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繳多得 多繳多補

11月2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邀請省人社廳和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解讀《關於建立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該政策對65歲及以上參保城鄉居民予以適當傾斜,提出了一系列惠及廣大城鄉居民,特別是貧困人員的養老保險政策措施。

普惠性質的社會保障制度

圍繞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構成,《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通過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和增加個人賬戶積累,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的政策路徑。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與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不同,更多強調政府責任,是帶有普惠性質的社會保障制度。省人社廳副廳長賀德孝表示。

記者瞭解到,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基礎養老金由中央政府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地方政府提高的基礎養老金和加發的年限基礎養老金三部分構成,並全額支付給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個人賬戶養老金由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計發係數確定,個人賬戶儲存額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和投資收益等構成,繳費、補助、補貼、投資收益越多,個人賬戶養老金水平越高,個人賬戶基金支付能力越強。

考慮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建立時間不長,部分年齡較大的老年居民沒有繳費或繳費年限不長,無個人賬戶養老金或金額較低。《實施意見》規定,對全省65歲及以上參保城鄉老年居民每人每月增發5元基礎養老金,體現黨和政府對高齡參保群體的關愛。此外,對累計繳費滿15年的參保人員,每多繳費一年,每月加發年限基礎養老金1元,從待遇“出口端”激勵個人長期繳費。

繳費檔次自主選擇

《實施意見》調整了哪些項目?居民養老保險與職工養老保險年繳費額差別是多少?

調整前,我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檔次為100元—2000元12個檔次,個人繳費政府補貼標準為30元—80元。

從2019年1月1日起,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檔次調整為每人每年200元—5000元10個檔次,取消原來部分繳費檔次,同時增加部分繳費檔次,個人繳費政府補貼標準相應調整為35元—300元。

賀德孝告訴記者,調整後,我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檔次和相對應的政府補貼標準為:繳200元補貼35元、繳300元補貼40元、繳500元補貼60元、繳700元補貼80元、繳1000元補貼100元、繳1500元補貼140元、繳2000元補貼180元、繳3000元補貼220元、繳4000元補貼260元、繳5000元補貼300元。繳費檔次實行個人自主選擇,多繳多得,多繳多補。

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城鄉居民個體和群體收入差異,《實施意見》採取動態確定和調整其他繳費檔次。最高繳費檔次標準原則上不超過當地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年繳費額,既體現“保基本”的要求,也要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額相協調。

逐步優化養老保險待遇結構

記者瞭解到,我省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2008年開展試點初期的30元,經過中央和我省五次調整提高,達到了現在的每人每月103元。另外,有69個縣(市、區)在國家和省政府確定的標準上自行提高了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最高的太原市迎澤區和晉源區達到了193元。

“目前,由於基礎養老金水平還不高,個人繳費水平也比較低,因此養老金水平仍然偏低。我們一方面要引導激勵符合條件的城鄉居民早參保、多繳費,增加個人賬戶資金積累,優化養老保險待遇結構,提高待遇水平;另一方面要通過‘小步快走’的辦法,逐步提高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省財政廳副廳長陳向陽表示。

陳向陽告訴記者,政策實施後,資金來源分別為:由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所需資金由中央財政給予全額補助;省政府提高的基礎養老金標準所需資金由省級財政補助或省市縣級財政共同補助;各市縣政府自行提高的基礎養老金標準、高齡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年限基礎養老金、繳費補貼、為特殊群體代繳的養老保險費以及喪葬補助金所需資金由市、縣政府補助。

此外,按照《國務院關於印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的通知》要求和規定,我省將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實現基金保值增值,提高個人賬戶養老金水平和基金支付能力。

本報記者王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