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人給你倒茶,為何自己要敲三下桌子?不懂的可別亂敲!

我國有著幾千年的茶道歷史,因此也衍生出很多茶道的術語和行道講究。很多時候由於場景的限制人們會採用一些隱晦的動作或者術語做出一些暗示。有些地方的人們在茶館喝茶時,在給別人倒茶時,很多人會用手指敲擊桌面。有一下的,有兩下的,也有三下的。別看只是一個細微的動作,在很多地方卻像清洗碗筷一樣重要。這樣的動作到底是在暗示什麼呢?

別在人給你倒茶,為何自己要敲三下桌子?不懂的可別亂敲!

相傳在清朝時期,乾隆帶領幾位大臣們微服私訪。在茶館中,乾隆親自為大臣們斟茶倒水。此時的下屬大驚失色,想要下跪謝恩又怕暴露了皇上的身份,於是便想出一計。用“叩首”的擬聲詞“叩手”代替朝廷禮節。後來經過流傳後已成為廣東等地的飲茶禮儀。

別在人給你倒茶,為何自己要敲三下桌子?不懂的可別亂敲!

叩指禮:“叩首”與“叩手”同音,一般來講,三個手指彎曲表示“三跪”輕叩九下就是“三跪九叩”的一種禮儀方式。

但在不是隨隨便便敲即幾下就行的,敲幾下,怎麼敲都是需要考究的。懂行道的人一看你的叩指禮就知道你有多深的“道行”。

在廣東,晚輩為長輩倒茶是根本的禮儀,作為禮貌的回應,長輩們通常會用食指或者中指敲一下桌面意為點頭。而在遇到特別看重的後輩時,有時也會敲擊三下。

別在人給你倒茶,為何自己要敲三下桌子?不懂的可別亂敲!

朋友間小聚也免不了端茶倒水,作為感謝,同輩的朋友通常是用食指和中指併攏同時敲桌面,雙指併攏意為“作揖”敲三下就是三作揖。

別在人給你倒茶,為何自己要敲三下桌子?不懂的可別亂敲!

有時候熱心又體貼的長輩為晚輩倒茶時,晚輩應並拳以全新向下用指關節叩手,意為“五體投地”,一般都是三下,到遇到德高望重的長輩時應敲擊九下,意指“三拜九叩”。

別在人給你倒茶,為何自己要敲三下桌子?不懂的可別亂敲!

這個動作不僅僅侷限於喝茶,在別人為你盛茶湯、倒茶或者倒酒時都可以在不便回應時敲一下表示“感謝。”雖然有講究,但是這個動作已經成為一種禮貌的象徵。

別在人給你倒茶,為何自己要敲三下桌子?不懂的可別亂敲!

怎麼樣大家都學會了嗎?良好的禮儀能讓人受到大家的歡迎,大家生活中肯定也有不少的茶局、酒局和飯局吧,後面遇到長輩、同輩和晚輩時趕快用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