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上成績排名前列,但不被班主任看中,評選什麼獎項都沒份,該如何看待這情況?

背甲蟲


很正常,孩子上小學,成績很好,別說三好學生,平時口頭表揚都跟買彩票似的。老師找我談話,就說,成績好的學生我們學校不缺,但是課堂紀律不好就不行,說孩子神經有問題,心理有問題,反正孩子就是有病。我帶著跑了幾個大醫院下來,被大夫罵一頓,孩子不犯錯誤還是孩子嗎。我都想罵回去,你們要的是課堂紀律,考試成績你們不缺這一個,可是我缺。升學考試如果說不要求考試成績只要求課堂紀律好就可以,我什麼都不幹了,天天去學校盯著他的課堂紀律!現在的老師,說句難聽的,就是上課想讓孩子像智障兒不吭聲,不動,考試時候又想讓孩子像天才一樣考滿分,哪有那麼完美的學生。上課孩子犯錯誤了你是老師,該怎麼管就怎麼管,我作為家長也配合,孩子回家打了打了,罵也罵了,要求去學校陪讀你們又不樂意,真不知道家長該如何做你們才能滿意


手機用戶77392862570


我是一名班主任,我也曾經這麼做過,想知道為什麼嗎?從廈門大學“精日”分子來看,單純看成績評選出來的“三好學生”危害巨大!

高中階段,學校里正式設置的獎項有“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你覺著你能評上哪個呢?

“三好學生”,指品德好、學習好、身體好,缺一不可。身體一般不會作為障礙,你沒被評上的最大可能就是“品德問題”,我見過有些學生,從小就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用成績掩蓋一切品德問題,即便平時有很多違紀行為,最後也因為“成績好”而被評為三好學生,這種評選,不利於良好班風的形成,更會對這孩子以後產生不好的影響。

“優秀學生幹部”,前提你必須是學生幹部,很多成績優秀的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當班主任時間長了,都會有這個認識,他們不是班級活動的管理者、參與者、貢獻者,而是受益者,怎麼可能會被評此獎呢?

至於其他獎項,很多時候都是老師為了擴大獎勵面而自己設置的。現在的獎狀發的太濫了,記得我們小時候,每年只有一兩個獎狀,那是巨大的榮譽,拿到之後,格外珍惜,把獎狀貼滿一道牆,就是目標,現在可好,還沒上小學,就已經貼滿了,導致孩子對榮譽不是那麼珍惜了,其激勵、引導的作用大打折扣。

對於成績好的同學,如果沒有其他問題,不會不受老師待見的。老師不給你自然有不給的道理,好好反思一下吧。


贏在高三


我大兒子學習成績還不錯,現在讀二年級,每次期中、期末考試都在年級前25名吧,有兩次還是年級第一,但他卻是經常被老師批評的主兒,老師也經常向我們告狀,說孩子上課說話、做小動作。

因為學習好吧,除了拿過有關學習的年級之星的獎狀外,還當過一個星期的中隊委,就被老師撤掉了,因為孩子不遵守紀律,孩子傷心了好一陣子,因為同學們也嘲笑他。不過,我始終認為學習好與評選什麼獎項沒有什麼大關係(除了與學習有關的獎項),不能因為學習好就作為評先選優的首要條件。

可能有的家長會有這樣的誤區,孩子學習好就什麼都好。這是不對的。我兒子他們班上有個男孩子學習成績也不錯,但對老師不尊敬,有一次在課堂上當眾罵老師,試問這樣的學生能評先選優嗎?

至於題主說的沒憑任何獎項,那可能與評選規則有關係,雖然孩子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就拿我兒子他們班來說吧,一班將近70人,每次期中、期末考試,能拿到學習獎狀的不會超過5個,有時甚至更少。所以,不能按照我們想當然地認為孩子學習好就能拿到獎項。

另外,我覺得拿到獎項固然好,想不到也要讓孩子學會正確面對,如果我們家長都太功利化,把榮譽看得太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不利的。我兒子在被老師撤掉中隊委後,我就對兒子說,這說明你在紀律方面做得還不夠,撤掉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你必須接受這個現實。你學習好,不可能樣樣都好,也不可能什麼好事都是你的。

讓孩子學會正確面對得失,遠比評選先進更重要吧。




沛澤媽讀心理


這種現象,排除老師偏見之外,多半是學生的原因。



有一年,我帶八年級。有一個學生成績比較好,評三好生的時候也沒評上。為何?

當時,我們,我和學生共同制定一個評分標準。以考試成績為基本分,做好事,加分;遲到、不交作業、不遵守課堂紀律等等扣分。

結果,這個學生因為住校,反而經常遲到,還上課吃東西。同學們把他犯錯的記錄一公佈,再一計算,分數就少了。



他,那個氣啊!當場和我頂撞,就說一句話:我成績好,為什麼不評我?

後來,家長來了。我說,紀律是大家制定的。他作為班級一員,不能特殊。如果,他肯道歉。我就原諒他。不肯道歉,你們就做做他的工作。我要管理幾十個娃娃,誰都這樣,課堂沒法正常進行教學了。

最後,家長把孩子帶走了。一去,還不回來了。再打電話,家長說,他不肯道歉。

看吧!這樣的娃娃,還怎麼評三好生?最後,這個學生還是繼續來讀書。但是,還是很有情緒的。


教育之象


在很多家長眼裡,總是有這樣一個言論,那就是孩子成績好,那麼其他也一定好,但是我告訴你,在我作為學生的十幾年裡,成績好但是不招人待見的同學我見得多了。

第一位:自私自利型的

我初中有個同學,成績非常好,好到什麼地步呢?那就是次次考試前三絕對有這傢伙,非常令人羨慕嫉妒恨啊。按理說那可是老師眼裡的寶,家長眼裡的乖寶寶,但是很多同學不太喜歡他。我們初中是寄宿學校,以前宿舍沒有自己的電源,檯燈充電都是帶去教室裡面,這位同學有個什麼愛好特點呢?那就是一大早拿個檯燈去把插孔佔了,一整天只要他的檯燈在哪裡,天王老子來了也不會給你挪位的,反正恨不得充到他檯燈冒煙。反而是其他同學,基本都是一倆小時就換,能用就讓其他人。

第二位:會做事不會做人型

這位是高中同學,這位同學成績也是在班級前列,可以說在年級都排得上號,但是做人確實真的太差了。比如說,班級活動拖拖拉拉,一有什麼事情絕對是跑得最快的那個,推卸責任,班級建設從來不見出一份力的,仗著成績還不錯,和老師,和班委對著幹。

第三位:仗勢欺人型

這位同學呢,是我初中同學,但是他的事蹟是在高中才被人厭惡的。仗著在學校認識些小混混,經常欺負學校裡面的人,說的那種校園惡勢力就是這種了,偏偏成績又是他們班比較好的,老師一和家長說這件事,家長就說我孩子成績這麼好,怎麼可能幹這些事情呢?終於在高考前夕被人砍了一刀,原因就是在外面取錢的時候挑釁別人。這下家裡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寶貝怎麼能耐。

所以啊,學習不代表一切,有成績沒有素質的多了去了。學校選三好老師是要看整體的。也別說什麼怪不給老師送禮,說實話,還沒有黑暗到那種地步,對老師誤解不要太深。


小覓學長


首先來說一下,難道說成績排前,就必須領取班級各項獎項嗎?難道說能夠拿成績來衡量一切嗎?難道說成績好就理所當然的領取其他的所有獎勵嗎?

不一定!

現在很多人都拿分手說話,似乎只要分數上來,其他問題都好解決,各種榮譽都理所當然的,應該給分數高者。可是就算這個班級再優秀第一名也永遠只有一個,難道說每次榮譽每次獎項都給第一名嗎?讓其他的孩子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如何調動其他孩子的積極性呢?這是教育的真正初衷嗎?

不是!

換個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我甚至要為這個老師點贊,他沒有拿成績來衡量學生。這個老師的眼中可能所有學生都是平等的,所有學生的機會也是均等的,成績只是成績並不能說明所有,也並不代表著其他方面都很優秀。

衛生標兵就應該給大掃除,或者其他時候給班級出力的那個同學。就算要評三好學生,成績也只是佔一方面,還要考慮其他方面,所以呢,從老師的角度來考慮,並不僅僅只有學習好的學生,我們考慮的是全班所有學生。


出發點不同,家長和老師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就決定了產生的結果不同,但是無論怎樣,只要互相理解,那都不是問題。

同時作為家長,更應該擺正心態,教育不能攀比,教育更不能比較,深吸口氣,面帶微笑,重新看待這個問題,一切就會豁然開朗!


說文寫作


想當初我家期末考試,全校第一,可什麼都沒有 連個小組長都不是,獎狀也僅拿了一個全校第一和口算小狀元的兩張獎狀,什麼三好生,班幹部都沒有份。什麼鼓勵獎勵也沒有,感覺班主任都冷冷的,倒是鄰班班主任經常誇我家孩子,氣的都想調班了。想想或許原因也在自己身上,好幾年了,也沒和班主任單獨說過話,開完家長會立馬就走的主,群裡一直處於殭屍狀態,更沒有送過任何東西。孩子也隨我 比較大條,說話直。算了,忍吧。


三寶英語啟蒙屋


這種情況只出現在城裡的學校,這也是我的親身經歷的。城裡的老師幾乎是勢利眼,照人下菜。對背景硬的孩子,就會以幫助人對同學熱情關心班集體為名,專寵這個孩子。在班上坐黃金位置當班長對人家學習好沒背景的孩子指手畫腳,而且這個孩子的家長也是班委會的家長代表。老師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因為再拿不出別的理由,這個孩子成績平平難以服眾,可又不得不搞特殊。利益互用啊!老師可以藉著這個家長給其他家長髮號施令,推薦學習資料,還不牽扯到老師。在班級群裡替老師忽悠家長買各種資料,哄騙家長說他們家的孩子買了挺好!其他家長心裡明白,跟風買資料,吃回扣的是老師。臨近考試,老師就會提前透題,暗示題目,主科考不好,副科提分,反正就是會讓這個孩子進前三,甚至拿三好生的獎狀。小學階段的好學生都是老師心裡的好學生,老師也想著法讓這些孩子考出好成績。

真正學習好,每次穩穩進前三的孩子就被老師擠出了前三,但是到初中高中這些孩子就會原型畢露,相反被老師不重視冷落的好學生,人家一路穩居前三,最後順利地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名牌大學。而這些孩子連二本都吃力,這就是被老師寵的結果。

作為家長,不要在乎這些。給孩子好好疏導,因為咱們的目標是考上名牌大學,不要把眼光盯在眼前的這些芝麻小事上。老師也是人,他不是神。做不到公平對待每個孩子,利字當頭,誰不圖利?

當然,老師這樣做很傷害孩子,哪個學生不想要老師精心教導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需要老師的鼓勵和嘉獎,更上一層樓了?可是如今這樣的老師很少了!


這個冬季很漫長


我兒子經常全班考第一,但老師對他也是冷冷的,但投訴時可積極了,有一次我兒子學校櫃筒沒收拾好,東西掉了一地。立馬又發微信又打電話來要求家長教育,還打電話給孩子爸投訴,我家老公開著車沒藍牙冒著被拍照扣分的風險硬接了老師電話。後來我也想過原因,可能是我家兒子性格不討好,太冷了,沒事也不會和老師說上幾句話。


拜141827217


這種情況很正常。對於學生的“優秀”評定標準與條件,家長、班主任的理念不一樣,而且家長在評價自己孩子“優秀”方面具有片面性和單一性,也就是沒有從班級整體上出發看待問題。

一、學校的承擔著社會教育功能,學校教師不但要給學生傳授文化課知識,還有教導學生的為人處事方式以及做人道理;根據國家基礎學校教育方針,學校教育要以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為契機,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社會價值觀體系,在學校教育和文化知識的傳授中要滲透學科核心素養以及人文精神。


二、在學生的教育教學與學校班級管理過程中,學生各方面素能的發展才是最主要的,對於優秀學生的評價標準是從德智體方面綜合評價的,學習成績不是唯一的評價學生素質的標準。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既要保障班級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濃郁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和諧的班級建設文化,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在班級管理實施過程中,班主任要針對每一位學生的行為習慣以及遵守校規校紀情況,給予學生以鼓勵和教育督促,以確保學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對於那些行為習慣不規範的學生,即使考試成績能達到“優秀”等次,但班主任仍然要嚴格管理,促使能更加努力拼搏,督促改正自身各方面不良習慣,符合一位合格學生的標準。

三、家長對於孩子“優秀”的評價標準和學校不一樣,家長沒有站在學校教育的大局出發,沒有從班主任班級管理角度看待問題。家長對子女的要求是隻要子女學習成績優秀就是“優秀學生”,而沒有從子女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方面全面考慮問題。一名優秀學生不但學習成績好,而且各方面品質優秀,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樂於助人、陽光大方,懂得感恩,這樣的學生更會取得長足的發展。而部分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優秀,但由於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不懂的感恩、自私自利、不尊敬師長、不團結同學,不關心班集體,就不能被算作真正“優秀”的學生。



四、根據平時的學校教育和班級管理經驗,班級內那些學習成績不是太突出、但為人特別懂得感恩、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關心班集體榮譽的學生,往往以後的發展更容易成功,因為生活中懂得感恩與“分享”,更會珍惜師生情誼;而那些只顧自己學習,不顧及班級的事情,不關注班級和諧發展的事情,內心冷漠的學生,即使學習成績再好,會在後續的工作發展和生活中碰到人生的瓶頸問題。

總之,問題中的學生家長要正確看待問題,孩子學習成績優秀,並不代表孩子在學校各方面中都比較優秀,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有其自身各方面的優秀評價標準,家長應該正確分析問題,尋找問題原因,和孩子進行溝通,詢問孩子在學校的各方面行為習慣與表現,是否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關心班集體等,最後家長到學校和班主任進行全面溝通,瞭解孩子平時在班級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如果存在問題督促、耐心說教、正確引導,爭當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