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真的好嗎?

甌陽集趣


斷舍離真的很好,我有點潔癖強迫症,地板上有一根頭髮我都要把地板掃一遍,我鋪的沙發墊被我兒子兩下跳歪了我都煩心,馬上重鋪,我以前也經歷過一煩就買買買的過程,結果每個抽屜都滿滿的,真的要用什麼找不到,以前丟東西,現在去轉轉賣掉一些,不用的東西想想當時花的錢也心煩………

生活環境簡單了以後,人的性情就真的容易平靜,我現在基本每個月都會把家裡的櫃子清理一遍,確定每種種類的東西放在該放的位置,心裡有數給我帶來安全感

可能有人會說帶孩子的家庭有這樣的人收納強迫症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我兒子5歲)前天我媽買了消毒泡騰片,找了一個大瓶子放在生活陽臺,還專門拿過來給我兒子看說這不是吃的,不要亂碰……”我兒子一本正緊的說:“放心,我家吃的東西只會放在冰箱櫥櫃和左邊的大櫃子,其他的我不會碰”頓時讓我心懷大慰藉,斷舍離,帶領全家一起堅持下去…………


假如我有1千萬


我不斷舍離,我一直極簡,四十多歲了,我從小就是極簡主義,和影響無關,必需品必須買,不需要的不買而不是扔。或者去閒魚買掉。我樓下有地下室,鄰居一處的不錯的人問我買不買,我說我有啥垃圾值十幾萬?家裡只有衣櫃沙發餐桌床書櫃床頭櫃書桌換鞋凳,因為有點小潔癖,所以儘量讓家裡好打掃。人不可能斷了和物質的聯繫,比如我換鞋凳上面有一個抽屜,裡面有針線盒尺,剪子,膠水,膠帶改錐鉗子亂七八糟一時用不到,也有可能永遠用不到的東西,但是臨時用到時候我不可能下樓去買。這些東西我保持它乾淨整齊的狀態就好。不要被斷舍離標籤化,提倡斷舍離,是針對那些家裡沉積了太多髒,用不到,淘汰的東西的人。自己認為怎麼舒適怎麼活就好,我不反對囤積,不反對東西多,但是我受不了髒。


錦衣夜行1978


我學習斷舍離一年多了,最開始是因為購物慾望強烈,衣櫃裡衣服太多,有些標籤都沒有取下來。每次陪朋友買衣服,朋友沒買到,我買了一大堆,後期有個孩子,開始大量購置玩具等。家裡堆得滿滿的,導致大量時間精力都放在維護物品上,打掃衛生,收納整理,導致心煩 焦慮!偶爾接觸斷舍離,頓時恍然大悟,原來我們不需要那麼多物品,我們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人是主體。斷 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 處理掉家裡沒用的東西 離 捨棄對物質的迷戀。然後就先從扔東西開始,一年多扔了幾千件大大小小的東西,衣櫃也成了極簡衣櫥。孩子的玩具也大量送人,培養她的專注力。慢慢從捨棄東西到人際關係斷舍離,不喜歡的人舍掉,朋友圈負能量的人舍掉等。現在每天心情輕鬆,時間金錢精力放在健身 讀書 陪伴孩子。對我的生活有很大改變,而且通過斷舍離認識了幾個簡友,她們每天正能量滿滿,對我的工作 生活等提供了很大幫助。


哇撒146


題主,您好!我是一名整理諮詢師,有兩年上門指導整理的經驗,同時也開展整理諮詢。通過減法整理,幫助一些人過上更加舒適的生活。

下面先介紹一下斷舍離:

《斷舍離》是日本的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的著作,“斷舍離”三個字的含義如下: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

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斷舍離”最近幾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新的生活理念。從整理行業來說,斷舍離只是整理流派之一,通過捨棄家裡沒用的東西,從源頭拒絕不需要的物品,最後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讓自己更加輕鬆地舒適生活。

除此之外,整理的流派的代表人還有近藤麻理惠、近藤典子、佐佐木文雄、佐藤可士和等等。

無論是哪個整理的流派,重點都是關注自己,活在當下。

2016年在線下分享的活動上認識小T(30歲左右),她和我分享了她當時的狀況。她覺得自己家裡應該要整理一下,但是不知道從何入手。

先生希望她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家裡,先不要去報名上課、參加社群之類的事情,同時,先生和題主一樣的想法,家務就是家務嘛,搞什麼“斷舍離”(整理)。東西丟了還要重新買,浪費錢,什麼東西都不能丟。

小T那段時間工作壓力大,報名很多的網課,下班忙完家裡的事情還要拿著手機聽課做作業,這讓先生很不滿,覺得她沒把心思放家裡,兩個人關係陷入一種僵局。

趁著先生去上班的時候,和家裡的阿姨把家裡的客廳整理了一遍,原來零散的東西、擺放得亂七八糟的小物件,都集中在一起,然後分類歸納。

先生下班回到家裡,看著家裡和早晨出門的時候完全不一樣,心裡有點豁然開朗的感覺。小T趁著這個機會,告訴先生她整理的想法,先生沒有同意也沒有拒絕,後來繼續整理。

(圖片)櫃子上面是先生一直不想處理產品,佔了客廳和臥室很多空間。後來有一天,小T告訴我,先生竟然主動把產品送了一臺給孩子所在的幼兒園,也陸續送給身邊的朋友。偶爾還問小T有沒有什麼心事,有什麼事情一定要告訴他,不要自己憋著。

他們的生活也開始有改變,兩個人的互動更多了,更加體量對方的付出。

整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空間裡生活所有人的事情。

斷舍離的理念來源於佛教,但並不是教人出家。所有物品的問題,其實都是人的問題。每個人對每件事情都會自動選擇最優的路徑,比如做家務和整理,做家務掃掃地、抹抹就好,整理要把所有的東西都拿出來,還要一件件去選,不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但是,從長遠的效果來看,有沒有想過做了幾十年家務的媽媽們或者自己身邊的朋友,家裡的東西越來越多,但是生活品質年年如此,甚至一年比一年不好,因為長時間只用一種方法來做一件事情(家務)。

整理不一樣,雖然一次整理麻煩,但是長期效果好,並且整理過程加入思考的話,整個家庭生活都會變得有趣、有生機,誰試誰知道!

最後,希望題主生活愉快。


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也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說說自己的衣櫃收納方法~

我是整理諮詢師一如,在行(廣州)整理約見第一行家,幫助接近100個家庭改變居住環境提升家庭幸福感。定期在這裡為您解惑,整理路上一起前行!

一如減法整理


今天我才跟妹妹聊到這個話題,我覺得斷舍離挺好的,把一些不用的東西都定期清理,對心情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心情舒暢。

當然,有時也會遇到一些不知道該不該扔的東西,比如有些時候很好看的盒子不捨得扔。

妹妹說她的做法是先留著,沒有當場去扔,但是如果說這個盒子隔了兩三個月沒有被利用起來,再次搞衛生的時候就一定會處理掉,我覺得用這種方法處理問題的話是挺有利的,以前我有很多盒子也是堆積在一起,其實很多都是沒有用的,但現在我有可能就是會預留一兩個,兩三個月後沒作用,果斷扔。

每次打掃衛生都要去觸碰這些沒有用的東西真的很浪費時間,而且有一些櫃子之類的我都會定期打開來看,比如說衣櫥,冰箱或者藥箱等等這些東西,我都定期清理,看一下有沒有過期的東西要扔,因為有些時候你一旦東西過多,其實你自己也會忘記的,所以儘量還是簡約生活會好一些。

記得小時候,我媽特別喜歡把各種東西都堆積在家裡,從不捨得扔,甚至可能20年前的一些物品她都不捨得扔,包括一些舊衣服之類的,我小學時候的衣服她還收藏著,東西越來越多,空間是越來越少,長期對我們的影響很大,每次在家都感到莫名的煩躁感。

後來現在有了自己的家,我經常性的會有意識的去做整理,或者是說規避一些不用買的東西,舊的東西我也會比較捨得去扔,如此舊的衣服一般捐出去或者扔了,公司送的一些禮品,我有時拿到閒魚上去賣,我覺得這也是很好的一些方法。


洋洋灑灑


年末了,又到了大家整理過往計劃未來的高頻時段,藉著這個時間我們來聊聊“斷舍離”。

斷舍離好不好?

容小聲覺得無關好壞,認可這種生活方式的人自然覺得好,不認可的也大可不必跟風模仿。

不少人對斷舍離理解有誤區,覺得這就是那些浪費的人給自己找的藉口。當初花錢買買買,過後就開始扔扔扔,惡性循環,還給自己取了個“斷舍離”的文藝名字。

斷舍離其實是一個網絡語言,最開始是從日本山下英子的圖書《斷舍離》傳過來的,指那些“不必需、不合適、令人不舒適”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可能是購買的物件也可能是複雜的人際關係,可以是具象的也會是抽象的。

我來講幾個我身邊朋友關於斷舍離的經歷。

1、

斷舍離,留住真正的瞬間

我大學朋友賤賤,典型的宅女。

女孩子手機裡有上千張照片不足為奇,但是不整理一直堆在手機裡就沒意思了。

精緻的女孩子每次參加完活動或是吃到美食就會找好角度拍下來,精修幾張發出來,但她完全相反。拍也是草率拍了好幾張,原因是怕忘記這個瞬間,然後就萬事大吉放手機裡封塵一萬年,從來沒見她發出來過,堆在手機裡也不刪,一點一點侵蝕內存。時間久了就開始抱怨自己手機內存不夠,打開它的相冊,總共1000張,相似照片沒用的照片加起來能佔一半,好不容易想清理的時候,才發現堆積太多,根本沒耐心,最後全刪,什麼都沒留下。手機APP也是,一開始覺得有意思流行,跟風下下來,但其實一次都沒打開過。碎片的時間終究是有限的,每天根本做不到好幾十個APP統統寵幸一遍,時間久了,心裡就會越來越浮躁,變成為了打開這些APP而看,結果什麼都沒記住,而APP的功能也就開發了一半。

適當的斷舍離,捨去那些相似的不必要留著的照片,留住自己真正想記住的瞬間,不然記住的就只是手機相冊而已。

2、

斷舍離,精緻的生活從來不是靠數量

同事小爽,典型的購物狂。化妝品、衣帽鞋、家電控,家裡像個百寶箱。

有一次去她家等她化妝,找化妝品就花了半個多小時,各式各樣的化妝品堆在一起猶如海底撈針,最誇張的是還有好多根本沒開封的,她自己也知道其實根本用不上,就是圖心安和購物的瘋狂感。

選衣服也是,買很多,但經常穿的也就那幾件。舊衣服不捨得扔,總覺得會用上,新衣服不捨得穿,但還覺得衣櫥裡衣服不夠。真正的做法就應該是舊衣服該扔扔,這樣才有機會寵幸新衣服,新衣服也不是贏在數量,真正適合自己,穿出自己風格的才是應該追求的。

她家的家電更讓我吃驚,齊全到像個樣板間,冰箱、洗衣機、乾衣機、烤箱、麵包機、咖啡機應有盡有,本來就不大的空間讓家電填充得更擁擠。問過之後才知道,那些東西她都沒用過幾次,有的甚至根本沒用過。說起家電我就得多說幾句了,重在質量不在數量,比如家裡空間有限就可以選擇洗烘一體來代替洗衣機+乾衣機,容聲家就有很多質量不錯的款。

鈴木尚子在《收納的藝術》一書中說:物品的合適數量,是讓人能無壓力地取放東西,並在腦海中記住擁有什麼的量。所以,如果總是記不起來某個物品放在哪了,總是在找東西,就要問問自己是不是物品超量了。數量少了,自然每件物品的分量就重了。

3、

斷舍離,你的朋友圈還是朋友圈嗎?

前段時間微博上突然出現一個傷感話題,#你們認識多少年了#,其實很想改成你們有多久沒聯繫了。

身邊總有朋友像宣佈退出娛樂圈一樣隆重宣佈退出朋友圈,但沒過幾天就又活躍在你的點贊區了。這些朋友多半是因為打開覺得微信信息太雜亂,不打開又讓那些消息提示的小紅點弄得焦慮。

玩朋友圈久了你會發現,這裡已經不簡單是一個朋友之間交流的平臺,慢慢衍生出代購圈、養生圈、積攢圈、自拍圈等等。沒有情感交流,只是各取所需,失去了這個圈的意義,成功跑題。

看著通訊錄裡的上百號聯繫人,看著朋友圈裡好幾十的點贊數,這裡的人你都能成功叫上名字嗎?這裡有幾個人是你平常會聯繫的?其實寥寥無幾。

試著清理下自己的朋友圈吧,這樣你才會發現朋友圈的真正意義。

《斷舍離》作者山下英子在她的專訪中提過:表面上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收納方法,但從深層來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

試著讓自己在浮躁複雜的外界環境學習斷舍離吧,你將收穫一個輕鬆舒適的好心情。


生活家容小聲


我是女性朋友,我覺得斷舍離挺好,是讓自己有個對過往以及生活工作整理的契機。


轉眼即到了18年的尾聲了,還剩最後一個月了。 匆匆而過的歲月,這一年我們買入了一些什麼,而經常在用的又是些什麼? 這一年,我們失去了一些什麼,又獲得了一些什麼?

年底是總結的日子,也是開始反省以及計劃新的一年的日子。我們不斷地回顧過往,只為了當下能夠經營得更好,把握生活工作中最重要的東西。

同樣我們的生活需要梳理,衣櫥也需要整理,伴隨著衣櫥的整理,以及工作和感情的梳理,我們才好迎接下一年的挑戰。

衣櫥裡的衣服伴隨著我們走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有戰袍,有睡衣,有故事的衣服,還有那些落滿了灰層的衣服。就如同過去的一段記憶。我們需要做的是割捨以及清理。 我們能夠揹負的東西是有限的,否則會有太多負擔,承受太多有時候就看不清楚自己的方向。

斷舍離,請讓我們安靜地梳理自己,從頭到尾,從生活到工作。迎接一個新的自我吧!

那麼我們在衣櫥上該如何做斷舍離了,以下幾樣東西,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清理掉或者處理掉,這樣才能給我們新的生活騰出空間!一起迎接這個具有使命感的時刻吧!

1-清理那些鬆垮變形的毛衣。不要想著當家居服穿,事實上那些起球的毛衣以及變形的毛衣,你再下個季度也不會再穿。而你有很多家居服的來源,比如T恤等等。

2-陳舊發黃的T恤

也許是不注意洗滌,也許是放置時間太久,已經變形了,發黃了。不再適合穿出去。不要把她作為家居服了。適當的處理或者變成抹布都是不錯的選擇

3- 那些有洞洞的襪子和內褲

也許是不注意剪腳趾甲,很多襪子都戳破了,穿出去要是脫鞋坐上榻榻米的話,很容易就被人笑話了。 那些破洞的襪子適當的丟棄,不然也可以套在脫鞋外面當冬天的脫鞋穿穿。試試看哦

有點羞羞的內褲,也許穿著時間變形了,適當的更換新的內褲,給自己更多的寵愛,就是要從內衣內褲開始了。

4-變形的內衣

檢查自己的內衣是否應該更新了,有鋼圈的是否變形了,晾曬是否顏色有褪色了。適當地在新年來臨自己,給自己更換新的內衣,帶著儀式感迎接新的一年!

5-那些過期的雜誌和不看的書籍

記住當下我們喜歡和感興趣的才是最重要的。留下經典的,覺得有用的。過期的雜誌和不看的書籍,千萬別覺得我以後回看。按照概率基本不會再看,所以可以二手書或者雜誌賣掉的就賣掉,或者送給有需要的人。

永遠記得當下的需要,會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目標所在,不會過度地分散注意力和精神。 用集中的精力最做對當下有用的事情,從這方面來講,並不是不顧長遠,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做的最恰當的選擇!


SUFASHION



段離舍的道理我都懂,但是不完全同意

1,看看上面的繪本,一樣的書,新書比老書漲了5塊錢。很多上了30年的書,都有了收藏價值。老收音機,老自行車,老物件,老書都值錢了。

你扔掉的,可能是寶貝。

2,有位老人,家裡所有的器物,形成作品巜物盡其用》,展示出中國城市平民家庭的日常生活。

物盡其用是一種態度。

3,老物件都有故事,一一追溯下去,會看到自己怎麼成為自己的。

4,不必要的東西,自己扔了吧,免得家人為難。


彤同飛


我覺得挺好,很多一年也用不上一回,穿不上一次的衣服趕緊扔了或者送人吧。我家裡兩個小孩子,再加上一個不幹活的爸爸,玩具衣服一堆,跟著屁股後面收拾都收拾不過來,剛收拾完不用半個小時就一塌糊塗,每看到屋裡亂糟糟心裡就煩躁到極點,每次一收拾的時候就雞飛狗跳,不是罵這個就是罵那個,早

也知道斷舍離,但以前很多東西不捨得扔,以至於自己一邊收拾屋子一邊罵人,自己的心情也不好,年前有看到關於斷舍離的文章,下定決心該扔掉的扔掉,不捨得扔的就打包送給願意要的人,清理出去好幾麻袋,現在還有一麻袋在屋裡放著沒送出去的(因為快遞過年不收貨,還好是合作快遞,快遞費很便宜),一下子還下定不了決心都扔掉,慢慢來吧,明天星期天、繼續收拾整理不要的東西,家裡東西少了,不用老幹活心情也愉悅了很多,相比於好的心情、不要的東西就扔掉吧,環境真的很影響心情,能做到斷舍離,最主要的還是儘量要少買些不太需要的東西,我就是愛買東西,有些東西買回來用處真的不大,不要這邊扔,那邊買,那就沒有意義了。


jinshanxinshan


我覺得我們對斷舍離有一種誤解,斷舍離似乎成了一個整理家居的契機,之前買買買,當下扔扔扔,全然不顧這些都是真金白銀置辦的。一句斷舍離,所有的都合理解釋了!

我理解的斷舍離,更傾向於心裡層面。不必輕奢,只需極簡。不必心心念念買回來,然後耿耿於懷扔出去,還得給自己找理由。吃素食,得素心,惜物愛命,風動或不動,我心如如不動。

可能因為個人見識淺薄,難免有失偏頗,願聞其詳,願得高人教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