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和民國時期,哪個丟的領土更多?

qzuser193002494


很顯然是清朝了。民國並沒有割地,只是外蒙古獨立,但一直未予承認。先看一下一些史料吧。

1。(康熙二十七年),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萬平方公里疆土,於尼布楚公約簽署後損失。

2。一七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雍正五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里疆土,自願簽署恰克圖公約而損失。

3。一七九零年(乾隆五十五年),約十萬平方公里之庫葉島,被俄帝兼併。

4。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我屬邦哈薩克,被俄帝侵併,該邦面積約百萬平方公里。

5。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屬邦布魯特,約十萬平方公里面積地盤,被俄帝吞併。

6。一八五八年蒲月二十八日(咸豐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廣闊地域,面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里地盤為俄帝陵犯,並逼清廷簽署璦琿公約加以供認。

7。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咸豐十年),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左近,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疆土為俄帝陵犯,預先逼清廷訂北京公約加以供認。

8。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後,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疆土,俄帝逼清廷訂立塔城界約等屢次界約,加以供認。

9。一八六八年(同治七年),約百萬平方公里面積之我屬邦布哈爾汗國,被俄帝侵併。

10。一八七六年(光緒二年),原為我屬邦浩罕國,約三十五萬平方公里面積地盤,被俄帝兼併。

11。一八八一年(光緒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東南喀爾達止,約二萬平方公里疆土,俄帝逼清廷訂立伊犁公約而損失。

12。一八八三年(光緒九年),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左近,約二萬平方公里地盤,於俄帝逼訂科布多塔爾巴哈臺界約而損失。

13。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新疆省極西地域帕米爾處所,約一萬餘平方公里地盤,被俄帝與英國朋分。

14。一八九八年(光緒二十四年),俄帝強租遊覽順大連,該兩口岸面積約三千八百平方公里

以上統計還沒有包括臺灣,香港,被日本人控制的東北以及在清政府被推翻同時宣佈獨立的外蒙古,林林總總,加起來幾乎有五百多萬平方公里, 而腐朽反動的滿清朝廷不僅是割地,而且還賠款,這些賠款一直還到了二戰時期還沒還完,被日本人用來購買軍火殺中國人,是在是喪權辱國到了極點。就這樣一些人還在吹噓什麼滿清開疆擴土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給中國留下了九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為反動的滿清統治者樹碑立傳,真是恬不知恥。這不僅是中國的羞恥,也是中華民族裡每個人的羞恥,真心希望這一切不會再在後來的中國再度發生,永遠不會!


關河南望


論起割讓土地給外國,很明顯清朝割讓土地更多,因為民國基本沒有割讓!

先說清朝,割讓土地給外人,幾乎是家族遺傳。


1,康熙大帝,《尼布楚條約》割讓外興安嶺和庫頁島。

康熙不愧是千古一帝,幾千精銳,本土作戰,圍攻萬里之外來的數百俄羅斯雜牌軍,兩戰兩捷(這個勝利是嚇唬到對方投降,實際殺傷有限。)最後割讓土地上百萬平方公里。

原先外興安嶺苦夷人,是尊奉中原,稀裡糊塗被千古一帝康熙爺當成了外國人。哎!

2,雍正大帝,《恰克圖條約》割讓貝加爾湖附近10萬平方公里土地。

雍正,在很多人眼中的清朝第一明君,沒動手就把貝加爾湖白送,還給了俄羅斯通商特權。這一點,後來的道光咸豐同治比他硬氣多了,至少還主動挨一頓打。

3,道光,《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香港島地方不打,80平方公里,可是後來的開口通商口岸的租界地遠不止這個數。

4,咸豐,一口氣把北京也丟了,俄羅斯空口白話拿走了外東北100萬平方公里。

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包含庫頁島,都成了俄羅斯土地就是因為俄羅斯給英法調停了!

清廷這麼喜歡給俄羅斯送土地,強烈懷疑滿州人的血統問題。

5,同治,這位最短命的皇帝,卻是割地最少的,同治年間,太平天國和捻軍,陝甘回亂被鎮壓被平定。

也許正好證明,對於清朝來說,什麼都不做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6,光緒,割地最多最頻繁,先是《里瓦幾亞條約》和他的改進版,割讓新疆大片土地,後是割讓臺灣島和琉球群島,半島土地也送了人。

光緒初年完顏崇厚(這個名如其人,厚顏無恥的賣國賊)因為著急回家賣了新疆伊犁,幸好左宗棠曾紀澤挽救少許。緊接著越南送法國,半島和臺灣送日本。

光緒就像哆啦a夢,列強要什麼就拿出什麼來。

7,宣統,依舊是割地最少的,和他的乾爹同治一樣,什麼都不做,就是好皇帝。

清朝總共10個皇帝,就有5個割地給別人,這賣國賣土地的家庭,全世界都找不出幾個來。


與清帝瘋狂割地對比,民國各屆政府,不管是北洋還是國民黨,雖然無力掌握全局,卻做到了全力維護領土完整。

1,北洋政府初建,藏蒙疆離心,西藏有了麥克馬洪線,外蒙開始獨立。但不管是英國佔領藏南,還是蘇聯策動外蒙獨立,都沒有得到北洋法理上的認可,這給後期收回提供了條件。

2,國民黨政府收回租借地,廢除治外法權,最終獲得了四大國地位。在國力不濟的情況下,取得美蘇英並列的地位,這不是清朝能想象的。

3,國民黨政府曾經被佔領大半個中國,但從未投降,從未割地賠款籤條約。相比清朝的軟骨頭幫寧與友邦不與家人,國民黨政府絕對是愛國的政府。

4,國民黨政府不僅寸土不讓,連帶清朝割讓出去的臺灣島也收回了。

5,1946年,國民黨海軍將領林遵(林則徐侄孫)率領艦隊騷南海西沙南沙等地宣示主權,到現在仍有積極意義。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丹水秋風!


歷史知事


這個問題很明顯。

明朝丟的多.....



”明朝”

不割地,紅夷誆,

不賠款,都來搶。

不和親,建長城,

不納貢,養藩王。

讓東北,失臺灣,

丟澳門,棄安南。

無青藏之高遠,無疆蒙之遼原



吳越倭寇行無忌,河套虜騎逞兇狂

勒石陰山全如夢,飲馬河中枕黃粱

東廂蛐蛐叫,西廊煉丹忙,

南閣藏木工,北岸掩豹房

在位四十年,朕只看陵寢;

北望三千里,極樂唯淮揚。

天子守國門,強行北狩看白馬。

君王死攝稷,都怪三桂不勤皇。

寧贈友邦後金,不予家奴闖王。

漢兼種花最多,降將甜朝最強。

昏正治隆晉宋,閹人遠邁漢唐~



朱明皇帝龍御深宮,暴躁無能,

手握大寶,坐看狼煙四起、

流寇遍地、祖墳被刨、將士枉死,卻束手無策。



大清皇帝驚聞中原鼎沸,淚崩如注,

不忍生靈倒懸,遂不辭跋山涉水之苦、

勞師遠征之弊,揮師入關,弔民伐罪。

以20萬忠勇之士,抗數百萬殘暴之眾,

雖寡而無懼。歷三代聖君



康乾盛世北擊羅剎、南蕩殘明、西平疆藏、東定臺灣。開四海歸一之版圖,創萬世未有之基業!

大清帝國最大面積1470萬平方公里

實控面積為1380萬。



大明王朝最大面積977萬平方公里

實控面積為560萬。



大清轉交國土面積為1150萬給民國,蔣介石簽字支持了外蒙獨立,割讓出去160萬平方公里。

大明轉交國土面積為300萬給大清。



除了這300萬國土,其他每一寸都是大清帝國戰士們用鮮血搶來的,所謂一寸鮮血一寸江山,不為過。


笑似花解語ID


這個問題我曾經做過一點了解,我的看法是民國、國民黨丟失的土地更多。

一、清朝末期丟失的土地主要有以下幾處

1、清朝與俄國1858年訂立《璦琿條約》和1860年訂立《北京條約》,導致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不包括江東六十四屯)+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庫頁島以及不凍港海參崴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歸俄國所屬,總計喪失100萬平方公里。

2、1864年清朝與沙俄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又稱《塔城議定書》,沙俄割佔了中國西北部邊疆約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後來俄國又通過阿古柏入侵等趁火打劫和蠶食了幾萬平方公里土地。清朝末年西部大約喪失50萬平方公里。

3、清朝末年西藏邊境被英國蠶食了4萬平方公里,被英國佔據香港,被英屬緬甸和法屬越南蠶食土地幾萬平方公里(數字不詳),甲午戰爭丟失臺灣,約3三萬平方公里。這幾處總計大約接近10萬平方公里。

清朝丟失土地大約在160萬平方公里左右。

二、民國丟失土地統計

1、外蒙古156萬平方公里土地。

2、唐努烏梁海17萬平方公里土地

3、邊境一些蠶食和島嶼丟失難以精確統計

結論是:民國總計丟失180萬平方公里左右,大於清朝丟失的160萬平方公里。


喜者寡言


清朝和民國時期,什麼時候丟的領土更多?很多人希望看到的答案是清朝,因為畢竟清朝通過一系列的條約,將很多的領土“割讓”給了外國,尤其是俄羅斯,一個國家就佔了一百多萬。而民國時期,似乎比較可考的就是把外蒙古給丟了。

其實,這樣的比較是錯誤的,也是不負責的。

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清朝前期簽定的一些條約,比如中俄尼布楚條約,放棄貝加爾湖地區的領土25萬平方公里,西伯利亞地區的200萬平方公里,類似這樣的算做放棄領土,是否公平?要知道,那可是以近代民族國家觀念形成以前所簽定的條約。那些地方,如何算是中國的呢?如果按現代民族國家觀念來看,如果對這些地區行使主權,至少要包括徵稅、駐軍和派駐官員三個條件,而顯然這些地方在當時並不存在這樣的情形。

如果說因為以前這些地方出現過中國人,就算是中國的,這樣算來就太可怕了。

如果按這種說法,成吉思汗的子孫遠征到歐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四大汗國,是不是也可以說,那些地方都是中國的領土呢?好象不太合適。

清朝比較明確的丟失領域,其實是在1840年之後,主要是與俄國簽定的多次條約,向英國割讓的香港,向日本割讓的臺灣。

民國時期通過條約放棄外蒙古,面積就非常大。如果算上日本長時間佔據的東北,這一塊麵積絕對少不了。孫中山先生最初的革命口號可是驅除韃虜,而不是五族共和,也就是說,東北都是可以不要的。


倪說歷史


一、先說說藏南

   在維護國家領土方面,相比於前朝的民國當局,老共為維護國土完整已經盡力了。雖然老共在民生、民權、民利等方面需要改進,但在維護國家領土完整方面他確實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盡了全力。

   藏南的麥線和藏西的阿克賽欽問題的產生是什麼時候?時間是1914年,1914年的時候中共在哪?那時候有中共嗎?1914年是“民國時期”。

   為什麼西藏的貢嘎當局會撇開中央政府單獨與英印政府談判麥線問題?為什麼英國不與民國政府談麥克馬洪線問題?

   這是因為1912年清末帝遜位,孫文先生提出的“驅逐韃虜”口號響徹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同時在北京的很多西藏、蒙古王公回疆地方的聯絡代表遭到“革命派”的驅逐。一時間蒙藏回各族王公皆震。外蒙就不說了,單說西藏。1912年西藏駐北京的地方代表被“革命派”野蠻驅逐,有些被打死打傷。形勢極度混亂,十三世達賴喇嘛不得不在1912年12月中旬匆忙回到拉薩,他召集西藏地方頭人代表開會,徵求對西藏今後應採取的方針的意見。英帝國主義者立即利用當時西藏的混亂形勢,進行挑撥離間。1912年西藏貢嘎當局決定驅逐前清留下的3000駐藏漢軍,這就使得從1912年開始到1949年中共政權成立前的幾十年間,中央政府沒有在西藏地區駐紮過一兵一卒。這段時間就被西方國家荒謬認為西藏從1912年“事實”上獨立找到了所謂的根據。

   後來掌權的袁世凱以及北洋當局都開始反省孫文的“驅逐韃虜”口號及民族政策,但此時孫文先生的口號及行為已經對西藏和外蒙的分裂勢力提供了口實。並且已經造成了一些無法挽回的錯誤——3000駐藏漢軍被西藏貢嘎當局驅逐。

   1913年10月13日,西藏、英國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北洋軍統政府)的代表在西姆拉舉行三方會談。西藏的立場是要求承認和保證其完全完整的獨立地位,當時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北洋軍統政府)雖然堅持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求擁有西藏的外交和國防權利。但是中央政府當時在西藏已經沒有駐軍,這就使得英印當局認為沒必要與民國當局談麥線問題,直接與西藏的貢嘎代表談判,利誘西藏貢嘎的代表搞了一份劃界換文(麥線劃界),還包括西線的阿克賽欽。

   雖然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北洋軍統政府)拒絕在協議上簽字,並拒絕承認英藏雙方簽訂的任何條約和協議,即所謂的“麥克馬洪線”單方面將部分西藏領土劃歸印度。但是也只能抗議。因為當時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北洋軍統政府)無法派兵進藏進行實質上的軍事佔領。

   北洋政府當時也確實想重新派軍進駐西藏和外蒙(外蒙地理上更方便,北洋軍閥一度還重新進駐外蒙),但是因為後來孫文在南方挑事,唆使各路軍閥混戰。中國又重新陷入混亂內戰狀態,武力進軍西藏的計劃還沒開始執行就被擱淺,另外已經進駐外蒙的軍隊也只能撤回。

   如果把前朝丟失的領土,責怪到中共頭上似乎是說不過去吧!有人說:“起碼臺灣當局的地圖標誌面積比我們的都大!”,那更是笑話,蔣先生的地圖確實是畫得很大,包括整個外蒙以及外蒙以北的唐努烏梁海,還有現在哈薩克斯坦的部分領土,但是在那些地區,早就被人家佔據著,他卻從沒有實質上的駐軍並控制過。地圖劃得大有什麼用?地圖所畫到的地方,就一定是自己的?,這和“掩耳盜鈴”的笑話有什麼區別?難不成我把美國的領土都畫進來,那美國也是我們的了?

   比起前朝,起碼中共在實質上駐軍在西藏。1962年的中印戰爭中,我們還收復了西段的阿克賽欽,阻止了印軍在麥線以北繼續北進。這起碼還算是收復了前朝的部分失地。能收復前朝的部分失地已經就是功勞。你還怪人家沒有全部收復?當時的後勤困難擺在那,國家外被美帝蘇俄封鎖,內部剛剛發展起步。

   實際上蔣先生的國民政府也只是在青海和西康的藏區有馬步芳的軍隊。從來就沒有派兵進駐過西藏,更別說深入到藏南雅魯藏布江甚至是達旺地區。蔣先生也確實想過派兵進藏對西藏進行實質性控制,但是每次都被英國阻止。其中一次甚至只是想派少數國民軍衛兵去護送九世班禪從青海返回西藏拉薩,都被英國政府所阻擾未成行。蔣先生確實對外有恐懼症,就抗戰後對英國就香港問題,他都不敢提。

   另外, 一直以來被大家所誤解的地方:那就是中印有爭議的領土面積問題。中印有爭議的領土面積總共是30萬平方公里,其中的藏南地區大概是24萬平方公里左右(這包括麥線以北的整個雅魯藏布江上游)。也就是說印度目前只控制著整個有爭議地區的7萬多平方公里(麥線以南的部分地區)。

  

   二、看看現在再看看除了藏南以外的有爭議的領土每一塊是在何時丟失的?

   1、唐努烏梁海(俄名唐努圖瓦)

   領土失去時間:1921年,當時丟失領土的中國政權:中華民國

   從1912年開始就無中央政府駐軍,無實際控制,唐努烏梁海地區原屬於我國領土的一部分,1921年在蘇聯的策動下宣佈"獨立",1944年為蘇聯兼併,位於外蒙的西北,北至薩彥嶺,南到唐努山,是一個群山環抱的盆地,面積17萬平方公里,1913年人口統計為52300人,以烏梁海人為主。

  

  

   2、黑瞎子島(現在實際上只收復了半個)

   被佔領時間:1929年,領土丟失者:中華民國

   半個黑瞎子島收復時間:2008年10月14日0時,領土收回者:中共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黑瞎子島風光)

  

   3、琉球群島(順帶介紹釣魚島)

   被日本佔領時間:1872年以及後來的1895年甲午戰爭。領土丟失者:大清帝國

   二戰後拒絕接受琉球群島的中國政權:中華民國

   蔣先生兩次拒琉球

   開羅會議於1943年11月22日—26日召開,其間蔣與羅斯福會談了4次。11月23日晚,蔣帶王寵惠與羅斯福單獨會談,在談到剝奪日本在太平洋侵佔的島嶼時,羅斯福想到了琉球群島。他對蔣說:“琉球系許多島嶼組成的弧形群島,日本當年是用不正當手段搶奪該群島的,也應予以剝奪。我考慮琉球在地理位置上離貴國很近,歷史上與貴國有很緊密的關係,貴國如想得到琉球群島,可以交給貴國管理。”羅斯福突然提出將琉球群島交給中國,大大出乎蔣的意料,不知該如何回答。過了老半天,他才對羅斯福說:“我覺得此群島應由中美兩國佔領,然後國際託管給中美共同管理為好。”蔣這麼一說,羅斯福覺得蔣介石不想要琉球群島,故未再往下說。

   11月25日,蔣介石與羅斯福再次會談時,又談到了琉球群島。羅斯福說:“我反覆考慮,琉球群島在臺灣的東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們的東部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你們得到了臺灣,如不得到琉球,臺灣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島不能讓侵略成性的日本長期佔領。是不是與臺灣及澎湖列島一併交給你們管轄?”蔣介石見羅斯福又提到這個問題,想到琉球被日本佔領了多年,在國內草擬的談判方案又不含琉球問題,變得十分猶豫。羅斯福見蔣介石半天不作聲,以為他沒有聽清楚,又補了一句:“貴國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戰爭結束了,就將琉球群島交給貴國。”蔣介石猶豫再三,最後答覆道:“琉球的問題比較複雜,我還是那個意見,中美共同管理為好。”羅斯福心裡明白了:蔣介石是真的不想要琉球群島。蔣介石對琉球的態度,讓羅斯福感到不可思議。

   自此以後,羅斯福及美方的其它人員在蔣介石面前再也不提琉球的事了。

   釣魚島問題:釣魚島也更不是在中共手上丟失的吧!那也應該算是前朝的前朝——大清帝國丟失的。現在是美日共管,要老共現在這點海軍家當去對付美日聯合艦隊??現實嗎?

  

  

   4、外蒙古 外蒙法理獨立時間:1946,領土丟失者:中華民國

   外蒙古加入聯合國時間:1961年:當時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中華民國——居然沒投決定性的反對票,外蒙加入聯合國後被國際社會全面認可為主權獨立國家。

    1961年外蒙古進入聯合國以前,它的地位問題一直是一個敏感話題。無疑,蒙古民主共和國是蘇聯扶植起來的,但是從60年代美蔣交易的內幕看,美國和蔣在外蒙古最終作為獨立國家進入聯合國的問題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如同1946年同意蒙古獨立一樣,蔣為了保住國民黨在聯合國的席位,不惜犧牲原則與美國做交易。這一歷史事實應該得到澄清。

   1946年,蔣為了換取蘇聯不支持共產黨而支持他,與蘇聯簽定了承認蒙古獨立的條約;1961年,蔣為了保住美國對他的信任,最終出賣了蒙古領土。蔣也兩次受了美國人的壓制與欺騙。

   5、其它中俄(中蘇)接壤出大片被非法侵佔佔領土:發生時間要麼是清末,要麼是民國時期

  

   三、中共於1949年10月1號建政直到目前為止收復(包括鞏固)的部分前朝丟失的領土

   1、1950年派大軍進駐西藏,從實質上確保西藏不會走上外蒙的獨立。

   2、1962年進行中印自衛反擊戰,完全奪回西線阿克賽欽地區(3.8萬平方公里),東線藏南因為後勤補給供應不上撤軍回到部分麥線以北地區(少部分地區實際上就沒有後撤)。除去沒有完全收復的東線藏南地區,但這次的戰役起碼收復了西線的阿克賽欽地區。

   在1962年之前,這兩塊地區已經被印度佔領。而且印度還越過麥線繼續向北推進,妄圖佔領整個24萬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包括整個雅魯藏布江上游地區),最終被解放軍打了回去。

   3、1969年中蘇珍寶島。

   4、收復100多年前被前朝的前朝(大清帝國)丟失的香港地區。

   5、收復近400年前被前朝的前朝的前朝(大明帝國)丟失的澳門地區。

   6、收復民國時期被佔的黑瞎子島(雖然只收回半個,起碼比一點都沒收回好)。

   7、武力收復西沙群島(之前國民當局在西沙沒有駐軍,後被南越佔據)。

   8、武力收復部分南沙島礁(因為沒有空中力量的支援,當時能收復部分南沙島礁已經難得了,國民黨從日軍手上和平接管的太平島,雖然可以起降戰鬥機,但是臺軍當年並沒有提供空中和海上的火力支援,完全靠老共的艦炮發威)。

   9、收復部分新疆與哈薩克斯坦接壤處的領土(清末民初被沙俄實質上佔領)。

   10、收復部分新疆與吉爾吉斯斯坦接壤的領土(清末民初被沙俄實質上佔領)

  

  我大清打下這麼好基礎,後人不丟也對不起我大清啊!


沙克C






福垊關注邊疆18年了,偶有所得,與大家分享,敬請指教。按照教科書的數據來計算,是民國丟失的多,但按照福垊考證的數據來計算則是清朝丟失的多。在我們詳細考證到底喪失多少之前,我們先簡單瞭解下什麼是領土?

福垊以為領土包含有四:領陸、領水、領空、底土。劃重點:

其中最容易忽視的就是領水,領水由內水和外海構成,而外海就是領海!然而計算清朝、民國喪失的領土時,我們從來就沒計算過領海,從來就沒有!這怎麼能行?

就是不計算領海也是清末丟失的土地多。

清末領陸喪失多少萬?清朝喪失的領陸,最教科書的數據是外東北100萬平方公里、外西北54萬平方公里(44+7+3),凡154萬平方公里。然而這個數據沒有加上拉達克以及臺灣地區(清末喪失,民國收回),兩地加一起計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庫頁島了。至於清朝喪失的較小的地方,暫忽略不計,那麼得出的數據就是162萬平方公里。再來看看民國。



民國領陸喪失多少萬?民國喪失唐努烏梁海【Таңды Урянхай】(Республика Тыва圖瓦共和國,面積16.8萬平方公里,但考慮俄聯邦區劃變動的因素)計18萬平方公里及外蒙古面積156.65萬平方公里。其他零碎領土不計。劃重點:156.65+18=174.65(萬平方公里)

因為162<174.65,所以民國喪失的領土多於清朝!真是這樣的嗎?讓福垊為您考證一下!



清朝到底喪失多少領陸?劃重點:162+18=180(萬平方公里)。這18萬是哪塊領土?不是哪塊領土,而是外西北數據計算錯誤了!以至於少計算了18萬平方公里。福垊曾用同時期的臺灣省拼接切割計算得出,並通過好友通過測繪軟件得出外西北面積是71.5萬平方公里(汗騰格里山以西幾處空餘部分相當於一個臺灣面積)。下面引用福垊(馬同福)的博客的內容。



2006年6月20日,我(福垊)以譚其驤先生的《歷史地圖集.清代卷.新疆》地圖為母圖,同樣以譚先生的同時代的臺灣圖為樣圖,描邊做成空白圖。逐一填充到新疆西北失地丟失的領土的地圖之上。奇蹟出現了,該地相當於20個臺灣省,算出的面積是71.5萬平方公里,約等於72萬平方公里。2006年6月30日,求助於地理愛好者HQQ先生,他用專業軟件測量,得出了該地的面積為722669平方公里,也就是72.3萬平方公里。

與測量略有出入,是為誤差,但54萬平方公里就不是誤差而是錯誤了。就此事福垊特以電子郵件向西北工業大學樊明方教授請教(他是研究唐努烏梁海的專家),他的答案仍是54萬平方公里。然而福垊更相信自己的考證和軟件測量的數據。180>174.65,所以清朝喪失的領土多,更何況清朝喪失的領海還沒算呢?

清朝末年喪失的領海有多少萬?



清朝喪失的海域由少海(唐時稱呼,即今天的鄂霍茨克海)和鯨海(即今日的日本海)組成。少海面積158.3萬平方公里,鯨海面積97.8萬平方公里。咱就保守按一半一半計算吧。(158.3+97.8)÷2=128.5(萬平方公里)



清朝末年喪失的領土是180+128.5=308.5(萬平方公里)!】

民國不是喪失的喪失的領海,是多少萬呢?


二戰後美國多次想將琉球歸還中國,但老蔣數次拒絕。福垊看著地圖初步估計了下,包括琉球及其海域面積大概在35萬左右。



其實這個數據應該加在清朝那裡,但考慮琉球只是藩屬國,也就不談然後了。


福垊


清末丟掉外東北100萬平方公里、外西北51萬平方公里給沙俄,丟掉拉達克4萬平方公里給英屬印度,丟掉臺灣3萬平方公里給日本,丟掉孟烏烏得2000平方公里給法屬印度支那。民國丟掉外蒙古156萬平方公里,丟掉唐努烏梁海17萬平方公里給蘇聯,丟掉藏南6萬平方公里給英屬印度。158萬對179萬,民國時期丟掉的更多。


陳舒博


滿清鼎盛時期面積1300萬平方公里,清前期《尼布楚條約》丟雅克薩、貝加爾湖東15萬平方公里,清後期各種不平等條約割150萬平方公里。民國蒙古獨立,失地156萬平方公里,期間俄國繼續蠶食西北領土,唐努烏梁海等失地,零零總總15萬平方公里。清和民國半斤八兩,差不多就是現在的教科書上的960吧(其實不包括建國後失地如藏南、江心坡、長白山的一半等)


東方有嘉木


清朝是不是割地賠款最多的朝?

絕對是,我國沒有一個王朝窩囊到那種程度。算算割地的,臺灣,香港等。最多的還屬俄國拿的東北西北150萬平方公里(除此之外,俄國還以好幾個條約拿了我們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現在還沒拿回來,外蒙古也丟了,臺灣現在迴歸與不迴歸邊緣,箭在弦上。

現在我們雖然收復了很多,但是150萬和外蒙古及臺灣沒回來,相比清朝前期版圖,我國少了約20%的土地,賠款更加不用說,給日本都幾億兩了,算不清楚,沒有確切數據,但是絕不少於10億兩。

所以說清朝很二,慈禧更二,沒有清朝,或者清朝不懦弱,也許歷史將改寫(注:外蒙古不是清朝時丟,這裡舉出只是作個版圖比較)插上一句,割地面積清朝最多,比例就不是了,我們損失才10多%(清朝時期,後來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