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黃土高天》回溯改革開放40年中的“一號文件”(六)農業稅的改革之路

《黃土高天》橫跨農村改革四十年曆程,對我國農村發展變革中“稅費改革”這一篇章有著精彩的藝術化呈現。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六)农业税的改革之路

《黃土高天》劇照

新中國成立後,農業稅在相當長時期內,一直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保證了新生的國家政權穩定並有力支持了工業化建設。1958 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佈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統一了全國農業稅制度。

為切實解決“三農”問題,減輕農民負擔,保持農業、農村的健康穩定發展,中央有計劃地出臺一系列促進農民增收減負的政策,正式拉開了農村稅費改革的序幕。

01

第一階段:減輕農民負擔

中央從1990年到1999年,將近10年時間用於減輕農民負擔。當時講的農民負擔,主要是指國家稅收之外的對農民收取的各種亂收費、亂罰款和亂攤派,當時被稱為“三亂”。

1990年初,中央發出《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通知》,明確提出“三提五統”不得超過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1995年中央提出“農民負擔要逐步走上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實行農村稅費改革”。

1998年10月,國務院成立了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小組及其辦公室,開始著手研究制定新的改革方案。

02

第二階段:推進稅費改革試點工作

從1999年到2004年,按照“減輕、規範、穩定”的目標,完成了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

200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於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即“7號文件”。這個文件是正式啟動農村稅費改革的標誌。

《黃土高天》中對於稅費改革的呈現,還是通過了時任副省長的甘自強的一通電話,甘自強向農業部欣喜地彙報了農業稅試點結果,並在部長的鼓勵下,決定擴大試點。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六)农业税的改革之路

(劇中甘書記欣喜彙報試點成果)

這一階段,中央的通知每年必達,決心堅定。

2001 年 3月,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在總結安徽等地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

2002 年 3 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做好2002 年擴大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將試點由最初的安徽一省擴大到 16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

2003 年 3 月 27 日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中,要求各地區應結合實際,逐步縮小農業特產稅徵收範圍,降低稅率,為取消這一稅種創造條件。同年 9 月,國務院辦公廳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強調堅決杜絕“一刀切”現象。

劇中,以丁朗傑為代表的工作組來豐源村調研,詳細瞭解豐源村老百姓的收支情況,就是為了調研農村稅費問題。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六)农业税的改革之路

(劇中,三十六計給調研組遞交豐源村收支情況材料)

03

第三階段:取消農業稅

2004年到2006年,是逐步取消農業稅的階段。

2004年,中央發出進入新世紀後的第一個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要鞏固和發展稅費改革的成果,進一步減輕農民的稅費負擔,為最終實現城鄉稅制的統一創造條件。”當年年 3 月 15 日, 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提出 :“從今年起,要逐步降低農業稅稅率,平均每年要降低 1 個百分點以上,五年內取消農業稅。” 由此,農業稅費由“減輕、規範、穩定”的目標轉向逐步降低稅率直到取消。從2004年開始,農業稅費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六)农业税的改革之路

(2004年2月8日,新世紀的第一個關於“三農”的中央一號文件發佈)

到 2005 年,全國免徵農業稅的省份已有 28 個,為提前取消農業稅打下了基礎。

2005 年12 月 29 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十六次會議於 1958 年 6 月3 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自 2006年1月1日起廢止。全面取消農業稅,標誌著在我國延續了 2600 年的農業稅從此退出歷史舞臺,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大事。

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強調,要進一步深化以農村稅費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六)农业税的改革之路

(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 · 農民讀本)

農村稅費改革,減輕了農民不合理的負擔,大大緩解了農村矛盾,改善了農村黨群、幹群關係,鞏固和擴大了中國共產黨群眾擁護的最大優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從表面看,改革是直接減輕了農民負擔,其實質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規範國家、集體與農民之間的分配關係的是一次深刻的社會變革,觸及到社會、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影響全面而深廣。

改革一是真正減輕了農民負擔,徹底根治了農村“三亂”;二是標誌著以稅費形式從農村抽取積累支持工業和城市時代的終結。三是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打好了基礎。

褚建林教授暮年在農大有一場特別精彩的演講,明確提到了我國實施農業稅的原因,並大力讚揚了農民為國家建設做出的巨大貢獻。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六)农业税的改革之路

(劇中褚建林教授在農大演講,為農民貢獻正名)

農村稅費改革終結了我國2600年來由傳統農業社會遺留下來的賦稅制度,促進了社會的公平正義。從此,我國社會發展進入逐步消除身份歧視,城鄉一視同仁,統一徵收所得稅的新階段。

褚建林和秦學誠在校園裡又過一次關於“社會公平”的深刻對話,表面上看是不滿意秦學誠不願意讓孩子留在豐源村的觀念,其實批評的就是城鄉二元結構所帶來的身份差異。秦學誠的反思,則代表了國家未來的政策方向將致力於消除這樣的差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六)农业税的改革之路

(劇中,褚建林與秦學誠關於秦儉留在豐源村的對話)

看《黄土高天》回溯改革开放40年中的“一号文件”(六)农业税的改革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