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意識到底從何而來?

我的重劍哪去了


不請自來。“人的意識到底從何而來”是一個千古謎題,可以說,到現在為止,根本沒有答案。

比較“正統”的解釋是:意識是大腦活動的產物。也有觀點認為,是大腦的複雜性形成了意識。



科學是唯物的,所以當科學家們被迫去解釋一件他們其實很難解釋的事情時,只能給出一些相對“政治正確”的答案。

但是說實話,這些答案糟糕透了,直接說“不知道”可能還好一點。

說意識是大腦活動的產物,活動的東西多得去了,一塊石頭內部也在活動,怎麼不產生意識呢?說意識是因為複雜度導致的就更搞笑了,人腦再複雜也複雜不過宇宙本身吧!難道宇宙本身也有意識?



其實科學家解釋不了意識也無所謂,這些捉摸不著的東西,就讓哲學家去討論好了。但是量子物理卻偏偏要把“意識”強拉到物理學中。

下面這段話很多人可能已經聽過很多遍了:當一個電子在沒有被觀測前,他的位置是無意義的,處於“疊加態”,可以同時在“這兒”和“那兒”,只能用波函數來描述它。一旦觀測,電子的波函數坍縮,成為一個“實在”的粒子,出現在某個地方。

觀測需要一個“意識”的參與,科學家很疑惑:為什麼一定要一個“意識”呢?光用儀器測量不行麼?



對此,“計算機之父”馮·諾伊曼提出了他的“無限復歸”理論。他認為:當我們用儀器A去測量電子時,其實是把儀器A捲入了“疊加態”中,如果我們再用儀器B去測量儀器A,儀器B也被捲入“疊加態”中…總之,不管我們用多少儀器去測量,這根“鏈條”的最後一臺儀器,總是處於“疊加態”。這就是“無限復歸”理論。只有當一個有意識的生命出現,才能打破這條“無限復歸鏈”,讓整個系統的波函數坍縮。

大咖就是大咖,老馮是從數學層面嚴格證明“無限復歸”理論的。不像我們吃瓜群眾,只會想,不會算,所以成為不了科學家。

但是,等等!“一個有意識的生命”,這到底意味著什麼?科學家不是告訴我們:人的身體也是由原子構成、和觀測儀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的嗎?不是說意識只是大腦活動的產物,也是一種正常的物理現象的嗎?

那麼按照馮·諾伊曼的“無限復歸”理論,人的介入也只是把這個鏈條加長,作為一臺生物機器,人也應該陷入“疊加態”中,不應該能夠讓波函數坍縮。

除非,意識並不是一種物理現象。

量子力學告訴我們,我們對世界的瞭解還很不完備。關於意識以及它是怎麼產生的,我們恐怕只能老老實實的回答:“I don’t know!”


好了,關於意識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丹讀:用科學的態度懷疑世界。堅持原創,純手打碼字,喜歡的還請點贊關注,感謝!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丹讀


人的意識到底從何而來?這個問題只有佛教解釋得最真實、最清楚。釋迦摩尼陳述說,人的意識從第八識神識而來。第八識也叫藏識、能識等,是無數無量自有常恆的宇宙本原靈性的功能,沒有這個能識的功能就沒有任何生命意識。第八識通過第七識剎那間億萬次生生滅滅創造了生命意識及延伸相應生命特性的具體感知功能(比如人的視、聽、嗅、觸、味五觸感知功能)。人的意識稱為第六識,除統領、管理五觸感知外,形成頑固的”我識”,並形成慾望、情感、思維等高層次意識功能。

嚴格意義上講,在佛教”心物一元”的宇宙本體觀上,無論是”生命產生意識”或”意識創造生命”,都不存在唯物與唯心的命題,因為在”心物一元”的本體中,心離不開物,物也離不開心,心與物不可分離,宇宙的一切後有事物、現象全部由本原靈性創生、幻化、演譯而來。

具體到人的生命,佛教說,是由每一個人的第八識中潛藏的累世積習隨緣牽流而來,他統攝周圍物質以為”我”,在地球環境中以最先攝取神經物質為中心而逐漸形成血肉之軀為”我的身體”,並以先天積習與後天環境的結合逐步形成清晰、完整的”自我意識”。

意識的本質是”自明”,而”自明”特性必須有一個感知終極,但是,這個”感知終極”在人類的思維邏輯中永遠找不到。你內尋,他”大而無外”,你外尋,他”小而無內”,是一種穿越”奇點”的背反超越的奇變狀態,釋迦摩尼稱他為”妙有”,老子稱他為”眾妙之門”。宇宙萬象、星辰大海、芸芸眾生,都在他們”宏大原力”全息拓撲狀態下幻化而成就,他們的”共因宿緣”充分結合隨因果遷流而形成”約定的例律”,是形成同類生命正常感知下”共同感受”的前提、原因和基礎。

每一個人的生命意識,都聚交在他遍滿虛空的神識之中,釋迦摩尼說,如果把你的神識比喻為一個大房間,你就是這房間中漂浮的一粒微塵;如果把你的神識比喻為廣大無邊的平鏡水面,你就是這平鏡水面上唯一一個升起落下、落下升起的波浪。


喜洋洋224206081




這是個高深莫測的問題。科學尚無定論,凡夫俗子也參入其中,討論討論。第一問:人有意識,動物有意識嗎?

人的行為是有意識的,這個我們都知道。那麼動物的行為是不是有意識的呢?這個我們不知道。

看動物的行為,好像是在意識的指揮下進行的。

老鼠打洞,貯存食物;螞蟻壘窩,預知天氣;小鳥築巢精巧別至;鴿子萬里,飛回家去……

科學家說這是進化的結果。動物的先輩把經驗遺傳給後代,讓他們具備了本能。


我認為本能就是意識。人的意識就是先人的經驗以遺傳的方式,留給我們。我們想到的,是先輩經歷過的記憶的再現。

說白了,就是把過去儲存進生命體內。需要時再現。

和人工智能沒有大的區別,和動物也沒有大的區別。

以上純屬自己的看法。因為還無定論,想像一下,也許正確。


大美農村綠水


意識是什麼?

我認為意識就是信息。

所以我相信更相信用量子塌縮來解釋意識,不相信那些胡亂的沒有任何邏輯關聯的猜想,如把意識想成是暗物質、想成電磁波、想成某某某之類的。

著名科學家彭羅斯和哈梅羅夫合作,有一個客觀還原的意識理論,他們認為在人的大腦神經元裡有一種細胞骨架蛋白,是由一些微管組成的,這些微管有很多聚合單元等等,微管控制細胞生長和神經細胞傳輸,每個微管裡都含有很多電子,這些電子之間距離很近,所以都可以處於量子糾纏的狀態。在坍縮的時候,也就是進行觀測的時候,起心動念開始觀測的時候,在大腦神經裡,就相當於海量的糾纏態的電子坍縮一次,一旦坍縮,就產生了念頭。

Fisher是 IBM T. J. Watson 研究中心史上第一位訪問學者,隨後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物理學系及Kavli理論物理學研究所工作。2007年,他暫時離開UCSB物理學系,以研究物理學家的身份加入了微軟Station Q實驗室。在2009到2010學年,Fisher在Caltech擔任教職,並於2011年夏天回到UCSB物理學系。Fisher在《物理學年鑑》上發表了他的關於意識的研究細節。他自己的論文的大部分都具有高度推測性。

Fisher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神經量子信息體系,包括量子比特、量子糾纏的產生、量子傳輸與存儲、量子測量,及分子層面的量子相干與測量對細胞層面神經脈衝活動的影響機制等,它們都有潛在的生物分子及相關酶化學反應過程等作為載體,整個邏輯鏈條的每個環節都清晰明確。

Fisher估算了這些分子的相干時間,結論是驚人的——105秒,簡直就像一整天那麼長。

他還至少確定了一種發生在大腦中的化學反應,他認為這種化學反應會自然地在波斯納分子內製造核自旋之間的糾纏態和相干態。這個反應過程參與鈣的吸收和利用焦磷酸酶的脂肪代謝過程。焦磷酸酶能打破2個相連的磷酸根離子結構,產生2個單離子。理論上說,至少這2個離子的核自旋應該是處於量子糾纏態的。將它們釋放到細胞周圍的液體中,就可能與鈣離子結合形成波斯納分子。如果這些都是正確的,大腦的細胞外液可能會充斥著高糾纏態的波斯納分子組成的集群。如果出現在神經內部,這些分子可能會開始改變細胞發出信號和反應的方式,並由此形成思想與記憶。


我認為意識的本質,就是信息。關於意識的起源,較長的文章可以看我置頂的那篇文章,簡單的說,我認為人的意識是從最簡單的“意識”進化而來,最簡單的意識是什麼呢?以下是簡單摘錄我那篇文章:

亞宏觀尺度下物質,如RNA、DNA、苔蘚、貓咪、人類等等具有的“意識”,本質上還是其內部微觀量子與其他微觀量子(既包括外部,也包括內部其他)的相互感應的結果。這個內部微觀量子,我稱之為“遊離態量子比特”。

遊離態量子比特可以通過之發生相互影響的其他微觀量子(如外部的光量子或者其他類型的微觀量子)雙向感應,從而獲得外部的信息,再加上能量,從而實現熵減,起到了麥克斯韋妖的作用。這種亞宏觀尺度下的物質對微觀量子之間的雙向感應,實際上是由這種“遊離態量子比特”作為“中間人”來實現的。

“遊離態量子比特”進化出了糾纏時間較長的種類,它們已經可以作為存儲信息的量子比特了,也就是記憶的產生。

在已經有了隨機存儲和只讀存儲的功能以後,這樣人腦相當於進化出來了類似計算機那樣的功能分化,遊離態量子比特成為了隨機存儲區,存儲信息的量子比特成為了只讀存儲器。這個由“遊離態量子比特”構建的糾纏網絡,通過其中一個或者部分遊離態量子比特感應內部其他已存儲信息的量子,形成糾纏,即將其他量子併入到新的糾纏網絡中,這個糾纏網絡的每一次塌縮,形成一次意識,多次如此,形成意識流。

下面,就是到了轉折點—自我意識的出現,觀念的誕生,最先出現的,是存儲信息和外部感應信息的重合誤判,這時會將外部物體視為與自我同類的“萬物有靈感”,3-5歲小孩會有這種感覺,他們將洋娃娃、一草一木都認為是和自己一樣的,有生命的,可以認為人的意識的發育發展是整個人類意識進化的濃縮版。

在深層的機制上:意識流的產生,起中間人作用的“遊離態量子比特”一方面感應已經存儲的信息,另一方面又感應外部刺激信息,這種雙重疊加,會出現誤判,即將已存儲信息判為感應信息,這就是我理解的觀念的誕生,是人類認知產生的根源。人類認知,是一種群體感應信息能力(基因決定)系統性相變的結果。

意識到自己就是自己,自我意識的出現只有在這種能力出現以後才能誕生。腦功能分區,也說明了具有邏輯、語言區域和其他原始腦功能區域(如爬行區)是不同的,這些功能都是進化出來的。


區塊牛創始人朱文武


科學上講,意識是人類對客觀世界存在方式的主觀反應,意識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人腦是意識產生的載體,也就是說,意識是人腦裡產生的!

這樣說,可能有點“官話”,有點沒有說明白意識到底是如何從人腦中產生的,事實上,直到如今科學家也沒有把意識的本質完全搞清楚!

醫學上曾經做過實驗,類似解剖人腦的實驗,用點擊的方式刺激人腦的一些組織,能夠發現人能夠對這種外界刺激有所反應!

意識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辨別是非的能力,當人類睡眠的時候,意識腦區的興奮度降到最低,於是很難區分是真實的還是不真實的,失去了辨別真偽的能力,便採取了全部為真的方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睡覺做夢時感覺如此真!

說了這麼多,感覺還沒有說清脆意識的本質,這也很正常,只能說出我自己的看法!簡單說,意識就是人腦的產物,是人類成為高級智慧物種最重要的一點,讓我們擁有了愛恨情仇,擁有對世界萬事萬物的理性和感性的雙重認知!


宇宙探索


人類意識來自兩種神奇能量而共生的!人的上百萬個腦細胞神經元的微管裡,是量子生成的地方也是靈魂所在地!這就證明意識是由這兩種能量共生的,因此我才把它稱作“量子靈魂”!量子靈魂的功能是非常強大的,量子靈魂能與外星人靈魂、鬼神靈魂、四大仙靈魂等疊加先天性的進入人體或後天附體!它能遠距離造物和移物、能顯示真實而又虛擬的物體、圖像、景物和視頻、它能遠距離預知預報10小時以內的火山噴發、強烈地震、龍捲風和海嘯!(這些功能我已在頭條首頁發佈過請點擊)量子靈魂的功能強弱與其基礎物質有關,這些神奇物質是性高潮全身荷爾蒙與精子的積累!我已把該積累發佈在頭條首頁如下:



sm慶泰


人的意識從何而來?科學家們說來自於大腦子幾百萬個神經元細胞放電產生,神學家說來自於靈魂,甚至有些人結合最新的量子糾纏概念,認為意識來自於大腦內無數的糾纏態量子產生,而人腦就是一臺超級高效的量子計算機。意識來源的問題眾說紛紜,完全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



我們目前有關人類大腦的結構和功能瞭解還十分淺顯,只是大概弄清楚了大腦各個區域的功能。但是關於大腦如何協同工作、如何產生意識、有無靈魂存在等問題卻知之甚少。人類的一切智力活動都在大腦之中,到底是大腦產生了意識,還是意識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於大腦之中,真的很難以說的清楚。



經理過瀕死體驗的人似乎更相信意識獨立於大腦,因為他們在昏迷狀態下都可以“看到”、“聽到”自己周圍情況和聲音。這種情況似乎就是說明意識不僅獨立存在,還可以隨著機體的昏迷脫離身體單獨存在,同時還具有“視覺”和“聽覺”。雖然有人指出瀕死體驗就是人類大腦對自身的一種欺騙,但有些瀕死體驗的經歷確實很難用常規科學解釋。



雖然不知道意識是否獨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意識本身必須依託大腦,一旦大腦死亡,這個人的意識就徹底和我們失去聯繫了。


科學探秘頻道






人的主觀意識是人體小宇宙與外界大宇宙進行能量交換時產生的。人的意識有兩種,一種是潛意識,一種是主觀意識。

潛意識是人體物質的先天意識,它是人體細胞與外界進入體內的物質進行能量交換時所產生的。它的實質是人體細胞與合成細胞的營養物質之間,在細胞代謝過程中營養物質同化成細胞組成物質時進行電子交換時所產生的生物電流,在傳感經過神經元細胞時所產生的信息感應。這種現象是宇宙一切能量體在能量聚散變化過程中吸收或釋放能量時所產生的自然信息。

人的主觀意識從那裡來?人的主觀意識就是人體在潛意識下進化出來的眼耳口鼻身和大腦感受到外界能量的刺激而產生的。潛意識是由人身最小結構的細胞與細胞之外的能量物質之間的信息交換下產生的意識。而人的主觀意識是所有細胞之間和整個人身與外界能量共同進行能量交換所產生的共同信息。

人的原始主觀意識是通過人體進化出來的眼耳口鼻和身體表面外周圍神經組織獲得外部能量信息後,由傳入神經纖維把感覺信息傳入中樞神經進入大腦,經大腦綜合處理後再由傳出神經纖維把大腦中的綜合信息再由中樞神經發出指令信息,傳給效應器。這些傳送的信息都是以神經衝動的形式傳送的。而神經衝動就是稱為動作電位的生物電變化,是神經興奮的標誌。傳入大腦的信息除作出及時反應外,一部分信息儲存在了大腦中的記憶區細胞中,作為處理今後同類信息反應時的經驗參考。人類學習知識也是一個儲存經驗信息的過程。這個經驗信息人類可以通過語言文字,符號圖畫或人類製造的實物以及肢體動作進行信息交流。

人體效應器是指傳出神經纖維或運動神經未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一起稱為效應器。只所以說明是因為,人的意識是為了人的生命活動和生存服務的。而意識只是微能量的交換過程,宏觀物質的交換獲取必須通過人體四肢的活動才能獲得,人體效應器便是最關健的信息傳出和重要的驅動系統。若失去知覺了,或失去了能驅動的肢體,人體便失去了活動能力,只能依靠他人了。


墨核子


人的意識到底從何而來?確切的說就是單純的從生物大腦而來,因為,在失去意識的時候比如陷入昏迷大多都是因為腦部受到了重創。

大腦是人的指令中心,每天產生數以萬計的指令從這裡傳達下去,完成我們想要完成的各項工作、學習任務。而傳遞這些指令的則是神經元,化學信號、生物電信號相互轉化,龐大且又複雜的神經網絡製造著意識。

意識應該是高等生物體都具有的,獅子、老虎、獵豹等等生物都有意識,意識並不是什麼玄妙的物質,它只是大腦進行生物活動的產物而已。

意識是大腦對於外部的客觀物質世界做出的反應的過程,包含了一切感官知覺與思維活動。所以,哲學上說,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又反過來作用於存在,生命決定了意識的存在,而自我意識的存在又讓我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自己的客觀存在。


一枚遊戲科幻迷


這是一哲學問題,不是很容易就能說得清楚的。儘管如此,筆者也談點看法,僅供參考。

是生命產生意識,還是生命由意識產生?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生命?什麼是意識?

生命是動、植物的生活能力,區別於礦物、水等。意識是大腦的機能和屬性,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

從生命和意識的定義來看,是生命產生意識,意識是生命的能力之一,或者說是大腦的功能。意識是生命通過大腦的能動的表現。沒有生命,便沒有意識。一個人死了,生命結束了,意識也就跟著消失了。生命一旦形成,便對客觀事物進行反映,於是便產生意識。如看到某種事物,人們就會描述該事物是大是小、是長是短、是圓是方、是涼是熱、是美是醜、是利是害等等,這就是意識。同時,意識對生命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意識一旦形成,便會決定或影響甚至引導生命的行為方式和前進方向。生命雖然產生意識,但二者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就是說,意識內容的客觀性質和生命的主觀形式(叫意識也行)是高度同一的,是不可分割的。

說到植物也有生命,也有生活能力,但是否能產生意識,這個說不清楚,需要科學實驗加以充分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