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我的舅媽逼死了我的外婆

真實故事:我的舅媽逼死了我的外婆

文 / 南禾木&西門君

圖 / 網絡

上週日下午,室友和我講了一個自己家族的真實故事。

“禾木,還記得我之前和你說的,關於我外婆和舅媽的事情嗎?”

“記得啊,怎麼了?”

“十月底,我外婆喝農藥自殺了。”

窗外陽光明媚,但我的心剎那間佈滿了陰霾。

如果不是室友親口告訴我,我實在難以置信,在朗朗乾坤之下,一位身體健康,精神矍鑠的70歲老人,竟然會選擇喝劇毒的農藥結束自己的生命。

“可是,為什麼啊!”

“算是我舅媽逼的吧......這一切,說來話長。”

室友的舅媽,結婚後辭去了工作,全職在家照顧孩子。而室友的外婆,出於某些原因,也和兒子住在一起。這麼一來,兩代人之間的矛盾摩擦就成了日常。

室友外婆是典型的“中國式母親”,為了維護小家的溫馨安寧,在與兒媳相處的過程中,自己遭受到的冷眼和委屈,從不會主動告訴兒子。

而她的一再隱忍和包容,卻反而讓不懂感恩和孝順的兒媳變本加厲,最終釀成一場悲劇。

“你知道,我舅媽後來過分到什麼地步嗎?”室友生氣卻無奈地說道,“她用手指指著我外婆的額頭罵她,在家裡把外婆當傭人一樣使喚,自己在一旁啥都不願幫忙。”

真實故事:我的舅媽逼死了我的外婆

作為母親,含辛茹苦地把兒子撫養成人,看著他成家立業,組建家庭。70歲,隨心所欲之年,她本該安心享受天倫之樂,卻被迫痛苦地和兒媳婦鬥智鬥勇。

舅媽讓她承包所有的家務,她忍。

舅媽讓她擔負小孩的管教,她忍。

舅媽用不懷好意的語言侮辱她,她終於......忍無可忍。

“你知道外婆走得多決絕麼?她提前換好乾淨的衣服,細心把廚房的乾草捆好,最後把自己房間的門反鎖,然後拿出了準備已久的農藥......”室友心碎地向我傾訴道,“在自殺的前一天,她給所有的親人都打了電話。然後站在村口,一個人盯著兒子的背影沉默了許久……”

沒人知道,她喝下農藥後遭受了多大的罪——她癱倒在地上抽搐,身邊吐滿著濃黑的鮮血,整個房間溢滿著令人作嘔的氣味。

被送往醫院搶救時,她倔強地不肯透露自己喝的什麼農藥,直到室友家人在房間裡翻箱倒櫃,才找到已經喝完的農藥瓶子......滿滿的一大瓶!

真實故事:我的舅媽逼死了我的外婆

為了能搶救這位老人的生命,醫生把木棍一樣粗的針管扎進她的身體,不斷地抽血,輸血,輸血,抽血.....儘管醫方已經竭盡全力,但她的體溫仍舊在慢慢的降低......最後她被正式認定為“失去生命體徵”,也就是,死了。

村民們紛紛感慨,外婆年輕的時候為兒女操勞了一輩子,真沒想到最後離開的時候,走的竟是那麼悽慘——兒媳婦不願來看自己,且事出突然,外地的親戚也沒幾個能及時趕回來......

室友的舅媽從此成了全村的眾矢之的,再也抬不起頭來了。

室友說:“她如果尚有一絲良知,一定會後悔自己對婆婆破口而出那句話,‘你是我什麼人?你哪天死了和我有什麼關係?’”

室友的故事,給我觸動很大。

孝順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生而為人的基本素養。如果你的孩子看到你對老人不敬不孝,等你老了,他們也可能像你當初對自己的父母一樣,對你不管不問,形同陌路人。

在這個故事裡,“兇手”是誰?毫無疑問是室友的舅媽。然而,還有一個隱形“幫兇”,我們也不能忽視,那就是......室友的舅舅。

真實故事:我的舅媽逼死了我的外婆

作為“婆媳關係”裡的中間方,男性本應該起到平衡的作用,調解雙方的固有矛盾,不卑不亢,不偏不倚。

可是室友的故事裡,我絲毫感受不到她舅舅的作為。

他就像一個局外人,袖手旁觀,置身事外,冷眼地看著自己最心愛的兩個女人玉石俱焚。

在心理學家武志紅看來,“婆媳關係”的本質並不是婆婆和兒媳的二元關係,而是婆婆、兒媳和兒子的三角關係。而“兒子”正是這個三角關係的核心。

一旦兒子不在其中扮演調停者的身份,婆媳關係勢必趨於緊張。長此以往,一家人變的分崩離析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從這個維度來說,將這位老母親推向萬丈深淵的手裡,有一雙是屬於她的親生兒子的。

電影《尋夢環遊記》裡有一句經典臺詞:“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你停止呼吸的時候,這一次是生物學意義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舉行葬禮的時候,這一刻你的身份將被這個社會上抹除 。第三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死去,這一刻才是真正的死亡, 從此以後,不會有人知道你,來過。”

也許在不久的未來,不會有人再記得這位老人,但是我會永遠銘記於心。

衷心祝福她在黃泉路上,走的平靜和安詳。

願天堂沒有兒媳。

真實故事:我的舅媽逼死了我的外婆

作者簡介:南禾木,西門君徒弟,一隻有69種方法撩到你的95後水瓶座妖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