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名字翻譯得太長,這部豆瓣8.4分的電影,早就被奉為經典

對於一部電影或電視劇作品來說,名字到底有多重要不得而知。但是僅從觀眾角度去看,它絕對能夠影響第一印象。

舉個例子,內地譯名《肖申克救贖》;英文原名《The Shawshank Redemption》;香港譯名為《月黑高飛》;臺灣譯名《刺激1995》,還有什麼《地獄諾言》、《鐵窗歲月》等等其他翻譯,讓人汗顏。

如果不是名字翻譯得太長,這部豆瓣8.4分的電影,早就被奉為經典

試問,如果當初它真翻譯成這樣,如果在不知道口碑的前提下,你有觀看慾望嗎?

我今天要和大家推薦的電影也是類似的情況,但不能說是不貼切,而是太長了

《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

如果不是名字翻譯得太長,這部豆瓣8.4分的電影,早就被奉為經典

作為伊桑·科恩和喬爾·科恩兩兄弟指導的電影,這部《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一上映就拿到了75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劇本,同時被美國國家評論協會認定為年度佳片。

儘管這樣,它在國內仍然不太有知名度。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個名字,讓觀眾的接受度太低了。

如果不是名字翻譯得太長,這部豆瓣8.4分的電影,早就被奉為經典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科恩兄弟的電影總會有一些角色莫秒奇妙的死去。

從這一點看,就像導演的獨立的世界觀—所處的世界是極其殘酷的一樣。這種殘酷和常見的“壞人非常兇殘,人心非常險惡,社會非常狠毒”不同,是更高一層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殘酷。

儘管宗教遍佈,好像並不存在上帝高度相似。

如果不是名字翻譯得太長,這部豆瓣8.4分的電影,早就被奉為經典

試想一下,上帝真的存在,宇宙那麼大,像塵埃一樣的我們又怎麼會被他看到並且關注呢?他會有興趣來為我們主持正義麼?

所以,如果說“上帝”真的還對地球上人類社會有什麼意圖的話,只能是我們根本無法理解的冷漠卻又神秘的意圖。是好,是壞根本不可能猜測到。

說的有點跑題,這部《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就像放在桌子上的一罐糖,裡邊有六種口味,每一顆都能讓你回味無窮。但是,它的外殼包裹著一層淡淡的苦味,很多人嚐到這層苦味之後就已經很快的吐掉。

也許生活正如同這部電影一樣,美好的事物在經歷了艱苦的付出與苦難之後,才更顯的珍貴與珍惜。

如果不是名字翻譯得太長,這部豆瓣8.4分的電影,早就被奉為經典

不管怎麼說,希望你能夠靜下心來完完全全的將它看完。

最後,再吐槽一下香港和臺灣的翻譯。讓人奇怪,是不是文化差異太大了(滑稽)。

香港:《細說當年話西部》/臺灣:《西部老巴的故事》

怎麼樣,看完之後是不是更沒慾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