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崩盤背後

原油崩盤背後

(1) 2018年全球油耗每天九千九百萬桶,中國大約一天一千三百萬桶,而中國的需求在2001年時一天消耗只有四百八十萬桶。

(2) 美國和歐洲的原油消耗和七十年代的水平差不多,四十年來沒有增長。

(3) 毫不誇張的說,中國對原油需求的增量,是國際油價過去二十年暴漲的最本質的決定性因素。尤其是,2002年到 2006年這四年,全球需求從每天七千八百萬桶增加到每天八千五百萬桶。 這每天七百萬桶的增量,四年內把油價從二十多美元推高到接近六十美元。

有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 中國每天從海外進口原油超過八百萬桶。

(4) 但中國汽車銷量 2018年首次出現同前年相比的下滑,人口增長几乎停滯,意味著來自中國的原油需求的增量,已經成為歷史。

(5) 2014年全球原油價格的下跌,主要來自於頁岩油的產能爆發 ;

(6) 2018年原油價格下跌的主要因素,似乎來自於以中國為主的需求增長的停滯。

(7) 而下一波電車全面取代汽車的趨勢,將加速原油需求和原油價格的全面塌陷。

(8) 一桶原油平均可以煉成大約 13 加侖的汽油,一輛普通轎車一年消耗等於大約 35桶原油。銷售一百萬輛電車可以減少等價於每天九萬多桶原油的需求;銷售一千萬輛電車,將減少全球市場將近每天一百萬桶的需求。

(9) 從 2011年初計算,全球電車(包含公共汽車)累積銷量突破一百萬花了五年左右;而2018年,過去六個月全球銷量就達到一百萬。

(10) 體驗過特斯拉 Model 3 的人,就會意識到傳統汽車被淘汰,已成定局。假設一臺 Model 3 一年開兩萬公里,每度電跑將近七公里,實際耗電也就三千度。按照一度電 13 美分的價格計算,一年交通能耗費用只要四百美元,也就是八十杯星巴克咖啡的價錢。中國很多地方電費低,實際成本更低。 而且電池的單位價格還在已每年 5%的速度下降。

(11) 根據全球各個電車汽車公司的產品路線圖看,可能 2024年之前甚至更早,全球電車總產能一年就可以超過一千萬,這將把全球原油需求降低 1%。這會是一個臨界點。因為需求的萎縮會加速,那麼市場價格的崩潰也會加速。原油價格跌破二十美元,非常可期。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 1999年互聯網泡沫的時候,原油價格一度只有一桶十美元。

(12) 對於中國這種每天進口八百萬桶原油的國家,擺脫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已經到了國家安全的層面。所以對於新能源電車強力補貼的政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雖然在局部實施上可能被一些廠商濫用。

(13)市場經濟參與者必須理解的是,存量不重要,重要的是增量 (或者負增量), 更重要的是增量的增量,也就是加速度。 需求的加速下滑將導致商品價格的全面塌陷,而和以前的週期不一樣的是,這些需求,沒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14) 對此有著刻骨銘心體驗的是那些中國的煤老闆。可以參見2011年 -2016年間煤價的走勢。

(15) 和以前不同的是,電池全面取代汽油,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16) 如果說,兩個月前石油行業的人還在彈冠相慶此前油價迴光返照的話,這一次價格大跌,起始於中國需求的減緩,加速於全球電車產能的增長,恐怕很難再有反彈了。

(17) 下面需要認真思考的是石油行業塌陷之後的二級效應了。

(18) 過去三十年世界上幾場主要大規模戰爭都直接或間接和石油有關;如果原油需求全面萎縮油價暴跌,很多原來大家要搶奪的資源,根本不值得爭,完全不划算,也就沒有必要打了。從這個角度看,Elon Musk 應當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19) 中東很多產油國可能迅速陷入赤貧和混亂,也許像索馬里,委內瑞拉或阿根廷一樣,但對於之外的國家沒有大的影響,所以會被外面的人忽略。

(20) 許多以前因為能源費用限制而無法發展的產業,將突然變得可操作,並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