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河區:北樑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一條條坑窪狹窄的街巷,一間間破舊低矮的平房,一根根雜亂無序的線杆,房頂上高高低低的煙囪,牆根下枯坐無神的老人,這一幕幕場景,就是包頭市東河區北梁人過往生活的真實寫照。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說起北梁,已搬到北梁新區北四區8號樓的王作老人恍如昨日。老人今年84歲,曾經在北梁生活了46年。5年前,他一家5口還住在北梁西腦包一處20平米的小平房裡,做飯休息都在一個屋,晚上睡覺時,祖孫三代都擠在一個炕上,其中的不便不言而喻。“唉,那會兒,真是住的條件太差了,還就怕颳風下雨,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外面雨停了,屋裡還在下。院子裡是房子挨房子,過道窄的只能過一個人”。更要命的是,北梁的城市功能已經基本退化。幾十年前的自來水管網和電線已經老化,停水停電是家常便飯,沒有上下水,沒有暖氣,沒有燃氣,沒有有線電視,沒有消防設施,沒有一盞路燈,13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只有260個旱廁。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仍然擁擠地生活著4.7萬戶像王作這樣的家庭,其中包含1.2萬失業人員和3萬低保人員,90%人均居住面積都小於15平方米,他們一住就是幾十年。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北梁迎來大規模改造始於2013年。那年2月3日這一天,正是農曆小年,李克強來到包頭市東河區北梁視察,專門就棚戶區改造問題召開了現場辦公會。在這次會上,總理提出明確要求,棚戶區改造要讓群眾憂居變宜居。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猶如一場春風,激盪起包頭市、東河區進行棚戶區改造的決心和信心。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委的關懷支持下,自治區、包頭市、東河區黨委政府把改變北梁十幾萬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當作關乎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 上下齊心,凝聚“領導、政策、資金、法律保障和全社會”之力,在拆遷改造過程中,建立了市、區、街道三級包聯、七個在現場等一系列工作新機制,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政策到萬家”,以鐵的紀律、鐵的程序、鐵的原則贏得了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全社會擰成一股繩,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形成了推進棚戶區改造的強大合力。從“百日攻堅”到“春季會戰”“秋季會戰”,用15個月時間,完成了13平方公里、4.7萬戶、12.4萬人、400多萬平方米房屋徵拆任務。10多萬居民在短短的幾年間實現了宜居夢想。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今天的北梁,變化可謂翻天覆地。來到包頭市東河區北梁新區,只見高樓林立,綠樹成蔭,小區環境乾淨優美,老人們三五結對,一起嘮嘮家常,回憶曾經的生活,聊聊現在的幸福生活。

“現在住的房子大了,環境也好,有樹有草,空氣又好”王作老人說道。雖然已經是耄耋老人,但是老人精神頭十足,一大早,拎著小凳子,在小區裡與鄰居們談天說地。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改革開放40年來,對包頭市東河區北梁棚戶區的居民來說,變化最大、最直觀的莫過於住房了。跨越40年,北梁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均居住面積由12平方米增加到26平方米。從低窪平房到高樓林立,從破街陋巷到寬街綠地,一幅幅美麗幸福的生活新畫卷展現在居民眼前。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臨近中午,王作老人回到家中,老伴兒已經把熱騰騰的飯端上了桌,老人感慨的說道:“現在我們住的是60多平米的樓房,吃的飽,穿的暖,住的好,小區環境好,家裡寬敞明亮,冬天暖氣熱乎乎的,心裡頭別提多高興了。”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發生變化的不僅僅是居住環境,更多的是群眾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發生歷史性變化,實現了“搬得進、住得穩、可持續”目標。中小學校、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配套道路管網、公園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北梁新區已建設成為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生活便利的城市新區。創新“直管社區”社會管理新機制,搭建“智慧北梁”平臺提供菜單式服務,多渠道幫扶北梁居民創業就業近萬人,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91.3%和100%,讓北梁搬遷居民在安居的同時,更多地享受到了現代城市文明和改革發展成果,提升著生活跨入新時代的幸福感。同時,在北梁騰空區建設工地,機器轟鳴轟鳴、吊車林立,各個大項目建設正酣。北梁騰空區實施24條道路及配套管網建設,青山路、中環路等4條道路建成通車,騰空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實施了包一中新校區等公共服務項目,井坪公園、大水卜洞和轉龍藏公園先後建成開放,騰空區生態環境日益優化,承載力大幅提升。一個產城融合、生態宜居併兼具文化底蘊和古城風貌的騰空區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北梁新貌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夜幕降臨,北梁新區可謂是萬家燈火,映照著北梁居民的幸福新生活。在居民萬榮家中,一家人正其樂融融的吃著飯。談起現在的新生活,68歲的萬榮笑得合不攏嘴,以前一家人住在20多平米的房子裡烏煙瘴氣,吃飯挨挨擠擠,現在住進窗明几淨、溫暖如春的新樓房裡,滿滿的是喜悅富足。“再也不用打炭了,再也不用挑水了,上廁所再也不用捂著鼻子了,出門再也不怕崴腳了”,一連串的誇讚折射出北梁居民生活的滄桑鉅變。“現在我們的生活真是變化太大了,小區的環境這麼好,每天早上吃完早點都會拿著風箏去小區的廣場放風箏,晚上出來散散步,鄰居們有空時都會去社區裡跳跳舞,唱唱歌,我們現在的好日子真是說不完道不盡啊”,萬榮高興的說道,爽朗的笑聲迴響在夜空中。


東河區:北梁棚改實現“憂居變宜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