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吃虧,但不要吃傻虧

可以吃虧,但不要吃傻虧

過去常講,吃虧是福。真的如此嗎?我看,不一定。沒有人喜歡白白吃虧與白白受損,更多的是希望利用“吃虧”來換來一種福。至於什麼是“福”,每個都有不同的見解。用眼前利益的暫時損失去換取長遠的利益,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吃虧是福”。否則,就是吃傻虧。

吃虧在明處才是福。明明白白的吃虧,讓一號人物知道你是主動地吃虧,認同你的吃虧,感謝你的吃虧,這樣別人才會從內心深處對你充滿感激,才會在關鍵的時候,想起提拔你。

就拿我們經常會遇到的加班的事來說吧。如果是一號人物點名交給任務要你加班,這個可以接受,因為領導是知情的,知道你在為他辛苦。那如果是一些無關緊要、邊邊角角的瑣事,比如,上級要你上報一個垃圾電報的有關情況,一點含金量都沒有,你覺得有加班的必要嗎?加了也是白加,這些事情領導不感興趣,你做了,領導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不如往後拖一拖。

在“吃虧是福”的祖訓下,大批老實人產生了,他們默默奉獻,為了息事寧人,往往去吃暗虧,結果是“啞巴吃黃蓮,有苦難言”,只得安慰自己“吃虧是福”,雖然不知福在哪裡。

由此可見,吃虧也必須講究方式和技巧——虧要吃在明處。你吃虧時,至少要讓對方明白,讓對方意識到,完全是在為了他,為了幫助他。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中國的一句老話了,但它確實說出了人性的真實一面。說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家境非常貧窮,已經到了全家都快要餓死的地步,只有向鄰居乞討。鄰居湊出一升米借給他,雖然只夠全家人喝幾天稀飯,但此人已經千恩萬謝,因為他感覺鄰居能借出一升米也非常不容易。但如果鄰居一下借給他一斗米,足夠全家活不少日子,吃飽之後,此人會左思右想,不但不會感激鄰居,而且還會痛恨鄰居,因為他一下能借出一斗米,說明家境很好啊,家境這麼好,為什麼不借一石米給我呢?真是為富不仁!

如果“吃虧”是為了滿足別人的利益,施予別人恩惠,那麼去吃“升米”的虧,去施“升米”的恩。正因為這個理,馬基雅維裡寫道:給人恩惠應該一點一點來,這樣人們更能感受到恩惠的好處。從這個角度上說,慷慨這個德行使你不是變得可鄙,就是變得可恨。

可以吃虧,但不要吃傻虧

學會吃虧才不吃虧。在當今社會里,只有會吃虧的人才不吃虧。你不吃點虧,別人怎麼會可能心甘情願替你辦事呢?!

無論是大虧,還是小虧,只要對自己的人際關係和求人辦事有所幫助,就一定要儘可能地吃下去,不能皺眉。

“紅頂”商人胡雪巖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他的發跡史實際上就是一個善於做人,善於吃虧的經歷。

胡雪巖原本只是江浙杭州的一個小商人,他不但善於經營,而且還知道如何做人,頗通曉人情,懂得“惠出實及”的道理,往往會給周圍的人一些小恩惠。但小打小鬧不能使他滿意,他一直想成就大事業。他想,在中國,一貫重農抑商,單靠純粹經商是不太可能出人投地。大商人呂不韋另僻蹊徑,從商改為從政,名利雙收,所以,胡雪巖也想重新走這條道路。

杭州有一個小官員名叫王有齡,他一直是一位有野心的人,很想往上爬,但由於經濟條件不允許,他也只能罷了。胡雪巖與他也有些來往,隨著交往加深,兩人發現他們有共同的目的,只是殊途同歸。王有齡對胡說:“雪巖兄,我並非無門路,只是手頭無錢,空手總是套不了白狼。”胡雪巖說:“我願意傾家蕩產來幫助你。”王有齡說:“我富貴了,決不會忘記胡兄。”

胡雪巖變賣了家產,籌積了幾千兩銀子,送給王有齡。王去京師求官後,胡雪巖仍舊幹著以前的行業,別人的對他的譏笑他從不放在心上。

幾年後,王有齡穿著巡撫的官服登門拜訪胡雪巖,問胡有何要求,胡說:“祝賀你福星高照,我並無困難。”

王有齡是一個非常講義氣,重感情的人,他利用職務之便,令軍需官到胡的店中購物,胡雪巖的生意越來越好、越作越大。他與王有齡的關係更加密切了。

後來,太平軍佔領了杭州,王有齡上吊自殺。失去王有齡這個大支柱,對於胡雪巖來說,就是天塌地陷了,但他並沒苦悶多久,又重新找到了支持者,他看中了新任的浙江巡府左宗棠。他拿出一部分銀子,為左的湘軍辦糧餉和軍火,贏得了左的好感和信任。後來,隨著左宗棠權力不斷地升高,胡雪巖的好運也是連續不斷,被左宗棠舉薦為二品官,成為大清朝唯一的“紅頂商人”。

胡雪巖的成功除了靠本身的經商才智外,最關鍵的就是靠他練達的社交能力,他善於製造機會和利用機會,更知道利用人情世故,懂得吃虧,吃明虧,令朋友信賴他的寬厚和真誠。因他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今天,給朋友的是一滴水,明日,朋友將以湧泉來相報,古人早就說過“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瑤琚”,胡雪巖就是以吃明虧來交友,以吃明虧來發展自己的宏圖。

《菜根潭》上說:“人之短處,要曲為彌逢;如暴而揚之,是以短攻短。”它的意思就是說,別人有缺點或過失,要婉轉地為他掩飾或規勸他,假如去揭發傳揚,就是用自己的短處來攻擊別人的短處,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的好處。

所以,有時要學會吃虧為朋友,或者是領導掩飾一些是非,既讓他覺得欠你的人情,又讓他知道自己做錯了。凡是會交朋友會辦事的人,都會很樂意地為朋友遮掩一下,這是中國人常用的手法。

為別人掩飾過失,這是一個搞好彼此關係的機會。當朋友在眾人或是你面前犯了錯,你一定要抱著吃虧的心理,乾脆就給他個面子,幫他一把,使他從內心深處佩服你的為人。明處吃虧,並不代表就沒有利益可享。

比如,工作出了簍子,需要有人背黑鍋,如果對個人損失不是太大,而且領導有補償,也可以暫時委屈自己扛一扛。再比如,輪到成長進步了,領導叫你為上面打招呼的關係戶讓讓路,等一等,答應給你其它更好位置的補償,你也可以考慮一下。暫時吃小虧,其實佔了更大的便宜。我身邊,就有這樣子活生生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