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不愧是神级纪录片,道出文化人的风骨

如果要问国内最牛学校是哪一所,答案也许出乎你的意料,答案是西南联大。

这所颇具传奇色彩的大学,在短短8年的存续时间内,却创造了其他学校可能80年都无法达成的成就。

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超过170位的两院院士以及上百位的学者大师。

所有的这些,全部来自——

《西南联大》


豆瓣9.3,不愧是神级纪录片,道出文化人的风骨


如今,西南联大似乎慢慢被人们淡忘,但是珍贵的历史总会熠熠生辉。

于是一部纪录片来到了观众面前,并迎来了观众们史无前例的高度关注。

纪录片是需要灵魂的,如果仅仅是进行史料的堆积。

即便题材本身极具话题性,注定也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

豆瓣9.3,不愧是神级纪录片,道出文化人的风骨

而《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的魂,就是无数文人志士为追求知识的那份激情,那份执着,那份忘我,那份骨气!

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学者陈寅恪先生,他不顾当时已经相当严重的眼疾。

放弃治疗的机会,毅然决然离开沦陷区。

汇集到西南联大的南迁队伍中,用仅剩的左眼继续授课。

豆瓣9.3,不愧是神级纪录片,道出文化人的风骨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组让人感动的数据。学者在逃出难民的占比超过了55%。

国家能在生死存亡之际依旧坚挺,文人挺直的腰板就是最好的支撑!

我们可以看到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转移昆明时,徒步从长沙,行走三千多里来到昆明。

颠沛流离中,只为了能亲身接触战乱中的中国,倾听民众们的心声,写出更切身,更具血肉的呐喊。

豆瓣9.3,不愧是神级纪录片,道出文化人的风骨

我们可以看到西南联大的学子们,挤在透风漏雨的茅草屋里,忍受着臭虫的叮咬,可依然苦中作乐。

雨水打在铁皮制成屋顶上,响到老师无法上课,那就“静坐听雨”;

被臭虫咬到睡不着,就拿个玻璃瓶,将臭虫们捉着装进去,顺便还能观察下臭虫的繁衍生息;

男生经常吃不饱饭,于是练就了将碗当飞盘的绝技,人还未到打饭口,碗能不偏不倚先飞过去。

豆瓣9.3,不愧是神级纪录片,道出文化人的风骨

西南联大的学子们永远对生活热情洋溢,永远对知识如饥似渴,永远对国家充满热爱。

而建立西南联大,让它在战乱中依然可以永保初心的,是三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学者:

南开大学的张伯苓,清华大学的梅贻琦,北京大学的蒋梦麟。

正是他们三人的不懈努力,才把三所风格上完全不同的大学整合在一起。

豆瓣9.3,不愧是神级纪录片,道出文化人的风骨

他们永远将国家的利益放在最大,小家的利益放在最小,从没有产生利益的纷扰。

也正是在这和睦的氛围中,学子们才能将注意力真正集中在知识的吸取上,让西南联大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节目组为了贡献给观众们最真实,最具情感的资料。

不仅收集到了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以及历史照片,其中很多都是首次公布于世。

豆瓣9.3,不愧是神级纪录片,道出文化人的风骨

而且还奔赴了多个国家,采访到了目前在世的可以接受采访的49名西南联大的学子。

他们谈起西南联大,依然神采飞扬,依然充满眷恋。

只可惜,真正触摸到它的人都在慢慢走向生命的最后阶段。

其中最年轻的都到了90岁。痛心的是,在节目播出时,又有三位老者去世。

西南联大的历史是一段心灵涤荡的历史,接触到它的人无不得到启示,无不心生向往,无不激情洋溢。

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值得我们每一个国人铭记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