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開始“千園規劃”,打造城市之“肺”,從此百姓可以大口呼吸

千園規劃

其中

綜合公園 8個

專類公園 8個

規劃遊園 1442.08公頃

規劃指標

依照《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暫行)》,吉林市區綠地規劃指標如下:到 2020年,規劃城市總綠地面積達到 4706.85公頃,其中公園綠地 2474.03公頃,防護綠地 534.76公頃,廣場用地 20.02公頃,附屬綠地面積 685.76公頃,區域綠地面積 992.34公頃。綠地率達到 38%,綠化覆蓋率達到 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 12.37㎡。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

吉林市开始“千园规划”,打造城市之“肺”,从此百姓可以大口呼吸

市域綠地系統規劃結構

吉林市市域綠地系統規劃結構為:“一個生態核、一條生態軸、四個生態區、六個生態節點、九條生態廊道”,“多廊道穿插、多節點滲透”形成覆蓋整個市域、城鄉一體化的綠地系統。

一核:為松花湖生態核。是吉林市重要的生態綠核,兼有重要的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

保護等生態功能。

一軸:為松花江生態軸。是連通吉林市內部以及吉林市與外部區域間的生態紐帶。

四區:包括中山山區生態保護區、低山丘陵生態控制區、農業與城鎮集中發展區和大黑

山生態防護區。 中山山區生態保護區,加強林地保護和建設,保護天然林和生態公益林,發

展林下經濟。 低山丘陵生態控制區,加強水土保持和農業面源汙染控制,開展農村集中連片

環境整治,維護松花江流域水生態安全。

六節點:為吉林市生態本底條件較好、具有一定生態功能的生態斑塊。

九廊道:為以河流及兩側生態綠化帶為依託的大中型綠色生態廊道。包括呼蘭河生態廊

道、團山子河生態廊道、蛟河生態廊道、岔河生態廊道、鰲龍河生態廊道、五里河生態廊

道、輝發河生態廊道、漂河生態廊道、木箕河生態廊道等。

市區綠地系統規劃結構

吉林市總體用地佈局結構與城區自然山水生態特色相融合,充分利用城中的山體水體組織城市綠地,結合吉林市的自然地理特徵,規劃城市綠地採用帶狀、環狀、楔形等和背景山體相結合的佈局方法。形成“一帶、兩軸、三環、五區、六楔、八園”的星形放射狀網絡佈局結構。

吉林市开始“千园规划”,打造城市之“肺”,从此百姓可以大口呼吸
吉林市开始“千园规划”,打造城市之“肺”,从此百姓可以大口呼吸吉林市开始“千园规划”,打造城市之“肺”,从此百姓可以大口呼吸

4.1.1 一帶

即松花江及兩岸寬度 30-100米的綠化帶,成為市民休閒、旅遊、霧凇觀賞的濱江生態景觀

帶。

4.1.2 兩軸

以吉林大街為生態縱軸,霧凇大路為生態橫軸,兩條生態主軸連接新、老城區,構建城

區生態綠地系統。

4.1.3 三環

松江路、越山路、和平路圍合的生態內環,城市繞城高速圍合的城市中環,和城市周圍自

然山體、溼地公園等組成的生態外環。

4.1.4 五區

即依託小白山、西團山、北山、桃源山等城市周圍山體上較好的自然植被,作為城市的

生態培育區,加強生態調節,維護生物多樣性。

4.1.5 六楔

五條對外出口及溫德河生態廊道,將楔形綠地引入城市,形成放射狀綠地結構。

4.1.6 八園

小白山公園、西團山公園、北山公園、桃源山玄天嶺公園、江北公園、龍潭山公園、東

團山公園、江南公園作為城市生態綠地系統骨架中的八個重要節點,也是城市的生態綠心。

城市綠地分類

按《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2017)(J185-2018)執行的標準、此次規劃將吉林市城

市綠地分為公園綠地(G1)、防護綠地(G2)、廣場用地(G3)、附屬綠地(XG)、和區域綠地(EG)5

大類。

到 2020 年,規劃城市綠地總面積達到 4706.85 公頃,其中公園綠地 2474.03

公頃,防護綠地 534.76 公頃,廣場用地面積 20.02 公頃,附屬綠地面積 685.76

公頃,區域綠地面積 992.34 公頃。綠地率達到 38%,綠化覆蓋率達到 45%,人

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 12.37 平方米。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人均 12 平方米的指

標。

公園綠地規劃內容

(1) 綜合公園

規劃建設具有遊憩、娛樂、休閒功能的城市綜合公園 8個,分別是:勝利山公園、江北

公園、桃源山公園、玄天嶺公園、龍潭山公園、北山公園、江南公園、綠洲公園。

吉林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2018-2035年) 文本

(2) 社區公園

以兒童、老人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供兒童玩耍的遊戲廣場區和一定規模的休息區,進

行無障礙改造並和全民健身活動開展結合,增設必要的群眾性體育設施功能。打造綠色開

放,功能複合,活力宜人的社區開放空間。

老舊小區結合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小區綠地覆蓋。在鄰近住宅樓區的適當位置設置小區

小遊園、文化活動廣場等綠地,作為社區公園的補充部分。增加宅旁綠地,打造生態停車

場。結合小區道路系統及路側管網改造,加強道路兩側喬木的種植力度,形成濃蔭覆地的老

區道路風貌。豐富綠地植被景觀,構成功能完備的綠地系統。支持有條件的家庭開展庭院、

陽臺、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

(3)專類公園

規劃專類公園 8個,分別是七家子公園、東北工業主題公園、松花江城市公園、東團山

公園、兒童公園、西團山公園、濱江公園、小白山公園。

(4)遊園

遊園用地獨立,規模較小或形狀多樣,方便居民就近進入,具有一定遊憩功能的綠地。

吉林市开始“千园规划”,打造城市之“肺”,从此百姓可以大口呼吸
吉林市开始“千园规划”,打造城市之“肺”,从此百姓可以大口呼吸

城市綠地系統重點規劃內容

城市綠道

規劃根據綠道的級別進行分類,設置 3個等級的綠道包括:連接城市與城市,對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支撐體系建設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綠道;連接城市重要組團,對城市生態系統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的城市綠道;連接社區公園、小遊園和街頭綠地,主要為附近社區居民服務

的社區綠道。

規劃在自然山水架構的基礎上,將綠道向城市內部延伸,以自然生態資源及人文歷史資源為節點,以城市道路等線性要素為依託建立的具有良好景觀資源的開敞空間。選取桃源山——玄天嶺——菜園街——北山——北山都市休閒慢行帶——西團山——新城大橋——小白山——新城大路——南山街——恆山路——東山體育公園——東團山——龍潭山。打造城市休閒綠道,突出城市自然生態價值。

海綿城市

結合《吉林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在綠地規劃中提出的低影響開發策略,從整體上保證綠地系統與海綿城市建設的合理銜接和低影響理念貫穿綠地規劃始終。目標通過建設屋頂花園、透水鋪裝、生態草溝、雨水花園、溼地公園、調蓄水體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城市綠地匯聚雨水、蓄洪排澇、淨化生態等功能,指標上達到綠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於90%。根據各種綠地類型的不同特徵,提出針對性低影響開發策略。

規劃建議在溫德河右岸,結合地勢低窪,容易積水的地段,建設溼地公園進行改造示範,能有效的減緩徑流、蓄洪防旱。並向全市推薦應用。

濱水空間

濱水空間的改造目標:棲息水岸,通過濱江生態駁岸的改造、地形的重塑、植被的營建,使其成為生物的生態棲息地和遷徙廊道。海綿水岸,營造藍色的海綿水岸。讓雨水慢下來,不再流入管道,而是滋養土地,讓雨水成為濱江的生態水景觀。慢行水岸,沿江慢行系統,讓市

民在運動健康的同時,感受松花江的詩意美景。智慧水岸,在濱江景觀中,將智能設施融入景觀體驗,讓人更懂水,實現景觀的交互變化。

濱水空間的實施策略:生態修復——以水帶綠、以綠養水,通過岸灘地修復,恢復生態環境,並注入海綿城市理念。景觀塑造——岸線風貌塑造控制引導,將河流廊道與城市設計有機結合。活力岸灘——創造具有空間厚度和層次的慢行空間模式,完善松花江百里生態長廊的服務設施。

生態社區

新建居住區應嚴格落實不低於 30%的綠地率要求,鼓勵地產開發商加大對樓盤內及附近的綠化園林設施建設,並給予政策上的支持。由相關部門監管實施。舊區改造應按照不低於 25%的綠地率嚴格執行。構建以宅旁綠地為基礎,以道路綠地為網絡,以組團綠地和小區遊園為核心的綠地系統。 居住區類社區公園以兒童、老人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供兒童玩耍的遊戲廣場區和一定規模的休息區,進行無障礙改造並和全民健身活動開展結合,增設必要的群眾性體育設施功能。打造綠色開放,功能複合,活力宜人的社區開放空間。加強居住小區綠化方面,老舊小區結合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小區綠地覆蓋質量。在鄰近住宅樓區的適當位置設置小區小遊園、文化活動廣場等綠地。作為社區公園的補充部分。增加宅旁綠地,打造生態停車場。結

合小區道路系統及路側管網改造,加強道路兩側喬木的種植力度,形成濃蔭覆地的老區道路特色。豐富綠地植被景觀,構成功能完備的綠地系統。支持有條件的家庭開展庭院、陽臺、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

城市遊園

城市遊園的功能主要有:

生態功能:城市遊園能夠改善小範圍內的生態環境,調節微氣候,提高小環境的空氣質量。

交往功能:城市遊園因其小,所以遍佈大街小巷,因而貼近人們的生活,成為城市居民的主要室外活動場所,為城市居民提供豐富的戶外活動場地,具有滿足居民戶外活動需求的多種使用功能。

形象功能:城市遊園是一張城市的“名片”。

填補功能:作為城市公園的一個補充,彌補城市綠地分佈不均勻的不足。規劃引入了口袋公園和微公園的設計理念,口袋公園的原型是建立在城市高密度中心區的呈斑塊狀分佈的小型公園,我國通常稱為袖珍公園。它主要位於街角的口袋公園、位於街區中部建築之間的口袋公園和跨越街區狹長型的口袋公園。

城市遊園的總體佈局原則:

(1)見縫插綠,根據城市遊園的不同功能進行佈置。

(2)彌補城區綠地分佈不均勻的不足,作為城市公園的一個補充。

(3)規劃提出“千園計劃”,將千個街旁綠場佈置在城市各個角落。

(4)城市遊園達到 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

將分為已建成區域和城市新區,提出不同的佈局原則,已建成區域佈局原則,結合舊城改造,預留一定範圍的城市遊園,已建成區域無法單獨預留出獨立用地的地方,結合公共建築前的廣場等位置見縫插綠,增加一定的城市遊園。城市新區佈局原則,應嚴格控制城市遊園的點位和麵積,結合商業用地適當佈置城市遊園。規劃對城市遊園進行了選址改造方案的示範,選取了解放大路中段,吉林大街至維昌街路段。此路段長度約 2.1公里,現狀此路段城市遊園不足,只有兒童公園和歐亞商都門前的公共廣場兩處。該路段兩側建築後退道路紅線距離較大,但大部分都被機動車停車場佔據。在 2.1公里的路段上,我們增加了 2處城市遊園的選址,改造市圖書館前和四川街邊的 2處公

共區域,將這 2處有條件改造的位置打造成“口袋公園”和“城市微公園”,提高該路段的綠地覆蓋率,真正做到 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道路綠地

道路綠地在城市中發揮著景觀、生態、遊憩及安全防護等功能。道路綠地以綠“線”的形式將城市中分散的“綠點”和“綠面”聯繫起來,組成完整的城市園林綠地系統。本次規劃道路綠地的目標將從簡單的道路綠化設計轉變為整體的空間環境設計。 重點對林蔭道路進行設計,根據不同的道路等級採用針對性的設計方法。

吉林市开始“千园规划”,打造城市之“肺”,从此百姓可以大口呼吸

將中心城區的的道路按等級分為 4個等級,包括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5個類型,包括商業街道,生活服務街道,景觀休閒街道,交通性街道與綜合型街道。本次規劃選取了不同等級的典型街道進行綠地改造的優化示範。共選取了秀水街、南山街、重慶街、廈門街和海口路,五條各具代表性的街道。通過對道路人行道空間統籌利用、街道空間分配留有彈性空間等一系列措施進行規劃改造設計。

規劃提出打造“林蔭道路”的理念。按照生態、景觀、遊憩等功能重點對林蔭道進行功能性分類。分為複合型景觀林蔭道、商業型林蔭道、文化歷史型林蔭道、景觀遊憩型林蔭道。針對吉林市現狀綠化情況較差的道路提出針對性的改造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