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限狗”為何陷入“拉鋸戰”

城市“限狗”为何陷入“拉锯战”

“被查實沒有辦理《養犬許可證》的,將進行沒收或者捕殺犬隻,並對犬主人處以3000元至5000元的罰款……”11月15日,杭州在全市範圍內啟動 “文明養犬”集中整治行動,明確強調了遛狗時間、地點等養犬行為,並表示在集中整治期間,違規將從重處罰。

11月初,杭州6歲男童被沒拴繩的寵物狗追,其母驅趕狗反被狗主人打傷,該新聞受到廣泛關注。這也被很多人看成是杭州“最嚴限狗令”出臺的導火索。

狗,自古以來被看做是人類忠實的夥伴。但近年來,隨著養狗人數的不斷增多,狗傷人、狗擾民等現象也頻繁出現。

《工人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包括西安、青島、長沙、三亞在內的多個城市相繼出臺了嚴格的養狗政策,但實施起來往往步履維艱。“限狗令”的制定,不僅是在探討人與動物該如何和諧共處,更考驗著立法理念和執法方式的合理性。

不文明養狗行為亟待整治

“遛狗不牽繩,尤其是遛大狗的,實在可惡!”近日,安徽合肥的餘女士在小區乘電梯的時候,突然竄進來兩隻身高一米左右的大型犬,著實嚇了她一跳。跟著進來的狗主人手裡拎著一袋垃圾,並沒有牽著狗繩。當時,害怕的餘女士只好縮在電梯角落裡,一動也不敢動。

“我不反對別人養寵物,但真不能忍受這些不懂規矩的狗主人。”餘女士把這段經歷發到朋友圈後,得到了不少人的點贊和認同。

“身邊養狗的人越來越多了。”這幾乎是每個生活在城市的人肉眼可見的變化。據今年9月發佈的《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城鎮養狗人數已經達到3390萬人。

與養狗人數不斷增多相對應的是,惡犬傷人、遛狗不拴繩、隨地排洩、街頭狂吠擾民等現象頻繁出現:今年6月,南京一兩歲孩童被貴賓犬咬傷,其父在與狗主人交涉未果後將寵物狗摔死;8月,成都一13歲男孩在小區被一條德國牧羊犬撲倒,左耳被咬穿……

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報告狂犬病發病516例,死亡502例。狂犬病位居死亡人數較多的傳染病種前列。

於是,全國許多城市針對狗患治理出臺了地方性法規。其中不乏一些嚴厲的處罰措施。比如濟南推出養犬積分制,不拴繩、擾民、未辦犬證、未按時年審等行為將會按照規定扣分。如扣滿12分,所養犬隻就要被暫扣;西安則規定,對於不聽勸阻的不文明養犬者,將吊銷其養犬登記證,5年內不得再養犬;武漢也出臺規定,兩次受罰的養犬人將納入嚴重失信名單,並且物業如果對違規養犬坐視不管,最高會處以3萬元罰款。

限狗措施存爭議

在杭州工作的磊萍(化名)養了一隻1歲左右的柯基犬。杭州“最嚴限狗令”出臺後,她所在的一個有200多人的杭州柯基狗主微信群裡,每天都有上百條的討論。

磊萍告訴記者,整治行動開始後,群裡的許多狗主人都排隊去申請狗證了。據杭州城管公佈的數據,專項治理工作開展4天內就受理辦證11106件。

與此同時,一些關於杭州城管大規模棒殺犬隻的謠言也開始傳播開來,引起了部分養犬人士的恐慌。

“可能是因為規定裡,沒辦證‘將進行沒收或者捕殺犬隻’的字樣比較嚇人。最近不少狗主人不太敢出去遛狗,擔心萬一狗被抓走還沒來得及贖回就被捕殺了。”磊萍曾專門去詢問物業,城管是否會進小區抓狗,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對此,杭州城管在官方微博發佈公開信表示,治理工作的重點是不按規定養犬的人,而不是犬,請網友勿信謠傳謠。

但在磊萍等不少杭州養狗人士看來,一些具體措施還是把矛盾產生的責任歸到了狗的身上。“狗狗一天至少遛兩次,但按規定早上只能在7點前遛,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怎麼起得來?而且白天不讓出門對寵物也不太友好。”磊萍說。

記者注意到,此前雲南省文山市還出臺過更為嚴格的遛狗時間規定,禁止在早上7時至晚上22時之間遛狗。“我覺得只要有文明養狗的意識,遛狗的時間並不是問題。”磊萍說道。此外,也有民眾對於將一些品性溫順的大型犬劃歸到禁養犬種持反對態度。

“如果不用法規管管那些不文明養狗的人,他們只會更加隨心所欲。”養狗多年的黃女士贊成城市出臺帶有懲戒性質的限狗政策。但她也表示,治理狗患應該關注緩解人際矛盾、提升公民素質,“最近發生的一些惡性事件,很多還是因為養狗人的戾氣太重。文明素質脫節的問題映射到了養狗這件事上。光靠‘限狗令’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的”。

運動式執法不能治本

“現在還是會碰到一些遛狗不拴繩的人。”西安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今年8月,西安對不文明養犬行為進行嚴厲整治,但半年過去了,不文明養犬現象還是偶有發生。

也有一些杭州市民擔心,為期一個多月的專項整治行動過後,當投入的監管力量沒有那麼多了,是不是一些不文明養犬現象又會捲土重來?

相關執法部門也表示,在處理群眾舉報的違規養狗行為時,也常常存在取證難的困境。

記者梳理發現,許多城市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曾制定過地方性的養犬管理規定,20餘年間也曾多次修訂完善,但因為養狗數量不斷增多、執法存在困難等原因,實際治理效果往往呈現出一種“拉鋸戰”的狀態。

早在2009年,廣州市就開始施行《廣州市養犬管理條例》,條例中對於養犬行為、懲戒措施均有詳細規定。但據廣州市衛計委公佈的數據顯示,該市犬傷人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僅2017年全市統計被犬咬傷人數就超過10萬人,日均約289人被狗咬傷。

“城市治理狗患往往是運動式執法。一段時間的嚴打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而規範養狗行為又恰恰是一個需要公安、城管、衛生防疫、物業等多方面綜合參與的過程,很難保證所有監管一直到位。”陝西學高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晶表示,一些“一刀切”的限狗政策執行起來不好落實,也容易導致法律成為“一紙空文”,缺乏震懾力。

劉晶說,不文明養狗的背後,反映的是狗主人自我權利意識的膨脹,是公民社會教育沒跟上。“相關部門應該在制定懲戒制度上,加強對狗主人的教育管理。比如多次違反政策要列入黑名單,和狗主人的其他辦事事項掛鉤。”

也有動物保護人士建議,隨著養寵物成為城市生活的日常話題,需要引入並扶植更多的專業機構,幫助市民樹立文明養犬意識,在執法方面也可建立更具有針對性的牽頭執法單位,能夠在日常治理中發揮作用。(記者 曲欣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