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曲協會議上姜昆再次反三俗,對此你怎麼看?

想了半天了也想不出來


在我看來,這次姜昆的手段有點過於膚淺了,先是苗阜發出德雲社的視頻“斥責”其脫衣低俗,而後緊接著姜主席就又開始“反三俗”。這一系列操作放在信息不發達的時代不可謂不能為,但是這個時代,再這麼做不是把吃瓜群眾當傻子,就是自身太不注重瞭解民心民言!此時此刻德雲社已經飛致迪拜……對於一幫類似於井底之蛙(與灣灣有一拼)的“相聲演員”來說這是莫大的刺激呀,心想著:我擦,憑什麼?還是得用老郭前幾日在英國接受訪問時的話來回答:我得先堅持規矩,只要規矩在,傳統在,才能稱之為相聲,我不能為了外國人去說英語相聲。對此我是非常認同的,一味的迎合而失去本質那還能稱得上是專業嗎?

姜主席的一些作品我也挺喜歡聽的,包括苗阜說的一些段子。我的喜愛不是隻針對於德雲社,而是相聲。我覺得大部分人的看法亦是如此,但是姜主席與其麾下始終是在拿相聲撈功績而忘卻了相聲的市井特色,這就是萬萬的不對了……!

嫉妒也好,憎恨也罷。想要幹過對方,還是隻能從自身下手吧!


窩月肥虎


頭條上挺三俗和反三俗已經到了尖銳的地步。娛樂至上的水軍在搖旗吶喊。把通俗搞成庸俗。還振振有詞,于謙脫光了,跳廣場舞的大媽來看,樸不成?錢不夠?說學逗唱再加上脫。中華優秀文化相聲被一些俗不可耐的人以這種方式顛覆。還要把它粉飾成一代宗師。廣大觀眾支持曲協及有關部門反三俗的呼聲漸高,會越來越高。








高山松123456o


對於曲藝界反三俗的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出。在剛剛結束的曲協會議上,姜昆作為曲協主席,再次提出了反三俗的倡議。

反三俗這個詞大家經常聽說,但反的是什麼樣的三俗,可能有些朋友並不是很明白。早在06年5月份的時候,劉蘭芳、李金斗、姜昆、常寶華等一批相聲表演藝術家,針對小劇場中的一些葷口、倫理哏等,提出要抵制相聲中的“庸俗、低俗、媚俗”成分的倡議,也就是一直提倡的所謂“反三俗”。十多年過去了,姜昆再次在曲協會議上義正言辭的提出反三俗,可見對這個問題的重視。

說句實話,如果真將這些從相聲中祛除了,可能會失去很多包袱,失去很多笑點。其實,在許多老的相聲段子到如今新創作的相聲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帶著一些這種俗味,很多相聲的哏也正出自於這些俗的橋段中。

反三俗的本意是好的,是為了讓觀眾聽到更高雅、儒雅的東西,提高人們的視聽品質。但是,如果一段相聲從頭到尾都是筆墨紙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等高雅的東西,給人的感覺貌似不錯,相當有品位。關鍵在於,我們的相聲創作者是否能從這些高雅的事物當中挖掘出包袱,製造出笑點。畢竟,觀眾聽相聲一個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尋找開心,從相聲中獲得愉悅感,而不僅僅是為了學習什麼知識。假如我們的相聲創作者和表演者能夠真正做到寓教於樂,那反三俗就沒問題,不會影響相聲的效果。如果做不到,只是一味的反三俗,那相聲也就失去了其本該有的樂趣,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觀眾如果想學習,完全可以去學校、課堂,那些地方傳授知識更專業,何必去聽相聲呢。

所以,反三俗本身沒錯,關鍵在於不能只提出問題,而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不能讓觀眾去解決這個問題。

如今,人們工作、生活的壓力都很大,之所以選擇去聽相聲,就是為了解壓、放鬆、圖個樂呵、愉悅心情,觀眾對相聲的期望並不高。因此,個人覺得郭說的一句話是有道理的:“聽相聲,先讓聽眾樂了再說其他的”。不能讓聽眾樂的相聲,貌似不能稱之為合格的相聲。

曾經的相聲火爆到如日中天,而如今的相聲慘淡到近乎無人問津。所以,現在的首要任務並非是反不反三俗,而是如何將相聲這門傳統藝術重新振興起來,再次成為全民關注、全民娛樂的焦點。

大家覺得反三俗的意義在哪呢?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龍族社


姜主席的話講的沒毛病,主席就是主席,站位很高,起碼要在18樓以上的高度。其實我們也不必過份苛責姜昆的立場和講話,站在他那個位置,他不那麼講怎麼講?調子肯定是要給高的,而且他的提法也符合主流的價值觀,所以我認為也不必譏笑老薑了,站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姜昆的講話,很多人肯定會認為指向性就是奔著老郭去的,觀眾有這種認為很正常。誰讓你老郭動不動就曬滿坑滿谷呢,你的谷是滿了,可你把主流界的臉面給坑了,他們也想著曬觀眾席啊,可雞蛋供應不上啊,所以只好每次曬臺上的表演者了,比如像西北的明日之星苗主席(教授、會長、理事長~~~),就比較尷尬了。

因為老郭不止一次說過,聽相聲不是來接受教育的,就是為了圖一樂,他還說藝術的術字就是把票賣出去的本領,這些觀點和聲音無疑是和姜主席的講話精神格格不入的。老郭老是曬烏烏泱泱的觀眾席,不就是明擺著的以觀眾為擋箭牌嘛。

至於說男人扮女人,我認為指向性可能是本山團隊,因為本山團隊似乎盛產扮“娘炮”的藝人,像小瀋陽、文松等,一直以來都備受詬病。這一點上,我倒認為姜昆批評的對,不止是曲藝界,整個娛樂圈的娘炮文化都已經濫到令人發止。


元芳有看法


一個不說相聲的相聲演員!去批判一位新作品不斷的相聲演員,這是個什麼鬼!一位沒有新相聲作品的相聲藝人,一位在自己統治下幾十年,把相聲領導到頻臨死亡的領導。去指責一位把相聲起死回生的相聲演員,去批判一位新作品不斷和提掖新相聲新人,一直活躍於國內外舞臺的相聲演員。你有資格嗎!你憑什麼!難道這就是你的領導風格?難道這就是你們一群不說相聲的相聲演員的新作為?幾十年年來,在姜生的領導下,相聲演員在演藝界沒有一點地位,改行、掛靠、轉業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演員都不說相聲了,更不要說創作新相聲作品了。相聲行業消失殆盡,人們的記憶中,已經沒有了相聲位置。舞臺上所謂的相聲表演,只是插科打諢和講幾句笑話的尷尬出臺。更不要說,繼承傳統,發揚光大了。倘若不是你姜生,為主的一群不說相聲的相聲演員的打壓。可能還不會有後面的德雲社團的出現。時勢造英雄,以前的小郭,現在成為了你的對手郭大俠!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德雲社團威震江湖,他們的出現,更襯托出你治下的無能、無奈、無法對抗!只有自說自話。因為,郭大俠嚴然是相聲的代言和化身。這與你的官位大不同,這是郭大俠廣大聽眾心裡的相聲界第一男神!郭大俠的江湖故事就是一部相聲界的封神演義傳奇……


David276743594


官僚主義的特點:

1,不練業務,勤開會

2,統一思想搞批鬥

3,擺開架子說親民

4,尋求國家協助,吃拿卡要

總結,除了正事不幹,其他的猛幹


hifichong


堅決支持反三俗,將老流氓郭德綱清除出相聲隊伍,開除人籍,還相聲界一片淨土。


老爺車80149182


德雲社,江湖風,講忠義,立門庭。

新社會,舊傳統,小劇場,有繼承。

廣曲藝,專相聲,接地氣,受歡迎。

雅與俗,笑談中,傳幫帶,基本功。

迎明槍,接暗箭,恩與仇,講分明。

受衣食,比父母,尊人民,愛觀眾。

跨大洋,歐美日,傳歡樂,四海平。

演舞臺,玩影視,創名號,藝更精。

願德雲,運長紅,看我角,始成宗。


年華74515813


對男演員裝女人進行批評!呵呵。

姜昆從相聲演員一下子變成相聲批評家了!真是沒有什麼事是姜昆不敢批評的了。

說道男演員裝女人,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陳印泉。他學北京售票員惟妙惟肖,這是藝術創造,我並不覺得應該批評。

第二個想到的就是某著名相聲演員,曲藝家協會某領導人的《虎口遐想》,學老太太解褲腰帶。

“姜昆啊,給你扔根鋼筆,有什麼話你寫下了吧!”

對於一個能文能武我自己,一人一臺大戲的相聲演員而言,連裝女人也不能表演,那麼,相聲演員講的故事裡就不能有女人了!

相聲演員桌子上的那塊白手絹,身價落千丈矣!

哎!我忘了,說新相聲不用桌子,不用白手絹。


閒白社


相聲本來就俗。

曲藝那個不俗?

都是街頭巷尾,茶館澡堂裡出來的。

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就是俗。但是俗不是罵街,不是低級趣味。而是貼近生活。

如果相聲只是為了針砭時弊,諷刺社會,那就不叫相聲,也延續不到今天。

萬事不能忘本。

老祖宗的東西,放到一萬年以後也是正確的。

為政治服務的藝術類別會隨著政治的更迭而變化。

別用屁股思考一個存在已久的文化現象。

而是要尊重一個文化遺產從何而來。

相聲為了讓人樂,讓生活開心,而不是聽完以後回家寫日記,做思想鬥爭!

姜昆,我聽過他的相聲,有特色,粉刺時弊,紅極一時,也是政治的產物。

許久沒有新作品了吧。

我是老百姓,我好俗這口。

有幾個專家學者天天聽交響樂?

佛跳牆吃多了,還不允許來塊臭豆腐?

人有多種需求。

只要存在就有價值。

難道出門必須中山裝?滌卡藍?

再反三俗,我只能說廉頗老矣。

別為自己的無能找藉口。

我也明白反三俗的潛臺詞。借政府之手打擊同行,搞套路,不好使。

生活不易,還不允許我們樂一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