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一、印級茶篇

普洱茶界中印級茶始祖——“紅印圓茶”,被譽為“可以喝的古董”。在早期的港澳臺市場大量流通,形成極高的知名度、美譽度。紅印茶餅條索肥碩完整,茶麵顏色粟紅、烏潤油光,香氣以蘭香、野生樟香、藥香為主,茶湯酒紅剔透、婉如瓊漿玉液,茶湯厚釅、葉底柔韌有勁,杯底掛香持久。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沉澱,其茶葉品質和人文歷史意義,使它成為了普洱茶中的曠世珍寶。

印級茶的名稱是源於茶品交易過程中,茶人根據茶餅包裝的特色而逐漸約定俗成的。茶餅棉質中間印著“八中茶”的中茶公司標誌,而“八中茶”圓圈中的“茶”字是紅色的就叫“紅印茶”,“茶”字為綠色則是“綠印茶”,“茶”字為黃色則是“黃印茶”。

前期印級茶的包裝特點:

1、第一批紅印圓茶開始,每片茶餅都用棉質獨立包裝(無紙紅印除外),這是與號級茶最大的區別;

2、綿紙上繁體的“中國茶葉公司雲南省分公司”、“中茶牌圓茶”等均用單一紅色印刷;

3、內飛為“八中茶”的標記,顏色是紅“中”綠“茶”字,且內飛沒有註明生產廠家。這是印級茶與號級茶、七子餅茶最大的區別;

4、用竹罄包裝,一筒七餅。印刷紅印包裝綿紙使用的是木刻模版手工拓版,因此隨著印刷數量的增多,木刻模雜邊紋路越多,時間長後需修模邊,造成印出來的字體越來越細。由此可推斷紅印圓茶包裝綿紙的字體越大,生產的年份則越久遠;反之,年份則越短。

過渡期印級茶的包裝特點:

出廠的時間為1967至1970年,內飛的標示是繁體“雲南七子餅”版面,或者內飛的標示是繁體“中國茶葉公司雲南省分公司”版面。

後期印級茶(黃印)的包裝特點:

1、外包裝紙上早中期印級茶使用的繁體“中國茶葉公司雲南省分公司”改為 “雲南七子餅茶(中英對照)”, “中茶牌圓茶”改為“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雲南省茶葉分公司(中英對照)”;

2、字體全部改為宋體字,顏色則以紅色為主版面,“八中茶”標誌中“茶”字為黃色或綠色(當然也會出現錯版及無字等);

3、除70年代初的黃印沒內票,其它黃印都有內票;

4、內飛上注有生產廠家,其中“出品”二字之中的“出”字的字體是“尖出”並非“平出”字體;

5、棉紙上的“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雲南省茶葉分公司”的“中” 為“大口中”(PS:大口中必為尖出,小口中亦有尖出);

6、原筒為牛皮紙筒包裝,大包裝是木箱及紙箱非竹籮框(PS: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的七子餅才開始出現竹罄包裝、鐵絲捆紮)。

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生產的“八中茶”中“茶”為綠字的產品被稱為“小綠印”。

印級茶篇-紅印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無紙紅印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早期紅印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中期紅印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後期紅印

年份-二十世紀四十-五十年代

市場參考價:500000-700000元/片(最終以市場成交價為準)

印級茶篇-鐵餅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紅印鐵餅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綠印鐵餅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熒光綠鐵餅

印級鐵餅:因茶餅壓制堅硬且無窩底而被人稱為鐵餅, 年份-二十世紀四十-六十年代

印級茶篇-綠印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綠印圓茶:綠印甲級、綠印乙級、綠印宋體版、綠印美術字版等。

年份-二十世紀五十-六十年代

市場參考價:300000-500000元/片(最終以市場成交價為準)

印級茶篇-黃印

黃印圓茶:

1、 20世紀60年代末過渡版產品(約1968-1970年,內飛的標示是繁體“雲南七子餅”版面,或者內飛的標示是繁體“中國茶葉公司雲南省分公司”版面)

2、黃字七子黃印,20世紀70年代

市場參考價:20-30萬/片 (以市場實際成交為準)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二、七子餅篇

據《大清會典事例》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準,雲南商販茶,系每七圓為一筒,生四十九兩(合含3.6市斤,1.8公斤),徵稅銀一分,每百斤給一引,應以茶三十二筒為一引,每引收稅銀三錢二分。於十三年為始,頒給茶引三千。”由此可見,當時清朝政府已經從稅收方面對七子餅茶進行了相關的規定。

七子餅中的“七”在中國雲南是個吉利的數字,“七子”是多子多孫多福的象徵! 七子餅包裝,每筒七片,每片七兩。

七子餅茶暢銷港澳及東南亞地區,深受僑胞喜受,有“僑銷七子餅”之美譽。

建國後茶葉收歸國營,各大茶廠仍用中茶公司的商標生產“中茶牌”圓茶。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雲南省茶葉分公司”的成立,改“圓”為“餅”,從此,“中茶牌圓茶”的稱謂少用,“七子餅茶”的稱號逐漸取而代之。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從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開始至今,七子餅茶按時間可以分為“前期七子餅茶”、“中期七子餅茶”和“後期七子餅茶” 三個階段。

“前期七子餅茶”是指1967-1988年期間生產的餅茶,如七子黃印、小綠印、雪印等等。(注:俗稱“雪印青餅”7532,是指勐海茶廠1975年生產的“7532青餅”。該批7532的外觀是:紙筒裝,綿紙為小口中油麵厚紙,“茶”字為粉綠色手工蓋印,硃砂紅細字平出內飛,小內票,小餅模)

“中期七子餅茶”是指1989-2004年期間生產的茶餅,在1989年大益商標通過註冊並使用,之後生產的茶品印刷字體標識與之前生產的產品有著明顯的區別;

“後期七子餅茶”是指2004年勐海茶廠國企改制後生產的產品,這時期七子餅型制、包裝、規格等與之前的產品都有所不同。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以勐海茶廠1970年至2000年左右的產品為例,從棉質材質、棉質印刷、內飛、大票等方面大致辨別產品年份:

1、外包裝用紙方面:手工用紙比機械用紙出廠的時間早;80年代期間的厚紙包裝比薄紙包裝的出廠時間早;1993年變更版面後英文字較小,變更版面前英文字較大。

2、外包裝紙字體印刷方面:繁體“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雲南省茶葉分公司”的“中”字,在70/80年代,大口“中”比小口“中”出廠時間早;在八十年代,雲南省的繁體“雲”字,“雨”字頭的橫析勾連到第二點的比連到第一點的出廠時間更早(如1980年出品的7532;1985年出品的7542);在90年代,“雲南七子餅”的“七”字,窄腳的比寬腳的出廠時間早(93年前為窄腳七,93後寬腳七)。

3、內飛:a、90年代的產品,細字的比粗字的出廠時間早;b、70、80年代的產品,“出品”的“出”字,尖出比平出的出廠時間早;c、90年代的產品,細字繁體”廠”內飛比粗字簡體”廠” 出廠的時間早(繁體“廠”細字內飛:1994年前;粗字繁體”廠”內飛;約1995-1996年;粗字簡體”廠”內飛:約1996-1999年;傣文內飛:1999-2004年)。

4、大票:a、1975-1985年,直式大票(印刷字體顏色為紅色), 銷售公司名稱: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雲南省茶葉分公司.B、85年後,橫式大票(藍色油光牛皮紙);配方及年份批號:藍色數字標示;毛重淨重計量:市斤;銷售公司名稱:偏大“勐海茶廠”字樣。C、90年代,橫式大票(紅色平光牛皮紙);配方及年份批號:紅色數字標示;毛重淨重計量:公斤;銷售公司名稱:偏小“勐海茶廠”字樣。

三、文革磚篇

新中國建立之初,百廢待興,抗美援朝之後便是三年的自然災害,對國家經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到60年代便是文化大革命,當時主管經濟的陳雲和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頂住四人幫的壓力,提出了搞活經濟,發展民生的主張。此歷史背景下,為出口創匯、滿足藏區牧民的生活需求,勐海茶廠被指定為出口茶葉、藏區邊銷茶的生產基地。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文革磚”是“文革”時期(1966-1976年)所生產的250克緊壓磚形普洱茶,港澳臺茶人稱其為“文革磚”。茶箐原料選用雲南喬木型大葉種曬青毛茶,屬自然發酵的生茶類普洱茶。

邊疆牧民喝的酥油茶主要是放生茶進去熬煮,另外熟茶在製作工藝在1975年之後才成型推廣,我們可以推斷文革磚為生茶。(注:73年熟茶技術成功後出廠過“73厚磚”普磚,為勐海茶廠第一批熟磚)

據普洱茶生產歷史記載的資料顯示,生產的緊壓磚茶都銷往西藏等邊疆遊牧地區,緊壓沱茶銷往現在的重慶、四川地區,而七子餅茶則出口港澳臺等地區換取外匯(也有部分磚茶、沱茶銷往港澳臺)。

包裝特點:

一部分“文革磚”沒有內飛,另外一部分文革磚表面上壓有一張正方形的內飛,內飛上用中文和藏語標示了八中牌(八個紅色“中”字的中間一個綠色的“茶”字)的商標。在落款上註明了“勐海茶廠革命委員會出品”的字樣。大部份的文革磚都是沒有單獨包裝紙的,四片一包,用牛皮紙袋包裝後用麻繩捆紮。

這些經典普洱老茶,是這樣子辨別的

“文革磚”具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價值,一直以來都是普洱茶藏家的收藏首先之一。“文革磚”總體存世的數量很少,可遇不可求。如果有幸遇見一片印有”文革委員會“字樣的磚茶,須相當謹慎,因為印有”文革委員會“字樣的文革磚正品真可謂是鳳毛麟角。

經過四十多年的存放與轉化,茶磚的顏色已由原生茶的深綠色逐漸轉變成陳年普洱的褐青色。茶磚的重量因長期存儲水分揮發及磕碰磨損而減輕,不足250克的標準。

品鑑:後茶湯晶瑩通透,酒紅色中泛著琥珀的金黃;口感滋味厚重,香氣馥郁,樟香藥香明顯,飲後令人心曠神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