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年級了,每週閱讀2小時,作文不會寫,現在上著作文輔導班,效果不好怎麼辦?

甜甜圈寶貝1223


是什麼原因讓孩子讀不懂寫不好?家長早知道早好!

經常有家長說自己孩子閱讀起來很費勁。

好長時間都不會翻一頁,

有家長陪伴在側,

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但並不是因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就算在寫作業的時候,

也是看一筆寫一筆。

有時還會丟字,寫錯字。

效率慢的急壞了家長。

究其原因,

其實是因為孩子出現了讀寫困難。

從預防閱讀困難的角度提倡早期閱讀,看似聳人聽聞,實質卻並非標新立異。

事實上,在中國國家研究院早期閱讀委員會的研究中發現,整個中國範圍裡存在著嚴重的兒童閱讀困難的危機問題。有研究數據表明,中國大約有256萬閱讀困難的學齡兒童存在,佔中國全部6至2l歲學齡人口的4.43%;

這些閱讀困難的存在,實際上已經影響了中國地區人口的素質。在檢討美國的閱讀教育狀況時,研究者們認為現狀存在很大的問題。有關研究的統計數字顯示,中國公民中40%的人不能有效地閱讀,甚至不能閱讀,因此影響到人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工作系統的運作。

在社會和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人的閱讀能力被視為重要的具有很高價值的能力。這本書中提及美國的兩項國家級長期追蹤的教育研究項目.結果揭示了近20年來學校學生中存在的最為普遍的個人學業期望:一是“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二是“成為成功的工作者”。

研究同時發現,現代社會有關“在工作中獲得成功”的條件已經有了新的定義。人們普遍認為閱讀能力是學業成就的主要表現,也是一個人未來成功從事各項工作的基本條件。

另一項研究也表明,那些在小學三年級閱讀方面的差生,一般都會成為高中階段成績很差的學生,許多人甚至可能無法從高中畢業。研究發現了早期閱讀與後期閱讀的關係,即對未來閱讀能力和學業成就具有預測作用。

因此研究者們正視到閱讀是學習的基礎,是人的成功的基石。

歸納起來說,我們希望中國的兒童可以從小就獲得一個“和諧閱讀”(Snow, 1998)的教育環境。

兒童在早期閱讀過程中可以得到的是,接觸書面語言的形式和運用的機會,發展語言和元認知能力的機會,掌握詞彙構成和文字表徵的機會,同時也是發展學習讀寫的傾向態度的機會。

在我們提倡的早期閱讀活動中,孩子可以閱讀許多有趣的圖畫書,自然地習得一些常見的熟悉的文字;他們也會塗塗畫畫地開始寫自己的名字,或者用圖文並茂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文字知識。

他們將成長為對閱讀充滿熱情並能有效閱讀的人。讓我們給兒童提供的早期閱讀環境,成為兒童走向成功閱讀者的基礎,同時也成為兒童作為終身學習者的開端。

那怎樣預防閱讀困難呢?需要做到下面4點:

1. 通過閱讀從文字中獲得意義。

漢字不像拉丁文那樣是純粹的字母文字,而是音形義相結合。如果說音與形是它的外表,那麼義就是它的內涵。

漢字的外形是美的。音雖也由二十六個字母所組成,卻不是孤立的,而有一定的關聯:“認字認半邊,不用問先生”。音與形各有分工,音在口頭上,落到白紙上成為黑字時,則隱去其身姿,而主要由形體來呈現。

形體也不復雜,點橫豎撇捺是基本的筆畫;橫折、橫折彎鉤、橫折折撇、豎彎鉤等則是並不複雜的變化。可是這樣簡單的點與線、直與曲,牽牽連連、分分合合地讓漢字有了姿態。

2. 有足夠頻繁且深入的閱讀機會。

培根說:“讀史使人聰慧”!

列寧說:“書籍是巨大的力量”!

鄉村有句老話:“三代不讀書,猶如一圈豬”! 可見,無論偉人還是草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只有通過閱讀,才能使人變得聰穎睿智。

的確,讀不讀書或讀多少書,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會清晰地表現出來。

在當今世界,學習大環境鉅變的情況下,作為學生不能只拘泥於對課本知識的掌握。因此要求學生廣泛閱讀一些他們本來應涉獵的好書,擴大閱讀量,以擴大其知識面,提高其閱讀能力。

3.重視拼音的學習和運用。

拼音是閱讀的基礎。所以學號拼音能夠熟練運用顯得尤為重要。

家長把拼音字母表,圖是帶音頻教學的,孩子可以跟讀。拼音表貼在床前、客廳。

睡前、起床、週末、吃早飯時,孩子就抽空讀幾遍。

鼓勵孩子在家扮演上課的場景,常拿家長準備的教棍,指著拼音教家長讀。

4. 瞭解文字書寫機制的本質。

對於字形、線質這些東西,只要你一直書寫就一定會得到。但是從長遠來看,應該是通過書寫來改變人本身,比如觀察的客觀和細緻的態度,要對字帖足夠尊重,要把自己看成一個不會寫字的人才會有收穫。

越寫越不會才是最佳狀態。書寫者臨帖的目的是改變自己固有的書寫習慣,帶著自己書寫的習慣去臨帖沒什麼意義。

基本訓練的練習要像修行,如同服藥,剛開始可能不明顯,但到了一定階段,就會有本質的改變。


樂朗樂讀


說說我的經驗,不是老師,只是一個即將五年級娃的娘。作文肯定和閱讀有關,我們家娃三年級前是真心不會寫作文,因為原來的倆語文老師就是個搗糨糊的,那會真心急啊!但是糊塗如我,沒送補習班。

說實話三年級換的語文班主任不錯,每次提綱寫好,而我因為自己放學接娃的時候必定會聊天並詢問當日作業,只要有作文,那就會引導。先問你準備寫什麼?是否有內容寫,都有了,那就讓她自己一點點講,最後一個完整的故事就出來了。這個時候孩子是不會覺得你在給她講怎麼寫作文,而是覺得自己很厲害,這篇作文很好寫,那麼興趣自然就來了。

到我們四年級的時候基本不需要我的幫助和引導自己就會把要寫的大概內容說給我聽,然後成文,作文基本算過關吧。

另外要說的是小朋友的閱讀時間的確不能少,但是單純的傻讀沒有用!因為你不知道她是否讀進去了,有意識的讓她講給你聽,這個很重要,講故事也是寫作技巧之一。為了讓她更好的引用好詞好句我會給她積累本積累次詞語,碰到好詞好句讓她摘抄下來,然後要查字典把詞語解釋寫出來,記得一定是查字典而不是百度哦!查字典更能讓孩子記住,這個很重要!可能有些小朋友會偷懶不想記,那麼要麼強制執行,要麼就以柔克剛,我選擇兩者結合,以柔克剛就是跟她說我會把這個本子一直留到她長大,這個很有紀念意義!反正我家娃吃這套😆

作文其實關鍵就是閱讀和積累,三年級前可以找些探險類的書籍看,不管男孩女孩都喜歡,我家是女娃三年級時什麼《查理九世》什麼校車都喜歡,我就成套的給她買,到四年級上的時候她說要看《荒野求生》,我也買,但是看完以後我就開始引導她看其他的書了。比如家裡有本《史記故事》她看了之後跟我說:媽媽,武則天好厲害哦,一個女的居然成皇帝了!這個時候我推薦她看《蒙曼說武則天》,反正後期就開始引導她看經典名著,偶爾娃爸也會和她聊聊三國,講講史記,至於我只負責推薦。😄

以上是我用過的一些小方法,希望對各位有用,莫見笑😜


程姐姐Lisa


作文好不好,閱讀是關鍵。

四年級作文不好,我給你三個建議吧。

第一。短期提高分數的辦法。

四年級的作文,基本上還在模仿階段。把作文輔導班退了,然後去買幾本《小學生優秀作文》,讓你家孩子看,一個晚上看一篇,看完給你複述一次。每天半小時就好,堅持做,一個學期之後作文分數就能大幅度提高。

第二,長期提高閱讀水平的方法。

小學階段,比較適合讀文摘。因為文摘的文章比較短,還有趣。看看那個文摘有少年版的,訂閱吧。如果還有時間,買兩本前兩年的合訂本。孩子看的文摘,家長麻煩也看看,儘量把文摘變成家庭聊天的內容。有互動,讀起來更有趣。

第三,睡前聽故事。

幼兒園階段,有沒講睡前童話故事的習慣?四年級可以改成聽名著。買一臺播放器,淘寶賣幾十塊錢的就行,然後去淘寶買內有名著若干的插卡,上床睡覺就放,形成習慣。

這三條不難做到,做到了,作文就不會差。


春暖花開003


首先針對提高作文水平,每週閱讀兩小時是不夠的。

我的女兒三年級,基本上寫三篇都會被學校發表一到兩篇。而她的閱讀量每天至少三個小時,平時玩耍的時候還會用牛聽聽聽故事,當然這其中大部分是英語方面的。我們沒有上培訓班,只是給她購入了一兩本關於如何寫作方面的書。


我覺得只要閱讀量上來了,不愁作文寫不好。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閱讀量也不小,可作文就是寫不好,怎麼辦?即使前期寫不好,也不要擔心,我們家的劉老師說,培養好閱讀習慣(每天得至少一小時),到了初中階段會有一個飛速發展期,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要操之過急。

對孩子不要要求太高,多引導,多鼓勵。


夏天麻麻談育兒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好像每年都會被問類似的這些問題。經常也有家長問我,上作文輔導班有沒有用?或者是這孩子看了很多書,為什麼作文寫不好呢?會不會讀書也沒有用呢?

可以明確的是,讀書對於作文的提高,當然有用。我們不但要讀書,還要大量閱讀。

但是,讀書也是有方法的。如果不得法,那麼讀再多的書,也沒什麼用。

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為了給每個家長講明白讀書有多重要,我總會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腦袋裡沒有裝足夠多的書,是沒有辦法寫出東西來的。

一個是讀書就好像修房子。每一本書,都是一塊磚,總要有足夠多的磚,才能建起一座漂亮的房子。總是要讀足夠多的書,才能夠寫出好的文章。

那麼到底多少叫多呢?可以明確的說:一週兩個小時,真的非常不多。

我教的任何一個班級,從一年級起,無論我是否外出開會,是否生病請假,無論當天是否佈置有書面的作業,有兩個作業是每天必須要有的。一個是大聲朗讀課文,一個就是:讀課外書。每天至少半個小時,如果遇到週末和寒暑假,那麼看課外書的時間就增加到每天一個小時。必須完成。

為什麼要這麼多的時間?因為語文是一個慢學科,是一個“舉十返一”的學科。大量的閱讀,既是語感的積累,也是語言的積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都沒有讀夠,上再好的作文輔導班,學再多的技巧,也是南轅北轍,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要想寫好作文,首先應該是大量閱讀。如果四年級作文都還寫不好,那麼每天閱讀的時間,至少要保證半個小時,週末多一兩個小時,把以前少看的書,彌補起來。

當然,大量閱讀,只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做的是打地基的工作。

要想寫好作文,還要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學會積累。所謂積累,就是指積累好詞佳句。很多文學青年,少年時代一定有一個經歷,就是在讀書的時候,遇到讓人覺得非常美或是發人深省的句子的時候,喜歡用一個很好看的本子,珍而重之地把這些句子記錄下來,這就是積累。

在整個記錄好詞佳句的時候,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美的詞語和句子:比如成語,比如描寫精妙的句子等等。在尋找好詞佳句的過程中,孩子在思考,在鑑賞,無形中。就完成了對孩子的一個審美的薰陶。同時,在大量積累的過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就知道在自己的作文中,應該用上什麼樣的句子了。當然,也不排除有的孩子偷懶,不想寫的情況。這個時候就要有強制規定。比如我就曾要求學生在寫話時,必須用上五個恰當的成語,後期還有必須用上格言、古詩、歇後語等等。這樣的語言訓練之下,孩子的作文提高非常快。

學會積累以後,還要讓孩子學會思考——這是寫好作文的核心。

學會思考的第一步,是對已有文本的思考。比如到了三四年級,就要學會精讀一本書了。這個書的選擇,不能是那種快餐式的,帶有娛樂休閒性質的書。必須選擇一些推薦的,精典的書籍進行精讀。精讀,就是對書的關鍵詞句進行勾畫批註,對這些詞句進行思考,並把思考批註下來。建議在做這個訓練的時候,最好有大人帶著一起開始讀第一本書。不然孩子覺得無從下筆。思考什麼呢?為什麼在這個地方要用這個詞,寫這句話,用意是什麼?背後有沒有什麼含義?這個地方為什麼要用這段景物的描寫,有什麼意義嗎?在這種情況下,主人公為什麼要這樣說?為什麼會用這些動作?……當孩子一步步進行深度思考的時候,當孩子一步步接近作者寫作的真相的時候,他就開始慢慢爬上了巨人的肩膀,用經典的思維,去構思自己的寫作世界了。

當孩子開始模仿經典,進行自己的創作時,不妨給他劃一個就近發展區,比如這一次作文,增加對動作和聲音的描寫,增加心理的描寫,增加對環境的描寫……多加描寫,能讓文章變得豐富而生動,有聲有色起來。再比如,要求寫作文的時候,必須要從現實中來,做到有根有據。

寫完之後,一定要按照上述要求,進行自己的修改。在修改中,一步步完善自己的作文,做到有聲有色、有血有肉、有根有據,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當然,文章要寫完整,學會審題,結尾要點題等,是基本要求。

後期到了五年級,建議學習一下思維導圖,試著用思維導圖去建構作文的提綱,進行結構、選材、寫手手法上的篩選和思考,進步會更大的。

總之,要想寫好作文,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都非常重要。一定要多看經典,多想想經典為什麼這樣寫。《小學生作文》一類講技巧的書少看,經典的書要多看。作文一定要用真情實感,為情造文,好過為文造情。


尋數點梅花天地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從教三四年級語文已近二十年,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孩子三四年級正是起步作文階段,重要性不言而喻。題主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應該是對孩子很關心的父母,值得讚揚。

但是寫作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想要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見影的,題主需要有這個心理準備。

在題主的描述中出現“孩子四年級了,每週閱讀2小時”這樣的字眼,說明題主已經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但是我覺得還不夠。一個四年級的孩子每週7天,閱讀時間僅為2小時是太少了。我們的語文教學大綱中要求四年級課外閱讀不得少於30萬字,這是基本要求。顯然,您的孩子沒有達到這個要求。

沒有量的積累就無法實現質的飛躍

所以建議題主增加孩子的閱讀量。當然並不是閱讀多了就一定能一下子提升寫作水平。我們閱讀也要講究方法,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習慣。

第一引導孩子思考。書中內容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第二學會借鑑。讀書是為我們的寫作提供“源頭活水”,學的目的還是為運用服務的。千萬不能讀死書。引用、模仿等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掌握一些技巧。

在題主的描述中還有“上作文輔導班”這樣的字眼。確實,現在各種培訓班辦得如火如荼,生源爆滿,但我覺得上培訓班弊大於利。

寫作其實是孩子生活的反映。

沒有一定的經驗作為支撐,一切的描述都只是“紙上談兵”。而培訓班那些所謂的技巧某種程度只是一些寫作的套路

在三四年級或小學階段,也許套路能夠得到一些分。但到了高中階段走上社會,寫作需要的是思想的廣度與深度。值得閱讀的文章價值在於獨創,而非“千篇一律”所以奉勸各位家長切勿急功急利,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

如果真要提升孩子的寫作水平,在大量有思考的閱讀之上給孩子豐富的生活吧!

飛墨非塵,從教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將工作中摸索的諸多經驗總結為文字。如有疑惑,可以文末交流,也可私信,或關注我的主頁。謝謝!

小語教育


  

  感謝提問。孩子四年級了,每週閱讀2小時,作文不會寫,上了作文輔導班,效果仍然不好,該怎麼辦?對於這個問題,如沐春風啊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回答。

一、閱讀量和寫作能力之間只是或然的關係。

  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語文教師都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讀的書越多,寫作能力就越強,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如沐春風啊不否認閱讀的多寡與寫作能力的高低之間存在聯繫,但這種聯繫只是或然的聯繫,也就是說孩子們的海量閱讀只是有一定概率轉化為寫作能力,且這種概率因閱讀者本身的閱讀質量的高低不同而呈現出因人而異的特點。那些閱讀質量高的孩子,其轉化率就高,表達能力就好,習作中畏難情緒就少,往往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師或家長佈置的習作任務,容易受到教師或家長的表揚,因此對寫作更有信心,更願意進行嘗試。那些閱讀質量差的孩子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雖然這些孩子中不乏那些閱讀量頗高的孩子,但由於他們的閱讀量和寫作能力之間過低的轉化率,導致表達能力差,習作中畏難情緒嚴重,很難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或家長佈置的習作任務,因此經常受到教師和家長的批評指責,自信心受挫,更加不願意進行習作嘗試,久而久之,自然與其他的孩子產生了差距。題主的孩子恐怕就是後一種情形的代表。從題主的表述中可以得知,題主的孩子每週閱讀2小時,如沐春風啊推測其閱讀量早已達到甚至超過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閱讀量,又上了專門的作文輔導班,但仍然不會寫作文。打個比方來說,如果把寫作能力比作一棟大廈,閱讀量就好比構築這棟大廈的磚石等建築材料,作文輔導班所學到的技巧和方法就好比大廈的裝修技術。但是,只有磚石等建築材料,還不能構築起寫作能力這棟大廈,沒有大廈,裝修技術就沒有用武之地。所以題主家的孩子閱讀量不少、掌握的寫作技巧和方法也很多,仍然不會寫作,就不足為奇了。

二、與成人近乎一致的評價標準,使孩子們對作文產生畏難情緒。

  我們常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孩子們的作文就是這種情況。孩子們的作文,除了允許字數相對少一些、深度相對淺一些之外,在評價標準方面與成人的文章並沒有兩樣。比如,書寫要工整清晰、格式要正確無誤、標點符號要正確使用、語言表達要準確通順優美、敘事要具體清楚、修辭方法要合理的使用等等,這些標準除了書寫、格式及標點符號還算較為明確容易掌握以外,其它的標準則顯得太過於模糊了,往往令孩子們無所適從。比如修辭,我們都知道恰當地使用修辭可以使語言更加精煉、優美,表達更加準確,但什麼是恰當,什麼不恰當就沒有一個簡單明確的標準。孩子們絞盡腦汁設計的一個比喻句,被老師或家長以使用不恰當而否定。如:淘氣的弟弟像一隻調皮的哈巴狗,是比喻句嗎?當然是。合適嗎?當然不合適。詞語的使用也存在這種情況,如某個孩子在作文中寫道:“我的爸爸是一個詭計多端的人,我愛我的爸爸。”“詭計多端”在這個語境中使用顯然也是不合適的。上述的兩個例子都涉及詞語的感情色彩的範疇,感情色彩的概念老師或家長可以講給孩子們聽,但是老師和家長講得再多、再透徹,也難以保證每個詞語,孩子們都能正確的理解,老師或家長又不可能因為孩子年齡小、學習作文的時間短,就違背原則,告訴孩子們這種表述是正確合適的。諸如此類的例子數不勝數。所以,很多時候,當孩子們滿懷欣喜地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交給老師或家長,滿以為會得到他們的表揚的時候,往往得到的是被修改得面目全非的文章,以及老師或家長這兒不好、那兒也不好的批評指責,於是,孩子們對作文充滿了恐懼,自信心受挫,逃避作文、消極應付的情況就不可避免了。

三、只能“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的作文輔導,更使孩子們對作文望而卻步。

  如前所述,孩子們作文能力的形成過程如同構築一座高樓大廈的過程,閱讀是磚石等基礎建築材料,技巧和方法只是裝修技術,如果沒有構築起作文能力的"大廈框架“,越多的沒有用武之地裝修技巧和方法不僅越容易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使他們對作文的恐懼心理更加嚴重,自信心更加不足。想想看,那些作文輔導班滿滿的課程安排,今天教寫人的作文,明天教記事的作文,今天進行語言描寫訓練,明天進行心理描寫訓練,今天學習總分總結構,明天探討排比句的諸多好處,本週突出修辭方法的使用,下週講解說明方法的運用等等等等,給孩子們以什麼樣的暗示呢?不同類型的作文有不同的寫法,一篇作文不僅要有語言描寫、還要有心理描寫、還要用到各種結構、還要運用修辭和說明方法等等,這些條條框框固然對提升作文水準有不小的好處,但要知道這些條條框框只是錦上所添的”花“,而不是雪中所送”炭“,對那些寫作能力較好、寫作意願較強的學優生而言大有益處,對那些害怕作文、消極應對的孩子而言,有的恐怕多是壞處。成語故事《邯鄲學步》中,讓我們恥笑了兩千多年的楚國青年,為什麼到最後連最基本的走路都不會走了呢?不就是因為他在邯鄲學習走路的時候,接受了過多的條條框框嗎?因此,如果作文輔導只是單純地教給孩子們一些只能“錦上添花”的條條框框的話,這樣輔導活動不參加也罷。

四、如沐春風啊的一些已經證明有效果的方法。

  如前所述,孩子們在閱讀量和寫作能力之間過低的轉化率對他們的作文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因此提高這一轉化率,無疑會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如何提高轉化率呢?那就得從提高閱讀的質量入手。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領域,由於對學生作用的過度誇大、對教師講授的過度限制,導致學生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往往如蜻蜓點水般浮於表面,精度和深度都不夠,且過度關注內容而忽略表達,所以在需要精度和深度的寫作表達時,往往是茶壺裡煮的餃子——肚子裡有數卻倒不出來。所以,對父母而言,提高孩子的作文能力,家長要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的閱讀中來,積極地給予孩子各種點撥和指導,使其閱讀能夠精一些、深一些,久而久之,其表達也會逐步地由不準確地轉變為準確、精準。


  其次,給孩子們蒐集較多的同題優秀作文供孩子學習和借鑑。一篇作文是好是壞,總是有符合一定的標準的,如果把這些標準都提取出來,多且不說,還有可能成為影響孩子寫作的條條框框。有效的做法是蒐集較多的同題優秀作文讓孩子自己感受和體會。這就好比糖,無論家長如何形容糖如何如何甜,都不如讓孩子自己去嘗一嘗更好,所以讀一讀那些同題優秀作文,特別是同齡人的作文,孩子們的收穫往往是全方位的,而且,多篇同題優秀作文的閱讀,也容易讓孩子們找到這類文章的共同點,容易觸及這類作文的根本。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做的是精心挑選,把那些真正優秀的作文找出來。這件事只能由家長或老師來完成,不能交給尚不具備足夠鑑別能力的孩子們。孩子們在閱讀中,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從格式、標點、修辭、結構等諸多方面的規則,在表達中,自然而然地依照這些規則進行作文,寫出令人滿意的作文來。

  冷眼觀世象,妙語暖人心。我是如沐春風啊,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支持我的頭條號,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如沐春風啊


作文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千萬要沉住氣。下面幾個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1、閱讀要有質量。

首先,閱讀的書籍要給他把把關,什麼連環畫、劣質小說,對提高表達能力一點用都沒有。建議選一些孩子喜歡、且質量有保證的書籍,給孩子閱讀。

2、上課要有總結。

上作文輔導課,很多時候只是一些寫作技巧的累加,如果孩子不對相關內容進行總結,是很難主動運用到作文過程中去的。所以,要幫助孩子主動總結上課的收穫,幫助提升水平。

3、多寫多改。

作文一定是要落筆寫的,看的再多學的再多都沒有用。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多落筆寫,至少每週末要寫一篇,然後你幫他讀一下,提一下修改意見,讓他再改再寫。只有反覆這個過程,水平才能提高。

希望對你有幫助。


蘇蘇快跑


我家孩子也是四年級了,作文寫的還不錯,我來說說自己家的經驗吧!

首先閱讀很重要。

閱讀是語文的基礎,喜歡閱讀的孩子作文都不會太差,我家孩子兩歲左右我就陪他一起讀繪本故事,後來他自己認識字了就自主閱讀,幾年下來讀了上千本。閱讀何時開始都不晚,如果能每天閱讀一小時就更好了,日積月累孩子的詞語量豐富了,寫起來就有話可說了

平時引導孩子多觀察,孩子寫自己熟悉的事物或經歷過的事情自然就有內容可以寫。

比如老師讓孩子寫關於小動物的作文,我們就專門去市場買了烏龜回來觀察,看它如何運動,如何吃東西,上網查關於烏龜的資料,這樣下來孩子就對烏龜有了較全面的瞭解,寫起來就很容易。平時讓孩子寫觀察日記,孩子自己動手水培綠豆芽,每天觀察換水,然後寫記錄,這樣孩子即覺得好玩又學會了觀察,寫作的時候也會得心應手。

做好以上這兩點,孩子寫作業將會不再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用心引導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把作文寫好的!


睿爸快樂育兒


我女兒二年級了,沒有專門學作文,但現在老師要求每週寫一篇週記,沒有字數要求,沒有內容要求。我們每次寫的內容就是週末活動中一些她喜歡的事情。每次也都是我輔導她寫,輔導的方式就是畫圖,類似於思維導圖,但我的肯定不專業,只是想給她多一些的思路,幫她串一下內容,甚至給她提供一些修辭方法、好詞好句讓她運用。我們平時閱讀不少,各種各類的書籍隨她去讀。但我覺得要想寫作好,光閱讀是不夠的,還是要多多的實踐,多多的溝通。比如每一個有趣的事情過後都互相的說一說自己的收穫,這樣就可以讓她把做過的事情用語言加深記憶。附件是個上週我們寫的一篇週記,我覺得二年級的孩子寫到這個程度我已經很欣慰了。至於以後,可能還是需要上專門的作文課去提高更多,學習更多的方式方法。希望家長和我多多交流,謝謝!咱們互相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