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真實的古人成了神話中的人物?

早晨從下午開始


其實由歷史上的人物演變為神話人物,這樣的例子在我們中國神話體系中其實是很多,很常見的,這些歷史人物死後成神,其實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統治階級,或者是民間百姓,為了傳頌他們的一些美好品質,而通過民間傳說,或者加封的一些方式把這些人物神話。

最為著名的這樣的人物就比如媽祖,媽祖這位神話人物就是由歷史人物演化而來的,她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後裔,她生下來之後,不向其他的孩子一樣哭鬧,因此他的父母就給她取名默,林默,叫她默娘。默娘幼年十分聰明,並且心地善良,長大後行善助人,並且她精心學習醫理,為鄉鄰治病消災,因此鄉鄰都非常感激她。

林默生在沿海湄洲島一帶,人們主要靠出海打魚為生,但是在這片海域有很多暗礁,並且常有風暴,所以林默還學習天文氣象,並且水性還很好,給商船預知能否出海,去救助觸礁的漁民,所以就有人傳言,林默能預知天象,是“龍女”或“神女”這也是關於她最初的傳說,但是林默年僅28歲就去世了,後來這裡的漁民又傳說見到林默飛翔於海上救助遭遇海難的人們。

於是後來人們就在湄洲島建了媽祖廟,供奉林默感激她生前的恩惠,並親切稱呼她為媽祖,其實也有女性祖先的意思。媽祖的故事傳到了統治者耳中,為了表彰媽祖的品質,於是從北宋到清朝,每個朝代的統治者都不斷加封媽祖,並將媽祖納入到國家祭奠中,媽祖的封號也從“夫人”一路加封到“天上聖母”媽祖信仰也不斷向外傳播,現在基本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信仰。

另外一位我要說的人物就是關羽,這也是位非常著名的演變為神話人物的歷史人物,關羽的故事我們就不用多說了,關羽忠君愛國,俠肝義膽,知恩圖報,因此歷代帝王都把關羽作為忠義的化身,不斷加封,神話關羽,僅僅從宋朝到清朝七百多年的時間,關羽被加封了16次,封號由忠惠公到了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在民間關羽信仰也是非常普遍的,在一些地區關羽則被視為救世主,關羽信仰也被移民帶往海外流傳,另外關羽在道教被奉為關勝帝君,為護法四帥之一。


玄坤


中國古代的理性思想起源發展得很早,因此中國很早就懂得理性信仰,很多人都說中國人沒有信仰,這是不對的。中國人信史不信神,遇事靠自己而不靠上帝。中國古代有很多由人化神的例子,民間信仰的神一般都是歷史真實的人物。一時難以窮盡,且舉幾個例子。



文財神比干

比干是商朝時期一位忠臣,他是商紂王的叔叔。商紂王在位暴虐無道,濫用民力,貪婪腐化,淫蕩無窮。比干認為諍臣應該拼死勸誡,對君主進行諫言。但是商紂王和比干說“我聽說聖人有七竅玲瓏心 你既然勸諫我自比聖人,今天我倒要挖開你的心看看到底你是不是七竅玲瓏心”。於是便殘忍的剖開比干的肚子,將他殘忍的殺害了。後人覺得比干沒有心,無私無偏,所以就把他尊奉為文財神。



武財神關公

關羽是三國時期人,因為《三國演義》的原因而家喻戶曉,就無需多介紹了。關羽被歷朝皇帝追奉,直到把他位尊為關聖大帝。但是把他封為財神大概是封建社會後期了。當時的晉商興起,商貿講究誠信忠義,再加上關羽是山西人,所以關羽就成為後來人尊奉的武財神了。漢傳佛教裡邊也把關公封為“伽藍菩薩”。

託塔李天王,李衛公


託塔李天王的原型是唐代的名將李靖,他是陝西人,被封為“衛國公”。因為他死後常常顯靈,為老百姓排憂解難,所以民間受到人們的尊敬。在山西,陝西很多地方都有供奉李靖的“衛公廟”,佛教漢化以後也把托塔天王同中國的李靖混合起來。

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是唐代時期陝西人,他是唐代著名的醫學界,道士。擅長於各類醫術治療,治病救人,醫藥研究,被後世尊稱為“藥王”,各地都有廟宇供奉,享受後人的香火。

還是一句話,中國古代理性思維起源很早,人們的信仰也是符合“實用主義”。中國信奉的神仙都是為中國歷史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這也是中華文化發展到現在不中斷而且越來越繁榮的原因。


豈幾別客


歷史人物變成神話人物的例子在中國非常多。東漢之後中國民間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人造神運動。

1、三皇五帝及期間的各類大神

三皇五帝由於資料太少,所以將其統一概述。

三皇五帝、蚩尤、驩兜、共工等等,只是遠古部落,但是在後代的流傳中,全部成為神話傳說,黃帝與蚩尤本是兩個部落之間的戰爭,但是在傳說中幾乎成為一場人神妖魔的大混戰。

2、老子

老子原本是春秋時期一位哲學家,創建了道家學說(注意不是道教,是道家)。其生平事蹟不需多說,但是在東漢張道陵創建道教,將老子奉為太上老君,道教教主,從此老子的地位直線上升,最終成為大道的第18分身。

3、武聖關帝

關羽是典型的死後封神。原本關羽死後只是立廟祭祀,其形象逐漸演化,到了宋朝由於關羽忠義,道教將其列入仙班。

到了清朝,又加封關羽為武聖,並建立武聖廟。

4、託塔李天王

這個形象可以說是佛教、歷史人物的多重組合。

托塔天王的形象源於佛教毗沙門天王。而李靖是唐朝開國功臣,由於李靖用兵如神,唐玄宗時期出於需要,將李靖請進武成王廟,在官方推崇、唐傳奇演化、佛教漢化的過程中,李靖逐漸成神。

佛教傳入中國後,毗沙門天王深受民間喜愛,在其形象不斷中國化的過程中,李靖的故事被雜糅進來。形成託塔李天王

5、八仙之呂洞賓、張果老、鍾漢離

八仙中這三位是真實人物,其他五位沒有認真去查,有一些是先為民間神,再被道教吸收,後附造上人物信息,比如鍾馗的演化就是民間神—道教神—人物信息

6、包拯

原是宋仁宗期間文臣,因為廉潔公正、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

然後包拯的形象便在民間開始神話,日審陽夜審陰,最後成為地獄第五殿閻羅王。

7、左慈、于吉

這兩個在三國群英傳中,戰力30多,智力90多的角色,在搜神記中都是神仙般的存在。日行千里,隔空取物什麼的不在話下。

8、其他數不清的民間神


妖鬼雜談錄


歷史上真實的人物變成神話中的人物,這真是數不勝數。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時期偉大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創始人,被古人尊稱為“太上老君”。

姜尚



姜尚,也就是姜子牙,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寫有六韜,對後來的的軍事家孫武,縱橫家鬼谷子等影響深淵,後來成為出現在《封神演義》裡邊的神話人物。

關羽



關羽字雲長,是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謀略家。由於三國演義劉關張的故事,被後人尊稱為義聖。被道教奉為“關聖帝君”

唐玄奘



唐玄奘,唐代著名高僧,翻譯家,法相宗創始人,隻身前往天竺求取真經,對文化交流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後來出現在四大名著的《西遊記》中人物唐僧的原型,後來修成正果。

門神秦瓊和尉遲敬德



秦瓊和尉遲恭都是唐代太宗時期重要軍事家,謀略家,在《西遊記》的演繹中,成為門神。

鍾馗



唐代玄宗時期進士,在殿試期間由於長相醜陋,被玄宗嫌惡,鍾馗當場撞死在大殿上,最後被玄宗追封為鎮宅賜福聖君,斬五毒的天師。

此處省略數百人


文化千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是道教的創始人。

到了唐朝武宗時期老子被定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

關羽,字雲長。與劉備,張飛並稱為三英。

是三國時候著名的武將。

在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呂洞賓,原名:呂岩,字洞賓,號純陽,唐代京兆(今陝西省西安市人)。

他曾在終南山修道,以後浪跡江湖,自稱“回道人”。道教徒稱他為“呂祖”、“純陽祖師”,推崇為全真道的五祖之一。

漢族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


早晨從下午開始


1 比干本是商朝皇帝帝辛的叔叔,歷史上有名的忠臣。據說是因為沒有心,所以沒有私心,所以被封為財神。因為比干廟就在我們大衛輝,所以我很清楚



非洲小逢子


葛洪(284~364或343)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神仙傳》、《抱朴子》、《肘後備急方》、《西京雜記》等。

晉書對葛洪的尸解成仙有明確記載,“時年八十一。視其顏色如生,體亦柔軟,舉屍入棺,甚輕,如空衣,世以為尸解得仙雲。”唯一不明確的就是這個尸解的概念,修煉的道士成仙的方式有很多種,常見的有尸解、兵解、水解、火解等。


張道陵,天師道的創立者。漢朝末年創教,自稱太上老君降命為天師,故世稱張天師。從此以後“張天師”成為張道陵及其後代世襲嗣教者的通稱。

要說張道陵,還得從張良說起。張良當初到下邳遊歷,偶遇黃石公傳授他《素書》,後來跟隨漢高祖立功,封為留候。而張良功成身退,飄然而去,隨赤松子學辟穀,導引輕身之術。同赤松子亦師亦友,得授東園公飛步妙訣,去世後,諡號文成侯。張良生前福德深厚,後世子孫皆受其福澤庇佑。他有一個兒子名叫張不疑,不疑的二兒子是張子高,子高的兒子名叫張通,張通的兒子時張無妄,無妄兒子張里仁,里仁兒子張覺,張覺兒子張起,張起兒子張大順。張天師便是張大順的長子。

張天師的母親曾夢見有神仙從北斗魁星下凡而來,身長數丈,穿著繡衣,賜給她一株杜衡。等到張母醒來,身上的衣服,整個房間,都充滿了奇特的香味,幾個月後仍不消散。此後,張母便有了身孕。在東漢光武帝時,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張母在吳地的天目山誕下麟兒,即是後來的張真人。當時,仙雲覆蓋著整個宅院,紫色的光芒照耀著整個房間。張母再次聞到奇特的杜衡香味,十天之後香味方才消散。

張道陵123歲時,他與他的得意弟子王長、趙升三人白日沖天而去,道教尊其為泰玄上相,降魔護道天尊。


滄海一聲笑


一、姜子牙(姜太公)釣魚:周文王要想滅商朝,就要找賢才,聽說姜子牙有才華,就去尋找,有人看到姜子牙在濰水河釣魚,就告訴文王姬昌,文王姬昌叫他兒子姬發拉著車去請姜子牙。姜子牙看到姬發,頭也不回的專心釣魚,並且說:大魚不來,小魚來。姬發轉身告訴文王,姬昌親自來請姜子牙,姜子牙看到姬昌就說,“姜太公釣魚,魚鉤是直,願者上鉤”。姬昌不為所言,請姜子牙坐在車上,自己親自拉。拉到宮殿請姜子牙下車,姜子牙說:“你拉我八百單八步,臣保你江山八百單八年。果然,西周、東周加起來共八百零八年。

二、關羽(關公),常言道:文拜孔子、武拜關公。關羽在他戰死的荊州,身首異處,並非善終,民間傳說關羽化成一個怨靈叫“關三郎”。南北朝時,傳說關羽率領鬼兵進城,百姓家家戶戶要燒香磕頭,否則會染上惡疾。宋朝時,由於關羽“忠義、勇烈”,道教將關羽列為神靈,封為“崇寧真君,武安王”。清朝時,努爾哈赤的子孫,人人都讀“三國演義”,順治帝入關後,加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同時建了大量的“武聖廟”。到了民國,1912年11月20日,民國政府發佈了“關岳和祀”,讓關羽(關公)奠定了中國人的心裡。

三、秦叔寶(秦瓊)尉遲敬德(尉遲恭):秦瓊又稱神拳太保,鐧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尉遲恭,武藝高強,日戰三城,夜奪八寨。他們都是隋唐時期的大將,特別是玄武門之變,尉遲恭幫助唐太宗李世民立下了汗馬功勞。李世民晚年時一直頭痛,夜裡常夢見被他殺得二個兄弟,來追殺他的惡夢。於是,有人提議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兩位武將來守門,不讓鬼怪進門。由於當時秦瓊和尉遲恭也已年高,不能站立,所以就將兩人的畫像貼在李世民皇宮的門上,果然李世民的頭痛就好了。這兩個人被稱為“武將門神”,可以鎮住惡魔,過去老百姓家家戶戶都貼,這兩個門神從唐代一直貼到文革前,文革時被認為四舊給破除了。

由於中國二千多年的歷史,是以儒家學說為主線,孔子的儒學也是延續了周朝的周禮“巫、史、祝、卜”為依據。所以,中國的歷史充滿著神話,從伏羲五百歲,是“易經”的始祖;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等,都是古人為我們創造的神話。隨著造紙業發展,小說開始流行,武松打虎、聊齋、等,將人變成了神;再後來為了謳歌低層歌妓不平的神話小說,“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賣油郎獨佔花魁女、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紛紛出場。所以說,中國的歷史,有許多是半神話半真實的故事。


張律明


我說一個吧,在西遊記裡有倆偷桃的,一個是孫悟空,另一個就是我要說的東方朔。

東方朔作為一代奇才,常常表現的玩世不恭滑稽另類,可是在這層偽裝下,卻是他躊躇滿志卻懷才不遇的悲哀。本想為漢武帝治國安邦,到頭來終被視作滑稽取樂的弄臣。

他的滑稽可笑,在歷史上算是一等一了,已經超脫搞笑的範疇,而是帶著自己的目的。從東漢開始,丫已經走上了封神的道路。

世上搞笑者十有八九,盡皆泯然眾人,唯有東方朔走向神壇。這是運氣好的原因?他不僅能說會道,還敢勇於勸諫剛愎的漢武帝,這就是他的過人之處。

大隱隱於朝,漢武帝身邊不知道死了多少大臣, 可東方朔這位智者,不僅活的灑脫,更是讓漢武帝對他既恨又愛。

李白這麼高傲的人,很少有人能入他的法眼,可是他卻崇拜東方朔,甚至親自寫詩稱讚他: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這麼厲害的人物,西遊記的作者也沒有放過他。非常詼諧的摘取東方朔的一則小故事,並把他編入書裡,成為西遊記的一部分。

行者見了,笑道:“這個小賊在這裡哩!帝君處沒有桃子你偷吃!”東方朔朝上進禮,答道:“老賊,你來這裡怎的?我師父沒有仙丹你偷吃。”帝君叫道:“曼倩休亂言,看茶來也。”曼倩原是東方朔的道名,他急入裡取茶二杯。

在西遊記裡,東方朔是東華帝君的童子,一如既往的詼諧,卻有了靠山。如果世上有神靈,真的為這樣的歸屬感到高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