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代工起家,站在“十字路口”的佛山傢俱企業路該往哪走?

即便“雙十一”已過數日,在佛山樂從這個傢俱名鎮,空氣中依然瀰漫著忙碌的味道。

外貿代工起家,站在“十字路口”的佛山傢俱企業路該往哪走?


剛送走了一批訂單後,就繼續投入到下一批訂單的核對中。“深憋著一口氣,搞得整個人都緊張兮兮的。”佛山名品傢俱有限公司總經理易洋說。

在他看來,大促後的這幾天才是最緊要的關鍵期,因為一下子要處理幾百個訂單,如果不能及時發貨,緊跟著的投訴和退單將會一下子“搞死”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從樂從鎮,經龍江鎮一路驅車40分鐘到九江鎮,沿途集聚了佛山大大小小的傢俱企業8000家左右,其中不乏維尚傢俱(尚品宅配)、聯邦傢俬和林氏木業等享譽全國的傢俱名企。

最早因外貿代工方式起家的佛山傢俱行業,在經過了近40年的發展後,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隨著外貿代工訂單減少、出口受挫,不少企業主開始安於現狀或將現有的廠房、設備出租;也有企業主動或是被動地嘗試通過拼創意、建標準實現了轉型升級。

多重壓力夾擊

作為傢俱名鎮,佛山傢俱行業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樂從、龍江為代表的鎮街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作坊式的傢俱生產工廠。

“我的父輩就是從街邊的檔口起家,依靠簡單的桌椅床具生產銷售,從‘前店後廠’一路積累到家族的第一桶金。”易洋回憶起父輩的創業仍唏噓不已。

在他2013年接手家族工廠時,公司依然是一個年產值不過500萬元的傢俱小廠。彼時,像這樣的小廠有很多,易洋曾一度斷言,“早晚會出問題”。

傢俱製造業是一個技術水平不高、附加值低的產業,嚴重依靠勞動力優勢。”易洋認為,只要人工成本漲價或是市場飽和任何一個環節有變化,傢俱製造企業都是最終“買單”者。

自2014年開始,勞動力成本壓力開始在製造業企業蔓延。易洋介紹,常年以來其工廠的外貿訂單都有10個點的利潤,但來自人工的成本逐漸蠶食利潤空間。“記得一開始,一個工人每個月平均工資是4000元,後來漲到5000元,4年來已經漲到7000元了。”

蠶食利潤空間的不止人工成本,持續攀升的原料、運輸成本,壓得不少企業乾脆放棄主業,當起了“收租公”。

9月下旬,中國開始對美國木材加徵關稅,其中白蠟木的關稅從此前的5%上漲到了10%,而人民幣匯率波動更是加速了白蠟木的成本上漲,漲幅約為8%左右。”他現在每購買一平方米白蠟木,都要比之前多花上600元。

“就在去年,因為政策嚴格要求貨運限高、限重,整體的運輸成本也上漲了5%-18%。”易洋說,除此之外,傢俱行業還受到了樓市不振、環保督察力度加大的影響,銷量在下游的觀望情緒中開始出現下滑。

在多重壓力的夾擊下,傢俱企業的“十字路口”已經到了。“不少老朋友開始把廠房、設備出租出去,收起了房租。”

大數據“救星”

“2015年左右,我開始發現,身邊的新面孔突然多了起來。”易洋連同新面孔們被互聯網的力量驚到了。

外貿代工起家,站在“十字路口”的佛山傢俱企業路該往哪走?


2007年在順德龍江起家的林氏木業,依靠電商迅速成為傢俱行業的“黑馬”。2014年,林氏木業依靠“雙十一”創造了3.3億元的行業記錄。

易洋開始發現,“原來互聯網有這麼大的能量。”2015年,他花1000元在淘寶上做了一個網店,一邊摸索一邊把線下業務逐漸放到線上。

如今,他的線上傢俱銷售佔比突破了40%,每年還在不斷上升。而今年“雙十一”,他的網店一天實現了890萬元的銷售。

在他看來,890萬的成績只能算得上是普通水平。“黑馬”林氏木業則是在今年“雙十一”創造了27秒破億元的記錄,並憑藉5億元的總銷量穩坐傢俱類目冠軍。

林氏木業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雙十一”井噴銷量背後是大數據預測的功勞。“從年初公司就開始備貨計劃,根據歷史的銷售數據及市場變化,結合每月銷售的產品分佈,從而預測各類產品的市場增量和地域佔比。”

外貿代工起家,站在“十字路口”的佛山傢俱企業路該往哪走?


易洋分析,實際上大數據背後是有邏輯可循的。“雙十一前10天的預熱期,我們會通過數據觀察到每個單品在每一天預熱時被加入購物車的數據動態變化,對比往年同期全平臺,往年同品類類似的‘加購’轉化率,每天網店都會推算出雙十一當天可能會賣多少件。”

大數據已經成為佛山傢俱企業轉型升級的“利器”之一。易洋表示,大數據還可以幫助傢俱企業開發新品。

據不完全統計,佛山當前多數傢俱企業都在通過“+互聯網”或“互聯網+”方式實現了升級,意欲通過打通線上、線下實現新零售轉型。

做創意和標準的源頭

但在聯邦傢俬副總裁李虹瑤看來,當前佛山傢俱行業的轉型並非看起來那麼美。

她認為,目前佛山傢俱企業存在四種典型的模式:

第一種就像林氏木業,依託網上電商平臺或開發APP等方式把傢俱產業互聯網化,即“互聯網+”;

第二種是像尚品宅配,利用智能化生產和信息工具串聯起供應鏈、服務鏈,整合傢俱產業;

第三種是像一些傳統傢俱企業,依靠技術和數據賦能傢俱行業,即“+互聯網”;

第四種是近年興起的整裝概念,做泛家居平臺。

“我認為,‘互聯網+’模式依然存在可預見的瓶頸。”李虹瑤說。

外貿代工起家,站在“十字路口”的佛山傢俱企業路該往哪走?


易洋也有同樣的感受,他發現,在佛山傢俱企業近10年的“雙十一”歷史上,線上營銷成本也越來越高。“

與之前相比,轉化率沒有太大改變,但是免費流量更少了,需要付費的流量更多了。例如,之前自然搜索流量佔總流量的70%-80%,而現在自然搜索流量只能佔60%,剩餘40%甚至50%需要通過付費來實現。”

流量變得越來越難獲得,而折扣卻一直在加大。易洋在參與了今年的“雙十一”後發現,必須滿足最低打九折,然後再支持滿300減40,基本上等於在平時價格的基礎上打了七五折。“這意味著賣得多並非賺得多。”

對於佛山傢俱企業而言,如何轉型、如何活下去,變得尤為重要。

隨著營銷成本不斷加大,原創是佛山傢俱走下去的唯一出路。“此前佛山傢俱行業一直靠抄襲競爭,同質化嚴重,打到最後都會變成價格戰,形成了惡性循環。”

他應對的辦法是,通過原創打造創意化產品,推出適合年輕人消費的傢俱提高單價。“既要有低折扣的爆款吸引流量,又要搭配高附加值的創意單品,最終提高客單價。”

李虹瑤認為,佛山傢俱行業的當務之急在於建立統一的標準。

“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消費者在現場或線上非常滿意的傢俱品牌,等實際到家之後依然會不滿意。”李虹瑤分析,根本原因在於標準不一。

她對記者說,如何讓消費者在一開始的環節就放心,在採購過程中有愉悅感,這就有待於家具行業把標準建立起來。“當前的標準是空白的或是模糊的,包括環保、質量、使用安全、結構力度等標準都要跟上時代的消費需求。”

“我們能看到的成績只是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冰山下的市場還有很多。”李虹瑤認為,佛山不應該只是一個大眾產品的生產、批發基地,而更應該成為傢俱行業創意和標準的源頭。

易洋告訴記者,實際上佛山已經清晰地將傢俱製造業列為全力扶持的對象,傾斜更多的市場資源和人才資源。

在樂從鎮任何一座寫字樓裡,或許隨時就會冒出一家“電商培訓機構”。“他們就是未來佛山傢俱的生力軍。”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