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賽局中,生膠打法的三種技巧,借鑑學習

在乒乓球練習的過程中,我們知道用反膠的比較多,反膠相對來說擊球旋轉強、擊球穩定、易控制,適合弧圈型或弧圈結合快攻型打法。由於擊球穩定,控制球好,因此也是初學者首選的類型。

對於專業選手而言,又有多種不同性能的反膠海綿拍供選擇,如膠皮粘性強、配套的海綿軟而厚,因而有很好的“咬”球及“裹”球特性。反膠海綿膠皮是直、橫拍選手目前最常用的膠皮,幾乎100%的歐洲選手均採用此種膠皮,亞洲選手也有近80%選手使用。因為這種膠皮比較好地兼顧了速度與旋轉的要求。

乒乓球賽局中,生膠打法的三種技巧,借鑑學習

我們知道現在的國內頂尖乒乓球高手,如國家乒乓球運動員張繼科,馬龍,樊振東用的都是反膠皮。

乒乓球賽局中,生膠打法的三種技巧,借鑑學習

除了反膠之外,我們說到的生膠皮。要明白,生膠就是顆粒向上、直徑大於高度的膠皮。其特點是擊球下沉,搓球旋轉弱。由於生膠有減轉的作用,因此特別容易控制球。現在比較厲害的乒乓球選手,日本女將伊藤美誠,一面打法用的就是生膠,反手側拐技術十分厲害。

乒乓球賽局中,生膠打法的三種技巧,借鑑學習

在乒乓球賽局過程中,打法技巧也很多,下面分享的生膠打法技巧,僅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有所幫助。

1,正手扣殺,正手生膠,反手反膠的特點在於正手大力量的扣殺,這也是此種打法最大的亮點,是比賽中得分率最高的技術。

正手生膠的打法,如果正手扣殺技術不過關,取勝也就無從談起。出色的正手生膠搏殺式進攻在比賽中可以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技術要點

想要保證扣殺的穩定性和威力,揮拍必須做到“送肘”和“蹬地”兩點。

“送肘”是指從引拍到擊球,再到後續動作的過程中,先將肘略微送出,擊球時給人的感覺是前臂和球拍一起運動。這樣做可以使揮拍的力量更強,還能減少拍面的晃動,增強技術的穩定性。

而在擊球過程中,左腳向前蹬地可以增強擊球的力量和速度,並且落點會更靠近端線,能進一步提高得分率。因此在進攻時,除了上半身的動作,腳下的動作也必須精益求精。

擊球的大致部位

橫板正手生膠進攻一般擊球的中部略偏上一點的位置。

2,正手滑板,在掌握了扣殺、弧圈球等力量型的進攻技術後,接下來可以嘗試一下正手的滑板技術。

生膠除了可以打出快速的扣殺(包括彈擊)之外,容易打出滑板也是它的特點之一。對於正手滑板擊出的球,對方往往很難處理。

利用生膠快速多變的特點,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在比賽中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技術要點

球在膠面上滑過的感覺。正膠在擊球時球與膠粒接觸面積較小,因此不易受到來球旋轉的影響。滑板技術正是利用了這一特性。滑板的揮拍與身體運動的方向相反,容易迷惑對方,經常能夠起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作用。

正手滑板時,重點不是將球擊出,而是讓球在膠面上滑動的感覺,把球送出去。這樣打出的球很飄,落點往往出其不意而且很刁鑽。令對手感到很彆扭,很難處理好。

擊球的大致部位

正手生膠滑板擊球的中間偏側上方位一點。

3,反手拉球,反手生膠也可以拉出一板小上旋,但是由於生膠的特性,揮拍動作與反膠有一定的差別。

與反膠相比,生膠出球極快,球一接觸球板就會迅速向前彈開,不能摩擦出像反膠那樣的旋轉。

因此,生膠拉球時的揮拍應為從下至上將球“掛”起來的感覺,並隨時準備拉球后的連續扣殺。


乒乓球賽局中,生膠打法的三種技巧,借鑑學習


技術要點1

拍頭下垂,在揮拍中就可以藉助手腕的力量給予球更大的旋轉,防止打滑。腳下重心的運用與彈擊並無二致,接近來球,並從後至前進行小幅度的重心交換。

技術要點2

雖然生膠殺傷力最大的武器是搏殺,但比賽中不是每一球都能扣殺,對方的搓球,以及其他下旋球都需要用拉球來處理。

生膠拉出的球與反膠相比旋轉不足,因此必須用拉球處理好下旋球之後,才可以發揮特長技術——連續搏殺直至得分。

而為了之後能夠連續進攻,第一板拉球的線路必須考慮落點、對方的站位,以及戰術安排,防止對方反拉。

擊球的大致部位

反手生膠拉球時,基本上接觸球的中部。

最後,知道了這些之後,還需要多多在實踐中練習,才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