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錄科技呂旭軍:目前的區塊鏈仍以“概念證明”為主

網錄科技呂旭軍:目前的區塊鏈仍以“概念證明”為主


本文為區塊鏈Truth(ID : chaintruth)原創文章

作者 / 貝爾

2016年呂旭軍回國創辦網錄科技的時候,正好趕上國內“聯盟鏈”的熱潮。多麼熱呢?僅從當時舉辦的各種區塊鏈活動看,一半以上都是在討論聯盟鏈。

對呂旭軍來說,“區塊鏈”概念早已不是陌生詞了。2012年還在美國工作的他就開始接觸比特幣和區塊鏈,2014年他和同伴在美國創立Factom(公證通公司),利用分佈式的區塊鏈技術做數據存證。此後該技術甚至被美國聯邦政府拿來對海關、港口的出入記錄進行存證和監控。

由他創辦的網錄科技,主打聯盟鏈技術服務,提供存證、供應鏈金融、資產上鍊等場景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創辦之初便獲得中關村大河創投、分佈式資本的千萬級天使輪投資。


網錄科技呂旭軍:目前的區塊鏈仍以“概念證明”為主


此後兩年,區塊鏈的概念跟隨比特幣經歷過山車般的起伏發展。最熱鬧的時候,甚至一家上市公司只要沾上“區塊鏈”三個字都能股價從低迷中飛起。而隨著寒冬來臨,資本逃離,生存成了所有公司需要面對的問題。

而試圖用區塊鏈技術服務撬動傳統企業的聯盟鏈,也在寒冬裡氣溫驟降。

趕上“聯盟鏈”的熱

一身運動裝的呂旭軍,說起話來愛笑。


網錄科技呂旭軍:目前的區塊鏈仍以“概念證明”為主

網錄科技創始人兼CEO呂旭軍

“我真是覺得,區塊鏈在實際應用的速度和收效,遠沒有我們原來想的那麼快,那麼大。”

2012年,呂旭軍還在美國的一家機構做投資。在跟當地創業者接觸的時候發現,曾是極客愛好者們玩具的比特幣,竟可以作為一種存儲技術,相比傳統網絡存儲,這種分佈式存儲可以實現網絡安全存證。

然而由於比特幣網絡的容量有限,這種存儲方式無法大規模應用。

技術出身的他,敏銳的捕捉到一個機會,即基於比特幣網絡之上再建一個數據層,利用比特幣強大的算力,來保證存儲數據的安全性。這項技術,便是日後備受追捧的區塊鏈。

2014年,在對區塊鏈研究了兩年之後,呂旭軍終於下定決心投身區塊鏈技術,他和朋友在美國創辦了一家名為公證通(Factom)的公司。“當時的目標很大,想把全球各種數據都放到區塊鏈上。”

事實上,這項技術的確顯現出它的優勢,上鍊的數據無法被篡改,尤其適合做數據存證。甚至引來美國聯邦政府的興趣,將這項技術用於對海關、港口的出入記錄進行存證和監控。

在國內,經歷過長達兩年的比特幣熊市後,人們終於將區塊鏈從挖礦、數字貨幣交易所轉到技術應用本身。

2016年區塊鏈迎來第一個熱潮。這一年,大量的VC開始關注區塊鏈應用,區塊鏈技術的真正價值開始得到關注。

只不過這時候的區塊鏈創業者,還沒像今年初那般狂熱地宣稱要“顛覆”、“革命”,而是選擇更為溫和的“改造”、“優化”。

改造的,是企業之間的信任傳遞和數據存證;優化的,是數據的隱私保護。

“當時已經有一些公鏈出現。業界討論的時候覺得,建那麼多公鏈幹嘛呢?需要那麼多公鏈嗎?而企業級的區塊鏈應用才是市場。這樣一來,我們判斷聯盟鏈可能是一個比較大的熱潮。”呂旭軍說。

看到這樣的趨勢,呂旭軍第一個想到的是國內的市場。“2005年到2007年我在國內有過短暫創業,那段經歷讓我看到國內的很多商業數據都是假的,商業信任成本很高。如果用區塊鏈來改變這種商業信任,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2016年9月,網錄科技成立才兩個多月,便拿到千萬級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大河創投和分佈式資本。

大河創投合夥人李榮閣參與了這次投資。“在投資之前,我們接觸了幾家國內做區塊鏈的公司。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創業者在商業模式都不清楚的情況下,就拿‘20年前的馬雲、馬化騰’自比,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互聯網,但是如何產業化、怎麼落地、公司化之後怎麼運作,想得很初級。”

相比而言,有過區塊鏈創業經歷的呂旭軍的定位更為實際:在數字資產、數據存證、供應鏈金融、防偽溯源等領域,為有業務場景及需求的企業或者機構客戶打造私有鏈或者聯盟鏈。

依然是“概念驗證”

呂旭軍判斷,得益於區塊鏈的存證、溯源、信任傳遞等性能,聯盟鏈將成為未來企業優化數據存儲、改善信任關係的突破口,在國內這是一片藍海。

呂旭軍為網錄科技制定了“三步戰略”:首先基於應用場景的定製佈署,然後通過web接口訪問的雲服務,最後是搭建一個通用公有鏈平臺。

藉著呂旭軍在公證通的經驗,2017年初網錄科技推出區塊鏈供應鏈產品,這在當時的國內屬第一批落地者。

“當時,只有我們和國內另外一家區塊鏈公司最先推出了供應鏈金融的產品。所以還是很有競爭優勢的。”呂旭軍說。

實際上網錄的第一個客戶並不是企業,而是某政府單位,通過區塊鏈技術做政府公共數據的存證。

“國內的金融行業歷來是受到嚴格監管的,所以我們在做了一段供應鏈金融後發現,且不說金融機構的接受程度,僅僅政策的監管就讓區塊鏈的作用無力施展。”呂旭軍說。

此外,高昂的市場教育成本,也成為區跨鏈初創企業的絆腳石,“很多時候我們都把精力花在普及區塊鏈概念上了。”

網錄科技呂旭軍:目前的區塊鏈仍以“概念證明”為主

大半年後,才拿下第一家供應鏈金融的合作。“這個合作,主要是為企業供應鏈金融做POC(概念證明)。”呂旭軍說。

所謂的概念證明,其實就是企業與網錄科技共同合作,在某個場景上加入區塊鏈技術,然後證明區塊鏈技術能否取得應用效果。

說白了,這還是因為區塊鏈技術太早期,只能給有需求的企業做一個證明,區塊鏈能否解決問題,怎麼解決問題。

“一家企業想用區塊鏈,並不是採購了,裝上就可以使用。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一個分佈式的系統,他是多方一起進行推動的。”呂旭軍說。

這就需要改變原有的商業模式。“讓本身扮演中介化的企業來主導,肯定是100個不願意的。只有一些比如中小的銀行、企業,在現有業務很難突破,想彎道超車的時候,才會接受這樣的改變。但即使這樣,也不是一家能運轉起來的。”呂旭軍稱。

在那同時,呂旭軍還曾探索過區塊鏈的BaaS(基礎服務平臺),提供區塊鏈底層的搭建、培訓、維護,以及為專業機構進行應用開發、區塊鏈功能測試、深度定製。“後來證明,創業公司也不太適合做BaaS,相比BAT,創業公司既沒有那麼大的服務器投入,也沒有足夠的公信力。”

兩年之後,呂旭軍發現,區塊鏈應用遠沒有想象的那麼順利,甚至他會在公開場合表達這樣的觀點:區塊鏈在實際應用中的速度和收效,都沒有我們原來想的那麼快,那麼大。

而這種情況,並非只是國內。兩個月前,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辦了一場超級賬本全球峰會,呂旭軍作為超級賬本的參與方之一也來到這場峰會。“國內的區塊鏈企業和國外的技術公司都去了,總體來看都還是探索,只是說國外的公司技術上稍微有優勢。

“區塊鏈的價值是有的,但是目前的業務還主要是概念證明。而我們則根據業務需求做技術輸出。但是有多大用處不好講,最終是降低成本,但是現在還沒有看到很大的改變。”他頗為無奈地說。

未來或將多鏈融合

目前的網錄科技,延續著通過技術輸出實現業務收入的模式。

“目前我們已經有四五家合作客戶了,包括政府、聯盟、企業等。”呂旭軍說。帶來的收入,可以支撐企業運轉。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區塊鏈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分析報告》,進入2018年後,區塊鏈領域創業熱情飆升,前4月新增企業數量均高於去年同期。但在5月份後,受到比特幣等影響,區塊鏈企業數量出現明顯下滑,2018年8月僅增加了1家,而去年同期新增企業數量高達33家。截至2018年8月末,我國區塊鏈初創企業數量約為766家。

這些企業中,做區塊鏈企業服務的比重接近三成。其主要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區塊鏈技術服務。

這說明,儘管區塊鏈正遭遇寒冬,但是企業服務已經成為區塊鏈落地最重要的領域之一。

按照呂旭軍的設想,區塊鏈服務企業的最終價值,應該是在多鏈融合之後。當越來越多的聯盟鏈出現,鏈與鏈之間便形成“孤島”。只有將這些鏈連起來,才能進行資產和數據的流動、交換。


網錄科技呂旭軍:目前的區塊鏈仍以“概念證明”為主

“我們的想法是,用金字塔的方式把各個鏈最後連接起來,解決區塊鏈的性能和可拓展性問題。”為此,呂旭軍把跨鏈技術當成一個重點。

“區塊鏈的下一步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方向是把更多的資產錨定到區塊鏈上來。比如權益類代幣,把傳統金融的資產放到區塊鏈上面。”呂旭軍說。

這其實是一個很宏大的構想,將未來所有的鏈上資產相連,形成一個鏈與鏈相連的網絡。而這樣一種狀態的形成,需要有一個數字資產衡量的尺度,這便需要一個合法合規的數字資產——法定數字貨幣的參與。

“儘管未來看好多鏈融合,但目前的整個環境和項目的進展,還沒有達到預期。”呂旭軍說。

如今呂旭軍和他的團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跨鏈技術的研究開發上。而談到落地應用,他稱:“我相信區塊鏈會像互聯網那樣改變整個社會,但是現在可能需要的是更多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