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36人的班級,32人考上清華北大,其中的貓膩又有誰知道?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中國最頂尖的兩所高等學府,每年不知多少高考學子為這兩所大學而魂牽夢縈。在人們眼中,考上這樣的頂尖學府只有兩種人:一為智商超群的學霸,二為刻苦萬分的普通人。

但有這麼一批人卻打破人們對考上清華北大的條件的傳統認知,並將大部分的普通人壓死在起跑線上,那就是所謂的外籍學生。

一個36人的班級,32人考上清華北大,其中的貓膩又有誰知道?

中國人民大學附中國際部曾多次因神話般的錄取情況上新聞,去年瘋傳的超級學霸班更是有36人32人上清華北大的盛況,他們的畢業合照上都是清一色黃皮膚黑眼睛的學生(如下圖),但與普通學生不同的是他們都擁有外國國籍。也就是說他們不用參加高考,而是參加由清華北大統一命題的“外語”考試來讀名校。

一個36人的班級,32人考上清華北大,其中的貓膩又有誰知道?

可能有人會問這些擁有外國籍的“中國學生”高考有什麼好處?實際上外國國籍的學生,上清華北大對普通人來說擁有很大的便利。

以清華為例,清華從去年開始就取消面向外籍考生的筆試,而採用更與國際接軌的“申請-審核制”——提交學歷證書、成績單、獲獎證書等材料,審核通過後直接進行面試。從統一考試來看,持有外國國籍的學生想報考清華大學,只要通過一個叫做HSK的漢語水平測試就可以。如果申請者經過認定,漢語為其母語,那麼這項材料還可以完全豁免。

一個36人的班級,32人考上清華北大,其中的貓膩又有誰知道?

便利不僅僅只有這些,入學後,這些擁有外國國籍的學生還能享受更多諸如住宿條件、獎學金、留學政策的紅利。當大多數人為高考日日挑燈夜讀的時候,這些擁有外籍身份的“中國學生”早已領先太多太多,而且高考的結局都似乎在一開始就已經註定。

一個36人的班級,32人考上清華北大,其中的貓膩又有誰知道?

“寒窗十載,不如一紙國籍”,有些令人豔羨的天之驕子,已有的資源也給他們旁人不及的條件和便利。決定一個人的優秀的,除了自身天賦,還有階級與資源帶來的屬性加成,人生理想的實現變得輕而易舉。

寫到這裡,筆者不由感嘆擁有外國國籍的學生考中國的名校似乎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而擁有更多資源的中國家長,則可以通過政策漏洞來使自己的孩子輕鬆的進入大家夢寐以求的大學,。這不得不說,是自己人在騙自己人!

一個36人的班級,32人考上清華北大,其中的貓膩又有誰知道?

河南的90多萬考生,每年只有200多人能夠進入清華北大;河北、山東的考生700分都難以進入清華北大。當我們的名校為了所謂的國際化,而降低身份去招收那些所謂的外籍學生時,是否也會考慮過那些千辛萬苦,“幹掉無數人”才進入清華園的河南、江蘇、山東等地的學子們?

我們需要不是所謂國際化大學,而是真正為國內學生著想的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