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秋拍紫砂隨筆

戊戌秋拍紫砂隨筆

——記佳士得秋拍彭年制叔京款刻梅花石瓢壺

2018秋拍正如火如荼的進行,秋拍歷來是重器露面最佳時節;紫砂雖是小眾,但每一場、每一件紫砂器都會吸引紫砂愛好者關注的目光。時至今日國內拍場的紫砂器物多數已經揭開面紗,今年上拍的紫砂器雖波瀾不驚,現代壺卻有一些新的發展趨向:多數是臨摹明清老壺的式樣,甚至可以說在追求“模仿得與老壺一樣”,這個現象亦憂亦喜,何喜何憂壺者各不同,制壺者有制壺者之優,玩壺者有玩壺者之喜,各有其憂,也各得所喜吧;在紫砂彌陀看來至少是一個好的現象。

紫砂彌陀“厚古”,也“愛今”,但是我所愛的“今”,多數被不招人愛的“今”淹沒在茫茫壺海之中,難得一見。古壺雖也是普品眾多,古之普之數量相對浩如煙海之“今”,只不過山間清溪而已。今年秋拍古壺多已露面,稱之為重器的紫砂器件或許有之,然讓紫砂彌陀“夢繞”“驚喜”之器物卻是鮮見;一些雜項如杯、盤、碗、碟之類還有零星呈現出幾絲絲“驚豔”;即使拍場偶然出現幾件重器,幾件美器,也多是“熟面孔”! “生貨”如當下時令,被深深“雪藏”。今年國內紫砂拍場真“平靜如鏡也”!

國外拍場,紫砂器物雖然數量少的可憐,但多是近幾十年鮮少露面之“生貨”,佳士得秋拍有一件紫砂器雖然混跡與眾普之中,而其熠熠光華,深深的吸引了紫砂彌陀的目光——一把刻梅花詩文石瓢壺。

戊戌秋拍紫砂隨筆

佳士得秋拍紫砂壺一組

這把刻梅花的石瓢壺,雖然在眾壺中,但是依然脫穎而出。上小下大的三角形壺身很是穩健,敦厚;三個扁圓柱子支角讓厚重三角型的身筒增加了一下“空靈”,身筒雖厚重,卻不笨拙,身筒斜線平直,有一種精神矍鑠的筋骨感。

戊戌秋拍紫砂隨筆

鋼直嘴,整體筋骨感強烈,三角把處理的也遵從“骨多於筋”原則,身筒、嘴把整體風格一致。圓餅型蓋,上隆起橋鈕,橋鈕從蓋身隆起,根部肉多於骨,橋鈕頂端骨多於肉,形成相輔相成的呼應與對比。

壺身一面刻瘦硬梅花幾枝,虯枝折轉給人以骨感,而花朵卻顯豐美,骨肉相應也。另一面刻隸書詩文,書寫風格也是偏瘦硬風格,有伊秉綬隸書風格,刀痕爽利、流暢。詩文內容:梅花瘦,高士眠,清風生,明月圓,刻署款:叔京;壺底印:叔京摹古;把印:彭年。

戊戌秋拍紫砂隨筆

戊戌秋拍紫砂隨筆

從刻款與把款來看,應該是文人定製的石瓢壺。彭年清道光年間非常有名的制壺藝人,因與陳鴻壽合作而被世人所熟知,而其貢獻也被“曼生”名聲所掩蓋,尤其是其石瓢的製作功力非同一般,其石瓢名也不顯,而被子冶石瓢所掩蓋。

戊戌秋拍紫砂隨筆

戊戌秋拍紫砂隨筆

顧景舟通過分析研究紫砂傳器,認為彭年的制壺技藝一般,不如同時代的邵大亨、邵友蘭等,而彭年卻往往與文人合作,大亨和友蘭卻與文人合作較少;顧景舟含蓄的說是彭年的運氣好,其實不然也,彭年制壺注重情趣,率真,這種風格被文人所喜愛。大亨精確優美的比例在當時文人眼裡可能會認為太刻意、太完美了吧,尤其是看中“情趣”的曼生。

這把石瓢無疑是“叔京”向彭年的定製壺,叔京不知何許人也,紫砂彌陀曾經臆想是伊秉綬,如然這把壺價值立刻數翻也。歷史上喜歡紫砂的文人有叔美、叔未,今日又多一個叔京,有對書畫有研究的朋友如果能考證出叔京,並不吝賜教,紫砂彌陀感激不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