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丨民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盧曉鍾:要傳承盧作孚精神

专访丨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卢晓钟:要传承卢作孚精神

提起近代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盧作孚先生,大家都不會陌生,上世紀20、30年代,這位愛國實業家在北碚區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鄉村建設運動”,為北碚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抗日期間組織領導宜昌大撤退,保存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命脈。

盧作孚的事蹟影響之大,被後人稱之為“盧作孚精神”,當代有非常多的人繼續傳承這種精神。盧作孚嫡孫盧曉鍾,全國政協原常委、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民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亦是這樣的一位傳承者。在北碚區第四屆人才活動週期間,上游新聞記者專訪了盧曉鍾先生。

傳承盧作孚精神

“盧作孚精神在盧家後人以及更多人在傳承。”盧曉鍾說,盧作孚精神具體體現在他本人的幾項貢獻,例如教育事業的貢獻,他在青年時期提出教育救國併為之奮鬥,自學成材後創建學校、圖書館、博物館,普及文化和教育,並以北碚為基地。然後又創辦實業,接著從事鄉村建設運動等,內容相當豐富。

“嚴格來說最為主要的就是愛國、報國。”盧曉鍾介紹,國家也意識到盧作孚精神具有現實意義,所以就在改革開放後恢復了民生實業,這也是一種傳承。除了民生實業的傳承外,還有“老民生人”傳承,例如盧國律老先生等,一共10餘位老先生,年紀最小也有60多歲,在創建新民生實業時,聘請他們來指導工作,所以這也是意義非凡的傳承,並得到了中央、市政府以及人民的一致認同。“而我們這代人,要繼續延續他們的精神,並把這種精神發揚下去,傳給下一代人。”

改革開放40年來民生是如何做到最好的?

“辦實業,必須要具有愛國情懷,要在愛國、報國思想下,來開創企業。”盧曉鍾說,企業始終要心繫國家、社會和老百姓。民生公司一直在從盧作孚精神裡面吸取、借鑑優秀的思想以及發展道路。

“我希望民生能夠更好地發展。”盧曉鍾介紹,民生,一定要貼近市場,要滿足市場的經濟需求、社會需求、老百姓的需求。“滿足需求就是民生企業發展的方向,民生企業一定要緊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根據需求去尋找發展方向。”

中小企業要有大局觀

“針對中小型企業,他們是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的,首先他們需要從思想上轉變,他們需要貼近國家政策以及社會發展經濟的需求,要依託國家的政策去發展,滿足人民的需求。”盧曉鍾給中小企業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中小企業需要引進新型人才,要把他們的運營理念運用到自己的企業,把他們的知識融合到自己的企業,這樣企業便可持續發展。“企業經營者還應該具有大局觀,不能只盯著自己創辦的事物,應該瞭解更多、更廣的事物。”

“結合北碚地區發展的特徵,還需要創新。”盧曉鍾說,以往內地都是借鑑沿海地區,現在要在借鑑的同時,結合北碚的發展趨勢,形成一種創新,符合北碚的發展需求,這樣才能夠走的更遠。

“盧作孚精神是需要我們去延續,並傳承下去,一直延續。”這是盧曉鍾先生對盧作孚精神的希望與行動,這也向更多人傳遞了盧作孚精神,讓更多的人接受傳承,並延續下去。

上游新聞記者 徐菊 張皓 實習生 黎盛榮 攝影 甘俠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