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陽到底有哪些好處?

娛子社


就在剛剛不久前,我們的中科院等離子體所傳來好消息。“人造太陽(EAST)”官宣了,正式實現首次一億度運行。這對於全人類來說都是個好消息,畢竟早從石油危機開始,各國都在擔心隨著時代的發展,能源會越用越少。特別是在全球變暖環境惡化的威脅下,如何擁有充足的清潔能源就顯的尤為重要。而這次官宣的人造太陽,加熱功率成功實現了超過10兆瓦,等離子體儲能也增加到了300千焦,就為我們實現這一夢想邁上了一大步。

確切來說這個項目是被稱作是“東方超環(EAST)”,作為我國第四代核聚變實驗裝置,和全人類新能源的期望備受關注。因為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如何讓海水在一定高溫條件下,能夠像太陽核聚變一樣產生反應。以便為全人類提供充足不斷的清潔能源,也是因為這樣的反應特性,這項東方超環也被大家親切的叫做“人造太陽”。當科學家們研究了為人類提供了幾十億年光熱的太陽後,紛紛認為核聚變是解決未來能源危機的重要途徑。畢竟相比於我們知道的核裂變來講,它不僅擁有穩定的安全性、優越的無汙染性。還不會像核裂變一樣產生高放射性核廢料,可以說是人類最理想中的清潔能源。與我們現在常見的不可再生能源、常規清潔能源都不大相同,只是這種能源獲取方式所需要的科技難度也是世界性的。

這次的研究成果讓人造太陽的,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達到1億度。種種試驗數據都在表明,我們在海水聚變上的研究,已經接近了聚變堆穩定運行的理想模式,未來達到可控核聚變不再遙無可期。在未來解決了關鍵技術後,人類距離實現開發利用核聚變清潔能源這一夢想又近來一步。按科學家的估計,當核聚變電站實現併網發電後。由於相對低廉的能源成本,普通老百姓也能消費的起。不過雖然現在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距離真正的技術成熟,像核電站一樣進行商業運作,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迷彩虎軍事


地球上的氘含量估計有40萬億噸,這個儲量是相當可觀的,一旦“人造太陽”實現,人類可能千年內都沒有能源問題困擾,這個誘惑夠大了吧?

可控核聚變技術目前只有少數國家在研究,主要是中俄日法等國,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使輸出功率與輸入功率的比值大於1(Q),即能產生可輸出的能量,然後可穩定持續的時間達到一定程度。我國EAST裝置的目的就是爭取在十數年內,實現Q值大於1,穩定持續運行超過1000秒,但目前剛實現1億度等離子體,和持續運行100多秒,即使達到了1000秒,也只是看到了商業應用的曙光。真正商業運行可能還需要幾十年。

宇宙中不缺聚變材料,地球海水中儲量對然不大,但是總量卻相當可觀,而月球上也有大量的氦-3資源,未來也可能被應用於核聚變,所以一旦這項技術實現,首先是數千年內能源可能不再是影響人類發展的因素。其次,核聚變生成的物質放射性低,對環境的汙染預計會比較小,也可以解決人類近百年發展造成的環境問題,解決人類各領域發展的環境指出。

原材料儲量豐富,產能可觀,汙染小,這就足以成為吸引全球頂尖機構研究了。國際上也成立了專門的組織,用於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因為一旦這項技術實現,將使全世界人類享受到便利。


來看世界呀


我們現在看到的太陽是一顆掛在天空中巨大的火球,通過氫的聚變燃燒釋放出光和熱。我們所講的“人造小太陽”指的是人為可控的聚變反應。

核聚變的高溫等離子體被強磁場約束在一個局部的真空環境裡(東方超環EAST),並保證穩態運行。

目前我國的EAST裝置經過4個多月的物理實驗,實現加熱功率超過10兆瓦,等離子體儲能增加到300千焦,等離子體中心溫度達到1億度,實現了高約束、高密度、高比壓的完全非感應先進穩態運行模式,獲得的歸一化參數接近未來聚變堆穩態運行模式所需的物理條件。

假如這種聚變反應堆能早日投入商業運行。可能電費就要很少的錢啦,因為反應堆的燃料就是海水中大量的氫及同位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且非常便宜。

不妨幻想一下,這種聚變反應堆做的非常小巧,可以放在飛機上,飛機可以乘坐幾千人,各種娛樂設施都可以搬上去,簡直就是太空城市了,哈哈。把反應堆放在汽車上,那麼一個個小汽車秒變成私人小飛機,想有多快就有多快,也不用擔心燃料問題,也不用擔心廢料處理問題,因為加一瓢海水,可以開好長時間。坐上空天飛機,進行太空旅行可能也不是夢想。

總之,貧窮限制了我的幻想。這種新能源沒有核輻射,沒有核廢料,原料便宜並且永不會枯竭,能量巨大……因為一個個小反應堆就是一個個小太陽,太陽現在還掛在天空。


津口船伕



王曉漁


傳統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終將會用完的,人類必須在傳統能源用完之前找到新的能源以替代傳統能源,出能繼續人類的繁衍生息。因此,“人造太陽”的意義首先為人類尋找新的能源,用以替代現有日益緊缺的傳統能源;其次,從戰略角度上講,當人造太陽能夠解決我們能源供給後,傳統能源的爭奪戰就會逐漸消弭;其三,從我國能源的來源看,當前需要經過印度洋從中東將原油運回國內,途中風險很大,一旦發生戰爭等重大國際爭端,將直接影響我國的生存與發展,而陸上運輸還未形成。

由於知識有限,回答不到位的話,請教其他專業人士解疑。


鄧化錳


我們都知道,萬物的生長需要陽光,而目前我們只有來自太陽的光能給我們源源不斷的能量。但是,太陽之所以發光是因為太陽自身在發生核聚變,所以產生了巨大的能量,散發到宇宙中,給了我們地球生命,但是太陽的壽命是有限的,當太陽上的核聚變原料消耗完了,太陽也就不會再發光了,到時候的地球將會陷入黑暗,失去光明。人類進行人造太陽的研究,正是基於此原因,當太陽毀滅了,我們地球能夠有代替太陽的東西,去給地球源源不斷的能量。讓人類文明永遠延續下去,人造太陽的研究,正是未雨綢繆,是關乎人類未來的大事,也是中華民族大事。


小老羊啊


按照我的思維和理解,人造太陽和太陽應該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如果無區別,所有功能都一樣,不說耗費多少資源,有什麼特殊意義?因為太陽就能滿足所有功能需求。

再者太陽能量巨大,結構複雜,也不是人類所能複製的。


敲鐘的怪人


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源問題解決了,不用再開採煤炭,石油了,想想買一輛汽車開到報廢都不用加油,當然小太陽能源成熟以後,汽車就慢慢淘汰了,全是天上飛的飛行器了。


致敬邵康節先生


人造太陽的優點在於可控、清潔、安全、燃料充沛,它的實現和應用將會給人來帶來能源領域上全新的革命,對人類生活和文明進步都具有重大意義。


飛豆小桑


不管怎麼樣,都是國家技術的一大核心突破,畢竟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為以後做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