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開始討厭宋江、劉備、洪秀全而開始喜歡曹操、李鴻章了?

陰天的雨28079673


首先說為什麼討厭宋江,宋江在《水滸傳》中被刻畫的特別深刻,豹子頭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比不過及時雨宋江,世代受皇恩的小旋風柴進比不上宋江。可見宋江很厲害,可是宋江無非是個小吏,為什麼受到這麼多人的尊敬?而後一百單八將,齊聚水泊梁山,這個時候兵強馬壯,而宋江一心想招安,然後招安,一百單八將死的死傷的傷,到頭來自己也喝了酒自殺了。那麼宋江被恨在哪裡呢?首先是傳統忠君思想的束縛,其次就是宋江是個偽君子。

其次劉備,一生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匡扶漢室之上,前半生顛沛流離,進入四川之後,卻也順利稱帝。假仁假義、殺害自己的義子。大家恨的都是劉備的虛偽。

再說洪秀全,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卻以失敗而告終,洪秀全自稱天王,限制手底下人的性情,自己卻貪圖享樂,嗜殺成性,恨的是洪秀全鼠目寸光。

再說曹操,雖然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雖然攜天子以令諸侯。但是曹操一生禮賢下士,真性情,最終也促使了魏國一統天下。

李鴻章近代知名的大臣,雖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但是為了維護晚清政府,做到了鞠躬盡瘁。



古大少爺


先說劉備。

劉備:五異其主,四失妻子。這在演義中成為劉備的主要經歷,劉備愛哭,成為劉備的主要標籤。

投靠公孫瓚,投靠袁紹,投靠呂布,投靠曹操,投靠劉表,當時我們劉皇叔幾乎把當時群雄投靠了便。於是人們就會有一個基本的印象,劉備不會打仗,誰都打不過,打不過就投靠你,然後找個機會反你妹的!直到遇上了諸葛亮,劉備終於出頭了,先是得了荊州,然後得了兩川。


最後年紀大了,明明知道自己打仗不行,又要硬著頭皮去,結果劉備集團由盛轉衰。小說的取捨,剝奪了劉備功績分散給下屬。演義給人的印象,劉備得到諸葛亮之前,功勞都是關張的,得到諸葛亮後,功勞都是諸葛亮的。


魯迅先生曾說國三國演義對他的描寫是“長厚近乎偽”, 就是說把他的仁義忠厚寫得過頭了,讓人看著覺得虛偽。


宋江

宋江,算是活脫脫的現實社會好撥弄權柄耍心眼子的那種人的投影,各種逼人的手段要多下作有多下作......,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犧牲了一幫兄弟的性命!為他洗地的很少。連金聖嘆也說宋江是下下等人物。


他一個小吏,卻能廣施錢財在江湖上傳出及時雨的名聲,錢怎麼來的?反正不是工資。在拉人上山的過程中,真是各種陰毒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先是造謠秦明已反,害死秦明全家,逼得人家無處可去;然後指示李逵砍死了美貌的小衙內,逼朱仝上山;對付盧俊義這樣一個強硬分子,就比較棘手了,先是把他誆出去,再挑撥他的大管家害他。而且,在盧俊義身上,差點就玩脫了!如果不是拼命三郎石秀單槍匹馬劫法場從而拖延了行刑日期,盧俊義已經人頭落地了!


曹操

明人張岱講過一件好笑的事:“昔有柳先生行九者,與徐文長先生評論古人,常恨孔明不善兵,歷指可破魏擒操處皆失著,至欲裂眥。及去,文長先生送之,扉半闔,睨而曰:‘不道短柳九,辦殺曹瞞。’聞者絕倒。”這位柳九先生,紙上談兵還嫌不過癮,直欲穿過時光邃道,親手宰了曹操方才解恨。

無論史書也好,戲臺上也好,曹操大概從來沒讓人喜歡過。亂世奸雄,歹毒之徒,叫人喜歡不起來。雖說後來有史學家、文學家乃至偉大領袖替他翻案,稱讚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但沒用,能說出“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那樣混帳話的傢伙,誰喜歡得起來呢。

我偏喜歡曹操。從古及今,行“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之事者何其多也,滔滔不絕,滿目皆是,可曾有一個人肯承認的,肯說出來的?沒有。而且還一個個口口聲聲“寧人負我,我不負人”,說的比唱的還好聽。


唯獨曹瞞小兒,一片天真,怎麼做,便怎麼說,不遮不掩,從裡壞到外,討喜。有句話說得好:

“偽君子的可惡之處,不在於他不是個好東西,而在於他不是個好東西偏偏還裝成個好東西。”

曹操不是好東西,但他不把自己裝成好東西,別人都裝,獨獨他不裝,單這一點,就讓人喜歡得不得了!

別的不談了。


山海品讀


宋江


以前認為宋江是大義之人,水滸一百零八好漢的領頭人,之後,隨著對他了解的深入,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喜歡這個人,特別是他的優柔寡斷,完全不適合當一個領頭人。

最後受朝廷招降,害的很多梁山好漢死去,估計很多人就是因為這一段才不喜歡宋江的。

劉備

“吾乃中山靖王之後”,估計這是看《三國演義》中劉備最經典的一句口頭禪,劉備最擅長的就是哭和賣情懷,這是小時候對他的影響。


長大後,才發現這是一種高深的用人手段,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稱天下有兩人可以稱雄,一是曹操本人,二是劉備,一直不解,後來才知道,劉備光是“籠絡人心”,便是其他人所不能企及的。

如果現在有人不喜歡他,或許是覺得他有些虛偽吧!

洪秀全


以前覺得清廷腐敗,所以反清的便值得支持,雖然清政府談不上有多值得維護,可相比於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和“太平天國”,清政府還是有一定先進性的。

曹操


以前認為他是“奸臣”,現在說他是“奸雄”。曹操不僅求賢若渴,待人真誠,從他身上,更能感受到一股豪邁的英雄氣息。

能文能武,文不如孔明,武不如呂布,工不如滿寵,但天下之才皆其之才,皆為他所用,這或許就是有人喜歡曹操的原因所在。

李鴻章

“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

因李鴻章簽訂馬關辛丑,所以很多人因此把他定義為一個“賣國賊”,可身為朝中大臣,他也只是替朝廷背黑鍋而已,可後人罵的不是慈禧,而是這個對中國近代化有突出貢獻的功臣。


當時日本的伊藤博文久仰清廷李鴻章大名,在(19世紀)70年代就以李鴻章為榜樣,而誰也沒有想到,正是這個“後生”,在馬關議和讓李鴻章飽受罵名。

越瞭解李鴻章,就越會發現他的辛酸與無奈,也會更為欣賞李鴻章。

如果想了解李鴻章,可以去看一下紀錄片《檔案》(還原一個真實的李鴻章)。

金兔歷史,期待你的關注,喜歡歷史的小夥伴不要錯過哦!


金兔歷史


宋江,與一百零八將,作者羅慣中,施耐奄,把他們寫為好漢,也就是現在英雄。梁山好漢一直在人民群眾心中是有一些地位。在1975年後,評法批儒中,宋冮根本評不到法家,與儒家。而是因投降派,真面目出現。金聖嘆腰斬水滸,把羅慣中與施耐庵原一百弐拾回水滸,改為72回。至梁山英雄排座次後,全部完稿,金聖嘆腰,對梁山好漢有同情感。而把朝中四大奸臣,罪行,只公佈了一個太師察京,每年過生日,所需生辰崗,只大名府,每年需十萬貫。當時宋朝,有多少個,北京大名府?可見國家所有,錢財,全部歸集與察京。太尉高俅′,也是中國足球創業人,高俅無兒無女,抱養了一個兒子,愛搶別人老婆,你老爸是太尉,天下好女子無數,為什麼高俅父子看上林沖,娘子?童慣


286草民



劉備本質上講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仁君”,他和曹操一樣是梟雄,他不嗜殺不濫殺,但是需要殺人的時候也絕不手軟,講義氣重道德,但是也不會為了別人犧牲自己。最重要的是他這一輩子從東北奔波到西南,長坂坡之戰的時候,按照當時的標誌他都可以算暮年了。人活到這個份上,心理素質差的不知道自殺多少回了,可劉備愣是不管輸得多慘都百折不撓,最後翻盤。

都說劉備投了這個投那個,但是有沒有注意到,儘管劉備像喪門星一樣妨了一個又一個盟友,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一個個對劉備還是待若上賓。而不管劉備打了多少敗仗,關羽、張飛、趙雲、孫乾、簡雍這些人對他都始終不離不棄。雖然僅憑有限的史料不可能完整地還原劉備的性格,但是一個能讓許多當世名將為之竭忠盡智,到了窮途末路也依舊生死不改的人,一定是擁有強大人格魅力的人。所有對劉備的評價裡,我覺得最準確的還是陳壽的評價,劉備最重要的特質不是仁德,而是“折而不撓,終不為下”。


萌娃影視庫


問題提出的有些人應該是指在網絡發表過的一些文章對這五人的描述吧,並非完全代表喜不喜歡,而是屬於個人的評價。

無非就是恨宋江愚忠,禍害兄弟;恨劉備虛偽,為人不實誠;恨洪秀全荒淫,事業未成便四分五裂。

喜歡曹操威武奮勇,雄心壯志,文采飛揚;喜歡李鴻章的兢兢業業,實幹建設近代產業。

呵呵,以上部分不代表個人的全部喜歡,畢竟李鴻章至今還飽受爭議。

宋江肯定是被討厭的成分屬於毋庸置疑,投降派嘛,什麼及時雨,無非就是小恩小惠會做人,但他搞的事情往往都是很叫人不齒,殺老婆,提反詩,最後都是弟兄們幫忙擦屁股。

唯一被人稱道的及時雨就是通風報信,唉,哥們,他是瀆職啊!

宋江當上領導,整部戲就全垮,英雄沒了,只剩下走狗。

劉備嘛,可圈可點,喜歡的人認為他是一位創業者的代表,確實如此,一無所有,七平八湊,坑蒙拐騙劉關張CP,組建勢力,敢上陣殺敵,能哭鼻子抹淚,咋的,能建立事業,這點細節還被批評啦,不信你來,早就被淹沒在亂世當中,豈能三分天下。

不喜歡的就是總指著劉備假仁假義,唉,以現代人看古代人,即便虛假,但他能做到滴水不漏,演技完美,我們在現實生活以自身演技忽悠得過別人?

洪秀全是肯定討厭了,理想歸理想,一旦有所收穫立刻翻臉,甚至內訌,什麼嘛,如此人物能成就什麼大事?大夥一股熱血隨了一群善於忽悠的山大王。

曹操是肯定喜歡的,東漢末年頭號熱血中青年,反董卓是身先力行,搞不了就跑,但不是純粹亡命天涯,立馬轉身組建聯軍討伐董卓,這一點是那些只會口舌討伐董卓的人能比?

掃平乾坤,滅掉野心家,重建漢室,即使被人指責漢賊依舊故我,但最後還是沒稱帝,頂多就是封王,踐踏一下漢室的異姓不得封王的規矩,這是他應得的。

文采就不必說了,不但是自已,連兒子們都很牛氣,劉備和孫權的兒子能比?

李鴻章確實是一位很具有代表性,頗受爭議的人物,他是處於皇朝末期,希望勵精圖治,奈何不是至尊,只有用盡努力去維持一個即將末路的封建帝國。

確實如此,在國人評語,他很多地方被人詬病,在外人眼中,他是一位廣受好評的人,如此中肯看待,一半一半吧,畢竟李鴻章也擺脫不了歷史侷限性,至少他的近代化產業還是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好處。


鴻哥iouyh福小鋪


我是一縷清風會賓朋,喜歡談古論今,閒聊趣聞軼事,誠懇邀您關注我的小號,謝謝🙏!

怎麼說呢?劉備、宋江和洪秀全這三位現在被不少人黑,說明人家的確不認可他們的所作所為。這三位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會攏絡人心,善於把自己裝扮的高大上的形象,其實論起文治武功真的不咋地,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東西,基本上靠矇騙耍手段上位,一句話就是一個很有天分的“戲精”。


劉備本來是個賣草鞋的小販,日子混得慘巴巴的,二十好幾了,要是說沒點想法不可能。恰好漢末時局動盪,劉備就想賭一把兒,可自個提筆落墨難,耍刀也一般,憋了好久,腦洞大開,硬是把自己包裝成了中山靖王之後,搖身一變有了皇親國戚的名頭,後來又遇上頭大胳膊粗的關張二人,更是對他崇拜的不要不要的,死心塌地跟著他一條道跑到黑兒,臨了都死在了他這個大哥的頭前兒。


刀筆小吏的宋江呢,屬於當時的基層公務員,每日裡混吃混喝,心血來潮和小妾閻婆惜雲雨一番,日子應該過得挺滋潤的。可宋江畢竟是地面上混的人,結交了不少朋友,也不知道這小子從哪裡搞得那麼多錢,反正誰張口就拿銀子往你懷裡揣,時間久了,“及時雨”的名號江湖上流傳開來,以至最後坐到粱山第一把交椅。可是他卻沒有什麼志向,只想替天行道,生生地把一百多兄弟送進了鬼門關。


太平天國的洪教主更是裝神弄鬼的高手。原本也想入仕混碗飯吃,誰知考了幾次公務員都名落孫山,這心裡真的上火了。一日,在廣州街面上尋著一本洋經書,隨意翻了翻,靈光一閃,拜上帝會橫空問世了,沒想到這麼一個大忽悠,真的當上了擁有半壁江山的洪天王。可能是太入戲了,不曉得怎麼治國平天下,每天不是拜上帝佈道,就是和一大堆的王娘戲耍,誤了軍國大事,廢了身子骨兒,生生地葬送了自己的天國。


再說說曹操和李鴻章,這二位可都是有真才實料的牛人。曹操伐董卓,平袁紹、滅袁術,橫掃北方的大小諸候,而且挾天子以令諸侯,具有很高的政治眼光和軍事能力,尤其還是一位大文學家,和他兒子曹丕、曹植被後人譽為建安文學的代表。雖然在歷史上揹負世之奸雄的惡名,但話又說回來、沒點真本事,還不佩呢。


李鴻章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自然能力非同一般。他24歲科考入仕,進翰林,從行伍,平亂世,興洋務,為清廷延續嘔心嚦血55載,可謂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雖然他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可並非是個人無能。他一手打造的北洋系,其中許多人都成為影響中國走向的關鍵人物。

所以,現在人的價值觀就是做人做事,還是要有真本事。整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早晚都會漏餡兒,因為歷史會把你扒得精光兒!


一縷清風會賓朋


為交功課,第二篇,繼續碼字。

劉備、宋江、洪秀全等都有個共同點就是:通過各種文學、藝術、娛樂、以及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需要,被美化得估計自己親媽都不認得了。

而曹操、李鴻章等也有個共同點:通過各種文學、藝術、娛樂、以及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需要,被黑化得估計自己親媽都不敢認了。

隨著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愈來愈多史料方便公開查閱對比,對歷史上許多人、事、物的瞭解與判斷對公眾而言有了全方位且不可逆的自我認識提升。這已經再也不是可以指鹿為馬甚至為媽都肆意妄為的年代了。

以上人物就不展開評述了,資料非常多,如果你只相信教科書就當我沒說。現實中成熟的人都明白,每個人都無法以自己非黑即白的角度去定論評判,其做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都會有特定的環境、理由、目的。只有公正、客觀、理性、全面的去看待才可能得到一個有價值的結論。

現在對劉備之流的反感和對曹操之輩的喜愛更多的其實是現代人開智逆反的表現。畢竟傳統學習中得到的信息結論都懶得以片面去形容了。當把一個人捧得越高,他肯定摔得很慘;把一個人踩進塵埃,他遲早能開出朵花。歷史畢竟是客觀發生的事,不是為自己服務的皇帝新衣。



熊貓白黑


比如我

小兒與少年喜歡呂布,就喜歡武力最強的那個。

青年喜歡趙雲,智勇雙全能文能武。

中青年可能就喜歡智力型,諸葛亮,郭嘉,荀彧等等,(我現在在這個階段)

之後的階段嘛,可能運籌帷幄,一馬當先並不適合中老年心態,武力與智力第一已經不是自己追求的了。

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畢竟我沒有到六十歲,不知道你們是否有留意,新三國臥龍崗裡面的生活。放牛者唱著孔明作的曲子,布衣邀一知己飲酒作樂,哪管這世界誰得了天下。

另外這個問題其實跟李鴻章挺類似的,大概意思就是少時不識李鴻章,老來方知真中堂。年少時只看結果,只有稍微有了閱歷之後才會想知道為什麼會是這個結果。


健康小手冊


社會在發展,民族在進步,國人在成長。

隨著我們每個人都知識水平的提高,我們對於一些歷史人物都會有著自己更為獨特且客觀的見解。

在以前,對於一些歷史人物的評價都是聽從所謂專家的觀點,對於專家的權威性過於的依賴,所以導致我們大家都很難用自己的思維去看待這些歷史人物。

在科學技術網日益發展的今天,我們談論一個問題,評價一個人都會自己在網上找答案,而不僅僅是看某一本書,聽從某一個講座來了解事情。所以,在這眾人談論的期間,因為沒有了專家的權威,網友們一般都會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設身處地的去談論自己對於這個人物的見解,所以這也使得社會大眾對這些歷史人物的評價更加的客觀話。



就拿宋江而言吧,以前我們看《水滸傳》看的十分過癮,總覺的宋江這個及時雨多麼的講義氣,眾多好漢誰都不服,就服宋江。大家便以宋江為榜樣,總是宣揚他多麼的豪情,多麼的光芒萬丈。的確,也許是因為看《水滸傳》的時候,年齡還小,就像是看故事一般一略而過,在加上自己沒有什麼人生經歷,以所謂的英雄主義、主角光環來判定宋江就是好的,就是個英雄。可是,長大後再次閱讀《水滸傳》,就和小時候看待宋江不一樣了,你能夠總自己已經逐漸成長的思維去看待他了。另,就算沒有過多的人生經驗,可是網絡擺在那,當你搜索宋江,就會出現不同的關於眾多網友對宋江的評價,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這時候,對於宋江的評價,便有更多的取捨。



談完宋江,再看劉備、曹操。如果現在讓我來看這兩個人的話,我會更傾向與曹操。儘管小時候和小夥伴角色扮演一直想成為劉備而不喜歡曹操,可是如今,漸漸明白,曹操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主公。就提一個文學而言,他《龜雖壽》就是文學史上燦爛的星啊。

李鴻章,這是個到現在仍然有爭議的人物,我也在悟空問答上一直提到他。對於這個老人的事情,我們還是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時代的禁錮。大家都說他是個賣國賊,可是,有句話說的好,少年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想一下,在那個時代,皇族誰願意去背賣國賊這個千古罵名啊,李鴻章頂多算是清王朝的救火員罷了,一直為慈禧揹著黑鍋。世間總是有著許許多多無可奈何的事情,是由得你接受,容不得你拒絕的。



我前兩天看了一個段子,說原來《還珠格格》爾康是個心機男,《情深深雨濛濛》中的書桓是個自私男。仔細看了一些片段。現在看來,還真的有這麼一些道理。

我個人很喜歡一個片段,就是在《神話》中,趙高向易小川抱怨的那一段。趙高對易小川說,大家都喜歡你啊,我殘缺啊,我只有一步步的向上爬,我要爬到最高,我要做趙高。

有時候,變的不是人心,是社會。誰不想成為一個英雄啊,可是,現實卻總是將我們推向江河的彼岸,世界上最難過的事情,便不得不。

所以,隨著我們個人的成長,環境的變化,輿論的導向等多種原因,我們對許多事情的見解有時候也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