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的故事是怎樣的?你有什麼看法?

愛的暖意序言


孟母三遷的故事始出於”後漢書.列女傳-母儀篇”, 由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距今約1600年,很多人讀了亞聖之母仉氏教育孟子的故事後都解釋為孟母重視孩子的教育環境所以才三遷其所,其實這是個誤解,因為所有父母都知道墳場邊不宜住人,哪裡每天哭喪悲泣,孩子模仿性強,勢必影響其成長;市井之處龍蛇雜處,孩子只會學到商人炫賣和買賣屠殺之事,亦不宜孩子的成長;而學校邊每天朗朗書聲自然能給孩子啟發,適合孩子成長,所以孟母最後將家遷於學校旁.身為亞聖之母自有其育兒的遠見,孟母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在施行體驗式教養,讓孟子在不同的環境中體驗長大,讓其自性自發地喜歡學習.

在中國許多父母是以其父母的想法來教養孩子,父母喜歡郎朗就希望孩子學鋼琴;父母希望孩子作醫生,就希望孩子學醫;父母是國家幹部就希望孩子走向從政之路;他所教育出來的孩子是他想要的孩子,他所教養出來的是”迷你版的自己”.

道德經第二章有云:”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說只有透過比較的辯證法,才會懂得道的存在,而孟母所為就是運用比較式的體驗教養法,讓孟子真性顯現,才能成為一代聖人.

為人父母者在親子教養中應該扮演教練的角色,而不是父母的角色,因為父母的階級意識是會主導孩子的,為人父母者只是從旁引導而不主導,開拓其自性適合的渠道而不築牆以限其真性.

 





玄牝中道


孟母三遷,剛開始孟子他們家住在墳地周邊,孟子經常見辦喪事的人們來往跪拜嚎啕大哭,眼見耳聞不明事理的他和鄰居的小孩子們有模有樣的沒事就學,孟母看了直皺眉頭,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應該這樣,於是搬家到了菜市,菜市商販雲集,迎來送往,沒幾天和鄰居的孩子們打成一片,也學著大人們大聲的吆喝,買賣逗趣玩,孟母看到了依然皺眉,我的孩子怎能如此這般,決心又搬家,這次搬到了私塾附近,沒多久發現孩子變得知書達禮,愛上了讀書,孟母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這才是我的孩子該有的樣子。故事大概就是這樣的情節,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母親,才成就了孟子,也說明了家教和環境對於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先天的環境對於孩子以後發展方向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家教決定了一個人以後在社會中的眼界和格局。


藍色妖姬5693


孟母三遷出自西漢劉向《烈女傳·母儀》:“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故事說孟子幼年喪父,孟母帶其住在墓地旁,孟子每天與小夥伴遊戲,模仿出殯跪拜嚎哭。孟母立即帶孟子搬家,到肉鋪旁邊,孟子又學買賣屠殺之事。孟母又搬家到學校旁,孟子跟著模仿進退禮讓,孟母非常滿意,定居於此。

這個故事說的其實是成長環境對人的影響,近代心理學研究也證實了,後天環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性格和行為模式。尤其是在孩子幼年時期,三歲前需要母親,六歲前需要父親,母親的陪伴決定了孩子成年之後的情緒控制能力,父親的鼓勵則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


萌堂貯


“昔孟母,擇鄰處”。故事是這樣的: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孟母見此情景,就覺得這個地方不適合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覺得此處也不適合孟子居住,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認為,這正是孟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

孟母為子三遷其居,最後使孟子成為大學問家,這與社會環境對他的薰陶感染有很大關係。內因起主導作用,外因起決定作用。說明社會環境與一個人、特別是青少年的成長有直接的關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極大。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鳥隨鸞鳳飛程遠,人伴賢良品格高”。

  現代的人們不僅要求高品質的物質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裡.在生活中,環境造就人才,環境也淹沒才人。

  所以,我們在教育子女方面,要正確引導孩子拜好師,結良友,讀好書,儘量為孩子選擇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


楊詠侖


故事記載於《列女傳·卷一·母儀》中。孟軻少時父喪,母仉氏守節。居所近墓,軻學為喪葬。母引子乃去,遂遷居市旁,軻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後舍市,近於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曆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處子也。”遂居於此。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環境對人的影響。這在歷史上產生了積極意義。所以,在家中,父母應起到啟蒙作用,為子女做出表率;在學校,要有較好氛圍,實現環境育人;在社會,要做到溫恭禮讓,遵守公德,以自己的言行感化教育別人。這樣才算有一個完美的人生。


春山如夢縈


躲避不是辦法,要改變他,改變不了,那就改變自己適應他。


潤葉001


就像學區房一樣,為了孩子的成才,家長付出的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