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蹲著吃飯的習俗,你怎麼看?

寫作情緣


作為資深農民工,今天跟各位嘮一嘮農村人蹲著吃飯的問題!

農村人蹲著吃飯是有明顯地域特色的,大多以北方中原農村居多;尤其是河南、安徽、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河北這些地區尤為明顯。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不妨採取排除法來進行分析。南方地區,以及東南沿海地區,多以米飯為主食,多少之說,每餐都有2個以上的配菜;這些地區大多有飯前喝酒的習慣;東南沿海多喜歡喝黃酒,溫熱後飯前飲用,溫熱養胃;這種生活習慣,大多一家人在餐桌用餐。而北方,受寒冷氣候影響,習慣於在炕上吃飯。西北和西南為少數民族集聚地,飲食習慣和漢民多有不同。而中原地區的農村飲食習慣,多以麵食為主。早上饅頭稀飯,中午麵條,晚上面條或饅頭稀飯。這種飲食習慣,決定了一碗一筷就可以滿足吃飯條件,而不需要像南方那樣,餐餐都得在飯桌上吃飯,也就具備了端著碗蹲著吃飯的必要條件。


通過上面的分析,有的網友會提出,這也不是必須要蹲著吃飯的必要條件啊!那麼,中原地區農村為什麼會有蹲著吃飯的習慣呢?這還和中原地區的生活居住條件和習慣有關。在中原地區,不管是小富人家,或者窮人家,在解放前或者解放後的一段時期,家庭居住習慣,一般是沒有專門的餐廳的(大戶有錢人家除外)。上房一般以三間或五間結構,中間客廳為接待客人和供奉祖先的地方,左右兩側做臥室;廚房一般設置在左右廂房的位置,或獨立蓋一間小屋做廚房,是沒有專門做餐廳的房間。平時的餐飯以稀飯、饅頭、麵條為主,沒有大炒小炒弄幾個盤子的規模;如果是來了尊貴客人和家有大喜事才可能整幾個小炒,擺在餐桌上用餐(北方人稱之為“吃桌”)。


這麼說明,也就是說中原地區的農村是很少在餐桌上吃飯的。尤其是農村鄰里之間習慣湊熱鬧,端著碗到院門外幾家人在一塊,邊吃飯,邊聊天,甚至開玩笑作樂。在街上吃飯,那有什麼講究,有的找合適的石頭當凳子,就地而坐,端碗吃飯;有的乾脆蹲著,端碗吃飯。久而久之,端碗蹲著吃飯,成了最簡單便捷的吃飯習慣。這種情況隨著近幾十年,農村庭院式的居住習慣,逐步改變為住房和院落封閉式的居住結構,房間內也規劃了專門的餐廳,在餐桌上吃飯改變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過習慣。然而,至於社會發展到今天,仍有很多中原人,在條件不具備的用餐環境下,蹲著吃飯。比如工地上、臨時性的野外工作工作餐等,最為明顯的是洛陽街頭的各種湯館(牛肉湯、羊肉湯、驢肉湯、豆腐湯、胡辣湯等),盛一碗熱乎乎、香噴噴的湯,或泡餅、或就著饃,多在路邊的道牙上,吃的那叫香、那叫熱乎,不習慣的人,根本感受不到蹲著喝湯有多爽!習慣的人覺得蹲著吃飯挺舒服、挺方便的;而不習慣的,可能蹲那麼一小會兒會兒,就會感覺一萬個難受,更別談享受了,實在是想不通蹲著吃飯為什麼人家卻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逐步變得更加文明,隨著居住條件的逐步改善,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的更加完善,蹲著吃飯將會成為一種民俗文化繼續流傳下去。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蹲著吃飯也是中原地區人民的一種生活文化習慣。


流浪的人995813253


也許,城市生活的人,對農村人端著碗蹲在牆角吃飯的習俗不甚瞭解,但那裡麵包含著鄉村無限的鄉情和快樂啊!

每每飯時,各家屋頂嫋嫋繞繞的白煙還沒散盡,村旁的鄉路上早蹲了一排端著飯碗的大爺大叔,還有吃著饊飯嚼著酸菜的婆姨,看著自家男人和小孩子邊吃邊鬧,自己也逢喜事一樣抿嘴偷笑,那是一種再多的錢,也買不來的真情流露。

爺叔們蹲在牆角,一口飯菜一口唾沫,彼此討論著今年種什麼可以賺錢,大哥哥們說著誰個娶了個漂亮媳婦,不時羨慕嫉妒恨一番,小孩子們邊吃邊嚷,過年能穿新衣服了,婆姨們吃一口飯菜,則聽著爺們的奇聞軼事,笑個不停,那笑聲,笑出了濃濃鄉情。

也許,城裡人不理解鄉村人蹲著吃飯的習俗,那是一種幸福,更是一種其樂融融的天倫之樂。

時光任冉,雖然說現在的農村人,都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出外打工,各掙各的“窮日子”,但依然對蹲著吃飯的溫馨,是一種情有獨鍾的鄉愁。

那一年,我們幾個南下打工,三年沒回家。當回到省城蘭州休息片刻時,真有點“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感觸。風風火火每人要了碗蘭州牛肉麵,一字兒蹲在麵館門外,狼吞虎嚥吃了個碗朝天,但怎麼也找不到家鄉蹲在牆角吃飯的那個味兒。

而今,蹲在牆角吃飯的農村人已成為歷史,但農村人對蹲在牆角吃飯的鄉情,依然情有獨鍾,依然魂牽夢繞……

因為,那是農村人的一個時代,更是在外打工的農村人的一種鄉愁!








寫作情緣


在農村蹲著吃飯也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過現在看不到了,在過去那個年代農村非常窮,幹一天的活也就掙到七八個公分,吃的糧食大都按人口分,每人差不多分300斤左右的糧食,大都以玉米高粱為主,每天晚上吃飯時,由其是在夏天,端著大個海碗,碗裡盛滿稀飯,挾一點點鹹菜,到門口蹲著吃飯,有時鄰居也會端著碗湊在一起來吃,邊吃邊聊,那時農村吃飯都比較早,因為在當時農村的電力還跟不上,基本上每天都停電,所以農村人早早的就吃完飯了。


都俠小時候在農村,經常看見大人們湊在一塊吃飯,而且都蹲著吃,都俠小時侯也和大人們一樣湊一塊蹲著吃飯,在當時那個年代每家吃的飯大至相同,沒有什特珠的,特別是在農村放露天電影的時候最能體現農村人蹲著吃飯的感覺,在放電影那一天,村裡面非常熱鬧,大隊的廣播裡開始喊到:社員同志們早點吃,今晚七點放電影,片名XX,放電影之前人們端看碗來到小廣場蹲在那裡一邊吃,一邊聊,有時都俠在想,那時要有手機把這段情景拍下來,不知有多火。


幾十年過去了都俠在吃飯的時侯也經常蹲著吃,這麼多年在城裡生活並沒有改變我蹲著吃飯,我愛人經常跟我說,別蹲著吃飯,會胃下垂的,可是我經常蹲著吃也沒胃下垂,感覺腿特別舒服,吃飯還特別的香。


都俠廣場舞


廣東那邊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傳統,女婿第一次上門,丈母孃會在女婿吃飯的腳底下鋪上一層細沙。然後等吃完飯,女婿起身離開去喝茶的時候,丈母孃會看這層細紗是不是留下兩個清晰的腳印?如果是,那說明這個女婿可以要,如果不是,那就說明這個人舉止輕浮,不厚重。肯定不能把女兒嫁出去。

吃飯是最能看出一個人品格與修養的時刻。

小孩子吃飯是最不好好吃飯的。所以才要學習,才要講禮儀。孔子就給他兒子孔鯉講“不學禮,無以立”。

中國人一直講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一個有自我控制能力和素養追求的人一定會讓自己在吃飯的時候也是有非常好的形象。

王安石有一次請人吃飯,擺的是一張餅、兩塊肉。這個人本來以為王安石肯定會擺大宴伺候他。誰知道吃的只是這些東西。但是他也沒辦法,畢竟王安石當時是宰相,也就將就著吃了半塊餅。後來王安石看那半塊餅沒吃,就把那塊餅也拿過來吃了。那個人大為折服王安石的清廉樸素。

作為一個吃貨,你真的會吃嗎?

王安石旁邊必須得安放一塊石頭~

王安石吃飯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總是吃眼前菜。

有一次有人問王安石的老婆吳夫人,就說:宰相是不是喜歡吃鹿絲肉?吳夫人說:沒有啊,我老公不挑食的。你們是不是把鹿絲肉擺在他眼前?那人說是。吳夫人說你們試試下次擺其他菜在他眼前。那人下次跟王安石吃飯重新擺了一個菜在王安石眼前,後來發現,果然,王安石真是隻吃眼前菜。

無獨有偶,大清官其實很多都對吃飯並不是那麼計較。

曾國藩有一次為了籌措軍餉,不得已而參加鹽商的飯局。面對滿桌的美食美味,曾國藩只吃眼前一道菜。後來別人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一食千金,吾不忍食,吾不忍睹。”

越是沒有涵養的人,越是隻知道吃。

現在太多人吃飯,真的是讓人不忍直視!與他們在一起吃飯,真的是不由感慨:吃飯焉能與鼻涕共舞?

尤其是現在吃辣椒吃得很厲害,辣椒這種熱性東西會幫助身體排出寒氣,所以總是特別容易流鼻涕出來。

擦完鼻涕仍然能夠繼續吃的人,都是真正的牛人!不服不行!

PS:【如果我放張圖片上來,是不是這篇文章一點都沒有閱讀量了~~~~~~】

他們自己肯定不介意,但是旁邊的人真的很介意啊!

現在很多男的總是在說女性喜歡娘炮,其實她們喜歡的只是乾淨、整潔、吃飯沒有聲音。

日本人吃麵的時候要發出“吸溜吸溜”的聲音,其實是對做面的人表達感謝,以及只有吸食著吃蕎麥麵才能真正品味到蕎麥麵的美味。

蕎麥麵因為是冷麵,只有用力地吸食,才能感受到其在口中的香味。

所以,相比蕎麵的吃飯禮儀,日本人寧願更欣賞到蕎麥麵的美味。但其實這才是對面條最大的禮儀。

真正瞭解日本的人就會發現日本人只是吃麵的時候是這樣,在其他時候並不會這樣。

有的人說這是“麵條騷擾”!我只能說你可能永遠都不會懂蕎麥麵的美味。

作為一個吃貨,你真的會吃嗎?

陝西人吃麵~

相比老陝很多地方,很多老年人仍然保持著蹲著吃麵的習慣呢。要以風捲殘雲之勢,捎帶著連麵湯都全部吃進嘴裡。那真叫一個字,爽!

來一個陝西面歌曲!如下

咥面-玄樂隊-陝西面食歌曲

視頻看不到就點鏈接:

視頻暫時不能查看


有太多人吃飯,如果是一個人那必須得邊玩手機邊吃飯,因為實在是忍受不了孤獨。更有甚者,因為害怕旁人看到他一個人吃飯,還故意裝作邊打電話邊吃飯。

面對這些人,我不禁想問:吃飯你有專心吃飯,對得起這物華地寶嗎?這不是可悲,而是可憐了。因為你永遠都不能真正品味到食物的美味。

走路就好好走路,吃飯就專心吃飯。邊走路邊吃飯,而且有的人還吃的是面或者粉,你真的不怕有的人過來撞你一下把筷子撞進你嘴裡嗎?

作為一個吃貨,你真的會吃嗎?

邊走路邊吃飯的白領

把每一口飯放進自己嘴裡,然後細細咀嚼廚師的手藝或者家人的愛意融入其中的感覺,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吧?

中醫裡面有一個治療脾胃病的偏方,很多人不相信,我今天把供出來。就是在吃飯的時候第一口要嚼七七四十九下。我知道很多人說迷信,有沒有用你試試,當然最好是每一口都是嚼七七四十九下。

“活”這個字,一邊是三點水,一邊是舌頭的舌。能好好地喝水吃飯就是對活著最大的感恩和享受。

懂得認真地吃的人,才是真正熱愛生活的人。而不是現在被太多人所宣揚的物質堆積起來的儀式感,那只是浮於表面的。

蘇軾可謂是著名的“吃貨”了,不過絕對不是貶義,天下聞名的東坡肉就是十里飄香的美食。

關於蘇東坡吃東西是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流傳下來的。

一個是貶居常州之時,一戶士大夫家裡有個廚子做河豚魚做得非常好,就想請蘇大學士來品鑑一下。蘇東坡來了以後,看到桌子上的河豚,直接就開始吃。那戶士大夫家裡人都躲在屏風後面,就等著蘇大學士給出一點評價來。沒想到蘇東坡只是在吸溜吸溜地吃,吃得那叫一個香。可謂是隻聞吃飯聲,不聽說話聲。蘇東坡吃完河豚之後,只說了一句“也值一死啊”。

一直到現在,我們經常說的“拼死吃河豚”的典故也就是那時候流傳下來的。

蘇東坡還有一首關於河豚的詩。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還有一個是關於蘇大學士吃餅的故事。

蘇東坡有一次路過一戶人家,家人看見是蘇大學士經過,趕快迎進來要請蘇大學士坐坐。但是當時家裡也沒什麼東西,就拿出一種餅來,蘇東坡越吃越覺得這種餅好吃,酥脆可口。就問主人說這餅有名字沒有,主人說沒有,蘇東坡說那就叫“為甚酥”吧。

還有很多詩句比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這類的詩句完美的展現了蘇大學士的風采。

作為一個吃貨,你真的會吃嗎?

林語堂先生也評價蘇東坡說他是千古第一好玩的人!

熱愛,是內心穿過喧囂的看透浮雲的最純真的質樸的感情。

人心的浮躁往往讓人離最簡單的幸福越走越遠。

所有人都在講熱愛生活,然後就開始熱愛外在的服飾、裝飾品等等。但是不妨先從熱愛吃開始吧!


姚樹井


我是渭北虎哥,一名從事裝修行業多年的草根創業者,樓主的問題提的非常接地氣。

我來自咸陽,一名土生土長的地地道道的農村娃,從小在農村長大見的最多的就是蹲著,不管是吃飯,諞閒傳。特別是冬天,那個時候都窮,穿的家裡做的都補了好幾層的棉襖(我們那叫褂褂),人都願意靠著北牆面向南曬太陽,所以就有了"靠著北牆曬日頭"的叫法。

要說這蹲著吃也是我們這邊的一特色,在我們陝西八大怪裡面有句"板凳不坐蹲起來"。我們看電視劇《白鹿原》和《平凡世界》裡面的人不管吃飯還是說話都喜歡蹲著,很多人管著叫陝西蹲,也有地方言叫疙蹴。其實是有原因的,過去人們都特別窮,說是站著吃飯消化快,下地幹活沒有勁,所以都蹲著吃,是為了存儲力氣。再一個就是蹲著吃飯,感覺舒坦,下地幹了一晌午的活,回來左鄰右舍的都端著自己做好的飯,蹲在自家門前,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地裡的情況,吃著飯,順便也能看看你家今天中午吃啥,他家吃的啥,這樣一種沒有排斥沒有勾心鬥角的其樂融融的鄰里關係。

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僅供參考,覺得還好,請轉發評論,給我一個關注謝謝,我是渭北虎哥。



渭北虎哥


蹲著吃飯,在農村裡是一種很古老的習俗。

在很久以前,農村是非常窮的,很長時間都吃不上一頓飽飯。如果餓得過頭了,蹲著會減輕飢餓感。蹲著吃飯,吃完後站起來,會感覺非常舒服,會比站著吃的更飽一些。蹲著吃一頓飯,然後站起來,舒展一下身子,再打個飽嗝兒,這是農村人最簡單樸最素的追求。


美村視頻


農村人蹲著吃飯,這是從很早之前延續下來的,解放前包括解放後,家裡麵條件有限,很少有桌椅板凳的,還有在生產隊的時候人多,根本沒有桌椅板凳,大家都喜歡圍在一起,蹲著吃飯,這種現象在90年代初,還很普遍,我們老家這就是這樣,雖然家裡面有桌子凳子,每到吃飯的時候,每個人拿兩個饅頭,一碗菜,一碗湯,喜歡蹲在路口,一邊吃一邊聊天,現在這種情況很少,基本上都是在家裡面餐桌上吃,有些老年人還會在路邊上幾個人在一塊吃聊天,有些甚至會帶上小凳子,這也算是一種風俗習慣吧,都是自古以來延續下來的,慢慢的這種現象會越來越少,每個人端著自家的飯在一塊兒聊天吃飯,熱鬧


豫見新農村


爭對這個問題,我認為是一種風土人情、移風易俗,在中國五十六個民族這個大家庭中,他們各自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民族特色。據民族、種族、地域等文化的差異,有其不同的意識形態,我們應充分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入鄉隨俗,在彼此尊重、理解、包容、團結、和諧生活在中國這個大家庭中。


利川浩哥


我常聽爺爺講,蹲著吃飯是戰爭留下的習慣,尤其是北方人喜歡蹲著。古時候打仗是常事,蹲著吃飯,不只是吃飯,還能觀察遠方的動靜。如果敵人來了,行動起來也比坐著方便。


孤島21417


一開始就是窮,形成了習慣。慢慢的逐漸都會改善,年齡大了,蹲著會頭暈,就不蹲了。家裡的飯菜豐富了,就必須坐下來吃飯了。

目前在洛陽的泡饃攤兒上,還有,但已經很稀少啦。

堅持說這是啥傳統已經沒啥意思啦,會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