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明未亡,崇禎南京登基,還會是漢人的天下嗎?

xm8023


你好我是湖水太涼錢謙益,很高興為你作答。

崇禎沒南遷,一直是很多明粉心中的痛,但也給了歷史愛好者很大的遐想空間,南遷會怎麼樣?

一、南明不會群龍無首。南明的快速滅亡,歸根到底就是群龍無首,福王、桂王、唐王、魯王………,不僅各自為政,還相互攻伐,何況每個小政權內部也不團結。但如果崇禎南遷就不存在上述問題。

二、外交政策。福王朝廷的政策是“聯虜伐寇”,就是聯合滿清打李自成,即使出現可以北伐的時機也不敢出兵得罪滿清。不過按崇禎的脾氣,要聯合滿清早就議和了,也不會殺陳新甲了。所以多半不會聯合雙方,這樣滿清也不敢放棄南方防線,全力攻打李自成;從而形成三足、甚至四足(張獻忠部)鼎力的局面。

三、能否控制東林。南京有一整套完備的官僚系統,雖然江南是東林大本營,但從馬士英阮大鋮的作為,搞“逆案”來看,只要崇禎用一兩個有能力又聽話的“奸臣”,重開廠衛,不說全面,也能直接壓制東林,掌握主動權。

四、軍事實力。南明福王最依仗的就是江北四鎮,如果崇禎南遷,那他們不僅不存在擁立之功,還將面臨勤王不利之罪,畢竟明朝純武將地位低下,明末很多武將也都是文官出身。那麼左良玉雖然不聽指揮,但也不敢明目張膽的來清君側,吳三桂、洪承疇也就不可能帶兵南下,這麼賣力了。

五、財政問題。明亡根本原因就是沒錢,打滿清要錢,財政沒錢,像百姓徵稅,北方饑荒,起義;滅農民軍要更多錢,再徵稅,更多起義,惡性循環。南遷後,將已經糜爛的北方留給滿清和李自成,直接解放了一大批財政負擔,稅收少了,但要賑災的也沒了。何況明末最大的財政負擔來自朱明皇室成員,北方打爛後,也不知打死多少王爺(死一個就少一大筆財政支出),不死沒封地開支也就少了,加之江南歷來富庶,還是東林的大本營,在北京時,還能不出錢,但是南遷後,江南直接面對滿清的軍事威脅,為了自家身家性命,也可定會出錢出力,雖不能北伐,但自保還是可以的。

六、能不能守住?答案是可以的,縱觀中歷史,直接被少數民族一路南下佔領全境的只有兩次,一次是元滅南宋(沒辦法,蒙古吊打全世界),另一次是滿清滅明。其他如五胡亂華,五代十國,都只是在北方亂成一鍋粥,然後漢化被融合或消滅。而當時滿清也沒絕對實力滅南明。滿清入關是打著為“崇禎報仇”的旗號;多爾袞佔領北京時也沒有接掌全國的戰略打算,而是準備掠奪一波,實在守不住就回東北。哪知道事情變化太多,南邊內耗嚴重,基本不用打就成建制的收編軍隊佔領土地。

七、還會不會是漢人政權?這是可以肯定的,但可能會改姓。參考東晉和五代十國,亂世講究一個亂字,南遷後,一旦後繼皇帝弱勢,極大可能被世家大族做掉



湖水太涼錢謙益


他知道自己的結局,他多次談到命數,氣數,經常對人哀嘆:大明天下,奈何亡於朕手!然而他依然盡心盡力、全力以赴、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到長城心不死,撞了南牆不回頭,往死了幹,直到最後結局到來,依然沒有放棄,直到兵臨城下的那一天,依然沒有放棄。一個了不起的人。這就是崇禎帝。

有多少人對於崇禎帝不南遷感到惋惜和遺憾,他們多麼希望崇禎帝能夠南遷,多麼希望他能夠為了大明和百姓放棄一下那個所謂的骨氣。可惜我們都知道,最終崇禎帝沒有南遷,而是吊死在那煤山之上,落了個身死國滅的下場。而隨著崇禎帝死於煤山之上時,後世對於他若南遷,大明是否會改變的猜測浮想聯翩,很多人都說如果崇禎帝南遷,大明絕對不會亡,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若崇禎帝南遷,則勢必不會發生後世南明那樣四分五裂的狀態,但是否能夠維持明朝對於南方的統治,甚至是重新統一中國,只能說有機會,但機會有多少不得而知。

個人覺得如果崇禎帝不解決以下的問題,則明朝勢必會重蹈南明的覆轍,最終崇禎帝也只能再次落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一、北方集團與南方集團的平衡問題,我們都知道明朝採取的是兩京制,永樂皇帝當時遷都北京之時,為了防止北京會在以後被蒙古再次佔領,於是並沒有廢除掉當時南京的行政機構,也就是說北京和南京都擁有一套一模一樣的行政機構,南京的六部、都察院、五府和內廷可以說是一應俱全。試想著如果崇禎帝要南遷,北方的官員要不要跟著一起遷,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如果北方的官員過去了,你讓南方的官員怎麼辦?重要的職位誰做?你總不能北方的官員過去了,就把南方的官員踢掉嗎?但是又不能讓曾經位居高位的北方大員們,到南方沒官做吧。所以說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崇禎帝最首要的問題,如果處理好那麼明朝在南方還是大有可為,但是如果稍有不慎,可能明朝短時間內之內就會陷入徹底的崩潰,到時候兩個集團互相攻擊,政令不同,你說崇禎帝怎麼管理好南方呢?又怎麼利用南方的資源和兵力去對抗李自成的進攻呢?

二、文官集團的黨爭問題,當時整個大明文官集團大概分為東林黨、浙黨和楚黨這些黨派,如果在崇禎帝南遷之後,整個朝堂還是當時在南京一樣,黨爭不斷,大家互相攻擊,而絲毫不顧明朝正處於內憂外患下,依然在內訌的話,那麼即使明朝在南方擁有多少的錢糧和多少的兵力,明朝也依然避免不了滅亡的問題。所以崇禎帝在解決南北集團的矛盾之後,就是要解決文官黨爭的問題,如果這個解決不了,明還是會亡。

三、崇禎的性格問題,如果崇禎帝在遷移到南京之後,還不改變他那反覆、猜疑、嚴苛和暴躁的性格,那麼無論如何百官也不敢再全心全意的為他效力,而且崇禎帝必須要相信自己的百官們,不能有太多的猜疑,既然給他權利了,你就要相信他,不要再跟北京一樣,17年間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動不動就換官員只能讓政令無法順利的下達到地方,這位官員想這樣,剛準備實施,卻又換了另一個官員,那一個官員又想這樣,你說政令也下達下去嗎?所以如果崇禎帝不改變多變的性格,明朝還是會亡。

可以說如果崇禎帝在南遷之後能夠解決這些問題,那麼明朝還是有很大的機會能重新回到北京的,並重新統一天下,這天下還是不會被滿清所奪,天下還是漢人的天下。但是,即使明朝能夠在崇禎帝的手上重新統一,如果明朝的政治制度不徹底的改變,對於藩王等皇族的制度不改變,官員的腐敗問題得不到解決,那麼明朝遲早一天還是會毀在別人的手中,也許還是會是滿清,亦或者是蒙古,甚至可能會是沙俄。


澳古說歷史


實際上崇禎帝已經破產。其政令已經不能有效傳遞出紫禁宮。沒有銀子,也就沒有人聽命了。崇禎皇帝手中的權力體現,就是有一幫為自己拼命的人。和傳銷體系一樣,權力通過聽命自己行事的人,層層傳遞下去。要保持良好通道,還必須淨化思想(洗腦)!政治工作必須跟上!對異見者毫不留情給予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消滅。

非常可惜崇禎皇帝最後連人事豁免權都沒有,大臣已經被東林黨所困,黨魁錢謙益說了算。武將實際上已經開始自營模式了。戰事的紛亂,掌握軍隊建設的人成了背鍋俠。崇禎身邊已經沒有這樣的軍事同盟體了。

正因為如此,此時此刻,任何一個軍事實力雄厚的組織都能號令天下,最後實際情況也是如此。


美國GE


其實明朝並非亡在滿清入關,李自成判亂,明朝亡於自己人手裡,我認為明朝滅亡有2點原因,其一,明朝的贍養番王制度,朱元璋年幼時要過飯,捱過餓,他可能不希望他的子孫後代以後過到他那樣的生活,所以出臺了贍養番王制度,也就是朝廷花錢贍養那些朱姓番王,明朝番王到了萬曆年間,已經過萬有餘,朝廷贍養這些番王每年要花費巨大的財產。其二,明朝的一元制朝廷,我們都知道,歷朝歷代都有宰相,宰相統領群臣,當大臣有建議的時候需要先報告給宰相定奪,然後在呈給皇帝,皇帝如果不滿意,大可以把宰相撤了,宰相一定程度上也充當了帝王的替罪羊,可明朝沒有宰相,大臣們怕自己提的建議不能近了皇帝的心所以有些事情不敢說,具體例子就是崇禎吊死煤山的歪脖子樹之前說的一句話,朕非亡國之君,爾等皆亡國之臣,假如當時崇禎遷都南京,以長江為戒,以崇禎的勵精圖治的能力,效仿南宋,拖個10年8載應該不成問題,然後在效仿祖宗北伐,成功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可是當時朝中有幾個人敢背上放棄祖宗宗廟的罵名給崇禎納諫。在就是,這種畸形的朝廷,也容易使群臣離心,各自拉幫結夥,組成政治小團體。


中國歷史大事記


個人認為,明朝到了不得不滅亡的地步,內政已經一發不可收拾。

東漢的建立,是因為王莽的新朝改革步子太大,惹到了國內權貴,而被權貴推翻。南宋的建立,很大程度還是因為宋朝內部經濟的繁榮,基本沒有致命的內亂,統治起來還是相對得民心的。

這是崇禎時期所欠缺的,入關後的清朝積極拉攏明朝精英、軍隊,大程度上把佔領的明朝資源為己所用,增加了明朝復辟的難度。

而明朝內政上,經濟的繁榮反而是建立在中央控制力下降的基礎上。崇禎一而再再而三的增加貧困人民的賦稅,各個地區龐大的皇族也鬧得不得人心,明末農民起義不約而同的針對明朝皇族,可見一斑。崇禎南下,最多能減少一些皇權爭奪,並不能阻止明朝的滅亡。


咱來了


  作為大明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無疑是悲哀的,他在明朝覆滅的前夕登上皇位。登上帝位之後就遇到多年的北方大幹旱。東北的女真滿族政權不斷消耗明朝實力。內部農民起義長達十餘年,雖然崇禎皇帝勵精圖治,試圖挽回大明王朝的頹勢。可惜天不遂人願,底子爛透的大明已經無法挽救,可以說崇禎沒有舒舒服服做過一天皇帝。

  當李自成兵逼北京的時候,如果崇禎也學東晉,南宋,衣冠南渡,那中華還會是漢人的天下嗎?

  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即然問了,我們也試著分析一下如果崇禎皇帝避開李自成的鋒芒向南撤退,在南京重組朝廷,有什麼優勢。

 第一,此時的南方民心依然心向大明,最重要的是南京當時擁有一整套完整的政府體系,所以政治機構根本不用重組,都是現成的。

  第二,大明南方地區的經濟將會由供應全國改為僅供應南方。此時的中國北方被戰亂和旱災的影響,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對於明朝來說,這是一筆沉重的財政負擔,特別是關寧防線,扔掉負擔的崇禎皇帝可以騰出手來整頓改革,恢復元氣,完全可以靠經濟實現復興。

  第三,如果崇禎南遷,三海關就丟了,最理想是把關定鐵騎帶上,如果吳三桂和關定鐵騎投降清軍,那清軍入關,這時李自成的農民軍隊士氣正盛,戰力彪悍。二虎相爭,必有一傷。這恰好為明朝提供喘息的時間。

  第四,南明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內亂,各路軍閥文人誰都不服誰,立了不少皇子當皇帝,所以當時南方問題就是出在內亂之上,被清軍各個擊破,迅速滅亡。但如果崇禎在南京,這些問題就不會存在,

  綜上所述,如果崇禎南京登基,天下不一定是漢人的天下,但最次劃江而治,還是有可能的。

  偉人毛澤東曾經說過……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毛火榮


如果,聊聊是可以的,

如果祟禎在南京登基,結果是明朝敗亡的更乾淨,更徹底,更迅速,連南明小朝庭也不如;更不會有史可法,陸秀夫;看北京朝庭將相於覆亡之際,令人作嘔的醜態,就可推知。

讀巜明史》,第一遍:祟禎是個好皇帝,不奢侈,不喜女色,軒衣霄食,夙興夜寐,為皇家事務操碎了心,大大的贊;

又讀:總覺得相同的場景一再重現,而且一蟹不如一蟹,難道明未的人才都死絕了?!有一歷史名臣曾說過:歷代朝廷理政,從未向異代借人,人才比比皆是,在人主識與不識,用與不用爾。

三讀:崇禎死其宜也;他至少有十五年的有效執政時間,卻越搞越糟,越理越亂,終至於大廈傾覆,無可挽回,臨死也不忘諉過於人,至死不悟。

唯一被一些人稱道的是殉國,也就是有勇氣上吊。綜觀歷史,亡國之君,苟活於世,有幾個善終的?

如果的如果之如果:

如果大明未亡,如果在南京建立新朝廷,如果有一位具有朱元璋般能力的皇子或者皇第即位,三十萬滿族人,豈能橫行華夏?


bindong1


明朝滅亡,崇禎至少要負一半的責任。崇禎朝有五十多個首輔不得善終,晚明數十位將帥死於崇禎刀下。明朝幾個大帥,可以說都是崇禎逼死的,比如袁崇煥、盧象升、孫承宗、陳新甲、洪承疇、孫傳庭。最後,崇禎成了孤家寡人,沒有人願意再為崇禎背黑鍋,幹事情了。

所以,即使崇禎逃到南京,明朝還是不可避免。反倒是崇禎死了,由太子在南京繼位,倒是有可能扭轉乾坤,重建大明朝。


RaymondIT


肯定會,不管哪個民族來佔領中華大地,都會被漢族同化,因為其他少數民族沒有根,文化底蘊和沒傳承,漢有強大儒釋道家族氏族文化根深蒂固,比如元朝照舊了很多宋的制度,清朝是照搬明朝的,滿清連語言和信仰都改變了,韃子不改變玩不了三百年。


風雅秀仕


明之亡國,非亡於匪亂,亦非亡於韃子,乃亡於諸藩王內訌也。

崇禎自縊後,若前期曾立太子,其於南京登基後仍有完整的一整套行政班子,以大明之強盛,雖未必能收復失地,但最低可劃江而治,保有江南富庶之地,參考南宋,國祚至少可延續百年。倘勵精圖治,厲兵秣馬,重現先祖高歌北伐之偉業,亦非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