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武器解密:未來戰爭七大“氣象武器”,威力遠超核武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各顯神通的氣象武器必將在未來戰爭中發揮獨到的作用,請“雷公”“電母”下凡,來參與人類的戰爭已成為可能。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新的氣象武器的出現,是破壞環境的一個極大隱患——一些氣象武器一旦被應用,所在地區的環境將遭受極大破壞,生靈塗炭,這也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終極武器解密:未來戰爭七大“氣象武器”,威力遠超核武

氣象武器是指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人為地製造地震、海嘯、暴雨、山洪、雪崩、高溫、氣霧等自然災害,改造戰場環境,以實現軍事目的一系列武器的總稱。

一、高溫高壓冷溫武器

在高溫高壓冷溫武器中,有著許多真“傢伙”。

1、高溫武器。

常見的高溫武器是一種激光炸彈,它能使目標區域升溫,空氣上升,產生人造旋風,導致敵人的坦克等裝備在沙暴中無法行駛,最終不戰自敗。

高溫武器的鋼製彈殼內裝有易燃易爆、呈粉末狀的化學燃料,爆炸發生時會產生超壓、高溫等綜合殺傷和破壞效應:它既可用殲擊機、直升機、火箭炮、大口徑火炮、近程導彈等投射,打擊戰役戰術目標,又可用中遠程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遠程作戰飛機投射,打擊戰略目標。

終極武器解密:未來戰爭七大“氣象武器”,威力遠超核武

據稱,高溫炸彈在地面目標附近引爆後,可以將方圓500多米的地區全部化為焦炭,且爆炸產生的震動力可以在數千米之外都感覺到。

2、溫壓炸彈。

美國國防部曾經提出了要研製一種能最大限度地打擊地下洞穴加固掩體工事的新型武器。他們要求該種新式武器能夠鑽透地道上方較薄的岩層或穿過外部裸露的洞穴入口,讓炸彈深入地下工事內部後爆炸,進而使炸彈摧毀整個地下工事系統,最大限度地殺傷敵人,並完全破壞藏匿在地下的武器裝備。

美國海軍水面研究中心接到設計任務後,僅用兩個月的時間就開發出這種新型炸彈。新型炸彈利用空氣炸藥產生溫壓效應的原理,故取名為溫壓炸彈。美國空軍驗證了該炸彈的安全性,併為其設計生產了改進型引信。

終極武器解密:未來戰爭七大“氣象武器”,威力遠超核武

2001年12月,溫壓炸彈在美國的內華達實驗場進行了全尺寸地下測試,成功地摧毀了地下目標。為保證溫壓炸彈發揮最大的作用,美軍為它選擇了900千克鑽地彈作為彈體,安裝上新型傳爆管引信,並採用先進的激光制導和全球定位系統制導。

在2002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使用溫壓炸彈空襲阿富汗的洞穴,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3、寒冷武器。

寒冷武器即甲烷或者二氧化碳炮彈。如果在高空引爆,炮彈碎片將遮蔽太陽,天氣會驟然變得異常寒冷,將敵人活活凍死。

終極武器解密:未來戰爭七大“氣象武器”,威力遠超核武

寒冷武器的原理是,甲烷的沸點為-161.5℃,二氧化碳的沸點為-78.5℃,當它們在空中爆炸時,液體甲烷或二氧化碳液體要吸收空氣中大量的熱量,變為氣體,從而使周圍環境的溫度大幅度下降,造成的低溫讓敵人難以“招架”。

4、熱壓氣霧武器。

目前,英軍開始研製一種利用熱浪、壓力和氣霧打擊目標的精確打擊武器。它運用的是先進的油氣炸藥原理。

這種熱壓氣霧武器在受到撞擊後,彈體燃料會馬上被點燃,從而產生大量的濃霧爆炸雲團,迅速擴展開來。強大的熱霧和壓力能摧毀建築物內的目標,區域內的敵人很快會被壓力壓死、氣霧憋死。

二、氣象防護武器

在戰場上,軍事專家常常利用氣象來巧作掩護,以實現自己的目的。

終極武器解密:未來戰爭七大“氣象武器”,威力遠超核武

1、氣象偽裝。

這是運用氣象武器製造霧、雪、雨等天氣,用以隱蔽己方的作戰行動和戰場重要目標的一種作戰形式。由於霧、雪、雨等天氣能夠有效地降低對方可見光、紅外、照相等偵察器材的探測效果,人造出這些天氣便可以有效隱蔽己方的作戰行動,使對方難以探測到目標的真實位置和行動去向,降低對方的火力打擊效果。氣象偽裝運用方便,效果明顯,作戰速度快,是運用氣象武器作戰的一種最常見的形式。

2、氣象清障。

這是運用氣象武器消除霧、雪、雨、風等天氣障礙,為己方作戰行動提供氣象保障的一種作戰形式。它通過採用各種戰術技術手段,把不利天氣轉化為有利天氣,在較短的時間內為己方的作戰行動創造一個良好的戰場“氣象”。

終極武器解密:未來戰爭七大“氣象武器”,威力遠超核武

3、氣象侵襲。

這是運用氣象武器破壞對方作戰地區內的戰場環境,給對方造成行動或生存上的種種困難,從而削弱對方的作戰能力、限制對方行動自由的一種作戰形式。如一旦戰場上出現濃霧,敵方會像處在迷宮中一樣,迷失方向,陷於被動挨打狀態。己方因而可以向敵人發起突襲,予以狠狠打擊。

4、氣象干擾。

這是人為製造惡劣和特殊的天氣,用以干擾對方的作戰行動和武器裝備正常運轉的一種作戰形式。將惡劣天氣強加給對方時,會對對方的心理、生理、作戰行動造成極大的恐嚇作用。給對方製造某種特殊天氣時,還可能使對方的某些武器裝備無法正常工作。例如,在越南戰場上,美軍曾經研究使用了一種化學藥品對雲層進行特殊處理,使雲層產生酸雨。北越用來引導地空導彈的雷達設備淋過酸雨後,無法進行正常運轉,從而失去了偵察能力。

終極武器解密:未來戰爭七大“氣象武器”,威力遠超核武

2002年,美國空軍和海軍出資在阿拉斯加半島的加科納建成“高頻有源極光研究計劃”試驗基地。在加科納一望無際的荒原上,數十米高的天線直插雲霄,總數多達180根,佔地130公頃,構成一個堪稱壯觀的金屬方陣。每根天線就是一個高頻電磁波發射裝置,發射功率為3,6兆瓦,可向大氣電離層發射短波電磁波束,用以研究地球大氣中間層的粒子特性和氣象變化。

俄羅斯科學家一針見血地指出,金屬方陣實際上就是氣象武器。它可把大氣粒子作為透鏡或聚焦裝備使用,改變地球上層大氣的風向,並給聚合物和上層大氣加熱,從而改變大氣的溫度和密度,以達到最終改變局部氣候的效果。

三、雲霧武器

想不到吧,雲霧也能在作戰中起獨到的效果,發揮巨大的作用。

1、雲霧炮彈。

這種炮彈又叫燃料空氣炸藥炮彈,是將環氧乙烷、氧氣丙烯等液體炸藥裝填在炮彈內,通過火箭炮或迫擊炮發射到目標上空。第一代雲霧炮彈屬於子母型炮彈,即在母炮彈內裝3枚子炮彈。每枚子炮彈裝填數十千克燃料空氣炸藥,並配有引信、雷管和伸展式探針傳感器等。

當母炮彈發射到目標上空後,經過1~10秒鐘的時間,引信引爆母炮彈,釋放出掛有阻力傘的子炮彈,並緩緩地接近目標,在探針傳感器的作用下,子炮彈在目標上空預定的高度進行第一次起爆,液體炸藥在空中擴散並迅速與空氣混合,形成直徑約15米、高約2.4米的雲霧,將附近的地面覆蓋住。0.1秒後,子炮彈進行第二次引爆,爆炸出更大的雲霧。

目前,雲霧炮彈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其性能又有較大的提高,使用的範圍也擴大了,但發明者沒有透露出更多的細節。

終極武器解密:未來戰爭七大“氣象武器”,威力遠超核武

2、人工消雲與消霧武器。

人工消雲、消霧是指採用加熱、加冷或播撒催化劑等方法,消除作戰空域中的濃霧,以提高和改善空氣中的能見度,保證己方的觀察,飛機起飛、著陸和艦艇航行等作戰行動的安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軍曾使用一種稱為“斐多”的加熱消霧裝置,成功地保障了2500架次飛機在大霧中安全著陸。

3、人工造霧。

人工造霧就是通過施放大量的造霧劑,人為地製造漫天大霧,用以隱蔽自己的行動,或給敵人的行動造成困難和障礙。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曾經在伏爾加河沿岸地區人工製造了5千米長的霧層掩護渡河。德國也曾用人工造霧的方式掩護其軍事目標,以免遭到盟軍的轟炸。

四、海洋環境武器

軍事學家預計,海洋環境在未來的作戰中,將會扮演重要的角色。

1、化學雨武器。

這是從早先的氣象武器演變過來的一種新型武器,在海戰中的作戰效果十分明顯。它主要由碘化銀、乾冰、食鹽等能使雲內形成水滴,造成連續降雨的化學物質和能夠造成人員傷亡或使武器裝備加速老化的化學物質組成。

化學雨武器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永久性的,一類是暫時性的。永久性的化學雨武器主要由隱形飛機或其他無人飛行器運載,偷偷飛臨敵國上空撒佈,使敵軍武器加速腐蝕,進而喪失作戰能力:而暫時性的化學雨武器主要是使敵人瞬間喪失抗擊能力,它由高腐蝕性、高毒性、高酸性物質組成,一出手就十分了得。

化學雨武器誕生在越南戰場上。當時美國密謀在越南南方建立一條5千米寬的緩衝地帶,以阻止越南人民軍南下。為了清除緩衝地帶茂密的植被,美軍分別出動4架C-30運輸機,在南方朱邦山區撒播了大量的二氧苯氧乙酸正丁酯和三氯苯氧乙酸正丁酯混合植物殺傷劑。3天后,這片山區的樹葉開始枯黃,芭蕉腐爛變黑;一個星期後,山區附近植被髮生了急劇變化,樹葉落光,並開始枯萎,地面的矮小灌木也紛紛枯死,原來隱藏在密林中的公路、小道、工事、倉庫和房屋等陸續暴露出來,隨後這些暴露目標在美軍狂轟濫炸中迅速被摧毀。

2、海嘯風暴武器。

提起海嘯,人們無不為之膽戰心驚、毛骨悚然。人們不會忘記,2005年印度洋海嘯遇難者總人數逼近30萬,損失慘重。

自然界中,海嘯是由風暴和地震引起的。然而,1965年夏天,美國在比基尼島進行的核試驗,竟激發了軍事科學家們研製海嘯武器的濃厚興趣。那次核爆炸,在距爆炸中心500米的海域突然掀起60米高的海浪,海浪在離開爆炸中心1500米之後,高度仍在15米以上。

終極武器解密:未來戰爭七大“氣象武器”,威力遠超核武

這一試驗表明,未來研製海嘯武器運用於海戰,將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當時,美軍沖垮試驗科學家認為,一旦這種武器步入戰場,將能沖垮敵海岸設施,將艦船擊毀沉入海底。當然,這種武器不可避免地要引起核汙染。

3、巨浪武器。

對於軍艦和海洋設施以及登陸作戰來說,風浪是一種不可小看的重要因素,巨大的風浪常常導致艦毀人亡,軍事設施毀壞。

終極武器解密:未來戰爭七大“氣象武器”,威力遠超核武

因此,利用風浪和海洋內部聚合能,可以使大洋表層和深層產生海洋潛潮,從而造成敵海軍艦艇、水下潛艇,以及其他軍事設施的傾覆和人員傷亡。軍事科學家認為,巨浪武器還可用於封鎖海岸,達到扼制敵軍艦出海進攻的目的。

不過,到目前為止,真正引起巨浪的方法還在探索中,現在的巨浪武器只能引發一些小浪級的浪濤。

五、人造環境武器

環境對作戰有著很大的影響,人造環境對作戰的影響更大。

1、人工海幕武器。

這是一種消極被動性武器。它主要是運用人工方法制造出一種能保護艦船和軍事設施的防護幕,使敵艦船、飛機以及岸基雷達無法發現目標,達到神出鬼沒、隱蔽出擊的目的。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人工海幕武器就已經開始用於實戰之中,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紀80年代初期,前蘇聯的潛艇進入瑞典領海進行非法活動。瑞典軍方發現其行蹤後,立即派出大批海軍裝備實施立體的圍追堵截,企圖一舉將其捉拿歸案。然而,就在瑞典人的眼皮底下,前蘇聯潛艇溜之大吉。據瑞典軍方推測,前蘇聯正是使用了人工海幕才得以逃脫。目前,人工海幕武器仍在進行深入研製,其性能將不斷改善。

終極武器解密:未來戰爭七大“氣象武器”,威力遠超核武

2、人造洪瀑。

用人工降水的方法增加敵對國或敵活動地區的降水量,形成大雨、暴雨,影響敵人的作戰行動,使敵人的作戰物資受潮變質,影響其戰場使用,甚至造成洪水氾濫,傷人毀物,沖垮道路橋樑,使敵人交通中斷,缺少給養,機動受限――這是在戰爭中使用較為普遍的一種氣象武器。

從1967年到1972年,美軍在越南大規模地使用人造洪瀑,共動用飛機2602架次。撒播了47409個碘化鉛和碘化銀裝置,總耗資2160萬美元,結果造成該地區雨水失調,雨量較常年增加30%,局部地區洪水氾濫,越南北方和南方的“咽喉線”――“胡志明小道”泥濘難行。

目前,人造洪瀑已經在許多國家研製成功。暴雨彈主要利用彈體爆炸後拋撒的碘化銀、乾冰等作為凝結核,促進飽和蒸汽結成水滴或冰晶,並造成降雨。為了增大暴雨彈的破壞成分,有些國家還在其中摻入腐蝕性或有毒的化學物質,以使敵方人員和武器受蝕或中毒。

3、人造乾旱。

通過控制上游的天氣,給下游的敵對國和敵控制地區製造長時間的乾旱,以削弱敵人的戰鬥力,破壞敵人的生存環境。

據曾經擔任過美國國防部國際研究和技術協會專家勞維爾・彭特透露,美國中央情報局和五角大樓曾於1970年對古巴實施了代號為”藍色尼羅河”的氣象戰演習,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美軍對古巴“上游”的雲層播撒碘化銀,使雨雲層在到達古巴之前先把雨降落下來,造成了古巴反常的乾旱天氣,嚴重影響了古巴境內的農作物生長,使糖類作物的生產沒有達到預定的指標。這一事例說明,人造乾旱這種氣象武器,已經具備了實戰運用的基本技術。

終極武器解密:未來戰爭七大“氣象武器”,威力遠超核武

1999年6月至7月南歐地區出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酷熱,最高氣溫達到50℃。有人推測這實際上是美國借戰爭試驗氣象武器造成的。

4、人工引導颱風。

向颱風雲區投放碘化銀、發煙彈或其他化學催化劑,使颱風改變路徑並將颱風根據需要引向敵對國,以毀傷敵對國人員和軍事設施。

目前,美軍正加緊研製人工催化颱風或使自然颱風改變方向或風力。1969年8月,美國曾對代號為“黛北”的颶風發射碘化銀炸彈,使其風力從185千米/小時降為156千米/小時。

終極武器解密:未來戰爭七大“氣象武器”,威力遠超核武

5、人造臭氧空洞。

臭氧層是指距離地球20千米~30千米處臭氧分子相對富集的大氣平流層,它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所以,臭氧層被譽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

臭氧層耗減的直接結果是,大氣層中的臭氧含量每減少1%,地面受太陽紫外線的輻射量就增加2%,人類患皮膚癌的患者就會增加5%~7%。過量的紫外線輻射還可使農作物葉片受損,抑制農作物光合作用,從而導致減產,或改變細胞內的遺傳基因和再生能力,使農產品質量劣化。過量的紫外線也會殺死水中的微生物,造成某些物種的滅絕。

科學家發現,如果在臭氧層中引入氦的氧化物、氫的化合物以及類似的化學藥劑,就可以破壞原有臭氧化合與分解的平衡,消除大氣層中某個範圍內的臭氧分子,在大氣臭氧層中形成“紫外窗口”,讓紫外線無攔截地照到地面,用太陽的紫外線直接殺傷敵對國的人員和生物應該看到,人造臭氧空洞不可取,破壞的後患無法挽回。

六、閃電武器

雷電在人們的心目中具有可怕的威力。而人工製造的雷電,威力更是所向披靡,勢不可擋。

1、人工控制雷電。

通過人工引雷、消雷等方法,使雲層中電荷中和、轉移或提前釋放,控制雷電的產生。以確保空中和地面軍事行動的安全。

目前,人工控制雷電主要方法有三種:一是通過對帶電雲團播撒凍結核,改變雲體的動力學和微物理學過程,以影響雷電放電;二是採用播撒金屬箔以增加雲層電導率,使雲層中電場維持在雷電所需臨界強度以下,抑制雷電;三是人為觸發雷電放電,使雲體一小部分區域在限定的時間內放電。

終極武器解密:未來戰爭七大“氣象武器”,威力遠超核武

美國有一個“天火計劃”,它的核心就是人工控制雷電,減少雷電雲層間的放電,增加雲層和地面雷場之間放電的頻率。美國空軍為加強空間作戰領域的防禦能力,目前正在研製一種具有空間防禦能力的戰略性地球武器――“天雷”。這種地球武器主要由防禦炸彈、填充氦氣的氣球以及機械操縱裝置組成,包括機械觸發裝置和自動點燃並快速充氣的壓縮氣體彈等,通過無線電或有線電控制,將其送入空間指定的作戰區域,設置空間雷場。

美國空軍的“天雷”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繫留操縱型,它用地面鋼絲繩索繫留操縱,根據作戰需要控制“天雷”的高度:二是自由飄浮型,它隨風飄浮到戰略要地和指定地形目標的空域或敵戰略飛行目標必經的航線上設伏,隱藏在雲霧之中。

“天雷”在軍事上的應用前景巨大。它可以通過機載、車載、艦載或火炮佈設在幾百米的低空或萬米以上的高空,亦可埋伏在地面,在作戰空域佈設一個空間雷場,摧毀敵戰略飛行目標。用“天雷”打擊敵導彈發射陣地,首先要鎖定攻擊目標,搜索探測出敵導彈固定和機動發射架以及艦艇和航空母艦的地理座標位置,然後通過氣象衛星跟蹤攻擊目標區域的氣候狀況,然後利用”天雷“設置空間雷場,將目標區域周圍帶靜電的雨雲驅趕到目標空域,並長期籠罩該空域。如果是機動目標,需要用偵察衛星和通信衛星進行跟蹤監視,同時使人工設置的空間雷場同步移動,使敵方在戰場上始終處於被動局面。

2、“無辜”的閃電武器。

有人估計,下一次世界大戰的災難降臨的時候,你可能看不到蘑菇雲,而只聽到一聲遙遠的啪嚓聲,你以為是自然的閃電,但你的電腦連同裡面的所有數據都被瞬間摧毀,時光彷彿倒退200年。這並非聳人聽聞,五角大樓相信,新一代的閃電武器爆炸後的世界就會是這副模樣。

終極武器解密:未來戰爭七大“氣象武器”,威力遠超核武

這種武器在目標上方爆炸後,會輻射出高強度的電磁脈衝,能夠使半徑數十千米內的飛機、雷達、電子計算機、電視機、電話、手機等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無法正常工作,甚至造成難以修復的嚴重物理損傷。

七、吸氧武器

人類生存離不開氧氣。一些動力機械的啟動和運行也離不開氧氣。氧氣一旦從自然界某一局部空間消失,其情景是慘烈的,許多生物和機器會因“缺氧”而“停擺”。科學家從這一現象受到啟發,計劃製造一種能吸收局部空間的氧氣,導致敵人死亡或使一些需要氧氣的機械停止運轉的武器。如果把它用於戰場,將會造成人員無聲無息地死去,飛機沉入大海,艦船莫名其妙地停止運轉。這種武器的原理很簡單,主要是在普通彈藥中摻入能吸收大量氧氣的化學藥物,當彈藥發射出去後,會使攻擊目標附近空間產生局部的、暫時性的缺氧,導致人員死亡與武器失控。

1975年4月,美軍在越南地區使用型號為CBU-55B的炸彈,曾使茂密的熱帶叢林和農作物因缺氧而枯萎,迫使以叢林為隱蔽物的北越游擊隊員出逃。這也可算是吸氧武器的雛形了。

在打擊塔利班的作戰中,美軍又試驗了一種新型的激光制導的BLU-82燃料空氣彈。該型炸彈在目標區爆炸後,剎那間就會產生滾滾燃燒的霧體,立即就可將目標區內的氧氣全部吸收掉,使得躲藏在隱蔽處的敵武裝人員窒息身亡。

目前,吸氧武器還在試驗中,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走入戰場。有人預計它的作用效果,將比任何常規爆炸物都更強勁而持久,造成的危害都更嚴重。但它的使用也必將會破壞戰場上空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影響生態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