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來世間是幹什麼的?

噴火的貓


人到底來世間是幹什麼的。幹什麼的?舉個例子吧。某個旅遊聖地。環境優美,氣侯益人,各色美食,應有盡有。高山傍峽谷,長江匯大河。陸地瀕海,滔聲不斷。四時分明,暑往寒來。空有百雀,嗚飛祥和,林生眾獸,奔吼佳音。石聳如松柏挺勁,松立似玉女修直。花開如潑彩般炫爛,雲起似龍飛樣歡騰。真是天上美景人間造,地上佳境賽神洲。這樣好的地方有誰不想來嗎。

人到世間來,就像是去了這麼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旅遊。活人是隻購了單程票,並且來時都靠的是父母。回去,就算父母還在,可所有的父母,都沒給兒女們準備反程的交通工具。所以,無論是誰,來到世間旅遊都是一次性的。來了就算來了,回去,據說人死了就回去了。回那去不知道。來世間既然是旅遊,說明人真正的家不在世間。到世間來不過是籤個“某某到此一旅"後,呆上一陣子,莫管好賴,兩眼一閉,就打道回府了。

世間是個好地方,有吃有喝餓不著,美景佳境住不厭。要問人到世間到底幹什麼,照直了說: 第一是禍害地球,第二還是禍害地球,第三是千萬別忘了前兩項任務。因為世間不是人真正的家,人到世間不過是一次短暫的旅行。看夠美麗景色,吃遍美味佳餚,游完該遊的地兒,幹完該乾的事兒,再認一遍從真正家裡一起同來旅行遊玩的熟識人。對世間上的一切沒有任何眷顧,對世間提供的所有,沒產生半點不安。不覺欠世間什麼,也不認為毀了世間那些,反正世間上的這些,兩眼一合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倒是自身有些遺憾,來到世間一回,沒能獲得滿足。下次若能再來,聽說有個地方,下埋有不少黃金,深度三千公尺左右,不把它們挖出來,回去做夢都會想起。總之,看著這麼富有的地球,不把它弄殘了弄廢了,心裡就是不舒服。所以要一代接一代的來,不停的禍害它,就不信無窮無盡的祖祖孫孫會幹不掉它一一地球。

宇宙的母親說: 可憐的地球,我的孩子!


庸者有天


人到底來世間是幹什麼的?我說啊,你首先要為自己能投生來這世間而感到高興和感恩。為什麼呢?在佛陀教學中我們應該很清楚很明白這一點,即,人是在六道中輪迴的,也不知經歷了多少劫了?六道是三善道和三惡道合成,三善道是人道,修羅道和天道。三惡道則是畜牲道,餓鬼道和地袱道。佛家常說,作善得善報,作惡得惡報,這是因果定律,縱然你不相信但它也依然存在,並且如影隨形,終不離你的所作所為。你平生作的善業多多,不僅因善果得好報,來生也必投三善道。反之則入三惡道。因此,我們今生能得人生,來到人世間,定是之前所作善業多,能不慶幸嗎?

人來到這世間,從降生的那一刻起,最不能忘的是生我養我的父母雙親。在慶幸自己得此人生的同時,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情,應當是做人的最最之根本。忘掉了這一根本,丟失了自己的根,一切的一切,都是虛偽的了。且不說別的,起碼,三惡道已經在向你招手了,你自己也正在以難得的人生漸漸地走入三途,就可惜了。要知道,人在六道里輪迴,能得人生,猶如蒼海一粟,太多太多的時間都是處在惡道多啊!因而,無論過什麼樣的生話,珍愛自己,感恩父母,務必念念不可忘懷。

已經來到.這個世間,那我們究竟幹什麼來了?佛說得好啊,人生是酬業來的。何為酬業?人在過去生中,也就是宿世所作所為,無非二種,即善與惡。所造作的善業與惡業,有大有小,有深有淺,但所造的又剛好不至於墮到三惡道,就辛運地投到了人道。所謂"酬業",實際就是來嘗報你之前所造下的,不管是善還是惡。這一生你都以嚐到。這就是為什麼世間有貧富貴賤之區分?又如今生有些人,看上去是不善之人,也常行壞德之舉,卻又過得富麗堂皇,洋洋自在?這也就是其之前造的善果大,今生在嘗得呀。只可惜,今生他們是嘗福之中在造惡啊。一旦福報消盡,災不單行呢。所以呀,今生無論怎樣,斷惡修善,實在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件大好事,萬不能忽略。


悟心149242669


或許人來到世間只是一個偶然吧,陰差陽錯地來到這個世界,我們沒有選擇,只有接受,接受上天賜予的生命。至於人來到世間幹什麼?,我覺得沒有什麼意義,人只是活著罷了,只是人類的種族需要延續。在人類未誕生之前,這顆星球上不也曾充滿著生機麼,如今它們都消失了,那它們來世間是幹什麼呢?世間萬物循環往復,週而復始,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人類也只是萬物的一部分。

1950年初,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收到拉特格斯大學一位19歲的大學生親筆寫來的長信,這個大學生在信中說:“先生,我的問題是‘人活在世界上到底為什麼?’”他排除了諸如掙錢發財,博取功名或助人為樂之類的答案,他認為人活著“什麼目的也沒有。”

其實我覺得我來到世間並不是幹什麼,只是活著,也追求更好的生活,我覺得人生更像是一種經歷吧,一種感受,體驗生老病死,人間冷暖,最後消逝於自然中。歷史就是一場無盡的輪迴。我還在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些都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可能永遠都沒有答案吧


落塵星願


宇宙中的一切事亊物物都是一個發展變化過程,從產生走向滅亡,世界就是這些大大小小的過程的集合體,佛教說“緣起性空”,其實就是一個意思!由此我們就不難明白:人生其實毫無意義。有人要問?既然人生毫無意義,那麼我就糊塗了,我們到世間來到底要幹什麼?聽我說,既然人生到頭一場空,我們來到世間的任務就是應付環境,儘量過得幸福點,快樂點,然後瀟灑地離開這個世界,如此而巳!那麼我們如何獲得幸福、過得快樂呢?這個就是個大問題了,它首先要求我們必須認識你自己,你是什麼人?最喜歡幹什麼?最擅長幹什麼?做什麼亊讓你最有成就感?做什麼事情讓你感覺到自己的強大?綜合思考一下,找出自己的特長,發現人生中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東西。在對自己作了深刻的反思後,做自己喜歡的亊,追求自己本性中真正想要的東西,不求名利,如此一來你自然而然心平氣和、身心愉悅、千祥駢集!一生就幹一件亊,把精氣神都集中到一點,你必定會在這件亊上獲得突破,搞不好你還會迎來人生中的一個大精彩!創造輝煌!這就是我為你設計的人生行動方案,只要你參照執行,你的一生絕對是幸福的,到老時你回顧一生,肯定會感到沒有虛度光陰,沒有迷失方向,然後瀟灑地離開這裡!


智慧與學問


是來歷劫的吧,歷完劫就能飛昇上仙了。

世界上每一個人的命運都不相同,不管富貴還是貧窮,都或多或少遇到不同的挫折與磨難。有的遇愛情劫,有的遇親情劫,有的遇錢劫,有的出事端,反正生活在世界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每個人都無法避免。


有的人出生即富貴,有可能他前生積累太多福報,並不是他投胎的技術好。凡事不必太過怨天尤人,儘自己的最大努力活出真實的自我,才是最好。

有緣才會相見,冥冥之中註定的人,躲也躲不掉。

心態放平,盡力而為,活得坦蕩蕩,問心無愧,不負歲月。



若命運待我刻薄,就當修煉心性,歷劫了。

若命運溫柔待我,我將心存感激,也絕不辜負歲月。


失憶蝴蝶湖心舞漣漪


剛開始,我真的不知道來這世界上幹什麼來了?當時爸爸媽媽似乎也沒有教我,就這樣在懵懵懂懂中長大,上了小學,那時是1975年。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父母挺成功的,讓我上了個高中,就準備把我分離出去了。那時我十六歲半,決定讓我當兵,就來到海邊一座孤島上當了一名海軍。這是父母以愛的名義進行的強制性控制。那時我仍然不知道來這世界上幹嘛。

經過部隊的教育,訓練,漸漸明白,我不是給父母當兵,我是保衛祖國的海防線來的。那時,所思指導所為,我的文化知識和身體素質都突飛猛進,我成了男子漢,我是個軍人,我第一次有了理想和信仰,那就是,人民海軍向前進,提高警惕,保衛祖國。

當風兒輕浮記憶深處的花朵,事隔多年以後想起,帶我重溫風雨征途中那些永遠的溫暖和感動。心底老想著,站在海邊兒,激起一絲溫馨。讓它伴隨著著記憶的風,瞬間吹動少年的頭髮,一路風雨兼程。我又想起那激情燃燒的歲月。既然必須的承認了這個歲月,那就承認了這份緣,一切都是註定。

我不置可否,人生與我,就是在激情燃燒的歲月尋找激情。所有平平淡淡的花好月圓,對我來說都沒有意義。我在生活中成長,我在愛情中成長。夢中有個心愛的女孩,她與我隔岸相望。雖遙不可及,卻心心相印。精神與肉體,慾望與道德,理性與情感,現實與理想,以永恆的衝突和斑斕色彩,伴隨著我漸漸長大。

每一條彎路都是財富,原來,每一條彎路都是為了讓我們看到更加開闊的景色。讓我們歷練出更闊的胸懷和更有價值的人生。曾經用了無數個華麗的比喻,去彌補時間流逝,老去的傷感。為的是安撫一下自己逐漸失去的美好年華。

走過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過一些山,才知道艱難;過了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過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經過一些事,才知道經驗;閱過一些人,才知道歷練;讀過一些書,才知道財富;過了一輩子,才知道幸福。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白雲蒼狗,彈指一揮間。我們來不及認真的年輕,我們必須精緻的老去,儘管步履蹣跚,漸行漸遠地走了五十多個歲月了,而今到了日簿西山,洗盡鉛華,何不樂知天命,既不延長,也不縮短,讓我們陪伴生命。告訴自己,我們將要跨上這座橋,去遠方旅行。

現在物是人非,女孩早就成了別人的老婆。想起時,有淡淡的傷感。但那些傷感已經不刺痛了,過去了的,都是好日子。也許人生就是這樣,總有一些解不到的夢想得不到的愛人,忘不了的疼,再回憶起來,好像站在那日的雨霧裡,整個人都潮潮的。況且,自己也年過半百,應該寧靜淡然,有些事,貌似答應別人,其實也是在答應自己,了自己一個心願。

在夢裡啟程,如果現在要有人問我,你這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幹什麼了?我就自豪地告訴他,我給我們祖國的一萬八千公里的海岸線站崗了。


王海兒111


大多是來受業報來的,不來不行。

人的善根不同。善根好的可以改變命運,為自己曾福曾慧,甚者成為聖人成為佛,之後接引度化眾生。選擇出家的人大多如此。

一些人業報盡了就稀裡糊塗死了,像河水一樣湍流不息輪迴生生不止。

有的人是乘願力而來,度化眾生解救眾生的。他們弘揚佛法,自利利他,自覺覺他。如:活佛、很多大德們、河南大悲寺的僧眾、也有在家的居士等。

但也有魔。當然外表看不出來。釋迦牟尼佛說過,在末法時期,魔的魔子魔孫兒也會來,也穿著出家人的衣服,在出家人群中來障礙佛法。

所以在末法時期,善根好的現在都一心向佛,抓住時機好好修行,逃出一個是一個(跳出三界出輪迴)。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生不在今生度,待到何生度此身。

說這麼多,至於你自己想幹嘛來還是趁早想清楚。是為錢財、愛情、名利?還是為解脫?孰輕孰重還是看個人。


手機用戶59704675538


生命無常,隨時都會與死亡相遇,也許明天不會再來,但今天畢竟存在,我們要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當下最有意義的事,莫過於對死亡的訓練——修習禪定。


世間萬物皆是道的投射、道的影子,眾生追求一切皆是在追求道。道的顯現形式分精神(無形)與物質(有形),追求精神用無為法,追求物質用有為法。無為展現道,有為展現自我。當以無為之心,做有為之事。


修行人既食人間煙火,又超越人間煙火;既生活於世間,又超越於世間。

當你深入禪定,世間任何事物對你都是多餘的,你不會留戀,只會隨緣。此非消業,也非了緣,而是愛心與智慧的雙運。

心中毫無牽掛,一無所有時,得到的是整個世界,乃至整個宇宙;心中裝滿慾望,執著於心外之物時,即是身心被困之時。要解脫,要自在,只要放下慾望和執著的心。

(本文選自萬行大和尚《微言大義》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國學漢字文化”——每日一字,透解人生!


國學漢字文化


我知道菩薩來世間幹什麼的,菩薩另一個名字,"覺有情",已經覺悟,可以渡彼岸,但對眾生有情,甘願受輪迴之苦,有形,或者無形,留在世間幫助眾生。
修行深處,能感知到菩薩的存在,並且能在菩薩場中獲得能量。如何感知?分擔菩薩的工作!有什麼好處?得到菩薩能量加持,人生從此不同,不再有焦慮和痛苦,不再問"人到底來世間幹什麼的"。


觀音,無所不在,無處不在,不論修行人在什麼修行狀態,都能給予能量加持。


能量加持


“未生之前誰是我,既生之後我是誰。長大成人方知我,閤眼朦朧又是誰?”順治皇帝這首詩,道盡了人生的迷悶,一個人生到世間究竟是為了什麼,這個“我”又究竟是誰?這是誰也說不清楚的千古疑團。所謂“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所來兮何所終!”,來既不知為何而來?去時不知因何而去。

但凡人莫不樂生惡死,所謂“來時歡喜去時悲,空在人間走一回。不如不來亦不去,也無歡喜也無悲!”。但凡一個人來到世間是身不由己的,自己絕對沒有選擇的權力,因而誰又能會帶著目的出生呢?為了幹什麼才來,不幹什麼就不來,絕對沒有這回事。如《倚天屠龍記》中小昭所唱的歌:“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凡夫眾生受到業力的牽引,莫名其妙的來,亦不知哪天莫名其妙的去。

因而,我們人來到世間不為幹什麼,只能勉強說是為了來而來。而在我們來到世間以後,便虛妄的形成這個“我”的存在,受到外物環境的牽引,往往為了某一目的而做些什麼。但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生世間,對於菩薩、聖人而言則不然,他們出生世間往往是為了教化、幫助、普度眾生,目的是濟世救人。但對於我們凡夫一般人,來到世間則是不為幹什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