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界上有北京、東京和南京,卻沒有西京呢?

韻予閣短視頻


這個問題大家確實都覺得好奇怪。現在咱們的城市中,有北京、南京、東京,為什麼卻沒有西京呢?而且東京還在日本。這是怎麼回事呢?

(東京市景)

我們先說一說“東京”為什麼在日本。首先我們要明白,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日本歷史上對自己都城的命名方式,也和中國古代是一脈相承的。東京之所以叫“東京”,也是因為它是原先的都城,後來遷移到東邊的江戶,因此把東邊的都城叫“東京”,原先的都城叫“西京”。

也就是說,這只是日本都城的東西之別,和中國的都城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如此一來,這個問題就變成了,在中國,為什麼有北京、南京,卻沒有東京、西京了。

一、歷史上一個朝代為什麼有那麼多都城?

每個朝代,其實真正的都城只有一個。其它的都城都叫做陪都,或者叫做行宮。陪都或者行宮的出現是非常複雜的。

比如祖先發跡史上出現過不同的都城。金國金太祖完顏旻最先在會寧府建都,後來這裡就叫做上京。然後海陵王遷到大興府(北京),這裡又叫中都,或者叫中京。後來受蒙古壓迫,金主把都城遷到開封府,這裡又叫汴京,或者叫南京。

比如在已有都城基礎上設置一個陪都。比如北宋把開封定為都城,把洛陽定為陪都。唐朝把長安定為都城,所以把洛陽定為陪都。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比如南宋定都在臨安(杭州),但是並不把臨安稱為都城,而是隻稱為“行在”。反而是汴京(開封)稱為他們真正的都城。

(夕陽下的北京)

二、北京、南京這兩個地名是怎麼來的?

北京、南京這兩個地名,是在明清時期才確定,並遺留下來的。

其實在之前的中國古代王朝社會,其政治中心在中原地區。因此,京城也大都在洛陽、長安之間轉換。京城一般也就是東、西之分。

到了元明清的時候,政治中心已經不在中原地區,而且是調和了南北矛盾的產物,因此,都城不再是東、西之分,而成了南、北之分。

具體來說,就是明朝的時候,最先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改“應天府”為南京。接著,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把都城從南京遷到他的潛邸,也就是原來的元大都,這樣就出現了南京和北京的區分了。清朝定都在北京,原先的南京與清朝沒有關係(滿清原先根據發跡的先後順序,從關外到關內,依次有興京、盛京、北京三個都城),所以,南京就改名為江寧。但後來中華民國又定都在這裡,所有又改為南京,把北京改為北平。接著新中國成立,又把北平改為北京。

由此可見,北京、南京這個名字,是歷史遺留到現在的結果。

(古代的西京)

三、歷史上有沒有出現過東京、西京?

正如前面我們所說的,在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政治中心,主要在中原地區。因此,京城也主要是東、西之分。而這個東、西都城,還有特定的指向,就是把長安(西安)稱為西京,把洛陽稱為東京。至少在唐朝及以前是這樣的。都城的選擇,一般不在長安,就在洛陽。

所以說,並不是沒有東京西京,而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有東京和西京。張衡寫的《兩京賦》,就說的這裡。

這種情況,在北宋的時候發生了改變。由於長安的生態環境變差,漕運也變得非常不方便,因此,這裡已經不太適合建都。北宋把開封定為都城。

不過開封也有非常不利的因素,就是沒有江山之險,防守困難。宋太祖於是提出遷都到洛陽。但是遭到趙光義及一眾大臣反對,所以作罷。不過,也因此把洛陽叫做西京,把開封叫做東京。南宋有本《東京夢華錄》的書,就是記載開封的事情。

由此可見,東京、西京並不是沒有,只在在歷史演變中,消失了而已。


張生全精彩歷史


歷史上當然有西京。不過這個問題提得有些亂,不如問“為什麼中國有北京、東京和南京,卻沒有西京呢

”將日本東京拉進來,毫無道理。而且東京是翻譯過來的地名,我們習慣稱“東京”,其實是一廂情願。

在中國歷史上,就有北京、南京、西京、東京。北京、南京就不多說了,幾乎人人都知道這兩個地方。有趣的是,北京也曾叫“南京”,遼國統治北京時

(938年),曾將當時的幽州升級成幽都府,建號南京。蒙元征服南宋,入主中原後,北京成為真正的帝都,明朝時才改稱北京。相對於北京,南京的歷史更為悠久,從三國東吳開始,有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均相繼在此建都,世稱“六朝古都”。

中國歷史上的東京,是指北宋時東京汴梁,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

位於河南省中部偏東一點兒,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開封市,通常認為東京汴梁是“八朝古都”,也是中華歷史文化名城,近些年好像也在大搞旅遊推廣,以宋城、菊花聞名於世。不過,現在說到東京,大家都會想到日本,說明東京汴梁在宋以後就沒落了。

世上當然也有西京,中國歷史上的西京就是長安,即西京長安。從西周到兩漢、三國曹魏、隋唐都稱其為“西京”,如古詩詞中“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驅車入東雒,策馬上西京”等,寫的就是西京長安。

所以這個問題本身有些四六不著,但我還是回答一番,順祝看到問題的同學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小重山


跟你們說個恐怖的故事,西京被唐僧取走了。


吖頓性


很多人不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東京,南京,西京,北京,中京都有,不同時期指代不同的城市,但到了現代,就只剩下北京和南京,東京跑到日本去了。

一說到西京,就有人說西京是西安;一說到東京,就有人說東京是開封,但這種說法並不準確。

中國古代的都城被稱為“京”,而且普遍實行“兩京制”或“多京制”,除首都外,還有輔都(亦稱輔京、陪都、別都),均稱為“X京”,一般根據該城市在全國的方位或與首都的位置關係確定,比如首都南面的稱“南京”、首都西面的稱“西京”……以此類推。

以唐朝為例,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中京, 洛陽為東京,太原為北京,鳳翔為西京。

以北宋為例,以首都開封為東京,又稱汴梁、汴京,河南洛陽為西京,河南商丘為南京,河北大名為北京。

與宋同時期的遼為例,以首都臨潢為上京,幽州(今北京)為南京,大同為西京,遼陽為東京。

由此可見,在中國古代,東京、南京、西京、北京、中京,並不特指某個城市。

到了明清時期,各種京就沒那麼多了,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全國只剩下一個陪都——南京;清朝入關後定都北京,全國也只有一個陪都——盛京,就是今天的遼寧瀋陽。

新中國成立後,改北平為北京,作為全國首都,也是惟一都城,不設陪都。從此以後,除了南京這個稱呼被固定沿襲下來,其他諸如東京、西京、上京都消失在歷史中了。

至於日本首都東京的稱呼,也是受中國影響。

日本的首都原本在京都,後來遷到江戶,因為江戶位於京都的東面,所以稱東京,而另一座叫平戶的城市位於京都的東面,因此稱為西京,以後東京的稱呼便沿襲下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在我國的歷史是,東、西、南、北四京是都有的~~~~

京,最初指的是人工築成的絕高土臺,後來專指國都、都城,也有京城、京都、京華等表達形式。京師,指的是“天子之居”;京畿,指國都和國都周圍的地方。其實宋代時我們用的就是四京制,也就是東、西、南、北四京皆有。當時的四京分別是: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應天府,北京-大名府。

東京-開封府。我們現在一說到“東京”就會想到日本的首都,但其實歷史上東京指的是可我國的開封。東京是北宋的國都,位於汴梁也就是開封。宋朝時東京、汴梁、開封這三個名字指的都是今天的河南開封。東京是都城之號,汴梁是地名稱謂,開封是府名,也就是正式的行政稱謂。更嚴格的說,東京指的是京城(城牆內),開封府則包括更大的地域管轄面積,包括轄縣和京畿地區。 此地在歷史上有很多名稱,在戰國時期叫做大梁,漢朝時改叫開封,後又有過樑州,汴州,陳留,東都、東京等名稱。直到北宋定都後,官稱為東京,金國滅宋後改稱為汴京,明朝時候又改回開封。

相信稍微熟悉一點歷史或者看過《水滸傳》的朋友,對於“東京汴梁”都不會陌生。而且日本的東京、京都等地名稱謂都是因為我們唐宋時期的國力強大、文化燦爛、文明遠播影響而導致的。京都和奈良等古都的建設就是模仿了長安和洛陽,直到今天當地保護完好的古建築也透著濃郁的唐風宋韻。

西京-河南府。西京可是有的哦~~~宋時的西京,指的是洛陽。在唐宋之間,是五代十國時期。這個時期的第一個皇帝朱溫篡權之後定都於汴梁,之後五代裡有四代都定都於汴梁,一代定都洛陽。所以北宋時洛陽為西京河南府,汴梁為東京開封府。

南京-應天府。這個“南京”可不是今天的江蘇南京哦,那時的江蘇南京叫做“江寧”~~宋朝的“南京”指的是宋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宋朝之所以國號為“宋”,就是因為太祖趙匡胤登發跡於“宋州”,後來宋真宗時期又將宋州升為應天府。

北京-大名府。這個“北京”也不是今天的北京,而是今天的河北大名,沒錯,就是盛產香油的那個大名。被石敬瑭拱手割讓的燕雲十六州才是今天的北京,宋朝時這裡還是遼國的屬地,金時稱中都、元時叫大都、明朝朱棣遷都至此並改名為北京。


長腿叔叔


西京一詞見梁武帝時,周興嗣一夜寫《千字文》:都邑華夏,東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據涇。東京洛陽,西京秦咸陽,漢長安。二千多年曆史。若從周文武灃京,鎬京算起,有三千年了。西京唯一的最恰當的兩京之一。春秋戰國以來,以函谷關論關東,關西。秦人東出函谷一掃六合,統一華夏,帝京咸陽,浮渭據涇,背靠九嵕山。前有照,後有靠,建都之地也。照為水,靠為山。靠山矣。秦末楚漢相爭,韓信被劉邦拜帥,又一次東掃六合。漢興未央宮,仍西京渭河南北。漢長安是本,唐長安是末,匆本末倒置。唐長安襲陏建業城口色址建宮城大明宮,南有皇城,市坊。比既二百多年唐長安西京。東京武周篡唐洛陽。後梁朱溫將西京拆燒乾淨淨,木料順渭河漂汴梁建汴京。明皇帝朱元障為守西北邊關,截唐長安皇城一段,圍築城牆,內十多平方公里。命名西安衛城內此始,西京朱溫時已亡,明西安守邊關城牆至今六百年之短短歷史。周,秦,漢,華夏之都邑,帝京是西京。切忌以唐長安,明城牆西安衛守混淆。華夏族沒有任何選擇,只有唯一:西京。現在所謂的下西安與咸陽合併,其後名稱爭議,回到唐長安更名等均為錯談。因只有一座帝京,都邑西京,浮渭據涇。


一日之計在於晨China


首先,這個問題本身就有點問題。日本的東京我們國家的東京沒有任何的關係。這個絕對不能混為一談,日本的東京是直譯過來的,其原先叫做江戶。明治維新後,日本天皇把朝廷從京都搬到了江戶,後來才改名叫東京。再者,別說本來就沒關係,一個小日本的東京跟我們中國大國混為一談,想想都覺得糟心。

第二點,我國不僅有東京、北京和南京,當然還有西京!說來,這個就得追溯到歷史了。

先來說說東京,中國歷史上的東京,其實是指東京汴梁,汴京 又稱"東京""大梁"元明是也稱"汴梁",差不多位於河南省東部,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位置,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當時的汴京在歷史上是一個很繁華的城市。

北京,就不用多說了,始於明成祖朱棣。之所以叫“北京”是相對於原來的首都南京而言的。北京之前也叫做南京,據說當時朱棣覺得南京這個地方也不吉利,把名字改成的北京。

南京,就有更多的歷史可以追蹤了。歷史上,有很多個城市都被稱之為南京。宋朝,如今的河南商丘被稱之為南京,金代,河南開封被稱之為南京,直到明朝,才正式落定為南京,剛提到的,之前連北京都是被稱之為南京的。

最後再來說說大家關心的西京。其實西京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直存在的。西京長安,也就是如今的西安。早在周超,周平王原先的都城就在西安,當時稱之為鎬京。東漢期間,劉秀的都城,也從西京前度到洛陽,直到李淵繼位,再次定都長安,也就是你們說的西京。

所以,西京一直都是存在的。


千帆遠澋


現在確實沒有西京的了,但是在歷史上是有叫西京的,而且不指一個地方。在漢文化裡,稱之為京城的都是國家的首都。南京之所以還叫京,是因為中國歷史上有多京制的現象,為了分不同的都城,所以就按照方位稱為某京。

“京”是中國數字單位是萬進制:一萬萬是一億。一萬億是一兆。一萬兆是一京。一萬京是一恆河沙。還有在《說文解字》雲:“京,人所為絕高丘也”。意思就是堆砌起來的高高的大土丘。在古代先秦的時期,城牆都是用土壘起來的,所以叫做“京城”。

知道以上意思後,那麼我們來看看中國歷史上稱為“西京”的有哪些。首先就是唐朝時期的京都的“長安了”。在唐初的時候,長安是唯一的京都,所以還沒有“西京”這一稱呼,等演變成比較穩定的兩都後,有了“東都”之稱的洛陽,所以長安也有了“西京”之稱。那麼到了北宋,總共有四京,按照方位來說,“西京”就專指洛陽了。

竟然說到了東京,那麼在日本的明治維新事情,京都就一直被稱為“西京”,並且現在的京都市還有一個西京區。


旅遊消費視界


北京:大家最熟悉的,歷史上北京這個地方有過很多個名字,比較耳熟能詳的有春秋戰國時期的“燕都”;元“大都”;朱元璋滅元后改稱“北平”;朱棣奪位後改北平為順天府,建“北京城”;永樂十八年朱棣遷都北京城,改稱“京師”;民國初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民國十七年北伐軍廢京兆地方,稱“北平”;抗日戰爭期間日偽政府亦稱“北京”,戰敗投降後複稱“北平”;最後1949年第一屆全國人民政協確立將“北平”改名“北京”的議案。

南京:比較出名的稱呼有“建鄴”、“揚州”、“金陵”、“建康”、“應天”,1368年明朝建立,明太祖始稱應天府為“南京”,1378年改稱“京師”,1421年朱棣北遷,恢復南京之名。

東京:自公元794到1868年,日本的首都一直是京都。明治二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改名為東京。我們來看看日本地圖

京都的東邊,所以叫東京XD(此處答主不清楚日語環境中“東京”和“京都”的關係,存疑)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中文環境中,“東京”意為“京都的東邊”或者“東北的京都”應該是沒有疑問的,日本的“東京”與中國的“北京”、“南京”沒有語義上的聯繫。

那麼“西京”呢?中國範圍內,最有資格被稱作“西京”的應該就是“西安”了吧。歷史上西安曾經作為陪都的身份被改名稱過幾次西京。東漢定都洛陽,稱洛陽為“東京”,長安為陪都“西京”;武周、曹魏時期也曾短暫稱過“西京”。可以說西京這個名字從來沒有作為都城出現過,縱向來看自然比不過“長安”和“西安”的名氣了。


龍泉祖劍谷


我們的懷梆戲裡有一部很是經典的古裝戲就叫《反西京》,講的是唐朝時因為宦官裴力士的誣陷,元帥徐彥一家被逼造反,攻打西京,為自己平反洗冤的故事。

西京,是西安的又一個稱謂。大概是和開封的東京相對而言的。如今,在版圖上存在的也就是我們的北京,南京,日本的東京,至於為什麼沒有西京這個公認都城,還真是一個沒有認真考慮過問題。



不過,在我們的歷史記憶裡,我們的西京還是存在的,那就是建立了漢,唐兩個最偉大王朝的長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