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長制”讓城市更美麗

“街長制”讓城市更美麗

“街長制”讓城市更美麗

  涼州區通過實行“街長制”,把城市精細化管理標準和責任落實到“最後一米”“最後一人”——

“街長制”讓城市更美麗

  初冬的天黑得早,涼州區東大街居民劉麗發現,居住小區附近一個井蓋沒了,她擔心過往群眾安全,就一邊站守,一邊撥打了“街長”電話。幾分鐘後,工作人員趕到,設置了警戒線。不到一小時,新井蓋就裝好了。

  劉麗說,自從有了“街長”,城市建設、居民生活中的問題都可以反映給“街長”解決,群眾有了訴求渠道,解決效率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也跟著上來了。

  一座城市,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街道是城市最美的音符,更是城市的毛細血管。“街長制”的實施是城市管理的一場改革,將以往單純的政府管理、部門管理,轉變為“群眾監督、街長負責、部門監管、政府統籌”的管理格局,為廣大市民營造了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環境。

  榮華十字接近城鄉結合部,機動車亂停亂放、行人闖紅燈等現象比較嚴重。涼州區城管綜合執法局東大街執法大隊大隊長張建民每天從早到晚,要和同事一起在轄區內來來回回步行巡查好多趟,大到機動車亂停亂放,小到犄角疙瘩有無垃圾堆放,他對發現的問題都要及時處理。讓張建民如此忙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另外一個身份——街長巡視員。

  “東大街有9條主幹道、25條次幹道、45條背街小巷。南北大街門店有400多戶,可以說每家每戶經營什麼,我們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還要督促經營戶落實好門前三包。”張建民說,從今年7月份“街長制”實行以來,他和隊員們放棄了節假日休息,每天都走街串巷,對轄區內的角角落落進行巡查,保證責任區範圍內無垃圾、果皮菸頭、積水等。通過不懈的努力,如今的東大街衛生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個體經營戶金鑫說:“店裡店外乾淨整潔了,來選購水果的顧客也多了。”3個多月以來,市民們親眼見證了街道變有序、變整潔、變美麗,紛紛為“街長制”點贊。

  涼州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副局長張建強說,為了順利推行“街長制”這一長效城市管理模式,涼州區下沉了城市管理執法重心,充實了一線執法力量,成立了7個街道執法大隊,對存在的屬地管理責任落實不力、亂搭亂建、亂吊亂掛、亂擺亂放、亂潑亂倒、佔道經營、探頭經營等整治辦法不多、措施不力的問題,形成了執法、交警、食藥、工商、環衛和街道六部門齊抓共管的局面。

  今年,涼州區通過實行“街長制”,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加大城市基礎設施養護力度,把城市精細化管理標準和責任落實到“最後一米”“最後一人”,實現了城區環境整潔、美觀、規範、有序,進一步鞏固了城市管理成果,全面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提升城市管理、服務水平和文明程度,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至目前,涼州區在城區256條主次幹道、背街小巷共設置街長制公示牌520塊,六類工作人員達到1400多人。共接受城市違法違規及不文明行為舉報3722起,清理城區亂張貼、亂噴亂塗廣告9.2萬多處,追呼“牛皮癬”廣告電話號碼563個,清理整治探頭經營3.69萬處,流動攤販4.52萬戶,綜合解決了違法建設、環境衛生、市容秩序、交通秩序、食品藥品安全、工商管理和街道社區行政服務等七大類問題。

本報全媒體記者張尚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