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但凡上過學的人,都上過語文課,上過語文課的人都寫過作文,還記得你小時候寫的作文嗎?

作文,作為許多人人生的一大難事,很多人從小就不愛寫作文,為寫作文絞盡腦汁,打了無數草稿,卻仍寫不好一篇作文。

但有的人,好像天生文采斐然,寫作文不用打草稿,一氣呵成便是佳作。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前兩天,一篇小學生作文《藏在角落裡的我》走紅微信朋友圈。

讀小學五年級的小作者在寫作中流露出獨立的思考與平和的心態,被網友稱為“一股清流”。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藏在角落裡的我》

作者/尤逸軒

我知道,這宇宙超大,有許多星球,我住在地球。比地球大的有太陽,比地球小的有月亮。月亮即使比地球小,也人人皆知。但又有幾個人知道我呢?這也不能怪別人,因為全世界70億人口,人人不一樣。我不是人人皆知的,可以說,我就像一粒塵埃。我長大想當木匠,如果你有糖,我還是很想吃的。你們看我連夢想都這麼平凡……到了三年級,我漸漸發現這個社會是會削減人類的。簡單來說,就是中考和高考。人家還沒綻放出才華呢,就被選為“沒用的人”。就因為這個,我覺得孤獨無助,從開放的鬱金香成了合攏的鬱金香。我爸看到我這樣,說,我不必杞人憂天,想通了就好了。只要我想通,他會很開心。我說好——因為我喜歡讓人高興。我開始努力,遇到不會的數學題去問補習班老師、爸爸媽媽。按老師要求讀書、作業、運動,早睡早起。雖然我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大腦,大發脾氣,但每次老師和父母都會和我好好地講,當我想通了,我又覺得沒什麼了不起了……我還記得有一次體育課上,要考核50米跑,我們各個心驚肉跳,可是誰也逃不過啊!大家都只能乖乖地站在起跑線上。終於到我了,老師一吹哨子,我就快快跑起來,頭髮都呲起來了。跑完了,我很高興,因為我跑了8.75,就像半個尤塞恩博爾特一樣,晚上我也特別高興,吃了巧克力,爸爸還說我是他的小乖孩兒。也許我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樂就好。並不是每個人都不能在角落裡,因為角落裡的花朵一樣芬芳。我就是那個藏在角落裡的人。

作文略有改動,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作者尤逸軒在這篇作文中頻頻爆出“金句”。

比如談到理想,她很幽默,“長大想當木匠,如果你有糖,我還是很想吃的。”

提到考試,她也有小煩惱,“人家還沒有綻放出才華呢,就被選為‘沒用的人’。”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在文章結尾,尤逸軒亮出了自己思考的觀點:

“也許,我並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樂就好。

並不是每個人都不能在角落裡,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

而老師對此的點評是:

“有《小王子》的感覺,給我大吃一驚,又深深感動。”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在眼下普遍焦慮的成長環境下,這篇作文能夠折射出,在作者的家庭裡父母允許她藏在角落,甚至允許她有自己的思考。

不少網友直言這很“佛系”了,表示大受感動。

寬鬆教育,是需要父母開明,有大智慧,和大格局。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還有一篇題為《第一次奮進》的小學生作文,也曾倍受網友讚歎。↓↓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這文筆,彷彿詩人,甚至有人讀到了魯迅,有人感受到了《情人》......

最重要的是有很多成年人被這份純真的感情打動。

能夠讓人感動、打動人心的文章,有深意有意境的文章,不就是一篇成功的文章嗎?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那麼,問題來了,文章怎樣寫才能讓人感動呢?

讓我們迴歸經典,看看歷史上的那些不朽名篇是怎樣達到“驚天地、泣鬼神”的寫作效果的。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出師表》

《出師表》作者/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三國時,作為託孤之臣,諸葛亮不僅要完成劉備的遺願,恢復漢室,帶兵北伐,同時,還要輔佐後主劉禪,儘快擔起大任。

因此,在一次出兵北伐之前,諸葛亮寫下《出師表》:

一方面,反覆告誡劉禪要繼承先父遺志,近賢人,遠小人,達到興復漢室的目的。

一方面,表達自己對蜀漢的無限忠誠、北取中原的堅定意志。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就像一位即將出門遠行的父親,對家裡的事,做了事無鉅細的安排。

對蜀國的那種赤膽忠心溢於言表,請辭懇切,感人至深,得到了人們的共鳴。

對此,陸游高度評價:“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蘇軾甚至提出:“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陳情表》

《陳情表》作者/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鑑。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保卒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李密,由於才識出眾,被晉武帝以太子洗馬的職位徵召。

李密深知此次任職會有怎樣的後果,因此,他並不想應召出仕。

但在封建年代,如何駁皇帝的面子,又不至於招來殺身之禍?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好在李密以自己的祖母劉氏年事已高、需要盡孝照顧為由,寫下《陳情表》,表明自己暫不出仕的理由。

在《陳情表》中,李密先是回顧自己孤苦經歷;再寫成年後,舉目無親,只有兩人相依為命;而且祖母,將不久於世;最後,言明朝廷也是講究以孝治天下,為自己的行為尋找倫理上的支持。

這樣,本來是一篇抗旨不遵的表,卻寫得非常委婉、非常恭敬、非常謙卑。

最終打動了司馬炎,不僅允許李密“奉養終老”,還對其孝行大加讚賞。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李密劇照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作者/駱賓王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庭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漦帝后,識夏庭之遽衰。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誓清妖孽。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公等或居漢位,或協周親,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勳,無廢舊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機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唐朝時,武則天企圖自立為帝,引起李唐宗室及一部分朝臣的不滿、反抗。

其中,柳州司馬徐敬業率先起兵討伐。

駱賓王寫了《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展開輿論攻勢,不僅揭露武則天各種罪狀,而且極力渲染徐敬業軍事實力之強大。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武則天劇照


更關鍵的是,為了爭取各地守軍響應徐敬業起兵、分化拉攏支持武則天的朝臣,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以“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一句,巧妙打出悲情牌,打動世人、打動朝廷舊臣,取得同情,在道義上、在人心向背上,將武氏置於了道德破產的境地。

據說,武則天見到這篇檄文後,也很受觸動。

認為作者非常有才、相當厲害,並責怪國家有這樣的人才,卻沒有得到重用而追隨敵黨,這絕對是當朝的損失。


11歲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


回顧這三篇文章,我們不得不讚嘆,能寫出如此佳作,想必古人飽讀詩書,才能讓這些文章流傳於世。

就算是天才,天生的才能,但也是需要足夠多的知識去支撐,“胸藏文墨懷若谷”,才能達到“下筆如有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