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子女成績都很好嗎?你怎麼看?

王龍森


我只能說這個問題是不一定的,因為凡事都有兩面性。

我舉兩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吧!一個是當年我在河北的時候,有一個同事的兒子,當時他的兒子已經是20出頭的年齡了,不學無術,無所事事,成天的事沒事找事,打罵爹媽的事都是經常發生的,而我們的同事成天就是以淚洗面,拿他的兒子一點辦法也沒有,在這種情況下,想來想去可能就是因為小的時候溺愛的結果,要麼就是當老師的父母太忙,根本顧不上自己家的孩子,結果就是教好了別人家的孩子,而毀了自己家的孩子。

再舉一個例子吧,是我來西寧之後認識的一個高中的老師,算是名師的那種,明天會被一些幼兒園小學請他去做一些關於孩子教育的報告,她說的一番話,我覺得非常的有道理,她說不管我有什麼事情,我首先以我的兒子為重,別人叫我去吃飯也好,去幹什麼也好。首先要想著把孩子安頓好了,在孩子高考的那一年,幾乎都是推掉了所有的應酬,一心的陪孩子去學習。因為她自己從來沒有那些雜七雜八的事情,所以孩子也非常專心的去學習,結果他的兒子也很高的分數線考上了清華大學。

所以,老師的孩子有可能非常的優秀,因為有良好的教育環境,當然也可能會出一些問題,但是在我的周圍的同事們的孩子裡面還是優秀的比較多一些。


蘭姐說語文


今年高考,我高中英語老師,她家女兒以非常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她自己也是骨幹特優教師,高中三年,我們班的英語平均成績都是數一數二的。我平時週末要到她家上輔導班,見過她給女兒輔導功課,那是非常嚴厲和雞血的,所以,她女兒從小學到初中高中,成績是相當優秀的。

相反的是,我高中地理老師,教研組組長,骨幹教師,教學也是很厲害的,班級平均成績高和高分比例大。他家兒子以前跟我們一個班,但成績就不太好,偏中下游,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回家開個小灶啥的,當年高考分數線剛過二本,報了省外的一所大學。

不知道這判斷成績“好”的標準是什麼,但相對來說,教師子女的成績普遍不會太差,父母受教育水平高,比較瞭解教學系統,這已經走在很多人的前面了。

其實孩子成績好不好,跟父母的職業、受教育水平之類的沒有必然聯繫。前段時間有個新聞報道不是說,一對博士夫妻的兒子考不上重點高中,寫長文控訴遊戲帶壞孩子。看,這不父母都是博士了,孩子成績也不好嗎?

所以,有句話說“教得好學生,卻教不好自己的孩子”,身份角色不一樣,職責也不一樣,目的也不一樣,孩子成長的路徑也不一樣了。


甜甜圈伐木累


教師的子女成績都很好嗎?你怎麼看?

答案是不一定!

孩子剛剛成為一名人大的研究生,同事和親友們投來了羨慕的眼光。讓講一講教子經驗,我卻感覺很慚愧!女兒的成績與家庭教育似乎掛不上多少鉤!做為母親成天不在家,一日三餐給孩子都保證不了!更甭說陪伴學習了!孩子學習成績好,主要是她自己自覺,家長給他的只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

環顧四周,教師和公務員的子女學習成績真的要略高一籌,請看如圖數據。

絕對數是教師遠遠超過了公務員和其他人群。但是,全國公務員數量是700多萬,而教師總數量卻是1400多萬。所以相對數據是公務員子女和教師子女優秀率是持平的!

不僅如此,在生活中,看看周圍的公務員和教師朋友,真的不少人的子女在班裡面都是出類拔萃的。

但是優秀率高,並不等於教師的子女人人都成績高,也不等於公務員的子女人人都成績好!有一些老師也在感嘆,自己能教的了學生,卻教不了自己的子女!教師子女中也不乏成績差的學生!當然,公務員子女亦是如此。

個人覺得,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第一在於遺傳因素,先天條件很重要,有的孩子你再怎麼教育,也不行!第二在於家庭氛圍,家裡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家長自己愛讀書,愛鑽研本職工作,孩子也不會搞歪門邪道。但如果家長自己管不好自己,愛賭博,愛說閒話,愛玩兒,那麼子女也會受不住心,學習成績自然上不去。第三,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在於個人的機遇。如果上學期間,遇到了合適的,對自己脾氣的老師,學習興趣就會高,成績就會提高快。

所以也才有了不少寒門子弟逆襲的例子。前不久延安市政府表彰了一對農民夫婦(其中還有一個文盲),他們的五個兒女有四個考入了清華北大,還有一個在備考的路上!

這個現象充分說明,孩子不是靠父母教出來的!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氛圍和遺傳因素!之所以教師和公務員的子女學習成績好一些,原因就是現在的教師和公務員大都是通過高考跳出農門,改變命運的人!

這樣的觀點你同意嗎?歡迎暢述您的教育觀點。

【關注村姑說村事,我們有緣再相會。】


村姑說村事


希望如此。我自己就是教師,我的小孩目前讀高三,讓人糾結的是他的學習成績差強人意。我反思了一下,我在他關鍵的時刻做出了幾次錯誤的決定。在兒子上小學六年級時,我引導他喜歡上打乒乓球,運動體質和個性讓他多了幾分衝動,缺乏有利於學習的冷靜。後來他升中考沒有考上縣重點中學。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又發昏了,沒有讓兒子到我工作的學校讀書,而是讓他自己選擇去離家近的中學。在讀初中時,我兒子也是比較努力的,成績在班級里名列前茅,但是他缺乏應有的謙虛,每次考試後,不管成績好壞,他都能找到一個沾沾自喜的理由。或者他取得了好成績,或者他的同學在考試中發揮不理想,而他卻正常發揮。我只看重結果,沒有重視他思想上的“跑偏”。升高中考試,兒子果然沒有超水平發揮,只考上縣重點高中。這時候,我又不失時機地賣給他一部手機,網紅“要毀掉一個小孩就送給他一部手機”,知道已經是哭倒在廁所裡了。雖然高中時學校管理嚴格,兒子對手機的痴迷幾乎超過了親情,或者關門閉關玩手機,或者徹夜貓在美宜家蹭WiFi,總之,玩的讓你雷霆咆哮,玩的讓你老拳相向,最後發動整個家族的力量,把兒子送進學校的宿舍。上了高三後,學校的高考勵志故事,鋪天蓋地的標語稍稍起作用,當然蘋果5s也被我摔壞了!兒子內心略有收斂,其實為時已晚了,因為基礎爛在前頭,2B的旗幟高高飄揚。總之,我身邊很多的同事的小孩成績好得讓我“羨慕嫉妒恨”,我自己的小孩的成績差強人意。


湯鈧平兄


教師子女的學習成績並不一定都很好,但教師子女的學習成績不好的情況,確實很少。

以"三味"身邊所熟知的教師情況看,本人從教30年,認識的老師同行不下500人,其中子女學習成績不好者,確實極少數,而成績優秀的,比比皆是。

拿"三味"女兒來說,雖也上了個"211",但在許多認識的教師同行面前,還有點"不好意思"的感覺。

"三味"為教師同行們子女的學習成績不錯,感到欣慰!至少,不會因此遭受社會上的"冷言熱諷":自己的子女都教不好,何以教學生?

那麼,為什麼教師的孩子的學習成績會普遍較好呢?

"三味"談談個人看法,同時,也希望能給非教師家長一些啟示。

原因:教師子女的家庭教育環境比普通孩子的家庭教育環境好得不是一點點



1、教師子女自小就從父母處接受了良好的"為什麼學習要好"的教育

多數普通家長(特別是農村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學習重要性"的教育上,要麼缺失,要麼簡單粗暴。"三味"瞭解很多農村孩子的父母,平時極少向孩子貫輸讀書學習對自己的真正意義,總以為供吃供穿就行了,在父母及孩子心裡,讀書只是一種成長過程而已。而能經常對孩子吼幾句"不努力讀書就回家種地"、"考不上學校你就去打工"之類的,已是不錯了。



2、教師子女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比普通孩子要好很多

教師家庭畢竟比普通家庭更具文化教育氛圍,孩子自小受到良好環境薰陶。



3、教師注重指導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方法,比普通家長更專業

4、在教育條件和教育資源的選擇上,教師比普通家長要更優越些

舉個最實在的例子:教師子女,即使成績不是很好,但要想進入本校最好班級,那是很容易的。很多學校在對本校教師子女選班問題上,基本是自由的,開放的。而且,還可以得到任課老師的"特別關注"。教師地位不高,但教師子女這種優待是任何人都無法相比的。

以上是"三味"的個人感受,敬請關注、點評!


三味聊教育


老婆在城區一所初中任教,她的一些年齡比較大的同事,基本上都是從民辦教師熬出來的,存在著明顯的缺陷,一是文憑低,二是配偶很多都沒有知識。那些老教師的孩子,在城區的學校裡,學習普遍很差。75年以後出生的教師,由於待遇提高了,正規學校畢業的多,配偶也具備較高的文憑,孩子的平均成績就明顯比其他群體高很多了。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這裡的一所高中,8000名初中畢業生中,錄取前1000名,按照這個比例,只有在初中排名班級前十名的孩子,才有希望被錄取。老婆幾十個同事,似乎只有一個老師的孩子沒有被錄取。而進入這所學校的教師子女,基本上都考上了985、211等學校,一本都很少。不過,沒有特別頂尖的學生,考上浙大的好幾個,沒有一個考上清華北大。

結合這些身邊的例子,我的結論是:教師子女的下限,明顯高於其他群體的孩子。頂尖學生的比例,要看孩子的天份。


為你點燃一根火柴


舉個例子:在我周圍,親身經歷。孩子現在上小學,他的同班同學小A媽媽是我們這裡重點高中的老師。小A班主任的孩子今年中考,希望考取小A媽媽所在的重點高中。小A媽媽不遺餘力的一邊輔導班主任老師孩子的英語功課,一邊做著學校那邊的"工作",班主任的孩子終於如願以償考上該高中。同時小A同學也獲得了"兩道槓",參加各項校內社團活動的機會,以及只有“部分家長”才知道的校內外教培訓課。小A班只有三個孩子加入了這個外教輔導班,一個是小A,一個是家委會主任的孩子,另一個孩子的媽媽是學校的某班主任。而這個輔導班老師並沒有在班裡透漏過一個字,應該只有他們三個家長知道。我是通過小A的媽媽才知道還有這麼回事。

現在不允許老師辦校外培訓班,但是互相之間“交換人質”,你教我的孩子,我教你的孩子。優秀的教育資源還是在老師之間互相交換。這種不公平是隱形的,同樣是在一個學校的學生,接受的教育還是區別大大的。

這就是所謂的靠山吃山吧。


黃不辣大戰王喇嘛


教師子女不是100%優秀,只是優秀率高一些。究其原因:1、遺傳因素。從智商上來講,教師子女的智商相對較高,孩子學習大多不費力,起碼不會是學困生。2、環境影響。教師家庭自覺不自覺地會注意優化孩子的成長環境,家長自身也會自覺注意自己的言行,無意中對孩子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3、教師身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機會。不能否認,教師子女在學校是有特權的。從感情上講,任課老師會照顧多一點,情感上關心多一點,給予孩子鍛鍊的機會也多一些,這都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總之,根本原因還是孩子具備優秀的潛質,父母又給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二者結合,就成就了優秀的孩子。


五十弦66


本人就是教師,身邊許多同事的孩子都很優秀,因為教師比較重視學習,也懂得一定的教育方法。但是也有的同事的孩子學習不太好。確實讓人焦頭爛額。我們主任的孩子,上初中時學習不錯,後來就很叛逆,上課睡覺,玩遊戲,不寫作業,總分一千多分,就考一百來分。家長管了也不聽。還怕孩子做出過激的行為。辦公室另外有一個同事的孩子今年高考二百多分,在學校早戀,打架是常事。還有的同事孩子是女孩,但是理解能力太差。怎麼教都不會,把媽媽氣得直哭。

總之,有許多教師的孩子都非常優秀,但是不優秀的大有人在。其實教師教不好自己的孩子自己特別著急,覺得特別失敗。有人說生孩子和買彩票是一樣的,後天培養很重要,但是學習也要講天賦。


娜娜81877095


子女的習慣以及成績和父母是不是教師無關。我是一名二年級數學老師,班上有隻同事的小孩。每天必遲到,每天不戴紅領巾,上課愛講話,批評幾句還會不高興,嘴巴小聲還嘴。後來看到同事教育這個學生,我終於明白為什麼為什麼這個小孩會這麼不好了。 有一次這個小孩席地而坐,隨便坐在辦公室大門口,然後進來一個老師,就開玩笑說要保衛辦公室嗎? 我那同事就隨意講了一句,你起來啊。 然後隨便讓小孩坐地上。 想想,已經二年級了,竟然會讓小孩隨便席地而坐。 成績不咋好,和同事反應,同事說她自己夫妻兩對孩子要求不高,隨便怎樣就怎樣那種。 然後我就閉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