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79年下鄉,在我的檔案裡沒有寫,但鄉里和村裡都給我出了證明,這個工齡能算嗎?

大愛的人


沒有檔案,一般都不認,特別是證明雖然有一定的效力,但社保部門經辦人員一般也不認。下面提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查找單位原始檔案

按照檔案管理規定,當年下鄉的知情檔案,已經不在所下鄉的鄉鎮了,已經移交縣級檔案館,所在城市動員下鄉的檔案也移交了你所在城市的區縣檔案館,所以查找檔案的重點要放在兩地(城市和下鄉所在地縣)的檔案館。具體辦法是:

一是從源頭開始查。你下鄉時街道或者居委會和所讀書的中學的檔案,包括動員下鄉的名單,資料看能不能找到和你有關的內容。如下鄉花名冊,登記表、照片之類的最好,比如分派到什麼縣之內的,當時應該有分配的花名冊;

二是查下鄉的地方。下鄉所在公社(現在叫鄉鎮)或區公所移交到縣檔案館保管有關當年知情的檔案,特別是縣區知青辦的檔案,裡面應該記載有當年分來的知青名單,知情離開的名單等內容,包括知情名單和登記表之類的;

二、複製檔案並加蓋鮮章

如果查到與你有關的檔案資料後,申請複印並加蓋檔案館的鮮章,這個拿到社保局去一般要認。如果實在查不到檔案,最好要求當年下鄉所在的鄉鎮出具帶紅頭文件格式的書面函,並加蓋公章,估計社保局要認,如果不認可以申請行政複議,由上一級社保部門來核查。

總之,由於當年區公所或公社現在已經改為鄉或鎮,行政區劃變動較大,查找有一定難度,但涉及退休工齡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抽點時間去查找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


幫兄愛唱歌


這個問題我回答最靠譜,因為我去年剛退休 ,也遇到了檔案的問題。

我是75年下鄉的,77年是最後一屆下鄉,你的79年下鄉是肯定記錯了。

我去年退休,開始社保審查沒通過,也是檔案裡沒有下鄉地的印記,要求我提供下鄉時戶籍的遷移證明,95%的人都能查到,我很不幸沒查到,只要你有當時下鄉時的遷移證明,社保審查就認可。

最後的一條路,提供當時下鄉的申請登記表,這個部門叫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辦公室,簡稱下鄉辦,現在各個地方不統一,有的歸,勞動局,就業局,社保局,只要你拿到這個登記表社保審查就認可,我就是拿到這個登記表後,社保審查通過了。

如果這個表你也沒有,那你的鄉就是白下了,


虛擬菜園專家


我1971年到農村插隊落戶,直到2012年我才發現自己檔案裡沒有上山下鄉記錄,工齡從我77年入伍當兵計算,這樣的話我的工齡會無故少七年。我從原“知青辦"開始查找。由於知青辦撤銷多年,幾經周折,終於找到1971年本縣原始知識青年下鄉名單。憑這個名單,找到勞動人事局。經人事局審查後,專門為更改我我工齡發了一個紅頭文件。這樣我找回了七年工齡。你可以按照我辦理的程序,辦理。


長明227588861



你的檔案出現了問題。沒有下鄉的記載,也沒有後來的下鄉計算工齡登記表。這確實很麻煩。其實,這不是你的錯。個人檔案一直是由單位和組織保管的。責任在單位和組織。

如果你確實下過鄉,也有許多人可以證明,原來的下鄉地點也可以證明,這很好。但遺憾的是,這種證明是無效的。因為靠這些證明,說服力還是不如檔案。況且,這些證明應該是很容易得到的。如果承認,就會帶來新的不公平。你應該理解。

那就真的沒有辦法了嗎?下過鄉,面對事實,我們總不能自認倒黴吧?下鄉算工齡的!而工齡和退休金的多少是直接相聯繫的。我不知道你在什麼地方,那個城市,有什麼具體規定。但我有一個辦法,在許多地方都是可行的。就是,要到你當時下鄉前所在的城市,最好是地級市以上的城市,去該城市的檔案館,去查當時下鄉時的國家保存的檔案記錄。




每個城市都有這種檔案。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學校,誰誰誰,下鄉到了什麼地方。還有回城的時間。要到公安局或勞動部門去查當時的落戶和回城參加工作的記載。下鄉和回城的記載都有了,國家是承認的。這雖然比較麻煩,但按照正常渠道去辦,應該可以做到。有了困難,就要下定決心去排除萬難!祝你順利解決,找回本應屬於你的工齡。


盛廣學雜家雜論


你1979年下鄉這個基本事實是不存在的,檔案里根本不可能出現,因為這個時侯大環境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巳經在全國被全面叫停,知識青年巳經進入了返城潮,1977年是最後一屆知識青年下鄉扦隊,再往後就沒有了,你何來的1979年插隊,退一萬步講,你真的是1979年插隊下放,擋案裡沒有記載,光憑大隊或公社一級出證明也是無效的,社保局也不會採納,知識青年是由縣知青辦全權掌握,知識青年的歸屬去向由縣知青辦統一掌管,如果年代久遠,你可以在你畢業的學校,或者找你同期畢業下放的知青出證,蓋上學校公章補上你的檔案材料,找縣一級的民政局,過程很複雜的,誰讓你原始檔案沒有記載呢,再說你提供的是虛假信息,網上一查就真像大白,立刻就中止了,


永遠是學者


作為一名原人事系統工作人員,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不能。

在我們國家,人事檔案對個人非常重要。無論是參軍入伍,報考公務員、事業單位,還是退休審批,都需要對人事檔案進行審查。

人事檔案是組織人事、學校、軍隊等部門在工作中形成的,關於個人成長經歷和個人情況的原始記錄。大多數檔案材料是各部門依法履行職責形成的,記載和反映了一個人的自然情況、成長經歷、工作表現、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情況。藉助人事檔案,可以全面瞭解一個人的身份、年齡、工齡、黨齡、學歷、工作經歷。

能夠證明一個人的工齡或者參加工作時間的材料主要有錄(聘)用審批(備案)表、應徵入伍登記表、招工審批表、職工登記表、畢業生轉正定級審批表、知青上山下鄉證明。上述材料都需要有當年組織的證明或者批覆。

工齡的認定是一項非常嚴肅的事情,試想村或者鄉鎮出具的證明如果有用,任何人都會去開證明了,因此是不予承認的。如果需要證明題主上山下鄉的工齡,需要找到當年批准題主上山下鄉的組織保存的相關證明材料。


比比多味豆07


我是過來之人,1977屆初高中畢業生城鎮戶口知青下鄉是最後一屆,那些年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到此結束,78屆初高中生既不下放,也不分配工作,何來1979年下鄉之說。

友友憑鄉村證明自己下鄉過,說服力不夠,應該有下鄉光榮通知書,戶口遷入遷出你所在鄉村時,遷入遷出戶口簿中有原因一欄,應該寫知青下放幾字,還有供應居民糧食本上也有如似字樣,這才是有力證據。

這樣既使友友在檔案中自己沒有寫下鄉過,檔案中或者戶口簿糧食本上都有此段經歷的反應和體現,何愁不算工齡呢?


老夥計61322


這樣的事比較多,當初移交知青案時由於制度不規範,使部份知青檔案丟失。不過不要緊,按照當前規定,只要你取得村社及下鄉所在生產隊社員的證明,在你到達退休時,將你所取得的下鄉時間證明,和退休時所需提供的資枓一同交到當地社保局,這樣就能續上你下鄉期間的時間視作工齡。



軍歌響亮


你1979年下鄉這個時間對嗎?城市知識青年下鄉最晚的是1977年(也有的地方是1978年7、8月份),以後就沒有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這個事了,所以我說你是1979年下鄉的知青,你這下鄉時間肯定記錯了。1978年開始落實知青返城政策,除少部分在農村安家落戶的都回到城裡安排了工作。1979年又進一步落實知青政策,在農村安家落戶的大部分也在當地安排了工作(供銷社、學校等),也有的安排在城裡單位工作(我是1969年下鄉,1979年回城到農業銀行工作的)。從1984年開始為落實政策,對1978年以前的上山下鄉知青上山下鄉期間算工齡(無論是在機關工作人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還是企業單位職工,只要有上山下鄉知青經歷的都在內),你怎麼都沒找?

當年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各級政府都有“五七辦”,因涉及戶口問題,派出單位與接收單位都得憑正規手續派出和接收。你為了把你的知青身份落實,僅靠鄉、村及鄉親證明肯定是不被認定的。你應攜帶準確上山下鄉日期、一起去的知青等相關資料,到縣檔案局就能查到你下鄉知青的派遣文件。祝你好運!



我愛我家214230147


我也經歷過上山下鄉,後來返城參加工作,在單位從事人事管理工作,在我的工作實踐中,你的鄉村證明,不能證明你曾經下鄉插隊。

知青上山下鄉,是有審批表的,經過批准下鄉,可以做為證據。

在職工被單位招用為職工時,會辦理招工手續,填寫招工表,在表中也會有記載招工的來源,之前的工作經歷。戶口遷移和糧食關係的遷移也有記載從何處遷來。

在八十年代初,國家決定上山下鄉知青在農村工作時間,可以在招收固定職工後,認定工齡,根據文件規定,由縣團級以上的用人單位或者是縣以上勞動部門給予認定,曾經填寫《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認定工齡審批表》在表中也應該有審批單位的批准結論。

如果檔案中沒有任何記錄,一般是不承認這段時間的經歷,也不計算工齡。面對這種情況,只能到下鄉的地方縣以上檔案館去查詢,由於當時的知青辦公室已經撤銷,所有資料都在檔案館保存,查詢到你下鄉資料之後,複印件由檔案館蓋章,就可以證明曾經上山下鄉的經歷,可以認定工齡。

對於由畢業學校,下鄉所在地村委會,村民開出的證明,沒有任何作用,勞動部門是不予承認的。

建議的到你下鄉插隊的檔案館去查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