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輛車頂著個探照燈?山炮!那是激光武器,射程是美國的2.5倍

激光,意思是原子受激輻射而發出的光,因此簡稱叫“激光”。激光被譽為是20世紀以來,繼半導體、核能和電腦之後的“第四大發明”。因為激光具備高度的準確性、方向性、散射小、光源純正、能量密度高等諸多特點,因此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不過最主要的應用,還是在軍事方面。

那輛車頂著個探照燈?山炮!那是激光武器,射程是美國的2.5倍

在剛剛落幕的珠海航展上,我國展示了一款全新的LW-30型近程激光攔截武器,引來了各國軍方的廣泛關注,因為這款激光武器的性能堪比美軍LaWS激光武器系統。而在機動性、實戰性以及成本方面,則明顯由於美軍系統。

那輛車頂著個探照燈?山炮!那是激光武器,射程是美國的2.5倍

激光理論最早於1917年由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1960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休斯實驗室的科學家梅曼最先發現了激光。而最初激光在軍事上的應用,是瞄準和測距。早在越南戰爭時期,美軍轟炸著名的清化大橋和杜梅大橋時,就使用了第一代激光制導炸彈。這兩座歷經上百次轟炸,被美軍飛行員稱為“令我們聲名狼藉的橋”,最終就是被激光制導炸彈命中摧毀。由此,人類戰爭開始從大規模面轟炸進入精確打擊的時代。而同理,激光測距儀如今則廣泛使用在坦克、裝甲車以及飛機對地攻擊等多種武器系統中。

那輛車頂著個探照燈?山炮!那是激光武器,射程是美國的2.5倍

殲10B掛載的GB1激光制導炸彈(500公斤)

雖然在制導和測距方面應用很早,但激光本身能量密度高的特點讓其從一開始就有作為打擊武器的潛力。美國在1990年代開始的ABL項目,就是迄今最大的機載激光武器。ABL飛機用一架波音-747型飛機改裝,在機頭部分裝備一套光學匯聚系統,可以將6束激光光束匯聚為一束,然後對目標實施打擊。該機目前一直處於測試狀態,它曾經在500公里距離上擊毀彈道導彈靶彈。

那輛車頂著個探照燈?山炮!那是激光武器,射程是美國的2.5倍

雖然大功率激光武器系統功率強大,威力驚人,但是同樣帶來的問題是能源消耗巨大,即使是波音-747那麼大的飛機,其攜帶的能量也僅夠ABL發射5-6次。所以,各國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小功率短程攔擊用激光器。因為和傳統的多管加特林炮相比,激光具有精度高,射速快的優勢,可以不需要計算提前量,直接做到指哪打哪,從而大大簡化觀瞄系統;同時,激光攔截系統沒有彈藥儲備的制約,武器也不會因為連續射擊導致過熱,只要保持能源供應不中斷,就可以無限射擊,具備遠超加特林炮的抗飽和打擊能力。特別是,小功率攔截用激光器體積相對較小,能耗也較少,因此具備戰術意義。

那輛車頂著個探照燈?山炮!那是激光武器,射程是美國的2.5倍

以美國的LaWS為例,該系統的整體造價雖然高達4000萬美元,但是使用成本極低,系統總功率約為37千瓦,射擊一次的成本僅0.59美元,整個系統有效射程10公里,具備多重攔截能力,目前已經裝備在美國海軍的船塢登陸艦上進行測試。而我國本次在珠海展示的LW-30型激光武器相比美軍的LaWS系統而言,功率更小,僅有30千瓦,射程卻達到了25公里,超過美式系統的兩倍半!而最重要的是,LW-30系統全部裝備在重型軍用卡車上,而且其配套的戰鬥方艙是模塊化的,可以方便的拆卸和組裝,這也讓LW-30系統不僅可以陸基部署,還可以裝艦使用,甚至裝備在大型飛機上,承擔近防任務。

那輛車頂著個探照燈?山炮!那是激光武器,射程是美國的2.5倍

從LW-30的武器性能上看,已經和美國同期激光武器系統基本相當,再聯想到數月前,美軍曾經抱怨稱美軍駐吉布提的飛行員在“路過”中國駐吉布提後勤基地時“遭到強光照射”而感覺不適,也許,我們的激光武器早已實戰部署,而我國激光武器的防禦目標,沒準兒就是喜歡偷窺的白頭鷹。(利刃龍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