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通俗易懂,但背後有深意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通俗易懂,但背後有深意

不要看很多老一輩的人沒讀幾年書,但是他們懂得人生道理比我們很多高學歷大學生還多,這可能是長期的生活閱歷使然。而農村很多的長輩由於不知道怎麼將自己這些閱歷傳授給後代,所以就想出了俗語的方式,簡單又粗暴,大家學習完老吳今天分享的這句俗語後,以後在識人方面應該可以更勝一籌。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通俗易懂,但背後有深意

這句俗語就是“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通俗易懂,但是背後有深意。這句話太直白了,只要是認識這十個字的小朋友都知道它告訴我們什麼,可是你們有想到為什麼柴和鞋不能借,而米和衣卻能借嗎?

確實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的話,這四樣都是不值錢的東西,沒有所謂的誰比較貴重之說,但老一輩既然會這麼總結,肯定是有其道理,這個道理就讓老吳來為大家捅破。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通俗易懂,但背後有深意

先來分析上半句,我們都知道種植糧食是個漫長的過程,很多都是春耕秋收,前前後後也要折騰半年的時間,而柴到處都有,只要你勤勞點、肯花力氣,上山去砍一下馬上就不缺了。

所以說一個是短時間沒辦法補充的,一個是唾手可得,一個人如果連唾手可得的東西都要伸手向別人借,那這樣的人絕對是個懶人,我們也別指望借出去的東西能夠收回來了。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通俗易懂,但背後有深意

不借柴還有第二層意思,由於我們中國人很看重諧音,比如8等於發,而這裡的柴剛好和發財的財是同音,有些地方認為將財借給別人,自己就會漏財,所以什麼都能借就是柴不能借。

不借柴的最後一個原因是擔心無法如數收回所借出去的柴,因為米可以用專門的測量工具來計算,而柴就難以衡量了,只能按照大概的量來處理,所以就有可能存在缺斤少兩的情況。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通俗易懂,但背後有深意

分析完上半句,接下來我們看看下半句背後又蘊含什麼意思。衣服能借鞋子不能借也有三層含義,第一個是因為製作衣服的時間耗費較長且成本高,不是每個古人都買得起布的,而鞋子完全可以拿草來編織,正常一會的時間就能製作出來,所以不願自己編織鞋子的人可以認定為懶漢,這樣的人也不值得幫助了。

另外衣服是每個人都要穿的,而鞋子就不一定的,也有很多人每天都光著腳丫,所以從必要性上來看,明顯衣服的需求更加強烈,所以對於可有可無的東西,也不是一定要借的。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通俗易懂,但背後有深意

最後一個是從人的私心來考慮的,因為每個人腳的大小不一樣,如果你將鞋子借給一個和你不是同個碼數的人,那很有可能會被穿壞了。

聽完老吳的分析,其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這句俗語核心思想就是幫窮不幫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