡系,但是仍然名聲不顯,蔣對他也始終不冷不熱。李彌也許很多黃埔將領相同,對蔣始終保持著高度的信仰與忠誠,所以他從來沒想過要背叛蔣介石。

即使是在被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軟禁、隨時面臨生命威脅的時候,他依舊不肯屈服,在被釋放後又立刻跑回蔣介石的麾下,試圖整軍反攻雲南。當李彌逃到臺灣、李的舊部打敗緬軍在金三角站穩腳跟後,蔣突然想到以金三角作為反攻的跳板,於是趕緊派李彌過去總攬全局。等到李彌在金三角的勢力急劇擴張時,蔣又害怕李有異心,在金三角自立門戶,所以又匆匆將李召回臺灣。李彌收到蔣的召令後也是不敢懈怠,放棄了金三角的大好局面返回了臺灣,然後遭到了蔣的監禁。

驢被人打了尚且會叫幾聲,可是李彌卻從來不敢對蔣有怨言,確實是蔣的絕對忠臣,但卻不是絕對心腹,或者說他從來不曾是蔣的心腹。



李彌投筆從戎,從文人崛起成為將軍。

李彌於1902年出生於雲南省盈江縣,1924年從雲南到廣州謀生,後入雲南駐粵滇軍第七師師部任職,不久後又入黃埔四期,1926年10月黃埔畢業後被分配到南昌朱培德部任職。1927年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後,在南昌的李彌拒絕朱德的“勸降”,偷偷逃往上海,後又轉赴南京入南京總司令部警衛團任連長。

1932年李彌因為不肯向陳誠繳械,說白了是不想投靠陳誠,所以率領所部衝出了陳誠的包圍逃到了南昌找軍政部長兼湘贛粵閩邊區“剿總”總司令何應欽主持公道。這時陳誠也向蔣介石告了狀,說李彌不服從他的命令,不服從他的命令不就是不服從校長的命令?陳是蔣專門培養的心腹,陳吃了癟,蔣豈會坐視不理?所以蔣介石對著李彌劈頭蓋臉地罵,為什麼不聽陳誠的命令?李彌還算上道,趕緊說,過去校長在黃埔軍校時,只教過學生如何打仗,未曾教過繳械,因此將部隊帶來交還校長。蔣聽完也很高興,不愧是我老蔣教出來的學生。蔣當然也聽得出李彌是表忠心,所以不僅沒再責怪他,反而讓他當了團長。



李彌這位黃埔名將與其他多數從“剿匪”中崛起的黃埔將軍不同,李彌在“剿匪”戰場上是幾乎沒有存在感的,因為沒有戰功,所以久久得不到晉升。

李彌的崛起還是在抗日戰場上,從地方保安團調回正規軍後從開始往上爬,1938年升到了旅長,1939年又升到了副師長。後來蔣想提拔李彌,為此專門問了36軍軍長姚純,李彌可不可靠,值不值得用,在姚純的保薦下李彌在1940年當上了第8軍榮譽第1師師長。李彌打得比較出彩的算是松山戰役,這場戰役讓他的指揮才華得到了體現。

日軍當時在松山構築了鐵桶般的防線,1944年6月中國遠征軍71軍開始對松山發起進攻,但是國軍沒想到日軍的防線真的是鐵桶,打了一個月也沒打下來,致使士氣大跌。所以只好讓第8軍來接著打,但是自然拿不下松山,軍長何紹周又在這時因負傷去昆明治療,所以指揮權便交給了副軍長李彌,李也得以因此大顯身手。李彌經過研究,決定首先繞開日軍火力兇猛的正面防線,從側翼撕開突破口,為了突破日軍位於松山頂的高地,李彌讓人挖地道直通高地下放用炸藥炸。李彌成功用此法攻佔了松山,殲滅了松山日軍。李彌因此役名聲大震,後因功升為第8軍軍長。



李彌的結局:從“緬甸王”到“階下囚”。

1945年11月李彌第8軍從九龍乘由美軍艦運往山東參加內戰,攻佔了不少地方,即使是在所謂的“停戰”階段,他也仍然沒有放棄對我軍的打擊。1947年李彌在被我軍包圍後,陳毅曾幾次試圖勸降李彌,但都被他拒絕了,李彌所部雖然在此役中傷亡5000餘人,但是卻因為忠誠被蔣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著實把李彌高興壞了。

在淮海戰役中,黃百韜部在碾莊被我軍包圍,李彌奉命率軍前往救援,但是卻遭到了我軍阻擊,始終沒能突破防線,最終黃百韜部全軍覆沒。後來杜聿明從徐州撤退時,讓李彌殿後作掩護,但是他認為杜是想讓他當炮灰,所以直接對杜的命令置之不理,自己率先帶人逃跑。李彌在被圍困在陳官莊時,再次拒絕了陳毅的勸降,同時還殺了送信的人,最後李又在死亡的恐懼中化妝成普通傷兵趁亂逃跑。這時的蔣介石因為已經沒多少人可用,為了繼續爭奪江山,只好又讓李彌當了重建後的第13兵團兵團司令。



1949年蔣介石因為害怕盧漢起義,所以讓李彌率部駐守雲南看著盧漢,當時李宣稱“就是打到野人山,也要與共產黨周旋到底”,但是李彌最後在盧漢起義後遭到了盧的軟禁。盧漢也在積極爭取李彌,李彌為了能夠獲得自由同意在獲釋後出城說服國軍投誠,但是李彌逃出去後即收攏國軍退到滇南,試圖整軍反攻昆明。1950年1月,李彌還沒來得及反攻,即受到了蔣讓他去臺灣的命令,李只好剩下軍隊去臺灣。李彌所部在失去主帥後,瞬間崩潰,大部分為我軍所殲滅,少部分逃竄到了緬甸。

李國輝成了逃到緬甸的國軍殘部的總指揮,他率軍打敗了緬軍,開創了割據金三角的局面。遠在臺灣的蔣介石聽到消息後,認為金三角可以作為反攻的據點,於是讓李彌去緬甸總攬全局,李國輝倒也實誠,見李彌來了便乖乖交出了指揮權。李彌接手指揮權後,為了反攻,在金三角大肆招兵買馬,擴張地盤,引來了緬甸的忌憚,緬軍開始組織軍隊攻打李彌,但是都被李彌打了回去。後來,李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狂妄地說:“我要做雲南王不大容易,要做緬甸王卻易如反掌!”

蔣因此懷疑李已生異心,於是急忙命令李彌返回臺灣,李彌這時還沒意識到危機,自以為是蔣迫於國際壓力讓他回去,當然最主要還是因為他對蔣太過於忠心。結果李彌剛回到臺灣,便被蔣介石軟禁了起來,從威風凜凜的“緬甸王”成了灰頭土臉的“階下囚”。



李彌從金三角回臺灣後徹底失寵,如果當時李彌敢於在金三角自立門戶的話,如今的金三角又將是怎樣的局面?

1973年3月10日,李彌在臺北病逝。

李彌真是頭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