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用戶的“相互保”升級“相互寶” 究竟為何?

超2000萬的用戶是“相互保”從上線到被下線的40多天時間裡積累的用戶量。那麼“相互保”為何會如此火爆?如此火爆的一款保險產品為何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下線呢?

11月27日,螞蟻金服和信美人壽先後發佈公開信,表示應監管要求,信美人壽不能再以“相互保”的名義繼續銷售其《相互保團體重症疾病保險》,即日起“相互保”升級為“相互寶”,定位為一款基於互聯網的互助計劃。信美人壽的“退出”也意味著“相互保”原有的保險屬性不再存在。

直接退出而非整改

此前,京東金融與眾惠相互共同推出的“京東互保”上線僅一天就悄然下架,雖然眾惠對外宣稱是灰測期,但當時有媒體報道,下架並非灰測期技術調整這一簡單原因,而是該產品觸動了傳統保險公司的利益,受到各方投訴。由此,監管對保險業這一創新的態度如何就被推出水面。

相較“京東互保”灰測首日加入人數僅3300多人,“相互保”上線第二天即積累百萬用戶,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已積累用戶超2000萬,互聯網平臺的大流量撐腰、國人與生俱來的互助理念及極具競爭力的價格,讓普通民眾的重疾保障意識被快速喚起。

也因此,靠著“相互保”火了一把的信美人壽成為不少中小保險公司的羨慕對象,沉寂已久的保險業彷彿再次讓人看到了創新的可能。而此次,監管要求信美人壽直接退出而未給予整改的機會,也算是亮明瞭態度。

有專家指出,“相互保”將科技與互助的保險機制結合起來,不同於傳統的保險商業模式,與已有的監管規則形成一定張力。信美人壽的退出是監管部門基於維護現有監管規則以及不同市場主體競爭公平性的考慮。他表示,新生事物往往超過現有監管規則的適用範圍,突破現有的部分監管框架,需要監管機構與行業加強溝通,應尋求適應規則與鼓勵創新之間的平衡。

變身“相互寶”究竟是升級還是降級

據螞蟻金服的公開信,老的“相互保”用戶可以升級到新“相互寶”,並無需重新計算等待期。新“相互寶”還推出了一系列權益升級,包括2019年度用戶分攤金額188元封頂,如有多出部分全部由螞蟻金服承擔等。如果原“相互保”用戶暫不升級,則仍將按原計劃獲得保障;如果不願意繼續參與“相互保”,也可以選擇退出。

事實上,原保監會就曾在官網對網絡互助平臺存在的風險進行多次提示,明確要求其不得以保險有關的字眼出現,此次“相互保”變身為“相互寶”,沒有了保險屬性,升級後的用戶所能依靠的只能是螞蟻金服的品牌信任度,此舉究竟是升級還是降級也引發了不少質疑。

有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從正統保險的角度來挑“相互保”的毛病非常容易,監管部門嚴加監管也無可厚非,但簡單地把“相互保”變成互聯網互助計劃,而不是指導幫助其完善產品,化解風險,改造成靠譜的相互保險,這只是實現了監管風險的切割和轉移,而並未解決實際問題,也失去了幫助這個創新走得更穩健的機會。

每次創新都是在突破原有的規則,不能突破了原有的規則,就不進行創新。而是應該在創新出現的同時以是不是有利於人民、有利於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衡量這個創新有沒有出現的必要。如果是有利於人民、有利於行業發展的創新我們應該支持和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