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吃虧的人將獲得精神和物質的回報,你相信嗎?

生態號


老人經常教育:

吃虧是福,不用計較眼前得失,吃小虧就是佔大大便宜。但也有古語講: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能碰到一些明顯會導致損失的事件,對這些事件的決策理論,在心理學上也是研究的熱門對象。題目中談到的研究就是其中一項,探討在面對例如“無酬加班”這樣的吃虧行為,人們對單一損益選項時,選擇行為對今後不可預期的生活情境中的獲益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對於年紀較大,以及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人群對吃虧是福的說法更加認同,對於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對此認同較低。這個結論也可以理解,過來人肯定感觸更多,對於成功人士必然會談吃虧是福。所以該研究總體的結論也比較雞湯,就是人要看中長期利益,例如選擇加班對事業的長期加分。

值得注意的,這個吃虧的選擇是建立在對眼前利益的忽略,考慮長遠目標以及將來的物質回報的基礎上,並不是意味著一起吃虧就是福。故意選擇沒有回報,故作姿態的吃虧,甚至放棄自己應得的利益和權利,這樣也不會有福報的。

另一方面來講,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最近的高鐵座霸事件就很明顯的看出,這世界上不良之人還是很多的。

所以,還是少聽這些雞湯言論,個人應得的權利就應該爭取,對壞人的惡行就該懲處。不能抱著吃虧是福的心態,讓好人流淚,壞人得意的笑。

歡迎評論,關注量子實驗室。


量子實驗室


首先這個事不是胡扯的,現實當中確有其事,中國科學院的一個研究所,和山東師範大學的一個博士,在不久之前探討過這個話題,研究人員不僅做了問卷調查,還追蹤了一些名人們的吃虧往事,他們要驗證一個人在吃過虧之後,是否會在一個不定期的時間之後,得到一些回報,結果這個理論是成立的。

那麼這個研究認為,吃虧是福並不是一句空話,因為福就是所謂的回報,而回報有兩種,一個是物質上的,一個是精神上的,當一個吃了虧之後,他會得到當下的精神回報,以及一個不確定時間的物質回報,例如當你被騙了,你得到教訓就是當下的精神回報,而當你下次再遇到這種事的時候,就可以避免一一些財產損失等。

當然了,這個比喻可能不太恰當,但大概的意思就是這樣,因為這個話題只是一個科學研究,它沒有什麼嚴謹的科學理論在裡面,而且這個理論很多人都聽過,但我們常說的吃虧是福,更像是一種社會經驗,當一個人初出茅廬,進入社會的時候,如同一張白紙,只有吃過虧上過當,才會明白這句話的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所以這個理論應該是成立的,當一個人吃過虧之後,確實會獲得相應的回報,但這個理論更像是一種哲學概念,這種概念的本質,還是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的一種關係,當一個吃虧上當之後,自然就會吸取教訓,所以吃虧是福這句話,可以理解為社會經驗的增加,這種社會經驗,確實會讓人得到一些東西。


科學薛定諤的貓


這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實實在在的研究。

這個研究主要是靠問卷調查進行的。我找到了這篇論文,看到了調查問卷裡面用來舉例的問題,比如說有一個問題是:“你因事借用了同事 A 的車 1 天,還車時你準備給他 100 元的燃油費,結果對方沒有要這 100 元錢,請問你是否會再找個機會把錢給同事?

這樣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在評估一個人面對吃虧還是不吃虧的時候,是怎麼選擇的。然後把他們的選擇,跟一個人的人際接納程度和未來可能獲得的包括晉升機會、賺錢機會聯繫起來,這樣的研究成果就構成了這個研究的結論:吃虧的人相對而言更容易獲得精神和物質回報(結果在下圖中展示)。而且隨著時間的增長,這種回報會越來越明顯。

這個結論其實很好理解,只要把吃虧還是不吃虧換成“傾向於長期利益”還是“傾向於短期利益”就一目瞭然了。所謂的“吃虧”實際上代表的就是一些人不是侷限於眼前的利益,而是把自己的目標放在長遠利益上,這些利益當然不一定是經濟利益,也有包括長久的人際關係、心裡滿足感等心理上的收益。

很顯然,如果只是斤斤計較眼前的利益,放棄長遠的目標和與周圍人之間的和諧關係,那麼最終的結果反而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吃虧是福”只是一個概括的說法,但並不準確

為了把最後的結論說的大家都能懂,所以作者用了“吃虧是福”這個俗語,但是實際上並不準確。

首先,這個結論不是要你主動去吃虧。

“吃虧”本身不是福,而是說在面對“吃虧”的態度反映了一個人的眼光和素質,而人的眼光和素質才是決定了這個人有沒有福的根本因素。簡單說,一個人善良、慷慨、有長遠目標的人,就算他這輩子一點兒虧不吃,他依然是一個“有福”的人。

其次,吃虧不一定有福。

現在一些人平時做盡了齷齪事兒,整個就是髒心爛肺,到了頭了,忽然幹起慈善事業了,或者低級一點兒,搞點兒“放生”之類的風雅事情,想給自己積點兒德。但是,一個人本身的素質和心態決定了你這個人的未來,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是什麼樣的人,不會因為你偶爾乾點兒好事兒就讓你未來財運大發,你乾的那些所謂的好事兒叫“虛偽”和“偽善”,不叫“吃虧是福”。

↑偽善的放生↑


SilentTurbine


我們知道很多民間俗語是富含著深刻的生活哲理的。吃虧是福這句老話流傳至今,我想它的存在經受了這麼長時間的考驗,依舊成為我們生活中重要的指導信條,肯定有它自己存在的理由了。吃虧能夠得到自我精神補償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要說有什麼物質回報,這個我想不出有什麼必然聯繫來。

吃虧的人通常都是比較老實或者為人性格豁達大氣的人。這裡的吃虧,還是有個前提的,就是建立在一般社會交往中,吃虧吃在明處的那種。要是吃暗虧的,我們只能說是被人算計了,或許是敵意行為,自然是談不上回報了。我們在與同事朋友相處時,其實大家都心中有一面鏡子,在對於利益交換和情感交流中,人們都基本上會想保持一份平衡。比如說聚會買單,很多大氣的人都會主動去支付,或許金錢上是付出了,同時也獲得大家的情感,一次兩次,次數多了,別人也不好意思,不想讓自己虧欠太多,除了平時會對他的人品認可之外,還會給予更多的關愛來彌補。比如說在單位分配年貨中,可能未必很平均,老實人承擔下這一點不公平,別人也會看著眼裡,記在心上的。吃虧是一種謙讓,也是自己對自己生活方式的詮釋,為人做事看得開,身心是合一的,自然有利於自己的健康。

要是說吃虧和物質上回報有什麼必然聯繫的話,這個則很難說了。社會上也有些人專吃老實人,以佔別人便宜為樂。不過我想,如果一定要有聯繫的話,更多的時候因為願意吃虧的人因為人品得到他人認可,可能會有更好的人緣,別人願意把身邊更多的升職或者賺錢等機會留給他們,這也算是無形當中一種變相的物質幫助吧。

其實真正願意並懂得吃虧的人,我想也從來沒有想到過去獲得什麼回報吧!如果去計較著這些,那吃虧的人就不叫吃虧了,這就變成一種計算的處事方法了。


鵜鶘心理


我給你們講個真實的故事,證明吃虧是福。我在某個企業管理百十號人,同樣和我作一樣工作還有兩個人,他倆也管理百十號人。在發展企業的路上我們走的不是一個路子,他倆為了掙錢不擇手段,賄賂上級,打壓我的企業。我是個守舊的人,所以我被他們打敗了,於是我自動出了局。不到半年,他們兩個人,一個得了腦梗,之後癱瘓便死掉了。另一個騎車摔成植物人,不久也死掉了。我不記他們的仇,也不喜歡這結果,相反還很同情他們。我不標榜我是什麼好人,但我只想說,惡善必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當然,我也不能咬定人家是因我而遭報應,我也確實讓他們害的不輕,但不足以成為論據。但他們的人品肯定是有問題的,比如其中一個人是發煤炭給買家的。原煤裝上火車皮,他會接上自來水管,往車皮上灌幾噸水才罷休!這種人就不僅僅是對我一個人使絆子了,這是對他整個人品的一種因果報應。我是吃了不少虧起碼我有繼續奮鬥的機會,可他們,什麼也沒有了。掙了一輩子錢,全都改名易姓了。所以,奉勸大家,做個好人吧,吃虧就是福!


春煙舒雨


抑鬱症的驚天秘密。經過六年的抑鬱輕中重度經歷,潛心研究,筆者發現,當我用手捂住臉上的傷疤,抑鬱症立即暫時痊癒,一切症狀消失,迴歸人格自我。當我半睡半醒和睡著後,抑鬱症痊癒,一切症狀消失,迴歸人格自我,但醒來睜眼後復發。當抑鬱症輕中重度加重,恐懼也遞增,甚至聽到大一點的聲音恐懼,坐出租公交大客車,火車,飛機恐懼,但強力轉移注意力,立即暫時痊癒,迴歸正常人。當遇到真心人,聊天,嘮開了,抑鬱症立即暫時痊癒,不恐懼了,有信任的人了,迴歸自信了,正常了。得出結論,抑鬱症及一切心病,都是本能內心的恐懼,被嚇的。都是外部環境造成,一旦外部環境改變,友愛,真誠,善良,正義,抑鬱症立即痊癒,恐懼消失。抑鬱症的恐懼,是患者看到了並經歷了,極度可怕的,違揹人性的生活事件,不是妄想,都是赤祼裸的現實,因為有的人,是魔鬼,披的人皮,裝的人,抑鬱症患者都是魔的受害者,惡魔是父母,夫或妻。抑鬱症及一切心病是可逆,可治癒的,並且是瞬時的,只要外部環境迴歸正常,暫時或永久,患者也會立即或永久治癒,是一層窗戶紙,心病和環境是相對的敵人。抑鬱症,是環境,應激,緊張,恐懼。抑鬱症,是心理崩潰,逃避現實環境。抑鬱症,是可治癒的,可逆的,瞬時的。但是,善良人的抑鬱症好了,邪惡人的燥狂症就會發作,敵人,相反的內心世界,翹翹板。


真龍天子之揭竿而起


我不相信,可視為謬論!事實告訴我恬然忍讓、與世無爭就沒有福。

1.“吃虧是福,少說多幹”是老李的座右銘。以此為信條在單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工作了幾十年,升職、加薪、評優都寂寂無名,按說吃了大虧應該洪福齊天,但直到退休就不知道他福在哪裡?只是臨走前,單位同事說:“他是一個好人,從來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沒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這算是精神上的回報嗎?

2.“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是真的!街上一老嫗,年輕時是有名的潑婦,鄉里鄉親的來街上擺攤設點都要私下給點好處她,否則她以短斤少兩砸你生意。自己的丈夫人高馬大,孃家又有如狼似虎的三兄弟誰也惹不起,四鄉八畈都有人暗地燒紙咒她死,其實她活得滋味無比,八十多了仍百病不侵、照樣叱吒風雲,因為她的三個兒子高大威猛,又秉承了她的蠻不講理,撒潑耍賴,至今逢年過節,八方來拜,門庭若市,她倒真正的福如東海。

所以,“吃虧是福”根本不成立。我想這句話應該是忠厚老實的人,膽小怕事、謹言慎行了一生,在收穫無望,競爭無力時拋出的自欺欺人的理論,主要用來自我安慰,有點“阿Q精神勝利法”的意思。“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的現象倒比比皆是,所以,面對熙熙攘攘的人類社會睚眥必報無可厚非。我支持付出後正當索取回報,做到既不吃虧又不佔便宜。


希望星晨58298869


不管科學家是用什麼方式,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我只相信自已的經歷。

如果讓我對廣大青年說句真心話,我覺得:千萬要養成不佔別人便宜(包括公家的便宜),不給人添麻煩的好習慣。但對這個結論,還是不要冠以科學的名義更好一點!

小時候父母總是說:“不要愛見人家的東西"。成人以後又說:“本本分分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憑本事吃飯,靠辛苦賺錢。"應該說這樣做已經夠了。但是,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腦子裡形成了"寧可天下人負我,我決不負天下人的"思想。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不管是與家人,親戚,朋友,同事交往,寧可自己吃虧,總想把便宜和方便讓給別人。

目前,我已退休多年,雖然這種思想深入骨髓,很難改變,但總結自己大半生的經歷認為:吃虧的人精神上有回報。吃得下飯,睡得著覺;走在街上,坦坦蕩蕩,不怕背後有人指著脊樑罵你。但從物質上講,凡吃虧的人,多數自信滿滿,往往不留後路,總相信什麼時候也不至於沒衣穿,沒飯吃。到目前為止,自己總認為沒有得到什麼回報。


李彬文


這個事怎麼說呢,確實在不久之前,中國科學院的一個心理實驗室,和山東師範大學博士趙翠霞博士,一起探討了吃虧和回報之間的關係,他們通過大量的調查,以及一些經驗總結之後認為,吃虧是福是有道理的,所以如果你認可他們的研究結論,那麼這個問題就是成立的,而反之則不成立。


其實這個理論,並不涉及到什麼科學實驗,而且它也無法用科學實驗證明,研究人員主要還是通過調查的方式,例如研究人員曾經研究過一些名人們,這些名人們在成名之前,多多少少都吃過虧上過當,但吃虧帶來的教訓,卻讓這些人越來越成熟,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吃虧似乎真的有用。

另外這裡還有一點,研究人員認為,人在吃過虧之後,會立刻得到一個當下的精神回報,如果沒錯的話,這個精神回報就是所謂的教訓,這個教訓告訴你,你受騙上當了,另外你還有可能得到一些物質上的回報,但得到的形式和時間不好說,可能是明天,明年,甚至幾十年以後。



最後吃虧是福這個事,可能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年輕人的心目當中,已經沒有市場了,現代的年輕人,很難普遍接受這個理念,而且吃虧從本質上來說,它就是一個社會經驗的積累,當一個人走的路多了,他自然就知道哪條路能走,哪條路不能走了,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是成立的,但和科學的關係不大……


種植恆星


相信有這回事,但回報不一定體現在當事人身上。好報可能發生在子輩,孫輩甚至更下一代。因為是因果循環嘛!這種人一般家庭教養好,品德高尚,能曲能伸。看到此處,肯定有人會講,這種人就是膽小。錯,大錯而特錯。

一位在醫院上班的朋友告訴我,前幾天,有一對老年夫妻,老婆婆拄著柺杖,在公路上慢慢地走來,主要就是買盒感冒藥。到了大廳坐在椅子上,哎呀,哎呀,這三里路就走累了,休息一下。老伴喝口熱開水不,喝點,喝點。朋友正好休假休息,來,我給你們兩老倒。謝謝,小同志!謝謝!

婆婆,您有多大年紀(齡)了,九十三歲,老頭子九十歲,比我小三歲,說完是滿臉笑容,眼不花耳不背。爺爺就忙著翻口袋,拿出一個小塑料袋的包包,這裡面有身份證和醫療卡。身份證我能不能看,你看不要緊。朋友拿來身份證一看,婆婆是1925年出生的,爺爺是1928年出生。婆婆,您家裡條件好不好。婆婆開始只是笑,剛準備回答,爺爺答話了,小同志你是說過去還是現在。都可以講嘛!老伴過去是大戶人家的女兒,她的老倌子(父親)對長工很好,只可惜兩老只有五十幾歲就過世了,他對兒女管的可嚴哪,不認真讀書或者不聽老師的話,都會批評他們,她的弟弟還是大學生。我那時條件也不差,家裡也有十幾畝水田。我們結婚後,那還在解放前,自己又買了十幾畝,當時老百姓的日子都苦。

老頭,你喝茶,我的孩子多有七個,五個女兒二個兒子,女兒大些最小的兩個是兒子。由於歷史原因,窮的時候,別人瞧不起,我就對他們講自己要努力,不要斤斤計較,不和別人爭高低,身體好錢就撈的來,要善待他人,還有公婆和孩子。嗒,嗒,門口停了一輛車,從車上下來一位,四十五歲左右的中年女子。爸,媽,你們倆來了,我剛才在家裡到處找。看醫生沒有,不要看的自己買。這是您的女兒,不是,是小兒媳。孩子們對我倆可好呢。這車子那還值點錢,兩位老人只是會心一笑。

祝二老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