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體檢陽性,到底該不該治療?

firesteal


對於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的患者,其實還是要分感染的輕重來進行應對和治療。

有些患者在體檢出自己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時,就覺得很恐慌,其實像體檢出的幽門螺桿菌大多都是一些輕微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為主。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幽門螺桿菌感染都是需要治療的。

那麼哪些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是不需要治療的呢?

像體檢檢查出的,患者本身沒有任何消化系統不適症狀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不需要治療的,還有就是稍稍高於正常值的幽門螺桿菌,但是患者本身無自覺症狀的,也是不需要治療的。

但是,對於這類的幽門螺桿菌感染,不治療並不是說放任不管,任其生長,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起胃部疾病的重要病因,如果長期受到一些誘因的影響,是肯定會導致胃部疾病的發生的。

所以對於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一定要做到戒酒戒菸,避免服用非甾體類藥物(雙氯芬酸鈉、布洛芬、尼美舒利等),避免進食刺激胃黏膜的食物(辣椒、大蒜等),避免進食過燙,過生冷的食物。

當幽門螺桿菌感染伴有一定的臨床症狀時,比如有反酸、燒心、噯氣、食慾不振、腹脹等消化不良的症狀時,就需要進行積極的治療。

當幽門螺桿菌感染引發了像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炎等胃病時,也是需要服用藥物治療的。

目前根除幽門螺桿菌的藥物方案是四聯藥物方案,由2種抗生素+1種抑酸劑+1種胃黏膜保護劑構成。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提問和補充,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醫學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相信這個問題確實也困擾了很多人!今天我就來詳細的解讀一下吧!

幽門螺桿菌檢測有三種方式,分別是:C13/14呼氣試驗、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測和胃鏡下的快速尿素酶法。

這其中,只有C13/14呼氣試驗可以進行一個定量分析,顯示幽門螺桿菌的數值,而另外兩種方法則只能進行一個定性分析(陰性或者陽性)。

但是呢,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這個沒有任何意義,我們臨床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抗菌治療完全不根據具體的數值。我們的依據是以下三點:

1.是否有胃部疾病的家族史,尤其是如果在直系親屬之間有胃病家族史,那麼就一定要進行抗菌治療。

2.是否伴有潰瘍或者糜爛,如果只是普通的慢性胃炎,即便是陽性,也不需要太過在意;而如果合併有糜爛性胃炎或者消化道潰瘍,則必須進行康幽門螺桿菌治療。

3.是否有明顯的消化道症狀,如果經常出現上腹部不適、噯氣反酸等表現,則也需要進行抗菌治療。


阿卡醬醫生


你好,這個問題我在其他地方回答過了,你可以看看。

首先,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很高,我們國家超過一半的人群都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而且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糞口和口口傳播,大家吃飯也不會可以分餐分筷,所以很容易交叉感染,所以要針對所有人做根除治療是不現實的。

其次,幽門螺桿菌感染在特定人群中會增加胃癌的發病風險,但不是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就一定會得胃癌,這點一定要明確。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根除,在有萎縮、腸上皮化生、消化性潰瘍、糜爛、胃MALT淋巴瘤、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家族史等情況下才需要治療。

第三,根除方案目前國內外指南推薦的是鉍劑四聯藥物療法,包括質子泵抑制劑、鉍劑、加上兩種抗生素,可以是阿莫西林、克拉黴素、甲硝唑、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四環素這些中選兩種,其中甲硝唑、克拉黴素、左氧氟沙星耐藥率比較高,常規是吃14天,吃完後停藥1個月以上再去複查13C呼氣試驗,看有沒有根除。

最後,注意分餐分筷,避免交叉感染很重要,這也是後面再複發率非常高的原因。

有不懂的歡迎諮詢!我也會定期推送一些科普視頻,謝謝大家關注。


愛音樂的全科醫生


現在的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但是檢查出幽門螺桿菌不一定就會有症狀,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專家共識認為,對於有症狀以及有家族胃癌史的患者,如果感染幽門螺桿菌,應該進行根除治療。



對於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目前首先推薦的是四聯療法,即2種抗生素+鉍劑+PPI。

2種抗生素首選阿莫西林+四環素或者阿莫西林+甲硝唑。阿莫西林劑量為1g,每天2次,甲硝唑為每天400mg,每天3次或者4次,四環素每天3次,每次500mg,抗生素一般為餐後服用;

PPI為質子泵抑制劑,艾司奧美拉唑20mg,雷貝拉唑10mg,奧美拉唑20mg,蘭索拉唑30mg,泮托拉唑40mg,可在以上質子泵抑制劑中選擇其一,每天2次,餐前半小時服用。

鉍劑為枸櫞酸鉍鉀220mg,每天2次。根除療程一般為14天。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有可能產生耐藥,導致根除治療失敗。目前我國對阿莫西林、甲硝唑、四環素耐藥率較低。如果根除治療失敗,抗生素可選擇克拉黴素、左氧氟沙星替換。


歡迎關注無名藥師,我會分享更多合理用藥知識

無名藥師


建議(藥物)治療,也不貴,幾百塊錢;

幽門螺旋桿菌(HP)是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的罪魁禍首;

可引起了腹痛等臨床不適,引起消化不良,口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