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之後,中國公司宣佈要用30億發射272顆衛星

在中國,還有近一半人口尚未接觸過互聯網,填平數字鴻溝是一場持久戰。


在中國的很多城市,4G和WIFI就像空氣一樣便捷。但或許你很難想象,中國目前還有近一半人口尚未接觸過互聯網。

根據聯合國報告《2017年寬帶狀況》,截至2017年年底,全球仍有39億人無法接入互聯網。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6月,中國的非網民還有5.88億。

6年前,一款名為“WiFi萬能鑰匙”的APP在Android手機端上線,彼時的WIFI還是個“新鮮事”,數以億計的用戶一擁而上。6年後,一則“衛星上網計劃”的新聞在互聯網圈沸騰了,要知道,人們最近一次為其振奮還是因為“硅谷鋼鐵俠”馬斯克。

這家要造衛星的公司就是“WIFI萬能鑰匙”的母公司連尚網絡。2018年11月27日,連尚網絡宣佈啟動了衛星上網計劃——“連尚蜂群星座系統”,並宣稱將投資30億,在2026年為全球提供免費衛星網絡,讓全世界人民免費上網。

免費衛星WIFI技術難度大,投資不菲,對國際巨頭和國內企業來說,其商業模式和實現方式都尚未清晰。在宣佈投資計劃爭搶先機的同時,連尚網絡是否擁有足夠的技術實力,又能否拿出足夠的資本應對30億的高昂成本?



5G時代要來了,為什麼發射衛星網絡

“當我們第一天開始去調研的時候,旁人一聽覺得這個事情非常難,技術挑戰很大,投入也很大,但我們自己有信心。”

談及佈局衛星網絡的原因,連尚網絡輪值總裁王小書告訴獵雲網,目前一二線城市上網條件很便捷,在網絡連接方面也達到了很高的覆蓋率,但一些老少邊窮和自然環境惡劣的地方,依然缺乏高效的網絡解決方案。

“我們希望讓全世界人民免費上網,消除互聯網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的數字鴻溝。衛星是最好的可見的解決方案,我們選這條路線之後就堅定地走下去。”王小書表示,這是他們開啟衛星網絡的初衷。“

有人質疑,5G時代要來了,人們是不是就不再依賴WiFi了?

王小書表示,WiFi背後的本質是固定網絡,固定網絡和移動網絡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鐵,它處於高速移動的狀態,這時候有快速穩定的網絡是非常難的。而當我們回到家,或在某個地方固定停留30分鐘、1小時、2小時,那麼使用WiFi是最方便的。”

與此同時,5G對於蜂窩基站的密度要求更高,遠遠高於4G。中國地大物博,很多相對偏僻的地方甚至連3G都沒有普及。那麼在這樣一種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下,更需要WiFi來滿足這些地區人們的需求。

王小書進一步解釋,純粹的地面網絡有其侷限性。“整個蜂窩的移動網絡是依賴於基站的,基站建在哪裡,網絡就覆蓋到哪裡。固定的電信網絡依賴網絡接入線,線接入到哪裡,網絡就覆蓋到哪裡。”對於人口稀疏,自然環境複雜的偏遠地區,基站建設難度大,數量少,大面積鋪開的成本又太高。

“當時國家放開了民用航天政策,憑藉在通訊行業的多年經驗,我們意識到這是個好時機。”獵雲網瞭解到,2014年,國務院正式對外公佈60號文件,明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其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民用航天發射項目許可》等先後發佈,民用航天項目已逐步放開。

“我們相信,將民用商業航天和互聯網有機結合,未來發展商業想象空間巨大。”王小書表示,目前,我國航天技術已到了實現廣泛商業化應用的關鍵階段,發展商業航天的大氣候已基本形成,互聯⽹企業憑藉快速的資源整合能力,將為更多地區的用戶提供服務。

2016年連尚衛星團隊正式建立籌建,核心成員均來自航天院所總體設計單位,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4人。

目前,星座系統正在按計劃推進計劃迅速推進完善成型。2019年首發星已經獲得了發射許可和頻譜,第一顆衛星“連尚一號”將於2019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系列火箭發射,2020年計劃完成星座系統第一批十顆衛星的發射。



對標馬斯克?

“剛開始做衛星網絡的時候,馬斯克還沒有公佈他的衛星計劃。”王小書表示,中國企業只有邁出那一步,才有可能有之後的成績。

如今,衛星網絡已正成為全球科技公司競相角逐的熱土。“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正在利用衛星開發覆蓋全球的寬帶網絡——Starlink星鏈。

事實上,除了火箭技術,星鏈被稱作馬斯克的又一個“瘋狂計劃”——他打算在2019年到2024年間發射4425顆衛星,組成小衛星互聯網星座,利用衛星群在低空軌道布成通信矩陣,從而完成寬帶網絡傳輸,讓WiFi信號覆蓋到全球的每一個角落,讓不管是南極北極還是赤道的人,都可以連接上互聯網。

今年2月,星鏈計劃的兩顆衛星Microsat-2a和Microsat-2b被髮射升空,有人還曬出了成功連接其WiFi信號的截圖。


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之後,中國公司宣佈要用30億發射272顆衛星


SpaceX的主要競爭對手OneWeb致力於構建一張覆蓋全球的高速衛星通信網絡,並計劃在2027年徹底解決全球寬帶上網問題。OneWeb成立於2012年,2015年、2016年,已獲得軟銀超過13億美元的投資。

同樣,曾與馬斯克有著不愉快過往的馬克·扎克伯格創辦的Facebook,也將進入衛星互聯網領域。今年5月,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公佈的文件顯示,Facebook極有可能正在秘密研發衛星互聯網服務的軌道技術。

除了馬斯克SpaceX旗下的Starlink計劃、全球通信公司Oneweb的高速衛星通信網絡,包括波音、SES O3b、ViaSat、Telesat以及LeoSat等公司都在這片領域“跑馬圈地”。



30億發射272顆衛星,低成本生意?

“連尚蜂群星座系統”計劃資金投入量30億左右,共發射272顆衛星。30億能否支撐整個項目272顆衛星從發射到後期的運維?

安洋透露,連尚網絡的272顆衛星大部分都是比較小的衛星。小衛星研製一顆大概需要200-300萬,大衛星批量化發射後成本大概在2000-3000萬。計算下來,272顆衛星的成本大概是20多億元,剩下幾億元用於地面的運維繫統、衛星測控站、運控站等。

作為一家成立僅5年的初創企業,如何承擔30億的項目成本?王小書透露,除了連尚網絡的自有資金投入,後期會考慮引入一些外部資金。“但是可能和整個連尚網絡的融資關係不大,它可能會作為獨立的業務去發展,這是資金上的基本計劃。”王小書表示。

前期投入成本雖高,但在安洋看來,到了後期,盈利也是比較可觀。“衛星不是說要等272顆星座全部上天之後才能發揮效果,前期有幾十顆衛星形成最小系統時,就可以投入商業使用,並通過商業使用獲取利潤來支持後續衛星的建設。”安洋透露,衛星蒐集數據可以進行產業應用,分析處理,這些都是獲利方式。

安洋表示,衛星屬於基礎類行業,根據國際上的測算,衛星的投入產出比在1:7—1:14。上網費用只佔很小的一部分,大數據處理、大數據分析、產業應用、國民應用等費用累計起來將非常可觀。

據悉,目前OneWeb就發射了12顆衛星,為太平洋地區的群島提供網絡服務,其客戶包括旅遊航線、石油公司等等。在2016年,OneWeb就靠這項服務收益近億美元。

隨著技術的成熟,成本的降低,商業價值的開發,連尚網絡認為衛星上網這條路是行得通的。



連接的基因

連尚網絡要做衛星這件事,追溯到連尚網絡的基因,就不難理解。

這要從連尚創始人陳大年說起。陳大年是盛大創始人陳天橋的弟弟,2004年,其家族以約合90億人民幣的身家,成為中國首富。

從本質上看,如今的陳大年在做與扎克伯格、拉里佩奇相同的一件事:讓世界連接。

2014年,Facebook意欲利用至少10年時間,藉助固定翼無人機天鷹(Aquila)向全球偏遠地區的人們傳遞互聯網信號,連接這個地球上另一半還沒有使用互聯網的人口。

谷歌Alphabet X實驗室則在2013年推出了project Loon計劃,通過熱氣球讓全球多達43億人口,包括很多生活在農村地區的居民使用互聯網。

“我覺得Facebook做法可行性不大,無人機飛行的動力無法被持續提供。”陳大年認為。果不其然,在經歷兩次試飛、一次炸機後,Facebook已經終結該項目。

Facebook的終結並沒有阻斷陳大年繼續“連接”的想法。事實上,從創立連尚網絡之處,陳大年給了幾乎每一個項目堅持到最後的機會。所謂最後,就是項目組裡的最後一個人都走了。

然而最後,只有WiFi萬能鑰匙項目是個例外,每當最後一個人離開項目組後,陳大年都會親說服下一批研發人員加入這個團隊。這是陳大年的理想: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他要用這款產品拉平“數字鴻溝”,讓更多人免費接入互聯網。儘管大多數人開始無法理解他的想法。

從2016年到2026年,連尚網絡肯用10年的時間去打磨這樣一個衛星項目,也是其骨子裡的“慢基因”。

陳大年喜歡打太極,篤信“以慢打快”的邏輯。這顯然與追求野蠻生長、快速迭代的中國互聯網世界相左。

陳大年從小接受的教育的思想是“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比別人更努力的基礎之上”。這點從盛大網絡時就能看出:“那時候我們特別提倡小步快跑,想到一個好的主意趕快衝,覺得今天不做掉這個事情明天別人做掉了就輸了。”在盛大時期,陳大年每天的睡眠時間僅為幾小時。

沒有人能扛得住這種高強度的工作。一場疾病讓陳大年重新思考“快與慢”的問題。有一次感恩節,他本打算與美國合作伙伴商討問題,但得到的答案都是:我在休假,一週後我們再通電話。

陳大年發現,“懶惰”的美國人最後卻在科技、人才、公司管理等方面遠超中國公司。中國哪裡出了問題?反思後他得出結論,如果事情做錯,越努力則會距離目標越遠。糾錯的成本,往往比付出時高出幾倍。

慢下來,他開始更細微地思考企業本身,開始著眼於一些小而美,細水長流的事情。2015年9月28日,WiFi萬能鑰匙和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免費午餐基金聯合發起了“夢想鑰匙”公益項目,希望打破地域的阻隔,讓山區孩子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到互聯網資訊與知識。

三年的點滴積累,截至今年10月底,夢想鑰匙項目已在全國接入241所學校。

截至2018年8月,連尚網絡總月活躍用戶數也超過了9億。這或許已經說明陳大年的再次成功,但在他的願望中,填平數字鴻溝才是他的終極夢想。未來的科技世界會更加讓人驚喜,科技的力量改變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