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侄子繼位,逃到蠻荒之地,竟成一國之祖!

權力鬥爭歷來是殘酷的,家天下以來,為了爭奪那唯一的位置,別說是兄弟,就算是父子也可以相殘,統治家族內部,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什麼親情可講。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在商朝末年的時候,就出了這麼一個例外。


為了讓侄子繼位,逃到蠻荒之地,竟成一國之祖!


眾所周知,商是被周滅掉的,在商朝末年的時候,周已經漸漸強大起來,實力在商朝的各個方國中是高居榜首的,但如果是要跟商朝扳手腕,那還差得遠呢。

而周要是想繼續變強,一個重要條件就是,繼承人要選對。從古至今,偌大的家底被敗家子很快就被敗光的例子比比皆是,剛剛發達起來的周要是選錯繼承人,別說崛起,能不能長久都是個問題。

這時候,周的首領是古公亶父,這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就是在他治下,周的實力才不斷增長,為周王朝打下基礎,所以他死後被稱為周太王。這樣一個人,當然不會是傻蛋,他深知繼承者的重要性,老早就對自己的三個兒子進行考察,一直持續到他年老以後。


為了讓侄子繼位,逃到蠻荒之地,竟成一國之祖!


由於周瀕臨夷狄,周族經常受到夷狄騷擾,再加上古公亶父教子有方,他的三個兒子都很不錯,尤其是嫡長子泰伯,才智德行都很卓越,幫助古公亶父治國理政,深得臣子們的擁戴。不過,古公亶父長壽,等到他年老時,他的孫子都已成人,秉著再看下一代的想法,他也觀察起孫輩們。

不看不要緊,一看他就犯難了。在孫輩中,他發現一個比泰伯更加適合繼承王位的人,這個人,就是昌。昌從小才華過人,深得古公亶父喜愛,古公亶父認為周族如果要興起,應該就在昌手裡。於是,古公亶父動了傳位給昌的念頭。

但他不是朱元璋,當時也沒有直接傳位給孫子的先例,關鍵是,昌的父親季歷也還活著,而問題就是,季歷是古公亶父的第三子,周人的規矩是傳長不傳幼,泰伯和第二子仲雍都還在(關鍵都很賢能),古公亶父也不好廢長立幼,這事也就被他藏在心裡。


為了讓侄子繼位,逃到蠻荒之地,竟成一國之祖!


但是古公亶父小看了兒子,泰伯輔佐他這麼多年,對他實在是太瞭解了,即便他把傳位給季歷再傳給昌的念頭藏得很好,泰伯還是察覺到了。這個時候,古公亶父已經基本放棄這個念頭,泰伯身為長子,如果他想繼位的話,都不用做什麼,等著就可以了。

但是泰伯之所以名揚青史,就是因為他不是那樣的人。

恰好,泰伯對侄子們也很是關注,昌是怎樣的人他很清楚,對於父親的決定他也很是贊同,同時他也知道父親的難處。為了幫父親解決這個難處,他去找弟弟仲雍,商量著遠走他鄉,把位子讓給季歷。


為了讓侄子繼位,逃到蠻荒之地,竟成一國之祖!


賢人之所以是賢人,就是因為他們考慮問題的角度跟普通人是不一樣的,為了國家未來,王位算什麼。仲雍一聽大哥的打算,立刻就點頭應允。事不宜遲,哥倆個拿上幾身衣服,撒腿就跑,由此開始了中國歷史上最奇葩的逃亡。

說是逃亡還真不為過,當時華夏族的主要聚居地還在黃河流域,周邊其他地方都是蠻荒之地,文明相對落後甚至沒有文明。泰伯兄弟倆要讓周人找不到,自然不能在黃河流域晃盪,不然古公亶父出面請人幫忙,他們分分鐘就得被拎回來。

從泰伯和仲雍選擇逃亡而不是自殺來看,他們雖然讓位了,但是不會傻乎乎去死的。中原不能待,北面和西面的夷狄和周族沒少掐架,去那裡是找死,而東邊的東夷,一來太遠,說不定還沒到就被帶回來,二來東夷還挺剽悍,敢跟商朝對著幹,不太安全。這樣一來,就只剩下南方了。


為了讓侄子繼位,逃到蠻荒之地,竟成一國之祖!


周族所在的西岐在今陝西,泰伯兩人身體也是倍兒棒,一路從陝西跑到長江流域,傳說是跑到了江蘇無錫。並且為了斷周人的念想,他們還文身斷髮,表示歸於蠻族,不可以繼承君位。

泰伯的讓位之舉被當地的土著居民知道了(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知道的),土著居民認為泰伯有德義,紛紛表示願意追隨泰伯。他們還擁立泰伯為當地的君主,泰伯就依靠著這一批居民建國,國號"句吳",泰伯由此成為吳太伯,被譽為吳國之祖。

泰伯立國後,在當地傳播中原先進文化,最後融合當地文化形成別具一格的吳文化,泰伯由此被後世奉為吳文化的鼻祖。此外,泰伯還組織人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使吳地居民擺脫刀耕火種的落後時代,開始進入農耕文明。


為了讓侄子繼位,逃到蠻荒之地,竟成一國之祖!


泰伯流芳百世,同樣高風亮節的仲雍自然也不會默默無聞。他輔佐泰伯治理句吳,也出了很大力氣,之後泰伯去世,由於兄長無子,仲雍因此繼位。他延續著泰伯的政策,精心治理吳地。

回過頭來看中原,古公亶父如願以償,死後傳位給季歷,季歷死後又傳位給昌,昌就是周文王。之後就是老生常談了,周文王傳位給周武王,周武王滅商,周終於成就大業。

周武王滅商後,開始分封諸侯,他派人尋找泰伯、仲雍的後人,最後找到仲雍的曾孫周章和他的弟弟虞仲。周章被周朝正式冊封為吳國君主,虞仲被封為虞國君主。


為了讓侄子繼位,逃到蠻荒之地,竟成一國之祖!


仁義有報,泰伯兄弟倆的讓位,不僅助力成就了周的大業,同時,也福澤子孫。不過,他們最大的成就,還是建立了句吳,對江南進行了開發,此功德無量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